「如果一路從台北開到台東不曉得會有多刺激!」某天閃過腦海的念頭就促成瞭這次看似有點瘋狂,卻又相當值得一試的體驗之旅。由於目前國內市麵上屬於平價品牌的純電車選擇仍不多,儘管今年目前已加入瞭 5、Kia EV6,但進口的價格或許仍讓部分消費者多瞭點猶豫時間,更不用說其餘豪華品牌的純瞭。在 5缺車情況下,此次行程就先選擇瞭同品牌的 EV500車型,究竟這輛跨界純電休旅的續航錶現會是如何?
在確定瞭這趟測試之旅後便開始著手規畫路線,其實最初隻計畫開到花蓮,隔天傍晚前再北返至內湖,但想到 搭載64kWh鋰電池組的長裏程版本 (國內為EV500車型) 在歐洲WLTP測試之下擁有482公裏的水準,如果到瞭花蓮卻不再繼續往台東開,豈不是很可惜?於是最後就決定從內湖齣發,夕陽落下前抵達台東鹿野高台後,晚上再開迴位於花蓮市區的飯店休憩。
● EV500電耗齣乎意料
在進入三月底前夕,國內剛好有波鋒麵來襲導緻氣溫驟降且連日大雨,我們自內湖齣發的那天早上,天氣預報顯示北部與東部不僅天冷且雨不停。果不其然,沿途行經瞭環東大道、國道5號再進入蘇花公路時,都是滂沱大雨在伴隨著我們,氣溫低再加上雨勢影響,確實消耗瞭不少 電量。
齣發前的儀錶闆電腦旅程顯示電量為100%、預估可行駛463公裏的裏程,但在我們開瞭約111公裏後,抵達位於花蓮和平的台泥DAKA園區時,剩餘電量已經剩下80%,電耗為7.9km/kWh,意旨一度電可開約7.9公裏,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想成油車的「1公升可以跑幾公裏」。隻是沒想到「7.9km/kWh」卻是我們這趟兩天一夜花東六百多公裏的體驗中,電耗唯一一次低於8km/kWh!
畢竟第一天最遠要開到台東鹿野高台,再開迴位於花蓮的力麗華美達安可酒店,齣發前Google Map顯示路程約8小時50分、總裏程466公裏,儘管 在滿電情況要走完這條路線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但因為中間還會參雜一些拍攝行程,且礙於齣發時的壞天氣已經掉瞭20%電量,因此中途先選擇在花蓮台泥DAKA園區一小時,再進行之後的行程。
●「你的第一台」輕鬆好上手
算是我們首次深度接觸的純,因此在很多使用習慣幾乎都是第一次體驗,包括為其設計的動能再生製動係統。還記得國內總代理在引進 時,曾對這輛純電休旅寫下「你的第一部」的宣傳口號,實際駕駛後確實也對這句話相當有感,畢竟 仍是以燃油版作為建構基礎,包括底盤、座艙設計都與內燃機版有著密切關連,與目前販售中、搭載E-GMP底盤的 5是截然不同的兩輛純電休旅。
由於仍是熟悉的內燃機設計架構,因此在坐進駕駛座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研究,如多功能方嚮盤與中控螢幕操作等,皆能很快的對這輛純電休旅上手,最大的不同應該就屬於改採線傳按鍵式的排檔係統瞭。
共提供瞭Normal、Sport、ECO與ECO +四種駕馭模式可選擇,而不論是何種駕馭模式,都可透過方嚮盤後方的撥片進行「電能迴充」的強度調整 (右側增強、左側減弱),數字愈大代錶迴收強度愈大。
●動能迴充做得好,續航裏程沒煩惱
所設計的動能再生製動係統分為三個階段,除瞭長按右側撥片三秒會切換到Auto自動模式外 (交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以做齣適閤的迴收力道) 在四種駕駛模式中,當 處於Normal、Sport模式時,原廠預設的動能迴收係統強度為Level 1,ECO模式時則提升到Level 2,而Eco +的動能迴收強度同樣也在Level 2,不過進入該模式後,車內的空調將全數關閉 (但仍可手動再開啟)。
我們在第一天跟時間與電量賽跑的行程裡,全程皆使用ECO模式並使用Level 3的電能迴充,雖然並未針對 提供One-Pedal單踏闆模式,但將動能迴充調到Level 3後,行經蘇花公路時很少踩剎車,全程幾乎是使用「電門」收放所產生的阻力,就如同踩剎車般來調節車速,宛如已經是用單踏闆模式在行駛。除瞭降低長途駕駛的疲勞感外,在蜿蜒山路中亦能更為輕鬆寫意的奔馳,如此一來還能減少剎車係統的損耗。
而且因為沒有變速箱的緣故,上下坡都不再有燃油車的換檔頓挫,加上 的動能迴充不僅線性還十分流暢,即便將強度調到瞭Level 3,瞬間放掉電門後,車輛也不會有種突然急煞的停頓感,讓駕駛或乘客在乘坐感受上是相當舒適的!
在台11線上一路嚮南行駛,途中經過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靜浦北迴歸線界標稍作簡單休息時,當時儀錶闆顯示的電耗已經達到9km/kWh,等於一度電可以跑約9公裏瞭,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因為根據歐洲WLTP測試結果, 平均電耗約為6.9km/kWh,我們光是早上在僅15度低溫又爆雨的情況下,就已經有7.9km/kWh的水準,比起原廠給的電耗數字還要齣色。
而之後在前往鹿野高台的途中,大約是甫踏進瞭台東長濱鄉時, 還曾達到瞭9.5km/kWh的成績,雖然心裡很想讓他突破10km (同樣維持ECO模式、Level 3動能迴充強度),但路況、天氣狀況韆變萬化,而且駕駛人的電門收放操作也是考量點之一,最終仍舊挑戰失敗,不過一度電跑9.5公裏已經是此次體驗的最佳電耗錶現。
由於電耗錶現相當優異,也讓我們一路往南開嚮台東的路上更是信心十足,從台11線行經有玉長公路之稱的台30線後再進入台9線,就算這中間有著蜿蜒又爬坡的山路,即便中途我們見到台東池上一處綠油油的稻田而稍微駐足,剩餘電量仍舊相當充裕,畢竟受到如此美景誘惑之下,不特別駛進田間捕捉幾張 定裝照實在可惜。
●化為零的「裏程焦慮」
被稻田媚惑之下的代價就是抵達鹿野高台時,最終伴隨我們的隻剩一片漆黑的山腳景色,雖然可惜與晚霞擦肩而過,但從台泥充飽電後直衝鹿野高的路上,我們僅讓 在北迴歸線界標短暫「休息」一次,其他時刻車輛皆是開啟的狀態,就連迴程經過關山買瞭便當作為晚餐,再開到花蓮洄瀾星巴剋收東西時 (其實是想拍攝個 夜間照,隻可惜我們抵達時又剛好打烊瞭), 的剩餘電量仍相當足夠。
而且行經花蓮瑞穗一帶又開始下起大雨,氣溫也因此下降,但最終在約莫晚上十點抵達飯店停車場時, 電量竟然還有46%、196公裏的剩餘裏程,繳齣9km/kWh的優秀電耗錶現。
從鹿野高台開迴飯店的時間幾乎快兩個半小時,路程更是有124公裏,這代錶要像我們如此瘋狂整天都在開車的話,且不刻意控製車速 (僅注意沿途的測速桿與蘇花改的區間測速),將 調整為Eco模式並且把動能迴充強度調到最高後,「裏程焦慮」的問題基本上是很難齣現。
因此,當晚在做行程檢討時,對於早上齣發時的壞天氣感到惋惜,假設我們中午在台泥DAKA園區僅半小時稍微補充電量後,那我們最終是否有機會將 的電量幾乎消耗完畢?或者是迴到飯店後剩餘電量仍有20%的水準?至今迴想起來仍覺得相當可惜啊!不過至少 的第一天裏程測試算是大成功。
【Day 1行程】
內湖南陽總部→花蓮台泥DAKA園區 ()→靜浦北迴歸線界標→台東鹿野高台→花蓮力麗華美達安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