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0/15/2022, 9:30:02 PM
任何人、事、物,一旦和王思聰扯上關係,就仿佛開啓瞭流量密碼。
近日,一傢名為“名堂Mint Town”的數字藏品平台正式上綫,發售首日就受到用戶的熱捧。作為其發售的第一個數字藏品,“名堂造物卡”開始申購後一天內已經産生瞭超過50萬個申購簽號,但公開抽簽發售的藏品數量卻隻有2500件。火熱的場景,與當初鯨探、幻核等數字藏品平台剛上綫的情景頗為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該平台股東齣現瞭王思聰的身影。
事實上,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數字藏品一直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中,但相關融資消息卻沒有停止,頭頂“王思聰概念”的“名堂Mint Town”上綫也再次點燃瞭市場情緒。
1
名堂平台究竟有什麼“名堂”?
根據官方介紹,名堂平台由魔方文娛集團傾力孵化,集團旗下有摩天輪票務、香蕉娛樂、魔方演藝等子品牌,業務涵蓋演齣主辦、票務銷售、藝人培養等娛樂全産業鏈。
天眼查數據顯示,王思聰通過擁有上海香蕉計劃娛樂文化有限公司(下稱:香蕉娛樂)27%的股份,間接持有名堂平台公司實體上海薄荷鎮藝術有限公司(下稱薄荷鎮)部分股份。而在魔方文娛集團官網的背景介紹上,王思聰旗下的普思資本亦赫然在列。
圖 | 天眼查
因此,一眾數藏玩傢均認為名堂是王思聰創立的數字藏品平台。在諸多數字藏品社群內,也有人直接將名堂稱之為“思聰的平台”,並以此為賣點嚮數藏玩傢進行推銷。
而在首發藏品“造物卡”的申購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有三名用戶起名均與王思聰花名“校長”相關,其中第一名用戶名為“我不是校長”,邀請申購好友數超過1.4萬。
2
火爆背後充滿“水分”
名堂Mint Town在發售第一天就迎來一眾玩傢哄搶。截至10月11日晚上10點,距離名堂開放申購僅8個小時,創始藏品“造物卡”就已經纍積瞭46萬個申購簽號。
官方介紹,名堂是一個“集數藏、娛樂和社交於一體的元宇宙社區”,“造物卡”是它們發售的第一個數字藏品,售價為499元,將發行5000份。依此計算,名堂創始藏品發行總價值達到249.5萬元。
圖 | “名堂Mint Town”發售頁麵
然而,不少媒體報道,在超40萬份申購的背後,不一定都是“真人”所為。
名堂為擴大自身影響力,參照一般數字藏品發行規則,對用戶拉新給予一定奬勵。當藏傢每邀請一個用戶申購,便可多增加一個申購簽號。邀請用戶越多,中簽概率越大。
與此同時,名堂還根據拉新人數設置申購排行榜,排名前100還將獲得額外奬勵。規則顯示,申購排行榜第一名可以獲得一台2022款Macbook、一台iPhone14Pro,及3張造物卡優先購名額;第二名為一台iPhone14Pro,及2張造物卡優先購名額;第三名是一台iPhone14,及1張造物卡優先購名額。
申購排行4-50名,不再有奬品,但能獲得1張造物卡優先購名額,以及根據名次不同,獲得下一期的數字藏品;51-100名僅能獲得1張造物卡優先購名額。
據藍鯨財經報道,名堂將於11月開放藏品流轉,目前在社群中已有人開始售賣優先購白名單資格,報價為2000元至3500元不等。
在實物奬品加套現空間的雙重激勵下,一條圍繞衝榜的灰色産業鏈也迅速齣現。業內人士指齣,名堂平台目前的報價基本維持在50個人頭(邀請新用戶數)25元左右,換算下來即0.5元一個人頭。
“有一個客戶為瞭衝前三,申購前就直接找我們衝瞭2500個人頭做鋪墊,如果後續不夠再補。衝刺前100名拿奬勵的也不少,很多都會找我們直接衝1000個人頭。”
如此來看,名堂首發藏品造物卡超40萬申購的背後,或有不少水分。
3
今年以來數字藏品迅速降溫
自從今年8月騰訊幻核宣布關停以來,國內眾多數字藏品平台都明顯放慢瞭産品發行速度及數量,有的平台的數字藏品甚至齣現滯銷,銷售價格也大幅下跌。
圖 | 騰訊幻核關停通知
國外的NFT市場同樣急速降溫。推特公司CEO傑剋·多西用自己“第一條推文”鑄造的NFT,曾於2021年以290萬美元被拍齣,今年5月被轉售時,第一次拍賣結束竟隻有七位競標者,報價從6美元到277美元不等。僅一年的時間,“天價推特”的價格就跌到剩下不足萬分之一。
在國內,備受爭議的數字藏品是“風口”還是“泡沫”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諸如——“我買數字藏品用來乾什麼呢?有什麼用?”“博物館的文物製作成數字藏品,那是個數字復製品,有何價值?”“當前同質化嚴重,風格的相似性和原創性如何判定?”“數字藏品怎麼證明唯一性?平台該如何做好保障?”等問題頻被拋齣,直指數字藏品權益未見、用途價值不明確、無法保證唯一性,以及平台發展不規範等現實問題。
而從整個數藏行業的階段性發展來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其在經曆“炒”起與潮落後,熱度急速下降,已開始進入冷卻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9月份共有21傢數藏平台宣布清退,大量玩傢不斷離場。
4
NFT在國內的“坎坷之路”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惑,為何海外很火的NFT,到瞭國內就改名為數字藏品?
NFT最早於1993年由比特幣先驅之一、密碼學大神Hal Finney提齣,而直到2017年PFP類項目“Crptopunks”和鏈遊項目“CryptoKitties”的齣現,纔真正開始帶火瞭NFT。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由於與NFT相對應的“FT”的代錶是比特幣,NFT通常被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
原本NFT一詞並無不妥,但是在去年9月24日,央行等十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指齣“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並且直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
圖 | 央行
《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該通知一齣,不僅在國內徹底封殺瞭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更是令與之相關的行業談“幣”色變,其中NFT由於在翻譯上和交易上都與虛擬貨幣有難以撇清的關係,自然也成為瞭一個“敏感詞”。
頗具玩味的是,就在十部門封殺虛擬貨幣通知發布的6分鍾前,阿裏旗下螞蟻鏈在其官方公眾號推送瞭《嚴正聲明》,該篇關於防範數字藏品炒作的聲明全文未提“NFT”,而以“數字藏品”代之。
這也是為何,今年8月騰訊幻核退齣數藏業務的消息能引起整個數藏圈的巨震,業內紛紛猜測擁有超強法務團隊的騰訊是否提前洞悉到瞭限製數藏行業發展的監管政策即將落地。
也是自十部門的通知發布之日起,“NFT”的稱謂徹底從主流數藏平台消失。
然而諷刺的是,為瞭防止炒作和去幣化,在大平台的“默契”配閤下,NFT更名數字藏品一周年裏,炒作之風不僅未能受到抑製,反而愈演愈烈——莊傢聯閤大戶控盤、項目方跑路、隨意更改平台數據、劣質藏品淪為炒作工具……,不僅NFT踩過的坑一個沒避過,數字藏品更是走齣瞭一條“特色化”的炒作之路。
5
海外NFT正在脫虛嚮實
“我們已經習慣瞭熊市,但這並不代錶NFT嚮前探索的腳步就此停歇。”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創始人兼CEO Devin Finzer直言,“第一批誕生在大眾視野中的NFT更像是有錢人的玩具,但當這個市場開始湧現齣票務、音樂、房地産等NFT更有價值的應用時,市場和用戶便能很好地將‘建設者與投機者’分開,將‘信號與噪音’分開。”
“生成藝術熱潮”逐漸退去,看似冷卻的NFT市場正在迎來一股新的浪潮:全球各大實體品牌加速湧入,驅動著NFT朝著實用性的趨勢前進,進入實體權益配套的新階段,以降低其泡沫性。
Gucci是最早嘗試發行NFT的奢侈品品牌, 它於今年2月與潮玩公司Superplastic閤作,推齣瞭數字藏品“SuperGucci”係列,共250個NFT被分成三個批次鑄造發布,並且每一件的持有者都將獲得一個由Gucci意大利陶藝傢手工製作的獨傢陶瓷雕塑。
圖 | Gucci
星巴剋今年5月發售瞭首個NFT。購得NFT的會員即可進入數字社區,NFT可以交易和轉讓,代錶相應的福利,如綫上咖啡製作教學、藝術傢聯名商品,以及受邀參加獨傢活動,甚至前往哥斯達黎加咖啡農場等。
此外,NFT“唯一性”的特性,在票務領域的應用也錶現齣瞭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於NFT可對多維的數據對象進行記錄與標記,並通過標記實現數據的追溯,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票務公司、體育俱樂部開始與區塊鏈公司閤作,通過NFT解決瞭黃牛票、假票、轉售等問題,還能為粉絲提供一係列的增值服務。
今年3月,中國碳中和宣布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全球首次發行碳資産NFT,支持機構、企業或個人通過平台購買碳資産NFT從而抵消相關排放,實現碳中和,並通過創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賬簿,追溯相關交易,並以鏈上方式進行存儲。
主流共識認為,NFT不會曇花一現,隨著市場泡沫不斷被擠齣,NFT逐漸走上瞭“脫虛嚮實”的“正道”,創作者經濟、數字商品憑證、票證、賬戶管理等均有著廣闊前景。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