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1日)上午,上海舉行第15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市民政局局長蔣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傢組成員、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鬍必傑齣席並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迴答記者提問。來看文字實錄↓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發布內容請戳↓
全市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首批“三區”劃分名單將於今天公布
【最新】市衛生健康委通報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況
——熱點問答——
防範區居民要綳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不鬆懈,不聚集,減少流動
Q
人民日報: “三區”劃分之後,對於能齣傢門的管控區、防範區居民,有什麼具體要求和提示?
A
顧洪輝: 雖然管控區居民可以走齣傢門,防範區居民可以走齣小區大門,但考慮到當前我市陽性感染者數量仍處於高位,大傢還是要 綳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不鬆懈,不聚集,減少流動,倡導居傢辦公,非必要不外齣,活動範圍不要超齣所在街道或鄉鎮 ;確需外齣的,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切實做到三件套、五還要,大傢齊心協力,一起築牢織密疫情防護網。
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要落實7天居傢健康監測
Q
新華社 : 昨天(4月10日)的發布會上提到,對於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人員,不得阻攔他們迴傢,但目前還是有拒收的情況,請問如何更好地解決?
A
蔣蕊 : 剛纔通報瞭昨天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數量比較多。他們經過醫務人員精心治療,可以齣院迴傢,這是很令人高興和欣慰的。為確保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平穩返迴社區,並做好後續相關工作,我們特彆強調以下幾項要求:
首先,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由各區通過閉環轉運,點對點地安全送迴居住地。 為此,各區要明確專門力量(也就是組建工作專班),與各醫療機構(特彆是方艙醫院)做好信息接洽和轉運,同時指導齣院人員居住地的居(村)委會、物業單位做好對相關居民的解釋疏導工作,確保不阻攔、不拒絕。
其次,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要落實7天居傢健康監測, 有條件的齣院人員最好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分餐飲食,減少與傢人或同住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
這裏,我們要著重強調下,各區、各街鎮要指導相關居(村)委會,並組織社區誌願者主動關心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的日常生活起居,特彆是對其中的獨居老人、殘障人員和其他有特殊睏難的人員,要
加強物資保障和人文關懷,盡可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
此外,還有部分齣院患者和解除醫學隔離觀察人員入院前不在社區居住,例如某些來滬務工人員、集貿市場等相關場所以及其他集體居住的人員等。
對於這類非社區居住人員,我們要求各區、各街鎮通過協調,幫助他們正常返迴原務工或居住場所,實施7天健康監測。 務工人員原單位應當提供生活必需品及一日三餐配送等基本後勤服務保障。對因務工場所封控造成無處居住的齣院人員,按照屬地原則,由各區、各相關街鎮負責落實安置場所。
研究顯示,目前尚未發現核酸復陽者具有傳染性
Q
21世紀經濟報道 :新冠齣院和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到底有沒有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傢。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齣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瞭哪些作用?
A
鬍必傑 : 今後一段時間,上海每天將有數以韆計甚至上萬的新冠康復人員,從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迴到社區和傢庭。他,或許就是你、我的鄰居。萬一新冠感染復發,樓層、樓宇甚至整個小區是否因此遭殃?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兩年前就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圍繞核酸復陽、是否為新冠復發、是否為再感染、復陽者是否有傳染性等議題,國內外進行瞭大量深入研究。文獻資料顯示,國內外的新冠核酸檢測有不同程度的復陽率。
對於這個現象,容易引起一定的擔憂。然而,事實上我們發現這些冠以復陽或復發的新冠康復者,並沒有引起周圍人群的感染或傳染。科技工作者對這些復陽的人群進行研究,一是采集鼻咽、咽喉和肛門拭子等標本進行病毒培養,結果均未培養到病毒;二是對復陽的樣本進行基因測序,沒測到完整的病毒序列,提示這些核酸復陽的標本,其實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換言之,是“
死病毒”,沒有傳染性。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是一緻的,證明核酸復陽者沒有傳染性 。
今年3月15日,國傢衛健委發布瞭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與第八版相比,有關條款和要求,更加科學。包括解除隔離或齣院標準,調整為“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 基因Ct值均≥35(采樣時間間隔24小時以上),較第八版的Ct 值均≥40,可縮短感染者的住院時間。將齣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齣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傢健康監測,刪除瞭隔離管理和建議齣院後第2周、第4周復診,有利於感染者盡快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國傢最新的診療方案, 縮短住院時間、齣院後僅要求7天的居傢健康監測、取消齣院後復診,也是基於大量的科學研究數據和臨床實踐經驗 。當然,7天居傢健康監測,必須嚴格遵守,包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傢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齣活動。
關心關愛城市運行保障人員,加強防疫舉措
Q
鳳凰衛視 :三區劃分後,人員流動有所增多,像快遞、保安、保潔、保供人員等頻繁接觸他人的人群,如何進一步加強防疫措施?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傢。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齣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瞭哪些作用?
A
顧洪輝 : 快遞、保安、保潔、保供等人員為封控期間保障城市運行做齣瞭重要貢獻,我們要對他們予以更多的關心和關愛,企業要保障好、社區要把關好、個人要防護好 。
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做好每日兩檢 ,上午一次抗原檢測,下午或晚上開展一次核酸檢測;要加強人員培訓,關心員工的每日健康狀況,提供充足的個人防護物品。
居村委要把好社區大門, 在所住樓棟7天內無陽性感染者的前提下,疫情防控、城市運行保障等人員可憑工作證、單位證明、本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嚮居村委會提齣申請,加做一次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可以放行。
個人要堅持口罩、麵屏、手套的防護三件套 ,天氣漸漸熱瞭,使用這些防護用品會有點悶熱,但是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很重要,一定要防護到位。
從“收—分—轉—巡—齣”五個環節,加強方艙醫院收治和管理,不斷提高收治能力
Q
澎湃新聞 :目前感染者人數還是比較多,方艙醫院的收治和管理,目前有什麼規範要求?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傢。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齣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瞭哪些作用?
A
鄔驚雷 : 本輪疫情發現瞭較多陽性感染者,特彆是近日來,每日新增保持高位。我們從“收—分—轉—巡—齣”五個環節,加強方艙醫院收治和管理,不斷提高收治能力 。 在“收 ”的環節,要求做到統一調度、先收後分。 全市統一統籌調度,根據可收治床位情況轉運感染者,轉運車輛到達方艙醫院後,先收後登記分診。 在“分 ”和“轉 ”的環節,做到分類安置、有序轉診。 根據分診結果,對於符閤方艙醫院收治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確診病例,收治在方艙醫院。方艙醫院按照國傢製定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積極開展規範化、同質化診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有重癥高危因素患者要特彆注意,對收治對象齣現病情進行性加重等情況,應當及時予以必要救治,並盡快轉診至定點醫院展開進一步治療。 在“巡 ”的環節,要加強管理、整閤力量。 加強各方艙醫院的內部管理,並建立聯閤工作機製和專傢巡查製度。 在“齣 ”的環節,做到統一標準、加快周轉。 按照國傢統一標準,確定統一的感染者入院後核酸檢測方案和齣院流程,嚴格落實齣艙標準,加快床位使用效率。做好與社區銜接,確保方艙醫院齣口通暢。
凡近14天內無新增陽性感染者,且第13天區域內所有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居民小區,可申報創建無疫小區
Q
青年報 :剛剛提到創建無疫小區,需要符閤什麼樣的要求,如何創建、怎麼申請?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傢。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齣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瞭哪些作用?
A
蔣蕊 :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今年3月初此輪疫情發生以來,本市廣大居民社區充分發揮居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建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居民群眾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抗疫的積極性,切實形成瞭“社區是我傢,抗疫靠大傢”的良好氛圍。
在此背景下,本市依照國傢有關要求,啓動開展以“共同守‘滬’,創無疫小區”為主題的創建活動,目的就是為瞭推動各個居民小區進一步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更加充分地動員廣大居民發揮主體作用,夯實群防群控基礎,從而持續提升社區的疫情防控效能
。
根據創建方案,凡近14天內無新增陽性感染者,且第13天區域內所有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居民小區,可申報創建無疫小區。
創建無疫小區的居民小區應當做到
六規範、三強化,即: 規範入口管理、規範健康監測、規範個人防護、規範快遞管理、規範清潔消毒、規範垃圾處置,以及強化信息宣傳、強化服務保障、強化物資儲備 。上述每一項都有具體要求。
至於無疫小區的申報工作,按照自願申報、動態管理、成熟即報、即報即評、即評即公布的原則,由居委會提齣申請,經街鎮審核後報區防控辦備案,在區級媒體公布。當然,
無疫小區被認定後,如小區齣現新增陽性感染者瞭,則取消認定 。
我們希望,廣大市民共同努力、共同參與,把共同生活的社區創建為無疫小區,為我們這座城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貢獻每個人的力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