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9:24:23 AM
再讀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依然對書中的一個角色“掃地僧”印象深刻,其武功和佛法均至絕頂,但在少林寺中待瞭近百年卻籍籍無名。
而在當代,身懷絕學卻甘於平淡的“掃地僧”,也大有人在。
比如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王曉琮老師,一年四季僅兩三套衣服換洗,腳上永遠穿著普通的涼鞋和膠鞋,但這樣的一名外錶看來極為平凡的大學老師,卻是14歲就考上北大少年班的數學奇纔。
王曉琮有多牛?
他天賦異稟,對數學非常熱愛,14歲就考上瞭北京大學少年班,18歲從北大畢業後,又考上浙江大學的研究生。
除瞭數學,他的英語水平也很高。聽說有一年,他用全英語給學生們上瞭一堂課。他還曾代錶中國到美國參加數學建模競賽 ,並且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譯的人。後來他想去美國交流學習,但簽證沒過,於是他就去瞭法國,因為他不懂法語,於是花半年時間把法語詞典背瞭下來。
碩士畢業後,王曉琮到哈爾濱理工大學成為一名大學講師,低調做事的他,依舊靠著自身的天纔光環,成為哈理工人盡皆知的“掃地僧”。
上課不帶教材,積分一律口算
王曉琮上課從來都不帶書,因為教學內容早已爛熟於心。而且每一次的高等數學、綫性代數、概率論,他都能精準口算,包括學生們“深惡痛絕”的積分。
他還是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多次帶隊參加美國的數學競賽,其指導我國學生,幾乎每次能拿到 “國際一等奬”。而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他每一次的閱捲都非常嚴格,差一分都不行。常常有學生在貼吧哭訴道,“59分綫代掛,這是為什麼?”這般嚴謹實屬大學教師中的一股清流。
舔盤子的節約狂魔,卻慷慨資助貧睏學子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王曉琮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一年四季就那兩三套衣服,夏天穿塑料涼鞋,鼕天穿黃色膠鞋,鞋子再破也不換,學生形容他像“撿垃圾”的。
除瞭衣著樸素,王曉琮還是一個“節約狂魔”。他一直在學校的食堂吃飯,從不浪費一粒糧食,甚至在每次吃完飯後,還要把盤子舔一遍。
而他省下來的錢,卻資助多名貧睏學生;盡管如此,他卻從不接受媒體的采訪。
然而,這樣一位德纔兼備的老師,教書十幾年卻沒有“教授、副教授”的職稱,仍舊是講師,住在學校分配的員工宿捨。這不得不讓人敬佩他個人的品德和作為人民教師的崇高光環。
現如今的大學校園,彌漫著學術浮躁和功利主義,令人失望。而王曉琮這樣的掃地僧,纔是教育行業急需的人纔。所以,不僅哈理工要以他為榮,全國教育行業都要以他為榮,嚮他學習。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傢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彆錯過瞭!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 ,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