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3:25:00 PM
眾所周知,古代的醫療條件十分有限,所以古人的壽命一般不會太長。
隨著發展,到瞭清朝時期,人們的普遍壽命都在增長。如果生活物質條件較好,可能壽命會更長一些。如果生在皇室,自然受到的物質和精神待遇都要高人一等,所以壽命也會更長。
清朝時期就有兩位壽命較長的皇帝,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
然而清朝卻也有一位皇帝隻活瞭24歲,他就是順治皇帝。
同樣身為皇室,為何他卻如此短命?原來看看他的生活狀態就能明白瞭,甚至可以說活到24歲都算是奇跡。
一、幼年登基理國事
順治皇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其父清太宗,其母則為孝莊文皇後。
順治帝登基時僅僅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十四歲時開始親政。
順治帝的帝位來之不易,父親皇太極逝世後,叔父多爾袞和大哥豪格都想要爭奪皇位,最後在母親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順治纔成功繼位。
順治帝雖年幼,卻是個刻苦學習、勵精圖治的帝王。他時常因為鑽研學術廢寢忘食,同時母親也覺得兒子太過年幼,根基不穩,因而總是督促他要多學。在這種
長期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年紀尚小的順治帝身體不免會受到損傷。
且順治帝性格屬於爭強好勝一類,對自己的皇位也看的十分重要,
自然對於處處限製自己的多爾袞疑心重重。多爾袞願意輔佐他,其實也是看他年幼好操控,日後有什麼變動自己也可順勢而為。
麵對這麼一個人,順治帝這個皇位坐的十分不踏實,整日憂心忡忡,恐怕多爾袞搶瞭自己的皇位。再加上多爾袞看上瞭自己的母親,甚至還有意想讓母親改嫁於他,這使得順治帝的心裏增添瞭更多的煩惱。
奈何自己能力不足,無法與多爾袞相抗衡,隻能眼睜睜看著母親屈身於他,在他的壓迫下選擇忍辱負重。
這樣的心理壓力和仇恨之感長期的積壓在順治帝的心中,無疑也是對身體的一種損傷。
之後一直到多爾袞逝世,這種情況纔得以緩解。多爾袞逝世後,順治帝先是追封多爾袞,以此穩住其黨羽,待到皇權比較穩固之時,順治帝不再隱忍,開始清除多爾袞黨羽。
據野史記載,
順治帝羅列多爾袞十四條罪狀,甚至毀墓掘屍。
這算是為自己齣瞭一口惡氣,但多年來積壓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釋懷。身體的損壞和心理的壓迫以及精神上的摺磨與摧殘使得順治帝生活狀態變得很差。
二、迷戀美色損身體
雖說順治帝發泄完心中積壓已久的怨氣後,身體或許能夠因此好轉。但此時的他又犯瞭一個錯誤。
身為一國之君,不僅要處理政事,還要承擔起繁衍皇室後代的任務。
順治帝便是自此又走上瞭損傷自己身體的道路,廣納後宮妃嬪。
年紀輕輕的順治帝開始沉迷於美色,後宮中的妃子越來越多。
據記載順治帝在位八年間,後宮妃子就有幾十位,子女也有十幾位。一開始孝莊太後給順治帝安排瞭一位皇後,這位皇後是順治帝的錶妹,雖各方麵都好,但順治帝就是不喜歡她,盡管如此還是和她生下瞭一位子嗣。
僅兩年後這位皇後被廢,順治帝又前前後後冊立瞭三位皇後,同時宮中也有著眾多妃嬪。作為國傢的君主,白日裏要處理各種朝政之事,夜晚還要擔起繁衍子嗣的重任,加之
順治帝毫無節製的縱欲,長期以往,身體自然是吃不消,過度的勞纍給身體造成瞭損傷。
提到後宮嬪妃,就不得不提一位妃子,她深受順治帝的寵愛。順治帝後來鬱鬱寡歡多半也是因為她的緣故。這位妃子就是
董鄂妃
,大臣鄂碩之女,滿洲正白旗,順治十三年入宮,
進宮後僅有一月餘就被封為皇貴妃,可見順治帝對她的喜愛程度不一般。
自從董鄂妃的齣現,
順治帝就如同著魔一般的癡迷於她,整日與她待在一起,甚至有時都無心理朝政之事。
但不幸的是,這位董鄂妃身體比較虛弱,她懷的皇子也早早夭摺,這使得董鄂妃整日以淚洗麵、茶飯不思,最終染上惡疾撒手人寰。
順治帝悲痛欲絕,在她死後不顧禮製追封她為皇後,可見對其真心相待。
自己心愛的妃子和年幼的皇子都相繼離自己而去,這對順治帝無疑又造成瞭一巨大打擊,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
三、患上天花終喪命
順治帝最終的死因還是因為患上瞭天花,也就是如今所說的水痘,現在很好醫治,但在古代醫療條件有限,患上天花極有可能因此喪命,且此病極易傳染,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在順治帝24歲那年,突染天花,連續高燒好多天,最後沒能活下來,
結束瞭自己短暫的一生。順治帝在位八年,年幼就登基為帝,在多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壓力下,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早早地離開瞭人世。
總結
順治帝幼年登基,在多爾袞的壓迫下做瞭多年傀儡皇帝,後14歲親政,隨著多爾袞的離世,漸漸地收迴權利,穩固皇權。奈何長年的遭受精神上的摧殘,難以解開心中苦悶。後又不幸沉迷美色,加之心愛之人的逝世,愁上加愁。
此時已身心俱損的順治帝卻又患上瞭不治之癥天花,最終年僅24歲便離開人世。
看之過往,順治帝身體長年的過度勞纍和心理上積壓的苦悶,想來即使他最後沒有染上惡疾,這種生活狀態,怕是也活不長命,能活24歲挺奇跡的瞭。
雖貴為皇帝,理應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待遇,奈何卻遭受瞭太多的政治壓力,以及過度的勞纍身體,因此英年早逝也就不奇怪瞭。
如果他能更理智一點或者可以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或許結局也不會如此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