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2-05-18T06:39:05.000Z
【星島日報報道】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新一篇網誌中錶示,本地的迴收配套已進步良多,當前的關鍵瓶頸之一是關乎如何加強大眾「揼少啲 慳多啲 識迴收」的知行閤一。
黃錦星錶示,香港已進入實施「垃圾收費」前的準備期,政府亦投放資源,例如擴大「綠展隊」的服務至全港18區,以助社區準備「垃圾收費」、革新及擴大「綠在區區」並配以「綠綠賞」積分計劃鼓勵社區乾淨迴收,多方麵擴大支持本地迴收業可持續發展。至今年3月,環保署推行「垃圾收費」的實踐計劃,已覆蓋逾50幢公屋樓宇、約200條鄉村、3幢政府聯用辦公樓、2個商場及10多間食肆。
他又提到,社區迴收網絡「綠在區區」逐步擴大。迴收環保站 (大站)已增至共11個,「綠在黃大仙」將於年中開展建造工程,南區亦將增設「大站」以配閤「躍動港島南」計劃,迴收便利點 (中點)已增至32間, 迴收流動點 (小點)以街站形式運作,已增至超過120點。「綠綠賞」迴收積分計劃至今會員帳戶纍計已升至近15萬,相比去年同期約一倍增長。
他指,政府透過不同方式支持本地迴收業界,並指迴收業界對「垃圾收費」引頸以待,期望在減廢迴收新裏程下,市民將更「識迴收」,於各自傢居及其他處所把各樣可迴收物乾淨分類迴收,好讓迴收業界及設施可收到更多閤適「貨源」。他續指,經過近年政府和各方努力,本地的迴收配套已進步良多,並指當前的關鍵瓶頸之一是關乎如何加強大眾「揼少啲 慳多啲 識迴收」的知行閤一,呼籲市民多源頭減廢,多認識社區迴收配套並多加善用,多支持循環經濟及綠色就業,多珍惜地球資源,撐綠色復蘇。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