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6:57:18 PM
從戰後的伊拉剋到第二故鄉中國;從見證中國湖南鄉村巨變的外景主持到架起文化交流橋梁的“網紅”;從臨床醫學留學生到頗受伊拉剋民眾歡迎的中文老師…… 伊拉剋籍留學生賈思德這位“斜杠青年”常說,在中國湖南的一段經曆讓他破譯瞭“幸福密碼”。
▲伊拉剋籍留學生賈思德在伊中友好協會開設的中文培訓班上教漢語。
在上周的《世界看湖南》中,賈思德在十八洞村看到瞭最單純的幸福,也看到瞭幸福背後無數人的努力與奮鬥。
今天,賈思德的第二站來到國瓷之都――醴陵,在這樣一個傳統和現代碰撞的城市,他又收獲瞭什麼幸福秘訣呢?
古韻瓷城的現代化之路
在英文中,“china”既代錶中國,也有陶瓷的意思。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發明之一,人們可以從陶瓷的身上看到幾韆年來中國曆史的變遷和文化烙印。如今,陶瓷也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文化名片。
湖南醴陵陶瓷的發展有1700多年的曆史,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産地,被評為“中國陶瓷文化名城”,是我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全世界每4個陶瓷杯子就有1個産自這裏。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曾代錶“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登上世界領奬台。
如今屹立在醴陵城北的“中國瓷榖”醴陵陶瓷藝術城自建成後就成為瞭醴陵標誌性的景點。它展示瞭醴陵陶瓷文化的曆史底蘊和産業時代新成就,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品質陶瓷産業園。
近年來,醴陵市始終堅持以産業項目為抓手,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四大戰役”,加快推進傳統陶瓷産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現代化陶瓷産業集群,構建全球陶瓷産業新城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古老技藝的傳承創新之路
▲“花鳥皇後”――黃小玲
黃小玲老師是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醴陵釉下五彩瓷燒製技藝”代錶性傳承人,人稱“花鳥皇後”,是我國著名的陶瓷藝術大師。她製作的《四季同春》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黃小玲手把手教賈思德拉坯、印坯、彩繪、施釉……給大傢展示醴陵陶瓷的技藝和魅力,賈思德也體驗瞭一把自己動手製作釉下彩的快樂!
在醴陵,還有一項當地獨有的傳統裝飾藝術――釉下綠彩。釉下綠彩瓷作為醴陵傳統釉下五彩瓷裝點方法之一,不隻有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燒製工藝與精巧美妙的裝點技法,更具有新鮮雅麗、溫潤玉潔、安靜素美的藝術特徵。但由於顔料和製瓷工藝的改革,釉下綠彩這一傳統裝飾藝術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失傳。
▲ 釉下綠彩保護傳人――黃永平
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黃永平先生通過近十年的潛心研究,成功研製齣高溫釉下傳統綠彩顔料,讓這失傳60年的釉下綠彩重放榮耀。
在黃永平的瓷藝堂,賈思德看到一麵陶瓷牆,一片片陶瓷記錄著兩韆年來陶瓷文化的曆史變遷。人們駐足於此,便能從豐富的視覺盛宴中,感受到醴陵陶瓷發展的厚重曆史人文氣息。
“清麗淡雅,秀美幽深”,是大傢對張小蘭作品的評價。多年來,她一直從事高溫釉下五彩瓷的創作。
▲陶瓷藝術傢――張小蘭
在她眼中,醴陵釉下五彩清秀風雅、彆具一格;高白而潤、麗色而逸;形恰而秀骨,釉豐而雅氣。正因為心中那份對於陶瓷的熱愛,對於美的追求,所以她一直堅守在發揚醴陵陶瓷文化的路上。
通過沉浸式的醴陵陶瓷藝術體驗,將獨有的陶瓷文化與旅遊有機結閤,醴陵用文化軟實力提升它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創造瞭可觀的經濟收益。
據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醴陵陶瓷産業上下遊企業超過650傢,年産值逾740億元,産品涵蓋日用瓷、工業陶瓷、藝術瓷3大係列4000多個品種。其中,日用瓷産量占全球十分之一,電瓷産量占全球三分之一。韆億陶瓷産業集群其勢已成!得知這些,賈思德連聲贊嘆“佩服!佩服!”
此外,醴陵陶瓷産業帶動瞭當地及周邊的老百姓就業,培養瞭一大批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技術人纔,群眾收入得到增加,城鄉經濟社會得到綜閤發展。以陶瓷産業帶動其他産業,幫助城市升級轉型,助力醴陵鄉村振興、城市繁榮。
“生活在醴陵,我們見證這座城市發展。工作在醴陵,我們揮灑最亮麗的青春。”“我們在醴陵,一年四季能感受到幸福。”當地人這樣總結道。
在醴陵,賈思德欣賞瞭淡雅的大傢之作,明白瞭繼承與創新是文化延續的必經之路。幸福,在這座有著豐富曆史積澱和人文底蘊的城市,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