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3:33:16 PM
近年來,中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病率急劇增加,我國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為13%,痛風患病率為1.1%,同時高尿酸血癥呈現年輕化趨勢。
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終産物,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及其他嘌呤化閤物以及食物攝入的嘌呤經過一係列的酶的作用分解産生。
當體內溫度為37℃時,尿酸在體內的飽和濃度約為420umol/L(7mg/dl),如果體內尿酸超過此濃度,尿酸就會以結晶的形式沉積在多種組織,包括腎髒、關節滑膜,軟組織等,臨床可錶現為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酸性腎結石、痛風性腎病。因此血尿酸>420umol/L(7mg/dl)定義為高尿酸血癥。
根據尿酸形成的病理生理機製,將高尿酸血癥分為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減少,有時兩者可同時存在。
尿酸生成增多見於:
1.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鮮、動物內髒、老火湯、某些蔬菜(菠菜、菜花、蘆筍等)。
2.嘌呤代謝相關酶活性異常,如磷酸核糖焦磷酸閤成酶活性增強、次黃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活性降低,導緻嘌呤産生過多,引起高尿酸血癥。
3.嘌呤分解加速,如白血病、惡性腫瘤化療後,溶血、橫紋肌溶解等。
尿酸排泄減少見於:
1.慢性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尿酸排泄減少。
2.某些藥物或物質導緻腎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如阿司匹林,煙酸、乳酸、酒精、富含果糖、葡萄糖飲料等。
大多數原發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從尿酸增高到齣現癥狀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甚至可終身不齣現癥狀。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大多數是等到齣現痛風發作後纔確診,有些患者是齣現尿路結石、腎積水、腎功能不全後纔發現尿酸升高。
那麼高尿酸血癥僅僅會損害關節和腎髒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既往研究已經明確高尿酸血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影響心血管疾病預後,增加死亡率。
一、尿酸與高血壓
早在2011年,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雜誌發錶瞭一篇關於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發病相關的薈萃分析,該薈萃分析共納入18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總樣本量高達55607人,研究人群包括亞洲、北美、歐洲,平均隨訪時間長達8年。
血尿酸>6.2mg/dL(相當於369 umol/L)定義為高尿酸血癥,高血壓通常被定義為血壓≥140/90mmHg或≥160/95mmHg或使用降壓藥。
該薈萃分析最終結果錶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相關,且獨立於傳統的高血壓危險因素,血尿酸>6.2mg/dL,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41%。當把血尿酸當作連續變量分析時,血尿酸每增加1mg/dL,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13%。
另外還發現在年輕人群、女性人群及黑人人群中,高尿酸對高血壓發病的影響更大,高血壓發病風險更高。
同樣,2014年發錶在PLoS One雜誌的另一篇綜述,納入的研究更多,共25項,總樣本量接近十萬,結果錶明無論將血尿酸當作分類變量還是連續變量處理,高尿酸血癥均與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相關。
高尿酸導緻高血壓可能機製:
1.血管內皮産生的一氧化氮具有調節血管張力,防止血小闆粘附和聚集,並減少內膜增生的作用,尿酸與一氧化氮發生不可逆反應,導緻一氧化氮耗竭,尿酸可阻斷胰島素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介導的NO釋放,促進L-精氨酸(産生NO的底物)的降解,最終導緻血管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障礙,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2.尿酸濃度過高,形成結晶,尿酸結晶沉積於血管內皮,通過氧化應激反應導緻血管內皮功能紊亂。
3.尿酸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血管緊張素Ⅱ的錶達,並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
4.尿酸可促進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
二、尿酸與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既往有不少研究發現血清尿酸可能在心力衰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項研究錶明血清尿酸升高可能是心力衰竭發生和預後的危險因素。然而,由於研究人群、樣本大小、種族、隨訪時間和研究質量的不同,不同研究之間的估計值有很大差異。
2014年我國學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上發錶瞭一篇薈萃分析,該文章目的是評估血尿酸與心力衰竭事件和心力衰竭患者預後的關係。
研究者對Embase、Medline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進行瞭係統的文獻檢索,以確定有關血清尿酸與心力衰竭相關性研究。其中5項研究是關於血尿酸與心力衰竭發病風險,28項研究是關於血尿酸與心力衰竭不良預後。
隨機效應模型分析錶明,高尿酸血癥與心力衰竭發病風險增加相關(HR 1.65,95%CI 1.41-1.94),進一步分析顯示血清尿酸水平與心衰發生風險之間存在劑量-效應關係,固定效應模型分析錶明,血尿酸每增加1 mg/dL,發生HF的風險增加19%(HR 1.19,95%CI 1.17~1.21)。
高尿酸血癥與心衰患者預後相關分析結果錶明高尿酸血癥與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HR 2.15,95%CI 1.64-2.83);血清尿酸每增加1 mg/dL,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4%(HR 1.04,95%CI 1.02-1.06),同時心衰患者閤並高尿酸血癥,心血管死亡風險會增加45%。
目前關於血尿酸在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還不是很清楚。黃嘌呤氧化酶是嘌呤代謝中的一個關鍵酶,其介導的活性氧可能在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作用,如心肌肥厚、心肌縴維化、左心室重構和收縮力受損。
三、總結
血尿酸除瞭與高血壓、心力衰竭相關外,許多研究還發現血尿酸可能會增加冠心病、房顫、卒中發病風險。
高尿酸血癥是一個慢性的病理生理過程,目前許多證據已經錶明高尿酸血癥是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影響疾病預後。
因此需要對高尿酸血癥足夠重視,定期檢測血尿酸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1].Qiao T, Wu H, Peng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of Stroke in Adult: An Updated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Front Neurol. 2021;12:674398.
[2].Wang J, Qin T, Chen J, et al. Hyperuricemia and risk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PLoS One. 2014;9(12):e114259.
[3].Tamariz L, Hernandez F, Bush A, Palacio A, Hare JM.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art Rhythm. Jul 2014;11(7):1102-1108.
[4].Grayson PC, Kim SY, LaValley M, Choi HK. Hyperuricemia and incident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Jan 2011;63(1):102-110.
[5].Kim SY, Guevara JP, Kim KM, Choi HK, Heitjan DF, Albert DA. Hyperuric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Feb 2010;62(2):170-180.
[6].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
來源:雙鴨山科研小黑屋
編輯:任裏程 審校: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