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9:39:55 AM
烏剋蘭總統澤連斯 基熟練掌握使用instagram、twitter等國際通用社交媒體,讓他在戰爭過程中,不論對談判操控,與西方領導人溝通,發放戰況等,都顯得如魚得水。
自開戰以來,這位年僅44歲,1978 年 1 月 25 日齣生的“戰時總統”,不斷博得國內和西方好感,從31%的低位支持率躥升到93%。
這是互聯網在全球普及後的第一場世界級大戰, 統澤連斯 能有今天的錶現,相當程度上歸功於他諳熟社交傳媒病毒式的傳播效應。
澤連斯基本身有演繹經曆,誇張錶現對他不是挑戰。 戰前,澤連斯基通常西裝筆挺、打著領帶,神采奕奕地齣現在鏡頭前,和西方各國領袖互動。
危機下,澤連斯基人設大變。
他一直都穿綠色軍T恤或夾剋,和他的團隊充分利用社交媒體,讓國民特彆是西方民眾感受到,他纔是“ 勇氣、良心、正義的化身 ”。
他本人的推特粉絲,從開戰前的不到300萬,飆升到目前的將近520多萬,幾乎每天漲粉13萬。
而且他把自己的社交媒體個人簽名改為“阻止俄羅斯”、“ 烏剋蘭為歐洲和世界做抵抗 ”。
從一位執政不到三年的政治素人,搖身一變成為備受歐洲欽佩的戰時領袖,甚至與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 丘吉爾 相提並論。
觀察他從開戰至今對於社交媒體的使用,每天發齣6到10條不等的推文,雙語發布,英語和烏剋蘭語。
而從閱讀量看,英語閱讀量是烏剋蘭語的4到5倍,說明更大量的讀者是西方英語觀眾,他希望影響更大的也是這一群體。
他非常熟悉社交媒體的特性,摘重點,沒有長篇大論,都是洗腦式的“乾貨”,幾十個字到一兩百字,簡單、清晰、直接、明確,不需論述,經常用一種爆款、標題式的話語刷屏。
比如,美國曾提議幫助澤連斯基撤離,但他的迴應是“ 戰爭在這裏,我需要的是彈藥,而不是順風車 。”
2月25日,身穿軍用襯衫配上綠色夾剋,略顯疲憊的澤連斯基及其執政團隊,深夜在總統府旁的巷中拍視頻,說“ 我們依然在基輔!烏剋蘭軍隊在這裏,我們會一起為主權、國傢而戰 !”
3月1日,俄烏戰爭進入第六天, 穿著綠色T恤、滿臉鬍渣的澤連斯基 受邀嚮歐洲議會發錶視頻演講,獲得全場起立鼓掌緻敬。
這種不修邊幅,無懼壓力的形象打造符閤 戰時指揮官 的形象。
他還會利用網絡視像連綫等方式,實現對歐洲選民的觸達,目的在於通過選民影響西方政府的決策。
說不動北約國傢領袖,澤連斯基就“麯綫救國”,嚮歐洲民眾喊話:如果我們倒下,你們也會!如果我們贏瞭,你們也會贏!今天你們都是烏剋蘭人!
澤連斯基利用普通民眾相對簡單的是非判斷,挑動他們嚮政府官員施壓。
而齣現有關他“跑路”的傳言時,他就用自拍視頻證明“堅守崗位”。
他成為瞭烏剋蘭與西方世界溝通的關鍵紐帶,是北約、歐盟對付俄羅斯的最關鍵代理人。
互聯網環境下,這是一場典型的 公關戰,信息戰,網絡戰,傳媒戰、輿論戰、煽情戰、認知戰 。
這場戰爭也是互聯網應用在全球普及,民眾習慣從手機上獲得信息以來,發生的第一場大戰。
澤連斯基清楚,在烏剋蘭境內打仗的同時,全球輿論也嚴重撕裂。這就給瞭各方釋放真假信息的巨大空間,民眾隻接受 投喂式資訊 ,無需價值判斷。
以一個“哀兵”的姿態發布各種信息,有更大的贏麵。已經成為他的“另類指揮”,第一時間將俄方“強暴”的一麵坐實並放大,直到在西方形成“ 俄暴烏慘 ”的共識。
他的視頻和畫麵發錶不對,但非常善於選擇性發布西方民眾撐烏遊行畫麵,從民眾倒逼西方政府,倒逼對烏剋蘭加大支持。
這不是他個人興之所至,而是團隊分工,有部署策劃,有人專門搜集相關視像素材,他本人轉發。
這種團隊作業,顛覆瞭以往大型戰爭齣現過的情況,以前互聯網通信不發達的時候,戰時圖片和視頻的發布有“ 滯後性 ”,如今則可以同步,甚至直播。
澤連斯基甚至直接躍過報紙、電視等傳統中介媒體,直接嚮他的粉絲和關注者釋放信息,錶達更迅速、直接,“推特交戰”,和特朗普的“推特治國”有一拼。
比如,最新馬裏烏波爾婦幼醫院被炸現場,無人仲裁事件,對肇事者也是各執一詞,而澤連斯基手指一轉發,就積纍足夠的“指責力量”。
烏剋蘭副總理兼數字化轉型部部長費德羅夫還與艾龍・馬斯剋互動,求助星鏈支持,將訴求擴大,軍民混閤,是非難辨。
馬斯剋在費德羅夫發齣推文後的當天立即迴復說:“星鏈服務現已在烏剋蘭活動運作。更多的終端設備正在抵達。”
兩天後,費德羅夫發布一批星鏈終端抵達烏剋蘭的照片,並嚮馬斯剋錶示感謝。
相比較去年美軍從阿富汗撤軍,時任總統加尼在這方麵的操作遜色太多,沒有利用網絡爭取到互聯網使用者和外界的輿論支持。
社交平台已經進入“算法時代”,平台會將相關信息主動推給用戶,從瀏覽曆史就能精確掌握用戶興趣點,便於澤連斯基團隊塑造輿論場。
當公眾對正在發生的現實缺乏一手信息時,難免會隨波逐流,沒有更好的信息獲取渠道。
此時,誰掌握輿論機器,就更便於傳達他想讓受眾聽到的內容,過濾並屏蔽掉任何不利於己方的新聞、事實,或有違於西方主流敘事的信息,讓這場衝突看起來 隻有一個說法 。
通過信息量放大和精準觸達用戶,澤連斯基在藉力平台,打造民眾認知的“正嚮循環”和信息繭房,讓特定資訊持續定嚮投喂給用戶,達到固化戰時輿論的目的,在信息輿論戰部分,掌握主動權。
不能小看社交平台,平時功能更偏嚮於社交、娛樂,在戰時則是一台功能無比強大的輿論機器,正在發揮“大喇叭”的功能。
澤連斯基的軍綠T恤,配閤社交媒體賬號,是俄烏大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烏方最強大的武器,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