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後,據聯閤國艾滋病規劃署數據, 目前全球範圍內現存HIV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數高達3800萬人,且已纍計導緻超過3500萬人死亡。 可以說艾滋病是不摺不扣的全球瘟疫。
盡管隨著采用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閤療法 的應用,大大提高瞭抗HIV的療效,顯著讓患者的生存時間大大延長,但 歧視和服藥帶來的社會性壓力和金錢開支的負擔, 依然壓在全球有能力進行治療的患者身上,遑論那些落後地區的低收入感染者。
徹底治愈艾滋病,一直是世界醫學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但由於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治愈也仿佛地平綫般可望不可及。四十餘年中,醫學界從未放棄過對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療。然而至今仍未開發齣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也隻能抑製病毒,而不能清除HIV病毒或治愈艾滋病。
其實嚴格說,艾滋病並非完全不可痊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確認瞭三例通過臨床治療獲得痊愈的艾滋病患者。
2022年2月15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上報告瞭一個艾滋病治療案例:一名接受臍帶血乾細胞移植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停止艾滋病藥物治療後,不僅達到瞭5年無病生存,且已經長達14個月沒有檢測到HIV病毒瞭。
研究人員認為,她可能是繼著名的“倫敦病人”與“柏林病人”後,全球第三位治愈艾滋病的人。
治愈的原理,是病人接受攜帶一種基因突變的造血乾細胞供者提供的臍帶血提取的造血乾細胞。提供者的造血乾細胞會影響一種名為CCR5的蛋白質,從而産生對HIV感染的抵抗力。
CCR5是一種分子通道,HIV可以經其進入免疫細胞。這也是人類感染HIV的途徑,反過來說,CCR5也是部分HIV病毒株進入細胞的鑰匙。如果這一分子通道發生突變,感染就不會發生,這部分HIV病毒就能被治愈。
當CCR5Δ32/Δ32基因突變後,細胞缺乏CCR5受體,HIV病毒也就無法感染。而擁有相應基因型位點變異的人,能夠在體內錶達這種特殊的CCR5,從而有效阻斷這個通道。但這種基因型隻在大約1%歐洲血統的人體內齣現,這也意味著這些幸運兒們天生就能抵抗艾滋病毒。
對於感染HIV病毒的白血病患者,首先通過化療殺死癌細胞,在移植具有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乾細胞,有可能在治愈白血病的同時,讓患者體內的HIV病毒無法感染,從而逐漸清除HIV病毒,實現艾滋病的長期緩解,甚至是治愈。
這一發現無益為抗擊艾滋病疫情的醫學工作者們帶來瞭新的希望。
之所以2022年的治愈案例如此受人矚目,也是因為它為造血乾細胞移植提供瞭一種治愈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路徑可能。
在“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這兩個艾滋病治愈病例中,由於需要在移植骨髓後重塑具有變異CCR5Δ32/Δ32基因的造血乾細胞,兩名患者在骨髓移植前替換瞭自身的免疫係統。 這也意味著患者在迎接艾滋病痊愈的曙光前,必須麵對移植骨髓帶來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內的多種副作用。 “柏林病人”布朗在戰勝HIV12年前於2020年死於癌癥;“倫敦病人”斯蒂列霍在治愈前遭受瞭聽力喪失並與多種感染作鬥爭。
而本次案例中,接受臍帶血乾細胞治療的女性患者,在移植手術後17天就恢復日常生活,且沒有齣現預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該患者的醫生徐靜美(JingMei Hsu音譯)指齣,組閤使用臍帶血乾細胞和親屬的乾細胞的方法,可能讓她避免骨髓移植後通常會齣現的嚴重副作用。
這位“紐約病人”被成功治愈的同時,也為艾滋病的治療帶來瞭新的方嚮。
這一方嚮的嘗試,不同國傢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嘗試。
201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鄧宏魁團隊就曾使用基因編輯技術, 將敲除CCR5基因的造血乾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實現瞭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乾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係統重建。 敲除該基因,也就阻止瞭HIV進入細胞的通路。而這一敲除的技術如果應用到臍帶血中,那麼將賦予更多的臍帶血可用於對抗HIV治療中,而臍帶血配型要求低、排異反應程度低的特點將使患者更加獲益。
雖然這次“紐約病人”的案例中,攜帶失活CCR5基因的供體細胞占比較少,但給“未來進一步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優化移植程序,加快嚮臨床應用過渡”提供瞭條件。
國際艾滋病協會當選主席Sharon Lewin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目前在這種情況下治愈的第三例病例,也是第一個來自女性的報告。”
Lewin錶示,雖然骨髓乾細胞移植並不是治療大多數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可行策略。但這份報告證實瞭治愈的可能性,並進一步加強瞭使用基因療法作為治愈艾滋病的可行性策略。
Lewin說:“總而言之,這三例乾細胞移植後治愈病例都有助於我們梳理齣更多信息,它們對治愈HIV感染絕對是關鍵的。”
有生之年,也許艾滋病也會像此前肆虐世界的天花一樣,被徹底根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