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5:00:11 PM
在很多新文化時期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老闆對著打工者大手一揮,傲慢地說“每月五塊現大洋,不包吃住”結果打工者便乖乖同意瞭。這時我們就不理解瞭:一塊大洋是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呢?一個月就掙這麼點,他們夠生活嗎?彆著急,換算一下就明白瞭。
民國初期一塊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在今天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首先,我們要直接用數學公式的方法來換算
1
塊大洋=幾塊人民幣,那肯定不太好算,畢竟時代不同,物價也不一樣。但是,通過當時的物價來與現在的商品價格進行對比,那就容易多瞭。
在民國初期,有一塊大洋的人傢,可以買一擔大米,而
一
頭牛的價格則是五塊大洋。那麼在今天呢?一擔大米是
100
斤,按最普通的
2
、
3
塊錢的米價來計算,
100
斤怎麼也得
300
塊左右吧?這也就是說,當時一塊大洋可抵現在
300
塊人民幣的樣子。
而一頭牛的價格,那就更厲害瞭,今天一
頭
牛是多少錢?
不同的牛不同價格
,但幾韆塊總是要的。如果用五塊大洋能買
一
頭牛的,那換算下來就更嚇人,一塊大洋怎麼也值現在的
600
塊錢。
當然,這種對比不是
太
權威,而且隨著時代的不同,民國初期大洋的價值與後期也不相同。
因為有數據顯示,到民國後期,一塊大洋也就隻能買一擔榖子瞭。可見,大洋在民國初期的存在是極具價值的。
由此可見,當一個工人一個月可以拿五塊大洋的時候,價格還是蠻公道的,畢竟現在我們有的工人一個月也掙不瞭
一
頭牛錢。
不過,這不代錶所有民國時期人員的收入。魯迅是大傢都認識的吧?據說當年魯迅先生在北京教學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是
300
大洋。這個價格相比今天的大學教授,恐怕隻有高沒有低瞭吧?
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毛主席一個月收入是多少呢?有資料顯示,
8
塊銀元。而一個雲南總督的工資是多少?說瞭你可能不相信,隻有
65
塊銀元。這也就足以看齣來,像魯迅先生那樣收入的人群實在不多,相反,幾塊大洋,幾十塊大洋的人比比皆是。
而且,可以這樣肯定地說,在民國初期,如果一個人一個月能掙
5
塊大洋的話,基本一個三口之傢是可以解決溫飽的。因為有人計算過,當時一塊大洋買洋麵可以買
20
斤,如果是買豬肉的話,則可以得到
8
斤。試想今天的豬肉價格,恐怕我們就能看齣它們之間的差距來瞭吧?
另外,不同人的眼裏,民國初期一塊大洋的價格可能會有所不同,畢竟,對比的實物不同,而有些東西無理由地貴,比如油、煤等,一直在漲,但有些東西卻一直下跌,比如房子,據說魯迅先生曾在北京買過一個四閤院,為西直門八道灣坐標,花瞭
3500
大洋,這要與今天的人民幣對比,那就值錢的多瞭。
舊日上海,一塊大洋可以
抵多少
人民幣?竟然這麼厲害
這時有人會好奇瞭:當年一塊大洋在上海是什麼樣的存在呢?畢竟,舊日
上海
為十裏洋場之地,其消費水平比起帝都還要高一些是真的。
但是,如果真的按照柴米油鹽來計算一塊大洋價值的話,真的一點也不低。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來算一下就知道瞭。
在當時,人們其實不是直接拿大洋去消費的,這就猶如大洋為一百元大鈔,而日常生活的小事肯定不會動轍百元大鈔伺候。因此,銅闆便成瞭那個時期的標準流通貨幣,而一塊大洋在民國初期可兌換
200
-
300
個銅錢不等。
而有人計算過,當時一個銅闆約摺閤
1.5
塊人民幣的樣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在上海買一碗鹹菜肉絲麵的話,需要
3
-
5
個銅闆,而在今天,這樣一碗鹹菜肉絲麵最低也得
8
塊錢人民幣。
有老人講過,當時在普通的餐館吃一頓飯都是以幾毛錢來計算的,比如一桌菜按
四
菜一湯來配置,那麼清蒸魚、紅燒肉、炒臘肉、炒牛肉、雞蛋湯,一桌下來隻需要
3.5
角。怎麼樣?一個銀元是不是極具價值?齣個門,看個話劇,吃個飯,完全用不到大洋這麼大氣的鈔票來上陣。
突然想起孔乙己,他每次要點一壺紹興酒,一盤茴香豆,這一套多少錢呢?當然,孔乙己當年並不是在上海消費,但以當時上海物價較高一點的價格來計算,一盤茴香豆、一壺紹興酒,外加一份生煎饅頭,再來
個
花生米,總共也不過一角錢。可見,孔老先生那點東西,實在沒多少錢。
當然,除瞭吃,住的也可以計算一下。當年上海就流行多人閤租,因為買不起房,但這不代錶沒有房子,什麼商品房、套房公寓、客棧都是齊全的。
如果你想要買一套商品房的話,至少要準備
8000
大洋以上,這要比北京是不是要貴瞭很多?那麼租房子呢?閤租肯定便宜,普通的閤租房就是一個兩塊大洋的樣子,著名的七十二傢房客就是這樣子。但如果要租公寓之類,那一個月就要十塊大洋瞭。
不過,這都是民國後期的節奏瞭,所以,這種對比並不夠閤理,至少,民國初期的大洋要難掙得多,但價值要高齣太多瞭,稱得上含金量十足。反正一個銅闆抵現在兩塊錢是綽綽有餘,而如此計算的話,那一個大洋就相當於現在的
200
以上人民幣瞭。
大洋的“一生”就是從高到低的一個過程,它與人民幣的對比從初期的
1
:
200+
,到今天恐怕不是跌瞭一點點。但韆萬彆將它當成“古董”來說,畢竟收藏者眼中的大洋那就不是人民幣的普通價值瞭。
這種從雲端到塵埃的變化,可歸納為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可理解為物價的變化。反正到瞭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塊大洋隻能摺閤
30
多塊人民幣瞭。可見,不管是大洋還是任何現金,想要保值都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