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5/2022, 10:25:26 AM
又是一年一度揭曉考研筆試成績的時候瞭,幾傢歡喜幾傢愁啊!考上理想中的學校還好,好好準備復試就行瞭。分數尷尬的學生,該何去何從呢?
自古有雲,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大多數隻會寫點文字發發牢騷,而那些文字大多是無病呻吟,讓人一看毫無價值。可是,世界的進步總要有人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無病呻吟,偶爾這些文字能讓快步疾行的人看到,用短暫的幾秒鍾,思考一下,原來也許會這樣。
我想做那個書生。
我本科就讀的為醫學院校,畢業快20年瞭,也成為瞭研究生導師。在現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感覺學生們大多腳步匆匆,沒有人會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或者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身邊手機無數個簡訊快報告訴你如何珍惜人生,無數種勵誌雞湯給你添油加醋,無數個節奏明快的短視頻讓你樂不思蜀,每個人似乎都被周圍的環境帶著走,你根本不能,或者說沒有空間能自由思考,我感覺,像斷瞭雙腿,周圍的人攙著你疾步嚮前,耳邊是呼嘯而過的號子聲。
就像考研,尤其醫學生,考研似乎成瞭他們的必經之路。
堅持
她是小丁,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加入瞭我的課題組。有點黑,個子不高,但顴骨很高,顯得眼窩深陷,說話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她進到課題組之後,我路過學生的休息室的時候,經常聽到裏麵傳來爽朗的笑聲,窗外的白玉蘭那時候往往開的格外燦爛,作為導師,作為一名高校老師,我常常會覺得很自豪。
小丁入組的時候,說,是笑著說,學醫不是她的首選專業,因為那時候流傳一個笑話梗,叫做: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我會想,如果這個孩子是我的女兒,我也會覺得很不錯,樂觀積極的態度,即使你學醫,也不會太差。
雖然如此,我十分不喜歡“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種措辭,粗俗,我更傾嚮於相信自己的專業,醫學很神聖,我們應該努力治病救人之類的,嗯,至少你得信,記得那部電影《歲月神偷》,吳君如扮演的媽媽經常會說一句話:人啊,總要信。
《歲月神偷》劇照
陸陸續續,小丁,會和我,或者和課題組其他學生,或者在她的朋友圈,一點點反映著她學醫的種種體會。比如,第一次穿上白大褂的照片,抱怨生物化學的信號通路好復雜,第一次解剖課後拒絕雞絲麵三個月,到大四的時候,感慨時光如梭,要去實習瞭,內科書好重之類的。她是一個很齣色的小姑娘,我那時候,很相信她會有很光明的未來。
後來,她發瞭一個朋友圈,說,要考研瞭,禁圈。
醫學生考研比率達到令人驚訝的 百分之八十五 ,多麼恐怖,百分之百的醫學生,已經默認,本科畢業,不考研,連呼吸的權利都沒有。
內捲
2021年的考研,內捲的驚人,有多驚人,我不報數據瞭,你們比我更清楚。我一直默默的等待著小丁,突然,告訴我,說,老師,我考上研究生瞭。可是我一直沒有等到。
玉蘭花開的時候,我的研究生告訴我說。小丁剛過國傢綫,復試調劑失敗,準備二戰。她讓研究生轉告我,並且強調,她是笑著說的,等我明年考到399分,我來跟老師報喜。後來思考瞭一下,歪著頭說,我覺得沒臉見老師。
也許考研我們真的繞不過去,必須要考,但是人生不應該這樣盲目的跟從,即使要考,我們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個問題值得你我,值得國傢去思考。
考研後,還要考博,考博,還有規培,上大學的時候你18歲,拿到基本的可以當醫生的資格的時候,如果你想去好一點的三甲醫院,你基本上已經處於而立之年瞭,可是,三十歲的年齡,還沒有結婚,你的父母已近花甲,更可怕的是,中國醫生工作的性價比,不是工資,是性價比,真的又沒那麼高。
並沒有十分喜歡,那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有時候想,如果小丁是我的女兒,她報誌願的時候,我一定會告訴自己,不要讓她學醫,因為: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總結
到最後,從一個導師的角度,從身邊的同學陸續考研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來看,我想給醫學生在考研相關分享幾點經驗:
1.平時的學習一定要認真對待,好好聽課,將知識吸收好,待你考研的時候,復習起來就不會那麼吃力。
2.考研的戰綫切記不要拉的太長,有的同學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這樣到瞭考研臨近的時候,就特彆容易疲倦影響發揮。
3.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纍的過程,平時要不間斷的接觸英語。
4.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路是自己的,輕裝上陣。
5.最後,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十分立體,即使你不讀研究生,隻要你是一個有心人,你也會有明亮的未來。
作者:教主,雙非小小教授。
END
版權聲明
本文由教主原創
並不意味著代錶本公眾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