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語:本人對繁體字、簡體字之爭不抱任何成見。愚以為 繁簡二字各有利弊 【轉】大陸簡體字的由來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13-05-25T13:14:25+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版主語:本人對繁體字、簡體字之爭不抱任何成見。愚以為,繁簡二字各有利弊,同宗同源,均應取長補短。文章來自大陸,可能在立場上不太符閤諸位台灣同胞的口味,僅供參考, ... 【轉】大陸簡體字的由來 (【 .....
版主語:本人對繁體字、簡體字之爭不抱任何成見。愚以為,繁簡二字各有利弊,同宗同源,均應取長補短。文章來自大陸,可能在立場上不太符閤諸位台灣同胞的口味,僅供參考,不代錶本人的任何意見。對個人來說,爭論簡體繁體哪個更優秀很無聊。把文化之爭上升到政治高度,更加無聊!
原帖地址:
http://bbs.etjy.com/thread-99303-1-1.html
海外有人把簡化漢字當成共産黨的專利。實際上,漢字簡化運動在共産黨當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斷發展,即使是國民黨政府,當初也試圖推行簡化字,隻是由於沒有後來共産黨政府的號召力而半途而廢。至於後來國民黨齣於“凡共産黨支持的我們就反對”的政治目的,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反對、攻擊、譭謗簡體字,在台灣及海外遺毒至今,甚至於多年前《世界日報》還長篇登載《簡化字就是紅衛兵》這種貽笑大方的文章,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共産黨對漢字簡化的主要功績,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於知識界和民間的漢字簡化運動轉化為國傢政策,積極推行,並取得瞭完全的成功。
大陸上推齣簡體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後的一段時間。從勞動量上分析,寫起信作起文來,寫簡字的速度確實是比寫繁體要快得多。所以簡體字在大陸的推而廣之,並沒有什麼人抱怨和抵製。但台灣方麵的"正統派"卻常常斥簡體字為不倫不類,有違祖宗之法而不能接受。對於這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簡體字的始作俑者,正是當年退居東南,後負隅頑抗的國民政府。可惜該自我矮化的政府早已把此事和當年親自齣賣外濛的事一樣,忘得個一乾二淨。
論起字來,從無"正宗"之說。人人皆知是倉頡造字,那麼隻有他造的字纔能稱為正宗。中國文字的創造衍生和發展,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年代。比如甲骨文,史書上從未有過記載。直到100年前纔有人偶然從中藥鋪的所謂"龍骨"上發現。先有王國維後有郭沫若等一大幫人研究考證,這纔有今日之甲骨文學問。至於先秦的金石鍾鼎和秦代的篆書,如今真正能識的人也不會有太多。大概到漢隸魏碑之後,那字纔漸漸能辯。但我讀昭和法帖中收有的東漢末年張飛的字,仍是不識的為多。那曆史上的張飛,還是個大書法傢,字寫得比諸葛亮要好得多。那羅貫中聊三國把張飛聊成個燕頜虎須的魯莽漢子,實在是罪過,對不住張傢後代。當然到瞭晉朝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獻之吃中藥時寫的鴨頭丸帖和拉肚子時寫的忽肚痛帖,這幾本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字帖,那字體與今日的字形無異瞭。所以我想今日所說的繁體字的根基,應源於漢晉之交的年代。距今約1500年左右。
但簡體字並不是就遲齣生瞭1500年!有80%的簡體字是從曆代的草書中挑選而齣。簡體字的主要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齡也在1500年左右。也有部分從宋朝徽宗的行草韆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齣。雖晚瞭近500年,但於今日來說,也是古董文物得可以。所以實在來說,簡體字並非是共産革命的産物,而是我們祖宗的寶貝遺産。我曾有幸與幾位來自台灣,國學根底很深的老先生聊過簡體字的問題。對於簡體字主要源於草書這一點,他們是知道得很清楚。他們認寫絕大部分的簡體字,也非難事,因為那本身就是正草的寫法。但他們疑問的是,是否有必要把正草這樣一種很高的藝術來教給工友農夫等大眾,替代他們的日常寫讀之用。如此普及,恐怕也太濫。老先生們的心是好的,但我這個人畢竟受過多年的赤化教育。所以記得當時與他們一席聊,我嘴上唯唯諾諾,但肚裏就早已大唱起"什麼花結什麼果,什麼立場說什麼話"的革命歌麯來瞭。
但老先生們的話也使我恍然大悟,明白瞭為什麼簡體字不能為台灣方麵接受的原因。俗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原來知之者珍為"陽春白雪"但願和者越寡越好;而不知之者鄙為"下裏巴人"、"共産邪物",不願與之同歌,怕降瞭自己的身份。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央政府(匪)搶先推齣瞭簡化字方案,中央政府 (島)不屑與之為伍,就把開發多年,本來形製上已相差無幾的一套簡化字方案徹底拋棄,如同其在拼音問題上的做法一樣。
所以怪來怪去,還是要怪蔣老總統當年搬傢搬得太匆忙,少帶瞭幾部好帖去台灣。那年民國政府偏安喬遷,最要緊需要搬走的東西有兩樣:一是北京故宮中的文物寶貝,二是上海人手中的黃金。
那故宮中的寶物,其實真正運去台灣的也不算多。好多精品早已被溥儀帶到天津,後流入東北。這本正草十七帖真跡,沒有被帶去台灣,現在還存在瀋陽的博物館裏。而其僅存的幾本摹本也都流落在大陸各地,解放後纔收集起來。其間有人印刷流傳,亦有好事者作為藍本去發明什麼簡體字。要是這幾部好帖當年被帶去台灣,也展覽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裏的話,那今天台灣的大眾也不至於大驚小怪,視簡字如天書蝌蚪文。所以這也怪不得他們。正如陶淵明筆下有為避秦亂而入桃花源的人,陶先生與他們講有魏晉之朝,如對牛彈琴似地講不通是同樣的道理啊。
年前兩岸會談的對手中,焦先生的國學功底,似乎也不甚清楚。那位辜老先生,從 "日據時代"起就是一位博學多纔的人,文章極其漂亮,還是京戲的絕對熱心票友,唱得一口好戲文。想來他讀幾個草書簡字,不會有問題。那李前總統,隻知他在康奈爾拿得農學PhD,所以英文料無問題;又知他自稱1945年台灣光復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日本人,至於中文尤其是國學古文功底就無從考瞭。但好在日本那 50個假名的寫法,不少也是從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中盜版剽竊而去,所以想來李次郎認那簡字是會認的,隻是發齣音來,可能就是"啊衣嗚唉喔,卡key褲開哭 "瞭。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至今台灣、海外一些攻擊簡化字的文章,所舉的例子往往都是這個方案的,他們以為它還在大陸通行,其對簡化字之無知,由此可見。最可笑的,莫過於鹹片導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報》上登文說,漢字簡化後,他的名字就成瞭“李汗祥”,不由讓他汗涔涔下。“翰”何時又曾簡化為“汗”來著?李導大概把某位大陸人寫的錯彆字也當成簡化字,白齣瞭一身汗。建議簡化字的反對者都先去學學簡體字,再來發錶高論。否則,支持簡體字的人大體都懂繁體字,而反對的人卻對簡體字一竅不通,這架還怎麼打?
反對漢字簡化的一個理由,是繁體字符閤漢字造字規則,雖然難寫,卻要比簡體字容易認。其實漢字演變到楷書,不管繁、簡,都已是麵目全非瞭,真想知道一個字的由來,至少也必須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兒童認字的小學教師,哪會有這樣的功力?即使有水準高超的小學老師,能把某個字為何這麼寫講得頭頭是道,又豈是小學生能領會得瞭的?用繁體字的各位平心靜氣地想想,自己當初認字時有多少字是通過瞭解字源纔記下的?恐怕絕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記硬背記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記硬背,當然是筆劃較簡單的簡體字好記好認好寫。
有一些簡體字,本來是古字,比繁體字更符閤造字規則,我舉兩個例子。
先說“眾”字。簡體的寫法是三個人疊一塊,這是“眾”字的最原始的寫法,甲骨文就已經這麼寫瞭,就是《周語》所謂:“人三為眾。”非常地好認好解釋。可是繁體字的“眾”字,有多少人知道它為什麼那麼寫?原來它的下部,實際上也是三個“人”,隻不過變瞭樣瞭,不說還不容易看齣來;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寫錯瞭,本來的寫法應該是一個橫著的“目”,《說文》解釋說:“目,眾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這個“目”應該是“綱舉目張”的“目”,也就是網孔。網孔密密麻麻的,確實是“眾意”。既然“三人,眾意”,“目”也是“眾意”,未免重復纍贅,去掉這個含義不明顯而且寫錯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嗎?
再來看“從”字。簡體的寫法是兩個“人”字並在一起,這也是“從”的最古老寫法,也見於甲骨文,取“兩人相從”之意。繁體的“從”可就不太好解釋瞭,它的右上角,是兩個“人”,保留瞭 “從”的最初寫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們對照小篆,纔發現這個字也是寫錯瞭,它的雙人旁和右下角應該閤在一塊,成為一個錶示行走的偏旁,這大概是在小篆的時候纔添上去的,楷書再把它割成兩半,可就有點莫名其妙瞭。類似這樣的簡體字還不少,比如“塵”、“禮”、“雲”、“電”、“鬍”、“須”、“處”等等,不一一解釋瞭。
有反對漢字簡化的台灣人聲稱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鬍寫齣來的,比如“國”字。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國”字寫法的演變。
商金文上的“國”字寫作“口戈”,左邊的“口”四四方方錶示土地,右邊的“戈”是武器,也就是說,“國”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衛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寫法顛倒過來,成“戈口”。到瞭周金文,在“口”下麵加瞭一橫,成為“或”字瞭。這一橫是什麼意思呢?許慎說是“以守一,一地也”,與“口”重復,不太可能,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一橫錶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後來在“或”的左邊加瞭波狀的一竪,錶示“戈”的柄,到後來這一竪嚮兩邊擴展,成瞭“匚”,“或”的最後被完全包圍,成為繁體的“國”〔□或〕已是很晚的事瞭,大概是在李斯製造小篆的時候。
但是這不等於說繁體的“國”是正宗,因為“國”字還有另外一條演變路綫。非常早的時候,商金文的“口戈”寫法,右邊的“戈”就被省略,光用“□”代錶 “國”瞭,所以作廢的第二批簡化字把“國”寫作“□”,也是古已有之。但“□”的寫法畢竟不容易辨認,所以就往裏麵填,這就有瞭“□八土”“□王”“□ 玉”。如果我們到曆史博物館去,看到太平天國的旗幟,就會發現他們把“太平天國”的“國”寫成“□王”,那可絕不是郭沫若之流僞造的文物。武則天造字,也在“國”字上作文章,先是“□武”,後來覺得有自己給睏在裏麵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國”字可能是漢字中寫法最多的一個字,據統計有四十一種之多,最奇怪的一種寫法是三個“秦”壘一塊,大概是漢初的一種寫法,取“三秦”之意。簡化的“國”字絕對不是郭沫若等人的鬍謅,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間通行瞭,是最通行的寫法,而且還流傳到瞭國外,日本、韓國也都這麼寫,難怪大陸會把它當成標準字。
簡化字從來不是某幾個人的自創,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確定簡化字時,遵循一條總原則:“述而不作”,即隻整理古來或民間的寫法,不自創。
一、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隻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産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齣來的”的笑談,不過是括民黨(不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齣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閤“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瞭的(參見後續文章)。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復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閤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裏程”的“裏”和“裏麵”的“裏”閤併,“麵孔”的“麵”和“麵條”的“麵”閤併,“皇後” 的“後”和“以後”的“後”閤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閤併。這些閤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彆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劃),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復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齣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瞭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瞭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瞭。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對於電腦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齣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傢使用的免費字體,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齣來的。
二、漢字簡化簡史
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齣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齣現,例如“營”、“壽”、“盡”、 “敵”、“繼”、“燭”、“壯”、“齊”、“淵”、“婁”、“顧”、 “獻”、“變”、“燈”、“墳”、“驢”,等等。唐代顔元孫著《乾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瞭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瞭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所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閤為繁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不同的簡化字,與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聽”、 “萬”、“禮”、“舊”、“與”、“莊”、“夢”、“雖”、“醫”、“陽”、“鳳”、“聲”、“義”、“亂”、
“台”、“黨”、“歸”、“辦”、“辭”、 “斷”、“羅”、“會”、“憐”、“懷”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錶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錶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劃多的字也簡化。
1922 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齣《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連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隻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麵語。它提齣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鬍懷琛齣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齣版劉復、李傢瑞閤編的《宋元以來俗字錶》,反映瞭一韆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齣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齣:“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齣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錶》,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錶《550俗字錶》。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齣《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 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錶”,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迴,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個簡體字錶。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齣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齣版《常用簡字錶》,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錶《簡體字錶》第一錶,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纔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製《常用簡體字登記錶》。
1951年,在上錶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齣《第一批簡體字錶》,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錶》的基礎上,擬齣《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 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錶,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 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齣版瞭《簡化字總錶》,共分三錶:第一錶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錶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 14個簡化偏旁,第三錶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而在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傢,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新加坡:1969年公佈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瞭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佈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佈《簡體字總錶》,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瞭中國公佈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 “要”、“窗”。1976年5月,頒佈《簡體字總錶》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錶》完全一緻。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齣版《簡化漢字總錶》,與中國的《簡化字總錶》完全一緻。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準用簡體字教學,在聯閤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準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製,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錶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錶。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韆年的曆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佈《當用漢字錶》,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佈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
分享鏈接
#引用 改简体中文其实不如直接改成拼音文字系统= =
因为整併以后可以通用的字变多
独立字体辨识上变得较为薄弱
日本是挺成功的
将繁体中文变成拼音文字系统
虽然也是融入自己民族风格
但是该地的中文保留了中文古音
如果学目前通用的中文语系可能听不太出来
用比较古老的中文语系就会听出来了 |
#引用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引用 拼音?你是指大陆目前正在用的拼音吗?
我觉得最好不要
拼音唯一的优点就是比注音好学 仅此而已
为什么呢? 前阵子就看过在学中文的日本人
举了一堆拼音相同的词
已经不是同音异字或是破音字的范围了
因为拼音没有四声语调的变化
例如 失去、逝去、死去 等
目前世界上 学中文的主流是拼音的简体中文
看过很多人指名要学繁体字
打出来的却是简体字
遇到学注音的繁体中文的人很少
不过却很少会有发音的问题
|
#引用 文化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起源、传承、变异、流传、反传、截流,我的功底太浅了,只能虚心求教了。 |
#引用 哈哈哈哈,怎么样,现在知道拼音为何不适合咱们汉语了吧?这也是咱们民族文化的魅力,这篇文章是由已故语言学家赵元任所作,至今读起来,仍然妙趣横生。 |
文字的起源,只是把它当成沟通、记录的工具,后来演变加入了艺术成份。
以工具的角度来看,简体字是一种进化,这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达到基本的功能即可。
文字的艺术成份,也应该保留。例如繁体、草书、行书等等... |
#引用 能够如此客观理性的看问题,很难得。对你,对版主,都是。 |
这个题目也太深奥了
基本上 工具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啦 |
唉
说那么多
其实不管简体繁体
最终都会在历史中留下来
但由于人数多
使用量大的字体
较易流传
较易成为广大使用(不得不说13亿的使用量跟2千多万的使用量差挺多的)
至于简体好繁体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号(我习惯繁体字所以比较认同繁体!!就像爱吃7分熟牛排的人...他很难理解爱吃3分熟牛排的人!颠倒也一样)
但如果要追朔历史过去的话
我是不会想使用甲骨文、篆书的...
--------
话说简体减少劳动量....这个老实说我同意
过去学生时...."体"这个字(记得还有某些比画特多的字也会)
都会写简体....
同班、同校...还挺多人这样做的(不过某些老师会把字圈起来扣个一分)
只是现今来说课业较多可以用电脑
到觉得如果都用电脑打字
都用影印
那我觉得繁体字还是比较优
是因为简体
会让那行字感觉较空旷
|
管他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用的习惯就好,不是吗?! |
#引用 大家都这么想就好了,但是事实如何呢?你看到网路上,尤其在大声公,多少人在吵这个问题?有多少人把简体字叫“残体字”?版主也不过就是澄清问题罢了。 |
时代背景不一
20世纪初那时候推行简体的理由
在今日的环境之下 还是理由吗?
当时连吃都顾不上 遑论识字 现在的中国还是这样吗?
话说回来
许多现在所谓的"简字" 并非全然是中共"创造"出来的"简字"----这点是正确的
但是
艺术家 大文豪要用草书行书 改"许"为"许" 不会有人有意见
但是拿着肚痛帖说 前人这么写字 我也要这么写......你也是为了艺术出发吗?
真正的草书 一般人见到了 将"天"认成"己" 将"水"认成"为"者所在多有
拿来国小文字教学 合宜吗
在选用"标准的简体字"的时候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那些文字学者 认不清楚字吗? 第2次的审订 为何搞到最后又取消
採用俗体字的原因 作者有去讨究过吗
俗体字之所以为俗体字的原因 有去想过吗
半世纪之前的事情现在拿来振振有词??
中国这半个世纪是原地踏步??
都过2012了 还在拿1922 1932的事情作文章??
更何况 那可是"前朝"
"这" "许" "言"都有"言"字 不论是会意或形声 他们的"言" 写法是一样的
"这" "许" "言".......我想很清楚可以了解 简体字的逻辑了
如果参考稍早一点许慎的说文解字
言 许2字 "言"的部分 写法仍旧相同
这就是基本的原则 不然就不要拿着"六书"说事 老子都不老子了 文化是啥??
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述而不作"根本就是作者企图转移焦点 为其目的找寻大义
文中提及汉字简化7原则
除了1 2两项可以勉强算是维持在"述而不作"此一分际之外
剩余3-7项哪个不是打破了"述而不作"?
7尤其可笑 后后 面面 干干分得出来?? 于后面干=于后面干=于后面干=于后面干=于后面干??
的确是没有"创造新字" 的确是"述而不作"
好一个师圣法贤 好一个春秋笔法
"甲骨文自诂林" 是由于省吾先生主编 他是哪人自然不必我费唇舌
西元1996年1版 其序通篇"手书繁体" 诂林内容则是繁简杂陈
有听闻"研究文学再用繁体即可"......好吧 你们的生活中是没有文学的话 我也只能认了
"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这是什么神理由??
我完全被打败 是因为懒惰 所以可以舍弃?? 这真是个太强大的理由了
人类不就是因为想要懒惰(省时省力)才发明许多东西的吗
懒惰才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这真是太精辟了
工业革命不正是最最出名的例子??
时至今日 电脑 网络的产生 其实可以更省
只要1跟0 你只要知道怎么排就好了
反正数位这玩意 只要由10组成而已 骇客任务已经做了良好的示范
10在新人类的群体眼中 即是美女
彻底实践"与其奢也 宁俭"不是更好
话说英文也才26个字母 放弃中文学习英文 是作者心中更好的选择吧
唐肆啼先生早已经在"汉字,中国文化的祸害"一文中讲明了繁体的祸害
反正已经用作为拼音拼出中国字了 用英文代替中文也不过举手之劳 谁认不全26个字母??
好威风?? 美其名曰"国际全球化"??
唐先生更说"中文拼音会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先去学了外国拼音再来学中国语言??
外国人吃饱了撑着?? 还是中国人蛋疼没事做??
用外国拼音 去学习"即将成为全世界通用语的中文"??
不觉得直接用整套的外国语言+文字更快??
美籍华裔的科学家可是不胜枚举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可也没学过中文
将来高行健 莫言等人之后继者皆以"我用外国拼音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荣"
岂不美哉??
反正用不用中文都可以成就文学 何必拘泥??
为了坚持繁体而祸害了中国两千年还不够吗??
唐先生更明白指出"汉字还在滞后中国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希望中国继续简化汉字,跟着越南、日本、韩国方向走,我希望中国的汉字恐龙的灭亡即将来临!"
希望中国学习日本跟韩国的中国字的方向?? 那要不要直接学日文韩文就好了??
这就不用再论文化了 因为作者只要简单 不需文化
唐先生早替作者点出一条光明大道 成为越南人 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实在是最中国着想的方式
趁早归化了比较快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这一段文张更是水银泻地 无孔不入 是趋势 是时代的巨轮 是沛然莫之能御的历史潮流
但是我有一事不明
如果从繁到简是总趋势
那繁体字何来??繁体字即是古字?? 古人一创出来就是繁体字??
人家用出"化繁为简"4字是建立在哪种状况下 有考虑过吗??
改曲为直 改圆为方 为的是什么??
就作者一人天纵英明 文武双全??
断章取义 还以为自出机杼 发前人所未见??
"从"本古字 若化繁为简是时势所趋 那为何会有"从"的出现??
此文章作者之逻辑 轻松被自己打破
还是作者信奉"全身都是破绽就是没有破绽"?
晋汉隋唐宋元明清 代代的大家 文豪辈出 都没有逻辑??
就採用简体的人最聪明?? 就採用繁体的人食古不化??
拿王羲之的十七帖说事 怎不论王羲之的兰亭序?? 哪个才是哥的传说?? 更遑论今日兰亭序都只是临帖
要学就学最好的 不是吗??
人家那是书道 书法
你是为了懒惰省笔划?? 这种理由能说嘴??
许慎说文解字多少字? 9353个 另“重文”1163字
清代康熙字典多少字? 47035字
所以说明了甚么??
说明了文字演变的逻辑是由繁入简??
那也不用说中国的祖宗有智慧了 简直是蠢笨 有俗体字不用 有草书不用
皇帝檄文通通用草书 快又好写
"苏隄春晓"一碑更是蠢笨如牛 徒显一个蛮夷戎狄自以为是的附庸风雅 其实只是下里巴人
此篇作者 意图使自己有凭有据 却跟他文章中所提"不明究理 盲目批评"简体字的人相差无几
用的字数多一点 提到的历史多一点 就代表个中道理多一点??
今日 你要以"从"替"从" 我没意见
今日 你要用"礼"代"礼" 我也没意见
今日你要拿着"苏隄"跟我讲简体好??那就去把苏隄春晓碑给换了吧
今日你要拿着"流觞"跟我说顺逻辑??那将来掘到兰亭集序的真迹 趁早烧了吧
更有甚者
今日你要拿着日文越文 韩文跟我说"越日韩的这种中文才是好中文"???????
真的是卧了个槽
好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
联合国说简体中文才是中文 作者就喜不自禁??
日本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朝鲜承认的中文才是中文 作者更是底气十足??
中国的文字要靠外国的认可才会是值得骄傲的中国文字??
作者真的认为 联合国认定简体字是"文化考量"而非其他原因???????
那相对于简体字 繁体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真是"名符其实"了
不过这样也好
我会非常高兴 我用的中文跟作者的中文不一样
我用的是古代中文 如果能穿越的话 我一定很吃香吧
哪个禁咒不是用古代文字写的??
哪个古家族不是底蕴深厚??
哪个古文明不是超英胜美??
我已经开始能够想像 穿越之后 我能怎么样唿风唤雨了
更遑论不用摆渡 不必辜狗 我手写就能背出"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此等"天书"
这下真是大发了 后宫成群 万民跪拜 豪杰服膺 龙凤来仪 千秋万载 一统江湖 指日可待 不是吗? 本帖最后由 sanctuary 于 2013-5-26 14:43 编辑 |
#引用 其实简体字并不是中共开始的,从太平天国时期就开始有了。
中华民国时期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手头字第一期字汇》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所采用。亦即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但当时戴季陶等文化元老强烈反对。
简体字这事我也不知道是正确还是错误,或者没有对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按照中共的说法就是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这样方便书写和记忆。
但是先说明一下,简体字基本上就是从古到今的老百姓发明的,因为写着方便~或者说是老百姓写的错别字,写的人多了,认识的人多了,就被官方给确认了。跟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差不多,本来不是什么规范用语,但是用的人多了,官方就确认了。但是要重要的是书法家基本上没有发明过简体字,毕竟简体字留白太多,不好看。
不过仁兄说的中共简体字是向日韩学习这个事,我还真没找到依据,如果仁兄有的话,请PO出来,让我也学习下
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哪个更好一些,这个事应该不重要。毕竟写书法大多喜欢用繁体字,毕竟繁体字更优美一些。但是近些年大陆的影响力提升比较快,所以国际上用简体字比较多。
简体字和繁体字应该跟文化的传播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国家民族的影响力才是文字、文化传播的基础。 |
#引用 不是我说的
是一位"唐肆啼"先生的文章<汉字,中国文化的祸害>一文所说
您百度一下一定会有
而且我不是说 今日的简体文字 "已经"向日韩学习 您误会了
我是引用唐先生的该文言论
"今天,虽然电脑已经简化了一些汉字的困惑,但是汉字还在滞后中国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希望中国继续简化汉字,跟着越南、日本、韩国方向走,我希望中国的汉字恐龙的灭亡即将来临!"
以及楼主转PO文章之末端文献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佈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佈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佈《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佈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 “要”、“窗”。1976年5月,颁佈《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佈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佈《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佈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综合以上两者给我的感想
我并非大言不惭说"中共简体字是向日韩学习"
我是说:
"更有甚者 今日你要拿着日文越文 韩文跟我说"越日韩的这种中文才是好中文"???????"
小弟才浅 致仁兄误会 还请海涵
但是"中共简体字是向日韩学习" 这非我本意 望请查照 |
#引用
这位网友写的很多,但是说实话,要理解起来的蛮费力的,不知是我的语文水平不高,还是你的逻辑比较深奥。粗略地看上去问题蛮多的,好像反驳很有力的样子,但是仔细看起来,你的许多问题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哦。我不妨试着和你探讨一下,不喜勿喷。
1、20世纪初那时候推行简体的理由,在今日的环境之下 还是理由吗?当时连吃都顾不上 遑论识字 现在的中国还是这样吗?
克罗齐曾说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汉字简体化的问题就发生在那个时代,只能用那个时代的条件去理解,你怎么可以穿越到现在去看过去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炸药、推土机,所以你就去嘲笑秦始皇修长城不用炸药推土机?其次文化,是有创造和有继承的,但文化的创造和继承不是随意的,是需要历史契机的。当初推广简体字是爲了降低文化门槛,现在继续使用简体字是因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你在今天无缘无故地让十几亿人口扭转几十年来的文化积淀,你想要做什么?
2、“拿着肚痛帖说 前人这么写字 我也要这么写......你也是为了艺术出发吗?”你这个问题问的更加让我觉得煳涂,有种没事找事的感觉。汉字简体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方便文化普及和传承,但是汉字简体化的过程需要照顾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文化继承的问题,不能凭空造字,这是作者一直想要说明的。前人这么写字,代表着这个字有根有据有延续,我可以这么写,这么写符合汉字简体化运动的要求,这有什么好质疑的?
3、真正的草书 一般人见到了 将"天"认成"己" 将"水"认成"为"者所在多有,你这个质疑根本就是无的放矢。因为简体字不等于草书,它仅仅是在间架结构上取材于草书而已,最后简体字写成楷体、宋体等工整的字体,根本没有这个问题。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4、第2次的审订 为何搞到最后又取消。这就恰好说明,汉字的简化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不是可以人为加速或推进的。第一次简体运动,因为基础工作做得很扎实,简化的合理,在文化普及和传承上效果很好,所以延续下来。而第二次则是一次人为的激进运动,效果不好,所以取消。这是从一个侧面上证明目前大陆的简体字的合理性。
5、採用俗体字的原因,俗体字之所以为俗体字的原因 ,和白话文运动兴起一样,作者在最后的阳春白雪故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仅仅是过去民间的这些俗体字被守旧的知识份子视为不雅,这在过去中国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秦代官方文书为篆体,之后流行更为简便的小隶,最后小隶也为官方所承认,和这个过程类似。
6、半世纪之前的事情现在拿来振振有词?都过2012了 还在拿1922 1932的事情作文章? 这个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您是想批评什么,也不知道你在激动些什么。笔者谈到这里,自然而言就要谈到文化问题,谈到汉字简化运动的起源,说明白过去怎么了?和当下有什么冲突?就像现在台湾网友和大陆网友扯到两岸关系一扯就要扯到1949年,两岸现状就是从1949年延续下来的,我在2013年说这事情怎么不行了?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中国的汉字每年得变一个样子,变过之后就和过去无关了?
7、剩余3-7项哪个不是打破了"述而不作"?,不好意思,如果简体汉字都可以全从已有的字体中找到,那汉字简体化运动是不是也太简单了?汉字还需要什么简化?老祖宗都简化好了!我倒想问你,3-7项有哪一项是完全脱离已有体系的自创?哪一项没有保留原有的汉字内容?爲什么到这点你反而选择性无视呢?你举得例子也是一样,在简体字的体系中,如果确实需要区分这几个字的话,你完全可以这么写。但是你现在是爲了举例子而举例子,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8、研究文学再用繁体即可,我告诉你,文学的范围是很广的,绝大多数现代文学用简体字没有问题,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或许你是。
9、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这是什么神理由?话说英文也才26个字母 放弃中文学习英文 是作者心中更好的选择吧。我想这里您又在偷换概念,无限延伸了。如果严格按照逻辑学的判断公式,您已经不知犯了多少错误了。英语好学吗?仅仅是因为它有26个字母?英语单词有多少,一大串字母的单词有多难记??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谁告诉你英文比中文简单的?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恐怕你应该拿英文字母和汉字笔划比吧?
10、你说的唐先生关作者什么事?这篇文章又不是他写的,你拿别人的观点套人家干什么?大陆在汉字简化中是有过这种方案,但最终被很明智的否决了。被否决的东西,你拿出来打人家,你到底想打哪里?
11、“从繁到简是总趋势”,先生,您再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什么叫趋势?什么叫总趋势??趋势不是线性的,一直都繁,一直都简。哪个文明的脉络可以这么简单的被描述?汉字演进的过程是一个自发并经过长期沉淀的过程,期间一个字往往会诞生有多种写法,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但这种特色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化内涵,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其实才是高难的的了解文化内涵的问题。你把两方面的问题搅在一起,我说方便传承你打我削弱内涵,我说要内涵你又打我阻碍传承?
12、今日你要拿着日文越文 韩文跟我说"越日韩的这种中文才是好中文"?我不知道您又想说什么了,后面的东西仅仅是一种记录和补充,人家要证明什么了?你槽个什么??
13、我不反对,你说的繁体字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较为容易的了解我们过去的文化。那么要是这样的话,学写甲骨文多好啊,商周时期的东西都能看懂了。要是去学壁画那就更好了,全人类远古时期的东西都能看懂了。人人都是文化学家,历史学家了。这样一来,您就解决了一个文化学上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变异。你认为爲了降低人们当历史学家的门槛,拒绝文化的一切变异,让人类一直保持原有的面貌发展可不可能?其次,我学了简体字,如果到了非要用繁体字去了解过去文化的时候,我学繁体字到底有什么困难。是不是说,我会简体字,繁体字我就不认了,我学不了了。 本帖最后由 StillWater 于 2013-5-26 15:34 编辑 |
简体字难看还是难看
PO这文章想讲简体字好吗?
我只能说简体字虽书写容易
却不容易看懂分辨难
最后还是要说~简体字真难看
我看你们还是用好好用 |
好啦~喜欢继续用你们的简体字就用简体字没关系阿
都是一种习惯而已
不用po一篇长篇大论来证明简体字的好还是起源是来自哪里
很抱歉....真的没耐心看完整篇文 |
#引用 多谢解释~我可能没看仔细~理解错了
唐肆啼这人我用谷歌搜了下,虽然没搜到这人的简介~但是看他的文章估计是个民运或者带路党之类的、
他的知名度还不算太高,可能想通过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话来吸引众人的目光。(我搜到他的几篇文章都是类似的)
鲁迅的知名度应该比他高一些,也说过“汉字不除 中国必亡”这类的话。
我感觉这类人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说出这种话的(比如中国近代时),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连贯性最强的国家,几经起落也没有把汉字给抹灭了。如果真像印度官方那样以说英语为荣了,那样中国也就真的到了消失的地步了。
英文现在是世界上用的最多语言,但是英语的历史才1500多年,其在世界上流通还是托英国、美国的福。
公元440年之前,英国王室貌似大多在说法语~
|
tag
相关新聞
【這是真的嗎】“美國人的良心”喬姆斯基被台灣學生誆騙舉牌“守護台灣”
近日,美國著名語言學傢與政治評論傢喬姆斯基(Noam Chomsky)一張舉牌支持反媒體壟斷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對此,喬姆斯基28日澄清,颱灣一位女學生要他舉著牌子拍照時,他以為牌子上的中文隻是“反媒體壟斷”,不知有“拒中”字樣在其中,這是對他原意的“嚴重扭麯”,他強調自己僅支持反媒體壟斷與新聞自由,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釋。 喬姆斯基現年八十四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逾半世紀後退休,仍享有“榮譽教授”稱職。最近有張照片,他舉著牌子上麵用中文寫著“反媒體壟斷,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我在MIT.......
【進擊的巨人】驚悚真人版
【進擊的巨人】驚悚真人版
進擊的巨人 超大的小奇行種
「進撃の巨熊」 惡搞「進撃の巨人OP」 .......
【香江沉淪不見底】 香港的前世今生(轉載)
粵港閤作聯席會議年年舉行如儀,大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然而,擺在眼前的嚴峻現實卻是,粵港雙方貌閤神離,正漸行漸遠。被視為港府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最近發錶報告,指齣廣東省正在加速戰略經濟轉型,為香港帶來五大挑戰,包括廣東.......
一中作祟 高市、馬爾地夫首都 結親破局
一中作祟 高市、馬爾地夫首都 結親破局
自由時報 2013-6-12
〔記者陳慧萍、王榮祥/綜閤報導〕中國對颱灣國際空間打壓不遺餘力,連性質單純的城市交流也不放過!高雄市政府九日與馬爾地夫首都馬列市(Male’)締結姊妹市,不料馬國外交部隔天竟發錶措辭強烈聲明,稱馬國政府信守「一中原則」,認為颱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馬國不會承認馬列市與高雄市簽署的閤作備忘錄。
姊妹市締約隔天 馬國拒承認
馬爾地夫外交部還在網頁貼齣馬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凸顯馬爾地夫挺一中「立場堅定」.......
一些奇奇怪怪的規定提醒(雇主不能問求職者有無法定傳染病)
愛滋病是法定第三類傳染病,我最近纔知道有一個什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依規定雇主不能資遣罹患愛滋病員工,這就算瞭愛滋病通常不會無故傳染,人權~~人權第一~~~~
但是求職時雇主不能問有無罹患愛滋病,或是問瞭求職者也無義務提供該項.......
一人一顆威而鋼,寄到總統府
最近幾個月的新聞看來看去,他不能有魄力一點嗎?!
寄一些威而鋼去總統府,可不可以讓軟趴趴的騜硬起來阿。 本帖最後由 sam0782 於 2013-5-13 20:54 編輯 .......
一代不如一代? 施振榮:是我們責任
一代不如一代 施振榮反對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今天對「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錶達反對,並認為若要由此說,「我們這代就是不盡責任的一代」。
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今天舉行「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開業式典禮,邀請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漢鼎亞太集團董事長徐大麟等人,分彆以「從王道談創新創業價值」、「從全球化大趨勢看創新創業」為題發錶專題演講。
談及近日熱門的人纔議題,施振榮一開場演說就錶達,他反對外界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說法。
.......
一個導遊的告白 那些"陸"客教我的事
【新聞主題】:一個導遊的告白 那些"陸"客教我的事
【新聞齣處】:NOWnews
【發布日期】:2013/02/01
【文章內容】:
(作者李鴻典,跑過政治綫,現為NOWnews《今日新聞》要聞中心主任)
新聞極淡的星期一,透過老同學、好朋友臉書上分享的照片,報導瞭
一則有關大陸來的「貴客」(幼童),大剌剌直接在我們的土地、高雄
小港國際機場大廳就地痾屎的新聞,沒想到,電視颱、報紙紛紛來詢
問有沒有連絡方式,反應極大。 當眾便溺不算啥…這叫最炫民.......
一個洞造成的大翻車
一個洞造成的大翻車
車禍翻車後由前擋下車
安全帶的重要性 .......
一台機車逆嚮 導緻連環撞
一颱機車逆嚮 導緻連環撞
高雄市岡山區岡山路
聯結車追撞小貨車
機車迴轉道壓到沙子打滑
機車闖紅燈發生的車禍
可能聽到人傢催油門他就跟著催下去
但是人傢停下來他沒有 .......
一延再延 機場捷運或104年纔通車?
http://tw.news.yahoo.com/%E5%BB%B6%E5%86%8D%E5%BB%B6-%E6%A9%9F%E5%A0%B4%E6%8D%B7%E9%81%8B%E6%88%96104%E5%B9%B4%E6%89%8D%E9%80%9A%E8%BB%8A-045357266.html NOWnews – 2013年3月31日 下午12:53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捷運係統自民國95年開工,預計串聯機場、高鐵、颱鐵及颱北捷運,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運輸係統,不.......
一張字條 追齣中鋼被坑24億元
........一張字條 追齣中鋼被坑24億元
.-字+字.作者: 記者劉峻榖╱颱北報導 | 聯閤新聞網 – 2013年6月11日 上午2:56.
...
特偵組調查高雄市副議長蔡昌達涉貪案,搜到中鋼公司要求三傢購買脫硫渣業者每月吐迴六十四萬元的字條.......
一張黨證在手,台灣隨你橫著走
國民黨與悠遊卡公司閤作,將在3月29日試辦首批「黨證悠遊卡」,先推齣「青年黨證悠遊卡」,將黨員黨證與悠遊卡功能結閤。
國民黨並推齣「青年好證,由你做主」網路票選活動,以「網友當評審,票選新黨證」為號召,請網友投票選齣心目中最符閤青年意象的黨證設計圖騰。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殷瑋錶示,組發會提齣瞭創新構想並主導企劃,期能吸納更多黨員,也讓既有黨員的生活更加便利;文傳會新媒體部、青年團的年輕乾部則是親自設計與規劃,推齣六款全新圖樣,網友票選最高票者將成為「青年黨證悠遊卡」的意象,並在3月2.......
一月物價 越常買商品漲越多
一月物價 越常買商品漲越多
自由時報 2013-2-6
1月物價漲幅較顯著項目
CPI年增率1.15% 漲勢趨緩
〔記者鄭琪芳/颱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一五%,漲幅相對趨緩.......
一條肅貪法條 竟幫林益世解套!
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貪汙案一審判決齣爐,林被控貪汙部分全部無罪,僅因觸犯《刑法》公務員假藉職務上權力、機會或方法恐嚇得利罪(五年六個月)及財産來源不明罪(二年)共被判刑七年六個月,結果讓人跌破眼鏡。但這些紛爭其早在2009年4月{貪汙治罪條例}中的財産來源不明等罪立法通過時,就已種下。
2008年扁案爆發,剛上颱的馬政府為瞭一展肅貪決心,積極推動公務人員財産來源不明罪的立法。
原本公務人員貪汙罪,至少都是七年以上重刑,甚至最重會判無期徒刑。馬政府新增加的這法條,乍看讓法網網更.......
一次韆元 輕癥掛急診將自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2/today-t1.htm
【原新聞標題】一次韆元 輕癥掛急診將自費
【媒體與日期】自由時報 2013-03-02
【完整內文】
慢箋擬負擔20% 上限200元
〔記者魏怡嘉/颱北報導〕颱灣健保邁入十九週年,為抑製不當醫療支齣,並改善急診壅塞情況,健保局日後打算拒付病情較不急的急診病患醫療費用,患者得全額自付當次急診醫療費用,平均一韆元;至於慢性病患者日後領藥時,須自付二十%,上限二.......
一次退公教可改領年金?銓敘部:主要針對私校教職員
Nownews 2013.6.17記者康仁俊/颱北報導
外傳「公教人員保險法」修正草案設計「追溯條款」,讓一次退公教人員可改領年金,銓敘部長張哲琛今(17)日錶示,公教人員保險法修法訂定追溯條款,主要是針對私立學校教職員設計,銓敘部尊重立法院審查結果。 .......
一段或許你不知道的曆史:抗戰時期的“日本八路”(1)
樓主語:
這裏我想給大傢講的,是一個颱灣同胞們或許很少聽到過的故事,是一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曆史比較特殊的一麵。之所以想講這個故事,乃是這些日子以來,在大聲公看到形形色色人等的一種感悟。無論是統一派也好,颱獨派也好,媚日派也好,在二戰這段.......
一段或許你不知道的曆史:抗戰時期的“日本八路”(2)
樓主語:
這裏我想給大傢講的,是一個颱灣同胞們或許很少聽到過的故事,是一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曆史比較特殊的一麵。之所以想講這個故事,乃是這些日子以來,在大聲公看到形形色色人等的一種感悟。無論是統一派也好,颱獨派也好,媚日派也好,在二戰這段.......
一段或許你不知道的曆史:抗戰時期的“日本八路”(3)
樓主語:
這裏我想給大傢講的,是一個颱灣同胞們或許很少聽到過的故事,是一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曆史比較特殊的一麵。之所以想講這個故事,乃是這些日子以來,在大聲公看到形形色色人等的一種感悟。無論是統一派也好,颱獨派也好,媚日派也好,在二戰這段曆.......
一段或許你不知道的曆史:抗戰時期的“日本八路”(4)
樓主語:
這裏我想給大傢講的,是一個颱灣同胞們或許很少聽到過的故事,是一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曆史比較特殊的一麵。之所以想講這個故事,乃是這些日子以來,在大聲公看到形形色色人等的一種感悟。無論是統一派也好,颱獨派也好,媚日派也好,在二戰這段.......
一篇印度旅遊心得文,看齣台灣鄉民的反智性格!
#引用 為免被有心人士利用,本文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改作!
事情在卡提諾的開始(注意!我是說「在卡提諾的開始」而非「事件的源頭」,往下看就知為何這麼說),
起自這篇2013.3.13網友發錶的「去瞭趟印度旅遊,結果一路吐著迴來」,
然後有位「空姐作傢」於2013.3.19發錶「去瞭印度40城旅遊,結果沿路找不到一具浮屍」來反駁該文,
接著另一位小姐又於2013.3.21接力發錶「屍橫遍野在哪裏??2013與印度吐迴來同場景之瓦那納西現況照 」聲援空姐作傢!
連續三天、連續兩篇護.......
一航改建問題多 ! 牆壁龜裂、地磚破碎
一航改建問題多 ! 牆壁龜裂、地磚破碎
年代新聞 [範國慶 周靖瑜 報導] 2013/03/25
颱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的改善工程,預計在今年6月完工,目前已接近收尾階段,但原本應該煥然一新的機場設施,卻被發現有太多問題,像是航廈裏的大柱子.......
一見麵就無話可說?過度依賴網路 情侶談戀愛成網戀
同在一傢公司的情侶,戀愛談著談著竟成瞭「網戀」。
【新聞主題】:一見麵就無話可說?過度依賴網路 情侶談戀愛成網戀
【新聞連結】:http://www.nownews.com/2013/03/02/11635-2907939.htm
【新聞齣處】:NOWnews
【發布日期】:2013/03/02 Pm 16:40
【文章內容】:大陸新聞中心/綜閤報導
同在一傢公司的情侶,戀愛談著談著竟成瞭『網戀』。網上聊起來熱情如火,見瞭麵卻不知道.......
丁遠超:連戰北京談話 高層事前清楚
丁遠超:連戰北京談話 高層事前清楚
【聯閤晚報╱記者陳誌平/颱北報導】2013.02.28 02:48 pm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天返颱。對連戰在「連習會」談話,總統府澄清馬英九總統事前未聽聞16 字箴言。連戰辦公室主.......
七閤一選舉 馬:作戰就要勝利
七閤-選舉-馬-作戰就要勝利
中央社 – 2013年6月10日 下午8:57.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颱北10日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談到「七閤一」選舉時說,就像任何戰爭發生前,指揮官都不假設失利時怎麼辦,「作戰就是要勝利」。
馬英九接受電颱專訪,迴答主持人詢問如果明年七閤一選舉(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錶與村裏長選舉)選壞瞭,是否辭中國國民黨主席時錶示,作戰就是要勝利,隻要改革、團結就會勝利。
談到政府目前推動多項改革,即便讓選票流失、敗選也在所不.......
三代亂倫 宜蘭少女被阿公和叔叔聯手性侵
有某個颱獨網民po文說大陸發生三代亂倫事件,後被網友踢爆,原來是大陸色情業拍攝的A片,把色情片硬坳成社會事件,真是太扯瞭,“ 逢中必反 ”竟然反成這樣,杜撰造假,瞎扯誣衊,以後誰還會相信颱獨的話啊?
三代亂倫事件發生在颱灣宜蘭,這是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的報導,是貨真價實的三代性侵事件。
姦淫孫女的阿公和姦淫侄女的叔叔畏罪自殺,叔叔已死,阿公獲救。
============================ 少女亂倫産子案 驗齣是阿公的種
自由時報
2012-5-5
記者王定傳/綜.......
三位法官會不會升官??
這幾天林益世貪汙案判決鬧的沸沸騰騰!!
讓颱灣人民一片譁然!!
為何會有如此不一樣判決!!
難道真的是命格好有貴人助!!
還是有錢就可以砸死官!!
各位網友對於這三位法官!!
會不會因這樣判決職位會有所變動!!
我想看看各位網友卡友看法與想法
個人我想會升官~因為符閤馬的期待
照片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 ... 0%E5%9C%8B%E6.......
三國時代問題討論
請問妳們覺得曹操算篡位嗎算奸賊嗎是壞蛋王八蛋嗎
三國時期哪個國傢經濟最強
哪個國傢民生跟福利最好
如果沒曹操三國會更好嗎 本帖最後由 無塵崖 於 2013-5-5 22:43 編輯 .......
三大工程跳票 交通部迴應
三大工程跳票 交通部迴應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0861028826.html
記者蔡惠萍/颱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不滿五楊高架、機場捷運及淡江大橋進度落後,認為嚴重影響人民對政府觀感,並拖.......
三星Galaxy S4 陷「發熱門」問題。「台中日」彆吵啦
三星Galaxy S4 陷「發熱門」問題
韓國《亞洲經濟》報導,三星手機Galaxy S4剛上市不到半個月,就已經陷入「3D遊戲和視訊運作時散熱效果不佳」的「發熱門」。
韓國電子産品硬體評估單位「Playwares」檢測發現,Galaxy S4在開啓3D功能一個小時後,機身正麵最高溫度可達攝氏55度,背麵最高溫度可達58.8度。
一般在公共澡堂的熱水池溫度,最高也不過是42度,因此有意見指齣,三星Galaxy S4極有可能有燙傷人體的危險。
按照歐洲的規定,塑膠材質産品與人體接觸十.......
三星又在騙 被爆料瞭
钜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閤外電 2013-05-06 13:55:21
三星 (Samsung)(005930-KR) 最新旗艦手機 Galaxy S4 纔剛上市,便被首批拿到新機的使用者砲轟,原本號稱有 16GB 內建儲存空間,實際上能使用的記憶容量僅.......
三星寫手門恐涉誹謗 公平會立案調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6/today-life7.htm?Slots=Life 自由時報 2013-4-16 網友揭露 寫手PO文打擊他牌手機
〔記者廖韆瑩、王憶紅、湯佳玲、黃以敬/颱北報導〕颱灣三星近期爆發「寫手門」事件,網友懷疑三星找廣告公司雇寫手在知名網路3C論壇發錶文章、涉打擊及抹黑競爭對手。公平會上週立案調查,將朝違反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廣告不實、或第二十二條營業誹謗方嚮去查。
三星寫手門事件起於本月初,有.......
三星教我的一些事
既然畢業瞭,在不透漏公司機密的前提下,趁記憶鮮活時把在前公司工作的心得整理一下。市麵上有很多關於三星(電子)的書籍可以看,不過我一本都沒看過就是瞭。以下全是個人看到的或參與過的。
一、成功,在於規劃力與執行力
如果把專案的成功完成設定為 100 分,讓規劃與執行各佔 50 分,那麼一個 25 分的計畫加上 50 分的完美執行也隻有 75 分,反之亦然。道理很簡單,但是徹底執行要靠有著迫切感的員工與主管的監督來完成,而這監督需要迴歸到「科層組織」(Bureaucra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