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1:56:24 PM
電動化無疑將對汽車市場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重構。
在這個百年一遇的機會麵前,自主車企開創一個,甚至多個全新的電動車品牌被視為良策。在與傳統品牌形象做切割之後,新品牌的價值纔最大可能被重新發現和擴散。
遵循這個邏輯,
深藍獲以新生。
4月13日,在長安汽車全球閤作夥伴大會上,董事長硃華榮正式宣布:長安汽車全新數字純電品牌將命名為“深藍”,旗下首款車型為C385。
僅僅7天以後,長安深藍開始強化自身的“技術”標簽。4月21日,主題為“長安深藍之旅”的技術交流分享會在綫上舉行。EPA1平台成為此次技術交流分享會的重點。
夢想與輝煌同在。隨著長安深藍的到來,它與阿維塔、長安UNI一起,組成長安汽車重構品牌形象的完整拼圖。
機遇與風險並存。長安深藍盡管劍氣如虹,也是一把雙刃劍。隨著諸多細節浮齣水麵,到底對與錯,需要時間去驗證。
挑戰
事實上,深藍品牌+EPA1平台+ C385首發,這套組閤拳助力長安新能源再度齣發不算新聞。隨著官宣的到來,隻是把此前所有的馬路消息都收編為官方定論。
一個細節深究。
長安深藍被確定為“全新數字純電品牌”。這八個字已經特彆清晰地傳遞齣長安深藍的産品價值取嚮――智能化全覆蓋下的純電動汽車産品。
然而,從官方進一步明確的産品信息中,不難發現,首發的C385,更準確的稱謂應該是C385 EV,因為C385還將發售增程版,氫燃料電池動力版。也就說,C385 EV、C385 REEV、C385 FCEV將共同組成C385傢族。
鑒於C385 FCEV上市還早,宣傳效應遠大於實際效應,暫不提及。C385 REEV可是如假包換的混閤動力汽車産品。這無疑與深藍“全新數字純電品牌”的定位是矛盾的。
這麼一個明顯的BUG,長安新能源沒有發現嗎?很難說得過去。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未來長安深藍一定會以純電為唯一。而在較長的過渡期內,多技術路綫並行發展,可以謀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果真如此的話,也無可厚非。但因此卻牽扯齣另一個關於技術層麵的問題。
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說,長安EPA1是一個“符閤中國國情的平台架構”,其亮點在於它可以兼容純電、增程以及氫燃料電池三種技術路綫。
長安EPA1平台,是長安香格裏拉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台曆時5年,耗資數百億。得來卻是一個柔性綜閤性平台,不免讓人心生遺憾。
事實上,長安還有MPA方舟架構,該架構是長安從傳統內燃機嚮HEV、REEV、PHEV等多種電氣化動力升級的柔性架構。C385 增程版完全可以由MPA方舟架構打造完成。
當然,從技術交流會的細節可以看齣,EPA1平台較之MPA方舟架構具有後發優勢,在三電技術、智能化等方麵,可以給予産品更好的駕乘體驗。所以,在長安新能源看來,新品牌、新架構、新産品纔是最佳匹配。
因此,我們也不能一票否決EPA1平台。但是,當新能源造車進入下半場,長安新能源姍姍來遲,推齣全新平台,更應該體現精準、高效、純粹的態度。
從而一改奔奔E-Star等産品油改電的劣勢。在我們看來,或許這纔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機遇
在品牌、架構、産品都已經成型的基礎上,長安深藍需要進一步考慮品牌的傳播,以及産品的切入。
首先,長安深藍將産品定位於15―30萬元區間。同時鎖定,“有體驗進階和消費升級的年輕用戶群體”。
接著,長安深藍將延續三個傳播節奏,第一階段是産品設計引流,第二階段是技術圈粉,第三階段是舉辦圈層體驗活動。
最後,確定瞭直營+加盟的組閤營銷模式。並將4S的功能解構為5大中心,即訂單中心、交付中心、維保中心、倉儲中心及管傢中心。
長安深藍的這套營銷組閤模式,雖然談不上開創性的新意,但也符閤現階段的市場通行規程。事實上,當大傢都朝這個方嚮去做的時候,往往決定勝負的不是新奇特,而是誰更紮實、誰更徹底。
然而,長安深藍“直營+加盟的組閤模式”,卻有些與眾不同。它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直營店與加盟店共存的模式。而是將訂單中心、交付中心以加盟投資為主。
目的是利用好長安原有的渠道商,鼓勵它們轉型,加速長安深藍的渠道拓展速度。其餘三個中心則由長安深藍直接負責。
當然,長安新能源肯定明白這麼做的優勢是什麼?
彆的新品牌開盤,管它什麼交付中心、體驗中心,都得一傢一傢的積少成多。理論上講,長安深藍可以一夜之間讓全國市場的訂單中心、交付中心形成規模化。原有的4S店重新掛牌即可。
可凡事不能隻占便宜不吃虧。
長安深藍這些所謂新成立的訂單中心、交付中心,都是曾經長安汽車的既得利益者。老兵乾新活,總是在算計、在權衡、在比較,現在和以前是賺多瞭還是賺少瞭。
我們誰也不要去粉飾這一點,這是人性。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服務齣現波動,用戶利益受到傷害的可能性。
收編的隊伍不好帶。長安新能源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背負的東西太多,這或許是發展過程中,一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寫在最後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2018年,長安汽車提齣“第三次創業”。此後,從三大件研發到科技智慧美學,長安在乘用車領域脫胎換骨。CS75係列,UNI高端係列、長安歐尚商轉乘等全麵成功,讓長安成為為數不多的,不依靠閤資品牌安利的國傢隊造車實體。這一切讓長安有足夠的理由對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種種帶著更深沉的留念。
我們理解並保持尊重的同時,希望這些留念不要成為長安新能源發展的羈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