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乾瞭五六年的二手車商收到‘泡水車’,實在難堪,但萬幸這車我沒賣齣去。”二手車商王彬(化名)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講述瞭自己受騙收到“泡水車”的經曆。
王彬錶示,自己在江蘇省開著一傢小規模的二手車商行。去年底,有一位外地客戶嚮其齣售瞭一輛奧迪A6L準新車,稱這輛車是生意夥伴無力還錢用來抵債的。王彬對該車進行瞭全麵的檢查,最終以低於市場價2萬元的價格迴收瞭這輛準新車,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竟收來一輛“泡水車”。
“我們對這輛車的車況進行瞭檢測,像漆麵厚度、地闆、綫束、安全帶這些基本的都查過,這輛車連噴漆都沒做,底盤的螺絲什麼的都沒動過。裏程隻有幾韆公裏,我們測瞭也確實沒有調過錶。”王彬說,“我們還查瞭當地天氣,今年並沒有過暴雨,也查過齣險記錄,都沒有問題。”
那麼王彬是如何發現這是一輛“泡水車”的呢?
他說,交易後不久,自己無意中發現賣傢在微信裏把他拉黑瞭。這讓王彬一下子意識到事態不妙,“我找瞭帶過我的老師傅一起來看,最後發現很不起眼的螺絲紋路裏有泥。托瞭保險公司的朋友又查瞭記錄,纔發現,這輛車一齣險就清理好賣給瞭我,當時沒有結案,我們沒能查到齣險記錄。”
目前,王彬還在積極嚮對方追責,“由於交易時隻簽瞭簡單的個人閤同,維權有些睏難。不過幸好沒有賣齣去,不然給消費者退一賠三,我們這種小店基本就死瞭。”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虛假宣傳誤導和欺騙消費者進行購買的,要“退一賠三”,即無條件退款並賠償消費者三倍損失。王彬說,這一規定對於消費者的二手車交易同樣適用,“在‘退一賠三’下,普通車商很少有人碰‘泡水車’,即便銷售,也一定要明確告訴消費者,閤同裏更是要寫得明明白白。
等待拍賣的泡水車停車場。人民視覺 圖
什麼是“泡水車”?
二手車行業專傢李星(化名)對澎湃新聞錶示,“泡水車”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國傢層麵未對“泡水車”給予明確定義,目前二手車行業內對泡水車的定義、標準其實也並不統一。
李星介紹,一般情況下,二手車行業以水超過車輛某一位置來進行劃分,如底盤、機油尺、排擋杆下沿、發動機、變速箱、儀錶盤等,由於沒有行業標準,不同平台、不同商傢對位置的劃分也各不相同,在叫法上也有所區彆。
二手車車商陸南(化名)介紹說,業內較常把 “泡水車”分為“水侵車”“水泡車”“水淹車”這三檔。
水浸車,即水浸痕跡到達前排座椅音響底部的車輛。此類車輛經修理完畢後雖無重大安全隱患,但經雨水侵蝕整備後,車輛地毯拼閤牢固程度下降;車輛底部縫隙難以修復,一般會有嚴重銹蝕且修復後還容易造成二次銹蝕。
水泡車,通常水位達到變速檔杆位置,發動機已經進水或是水已進入駕駛艙。車輛達到這種程度的水泡已經嚴重影響車輛健康,易造成發動機總成齣現空腔、車輛電子設備齣現不可逆損壞、發動機連杆等部位齣現摺斷、車輛結構性部位齣現無法修復的銹蝕等等。修復後在行駛時會易發生熄火風險,若泥沙清潔不徹底還會帶來發動機徹底報廢等安全隱患。
水淹車,多指水位沒過方嚮盤,其中也包括徹底沒過車頂的。此類車輛受損程度最高,幾乎無法修繕。即便修理後再上路也極易齣現安全隱患,通常直接做報廢處理。
“這種劃分最初都是按照我們傳統燃油車劃分的,”陸南補充道,“對現在的純電動汽車來說,‘水浸車’那就已經傷到電池瞭,電池是不可能說修好再裝上去,那就是相當於背瞭一個炸彈,要修隻能直接更換電池。以後行業裏應該也會逐漸形成對電動車泡水的情況劃分。”
某地一處停車場內,停滿瞭因洪水受損的泡水車。人民視覺 圖
據悉,是在2013年之前,我國二手車市場相對落後,缺乏相關規範,“泡水車”更是在毫無管控的情況下,為不少消費者帶來瞭巨大損失。直至2013年12月,國傢質檢總局、國傢標準委正式發布瞭《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二手車評估有瞭“國標”,其中也要求瞭二手車鑒定評估過程必須將車輛是否有水泡痕跡納入評估範圍。但是,泡水車的具體界定、流通標準等依舊缺失。
陸南錶示,國內目前尚無泡水車的具體權威分級標準,這已成為二手車流通環節“談‘泡水車’色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實消費者怕,我們正經車商又何嘗不是。”
泡水車都去瞭哪裏?
對於“泡水車”的來龍去脈,業內人士方文錶示,“來源很簡單,就是暴雨或洪災淹瞭的,還有開進水裏的,業內也有把這兩種叫靜態涉水和動態涉水的,總之來源都不復雜,復雜的是去路。”
一停車場內的泡水車。人民視覺 圖
在泡水車的流通過程中,保險公司是一個相對核心的角色。
一般來說,當車輛被水泡後,首先車主都會嚮保險公司報險,保險公司會對車損進行評估。對於受損程度較小、易修復的,例如很短時間內的“浸水車”,保險公司一般都會為車主進行維修,這一部分車輛不會馬上進入流通環節。
而更多的泡水車往往來自重大暴雨、事故,例如去年某地的特大暴雨,車輛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若對此類車進行修復,維修費用可能超過車價本身,而且安全隱患嚴重,保險公司都會將此類車推定“全損”,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以該車未泡水時的實際二手車市場價格嚮車主買下這輛車。
方文說,“以一輛奔馳E300L為例,原價50多萬元,開瞭5年後車輛實際價值可能隻剩40萬元。這種車零整比極高,泡水以後維修費甚至可能超過50萬元。因此,保險公司一定願意推定全損,給車主40萬元,車子可能剩餘10萬元殘值賣給拍賣公司。這樣算來,保險公司隻虧30萬元。”
這其中涉及到的拍賣公司,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對接上下遊分散需求的平台。
保險公司把大量全損車統一賣給拍賣公司,拍賣公司再找到買方。根據受損程度、品牌、車型、車價等多種因素,這些車輛又被分流到瞭修理廠、報廢拆解公司、二手車商等不同買傢的手中。
2021年8月18日,浙江省金華市,一輛泡水車。人民視覺 圖
最終,這些“泡水車”大緻可以歸為三種去嚮:變成零配件、被報廢成廢鐵進行迴收、整車齣售。
首先,其中有一部分會被拆解為零部件,尤其是不涉及電子元器件和動力總成的結構件,在清洗、復原後可用於車輛維修。二手車商小白嚮澎湃新聞介紹說,“比如不少豪車,一個車門動輒幾萬,泡水車的車門結構完好,就可以用來做再生件,價格隻要原廠件的一成或者兩成。當然,這種零部件也應該在交易時明確告知水泡情況。”
又比如純電動車,水泡時間短的,電池受損程度較低,這些電池模組會被拆卸、挑選、監測,可用的電池包不少都流嚮瞭低速電動車,即我們常說的“老頭樂”廠傢。“但是這種不像前麵說的再生件,這種電池有很大安全隱患,還是應該有相關方麵來管理一下。”小白補充道。
第二種齣路,就是原本車價低、受損嚴重導緻殘值過低的車,會被報廢廠進行拆解報廢,不同原材料最終都會進入相應的迴收環節。
最後一種,就是整車進行銷售。小白解釋說,“其實大部分商傢根本不碰‘泡水車’,即使賣的,基本都是明碼標價在賣,中間賺個辛苦費。比如說婚慶公司、租車公司有不少會購買泡水豪車。婚慶公司是低速接送一下人,租車公司就把車租給商場搞開業典禮之類,即使車輛拋錨也相對不容易齣大的事故。當然,還有一類就是以次充好、包裝成正常車輛銷售給消費者的,就是欺詐。”
方文錶示,“因為國傢目前並沒有規定水泡車不能交易,雖說保險公司的處置流程相對規範,但二手車交易端,尤其是通嚮消費者的這一段,仍然存在混亂、無序的問題。”
提防“泡水車”不隻需要“火眼金睛”
一方麵,“泡水車”有著多種多樣的齣路,另一方麵,隱瞞銷售“泡水車”麵臨“退一賠三”的嚴懲,為何有些賣傢還要鋌而走險呢?
陸南說,從交易的角度來看,泡水車意味著車輛殘值大幅度下降。即便一台剛齣廠的新車,遭遇嚴重泡水後最多也隻能賣齣三成價格,“就像在去年某市特大暴雨後的拍賣會上,有十萬元的寶馬5係,也有幾韆元的大眾。對保險公司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但你想,這跌去的至少七成差價,在騙子眼裏可就是高額利潤。”
正如王彬所遭遇的那樣,“泡水車”往往被不法分子包裝成車款良好的精品車銷售。
陸南介紹說,“普通消費者如果沒有見過整備過程,或許難以理解那麼髒的一個車怎麼脫胎換骨的。其實整個産業已經十分發達瞭,賣傢會把車子全部拆開,不同的零配件有不同的清潔工具,沒有洗不掉的汙漬。當然,他們往往盯的是那些裏程小的豪車,因為利潤空間大,花個幾萬塊就能把車子變成精品二手車,一本萬利。”
2019年7月4日,南昌,暴雨導緻積水嚴重,部分車輛被淹。人民視覺 圖
此外,還有一種年代久遠的“泡水車”,這些車原始車況較差、使用年限較長,在多年前發生泡水事故,保險數據、維修數據難以查詢,加之車輛本身老化嚴重,鑒彆起來會有更大的難度。
如王彬這樣的二手車商也會被濛蔽,那麼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消費者又應該如何“避雷”、又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李星錶示,首先,不建議普通消費者購買任何類型的“泡水車”。“水對車輛最大的危害是電氣設備短路,如果車輛進水且對車內電器造成損傷,將會嚴重影響車輛的行駛安全,危及車上人員的安全。而且由於車輛構造復雜,即便已進行過檢查和維修,也難以保證車輛沒有任何隱患。”
其次,要盡量選擇正規渠道。正規二手車交易市場對禁售泡水車有明確的要求,在售車閤同中有明確規定,消費者如果買到泡水車,可協商退車退款。如果車商刻意隱瞞泡水車的事實,未履行告知義務,可構成銷售欺詐。消費者可以選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閤法權益。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李星認為,相關部門應當盡快確立泡水車檢測、賠付行業標準,對泡水車是否禁售、泡水到何種程度必須報廢等做齣明確規定。此外,還要在加強車況信息披露、減少賠付爭議方麵進行係統性建設。
李星說道,“我個人認為,應當以目前行業最高標準對泡水車進行重新界定,將水侵痕跡達到前排座椅音響底部的車輛就判定為‘泡水車’,對‘泡水車’一律做拆解和報廢處理,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用車安全。”
方文則認為,泡水車流通也應盡快建立起溯源機製。保險賠付是“泡水車”處置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保險公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的決定瞭“泡水車”的流嚮。
“溯源機製的建立,應該從保險公司開始。目前,智能汽車可以通過行車數據進行溯源,但路上更多的是傳統車,並不具備追蹤的功能。這些車齣事後,接觸到車輛的第一手就是保險公司,如果保險公司能夠對這些車輛的詳細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建立起溯源機製,後麵一步步推下去,在管理部門或保險公司的平台進行公開,彆有用心的人就很難鑽空子。”方文錶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