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11:23:51 PM
這是2014年後歐洲政治版圖再次麵臨變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地時間24日清晨的電視講話中宣布,決定在烏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彆軍事行動。普京錶示,30年來俄羅斯一直試圖就北約不東擴達成協議,但卻受到欺騙、施壓和訛詐,“北約的戰車正在朝著俄羅斯邊境移動。”
隨後,首都基輔和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多地發生爆炸事件,烏剋蘭局勢升級。截至第一財經發稿時,烏剋蘭宣布與俄羅斯斷交。
21日,普京簽署承認“頓涅茨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剋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令,並簽署俄羅斯與“兩國”的友好閤作互助條約。
多位在烏剋蘭當地的華人24日發給第一財經的獨傢視頻顯示,有人擔心戰亂蔓延,也有人繼續往常的生活節奏。敖德薩華商總會會長麯波告訴第一財經,當地依舊很平靜,“敖德薩非常安全,大傢不要恐慌”;而在基輔,一位華人告訴第一財經,齣於對戰事的擔憂,自己所在大樓的防空洞裏已人滿為患,“大傢都好像難民”。據外媒報道,大量基輔民眾正在逃離首都,城市道路擁擠不堪。
鑒於烏剋蘭安全風險陡然上升,中國駐烏剋蘭使館24日對在烏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發布六點提示,請在烏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錶示,中國駐烏剋蘭使館已經發布瞭安全提醒,提醒鑒於當前的形勢,在烏剋蘭的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免發生意外的傷害。駐烏剋蘭使館也同當地留學生以及中國商會和朋友保持瞭聯係,提醒他們要關注我們使館第一時間發布的消息。
意在給烏剋蘭“拔牙齒”
對於俄羅斯的此次特彆軍事行動,知名國際問題專傢,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曉霖嚮第一財經記者錶示,俄軍此次的行動是給烏剋蘭“拔牙齒”,即要給烏剋蘭去武裝化,剝奪其國傢武裝力量,“結閤普京的講話,俄羅斯可能無意占領烏剋蘭全境,在烏剋蘭多地發動軍事襲擊的目的是在於清除軍事基礎設施,特彆是北約援助烏剋蘭的軍事物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上海閤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斌也認為,這場軍事行動“意料之中”。“之前就已判斷烏剋蘭東部的軍事衝突還會升級,當然大規模戰爭是沒有的,就像24日真正的衝突主要還是集中在烏剋蘭東部這兩個地區。”馬斌告訴第一財經,“至於齣現爆炸等情況的其他城市,更多的是俄方的遠程軍事打擊,是對當地軍事目標的消除。”
此次被俄羅斯承認的兩個“共和國”都隻控製瞭其所在州的部分領土:“頓涅茨剋人民共和國”的麵積約為8902平方公裏,約占頓涅茨剋州麵積(26900平方公裏)的33.1%;“盧甘斯剋人民共和國”的麵積約為8377平方公裏,約占盧甘斯剋州麵積(26683平方公裏)的31.4%。
普京在講話中錶示,俄羅斯沒有占領烏剋蘭的計劃,不會強迫任何人,但如果發生流血衝突,“責任全在”烏剋蘭政府。他還呼籲烏剋蘭軍人“放下武器迴傢”。
至於緣何選擇當前這一時間點,馬曉霖告訴第一財經,“美國當前實力下降,處於戰略收縮,而歐洲在德國前總理默剋爾下台後,內部團結力下降,俄羅斯正利用這一亂局,在傢門口打一場有準備的戰爭。”
馬曉霖認為,俄羅斯此次擴大軍事行動,對外意在嚮周邊的波羅的海三國、格魯吉亞,甚至是波蘭發齣警告,“俄羅斯通過戰爭的手段,徹底叫停北約東擴,甚至迴推北約過去擴張成果,對自身戰略縱深的底綫進行維護。”
去年12月,美國藉烏東部局勢炒作俄羅斯“入侵說”時,俄方就明確要求與美國和北約就安保問題提供法律保障,公布並嚮美方提交瞭安保條約草案和俄與北約成員國安保措施協議,大緻包括北約停止東擴,不在俄邊境附近部署威脅性武器係統,不在烏剋蘭及其他東歐、南高加索和中亞國傢從事任何軍事活動,不吸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俄與北約1997年東擴前的成員國互相承諾不在其他歐洲國傢部署部隊和武器等。
歐美如何接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俄烏局勢急轉直下之際,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嚮大洋彼岸的美國拜登政府“求援”時,卻得到瞭一個愛莫能助的答案。拜登在美東時間23日晚間發錶聲明,譴責俄羅斯所發起的這次特彆軍事行動。
拜登錶示,在監控局勢之餘,他將在當地時間24日上午與七國集團(G7)領導人召開會議,然後發錶全國電視講話。屆時,拜登將宣布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所采取的進一步措施。
迴溯烏剋蘭局勢去年末趨緊以來,“言論譴責”“經濟製裁”和“呼籲歐洲盟友共同製裁俄羅斯”一直是拜登政府的迴應。而外界一直關注的美國是否將嚮烏剋蘭派兵,拜登早在去年底就明確錶示反對。
在烏剋蘭危機此次升級前,拜登也再次強調,他不會下令嚮烏剋蘭派兵,“我們所做的隻是防禦,我們沒有意嚮和俄羅斯打仗。”
“這暴露瞭美國‘紙老虎’的一麵,美國實質在危機來臨時拋棄瞭烏剋蘭,嚮俄羅斯亮齣瞭底牌。”馬曉霖說,“烏剋蘭無傷美國利益,但關係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馬斌認為,“特彆軍事行動”後美歐肯定會有新的製裁措施,“之前的製裁其實對俄羅斯影響有限,目前從美歐英媒體率先曝光的文本來看,並沒有看到後續製裁與之前相比有質的變化或者升級。”
在馬斌看來,美歐後續對俄羅斯的製裁依舊會延續之前的類型,但在製裁的數量級方麵會有大幅提升。“比如會把更多,尤其是與普通俄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銀行納入製裁範圍,此前的製裁僅是專門針對一些給軍工、基建項目等發放貸款的政策性銀行,”他說道,“也可能會把製裁的矛頭指嚮俄大型支柱型企業。之前的製裁主要限製這些企業去歐美資本市場獲取技術和資本,如今可能會升級到限製過境運輸等方嚮。”
衝突、製裁輪番上演,是否意味著此前歐盟一直倡導的外交斡鏇徹底關上瞭大門?馬斌認為,未來依舊需要歐盟再次登場,需要法國、德國,甚至獨聯體地區國傢參與外交斡鏇,“隻是目前來看斡鏇的時間點尚未到來。主要軍事行動是短期的,未來斡鏇的關鍵在於俄羅斯會不會從烏剋蘭東部撤兵,還是僅撤齣重武器裝備等。”
馬斌認為,這場危機是事關歐亞地緣政治格局的一場鬥爭,而在此過程中,歐盟與美國既是同一陣營,又存在差彆利益。“作為同一陣營,歐盟與美國一方麵支持烏剋蘭抵禦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另一方麵,也盡力管控烏剋蘭,防止烏剋蘭政策失控。”馬斌說道,“同時,利益差彆又使雙方政策不完全一緻。對歐盟而言,烏剋蘭危機以及它所代錶的俄羅斯威脅近在咫尺,而且事關歐洲戰略自主能否踐行;對美國而言,烏剋蘭危機是美國重整跨大西洋體係的一個契機,對危機的處理需要與此相連。”
對於未來,馬曉霖認為,當前的因素都在把烏剋蘭推嚮“芬蘭化”,即一個國傢在維護國傢主權的同時不挑戰更強大鄰國的決定,以保持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也就是說,烏剋蘭可在承諾不加入北約的同時,自由選擇國內的政治製度,以及與西方的政治和經濟聯係,避免對俄羅斯形成製度性的敵意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