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5/2022, 7:04:58 AM
蔣中正 宋美齡 蔣經國
“人生真無常,連個招呼也沒打就這麼爽快地走瞭。”
1988年1月13日,年近91歲的宋美齡已經睡下瞭,侍衛輕輕走進來叫醒瞭她。
需要把年過90歲的宋美齡叫起來的事情,確實是一件大事,她的繼子,蔣中正唯一的親生兒子蔣經國,剛剛去世瞭。
宋美齡聽到蔣經國的死訊後,沉吟瞭片刻,說齣瞭這句“人生無常”的感慨。
蔣經國比宋美齡小13歲,兩人作為繼母和繼子,幾十年來相處起來多少有幾分尷尬。
在蔣中正活著時,通過父親的權威和丈夫的感性,兩人尚且可以頂著孝道親情的大旗和睦相處。
宋美齡和蔣經國
蔣中正死去之後,他們隻能靠距離和禮貌,來緩和彼此之間毫無妥協餘地的矛盾。
蔣經國和宋美齡為什麼一輩子貌閤神離,明明有無可調和的分歧,卻最終沒有撕破臉呢?
蔣經國生於1910年,他的生母是蔣中正的原配毛福梅。
毛福梅比蔣中正大5歲,與蔣中正是奉化同鄉,傢中還是當地望族,兩人成親時,蔣中正隻有14歲。
毛福梅
洞房花燭夜,毛福梅是一個人度過,因為小丈夫搶纍瞭炮仗,就跑去自傢老娘床上睡覺,完全沒理睬這個剛娶進門的陌生姑娘。
此後幾年,毛福梅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從1905年開始蔣中正就不斷地東奔西跑,從不帶毛福梅同行。
毛福梅就如同蔣中正祖屋中的一件器具,癡癡等在原地,通常要間隔幾個月甚至幾年纔能見丈夫一麵。
蔣中正
因為這種聚少離多,毛福梅直到1910年成親將近10年之後纔給蔣傢生下第一個孩子,就是蔣經國。
此時毛福梅28歲,因為丈夫冷落和常年離傢,成親之後一直沒有懷孕。
不孕不育在封建時代,是一件讓傢門濛羞的醜事,旁人纔不會管夫妻長期分居的事實,隻會在背後嚼舌,女性尤其要承擔更多的壓力。
毛福梅一直求神拜佛想要孩子,突然得償所願,真是大喜過望。
此時蔣中正不過23歲,和當年不知成人夫的意義一樣,如今同樣不知成人父該承擔的責任。
左起:毛福梅、王采玉(蔣中正生母)懷中嬰兒蔣經國、蔣中正
雖然看到可愛的嬰兒也有幾分喜歡,但蔣中正纔不想因為這小小男嬰就放棄自己在外麵的事業和紅粉。
所以蔣經國不但是在母親一個人的期盼中齣生,也是在母親一個人的關愛中長大,很長時間不知自己的爹到底幾個鼻子幾隻眼。
整個童年,蔣經國都在母親和祖母的身邊快樂自由地玩耍,奔跑在鄉間小路時,每次迴頭,都能看到母親慈愛溫暖的笑容。
大概是因為這份母子之間的牽絆太緊密,蔣經國竟然和毛福梅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完全不像他陌生的父親。
蔣經國和蔣中正站在一起時,僅從外貌而言,沒人會想到兩人是親生父子,反倒是毫無血緣關係的次子蔣緯國和蔣中正長得頗為相似。
左起蔣經國、蔣中正、蔣緯國
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蔣經國青少年時代,蔣中正和他的感情一直很生疏。
蔣經國12歲時,蔣中正不想讓兒子也變成一個被母親祖母過度溺愛的鄉下小孩,所以送蔣經國去上海讀書,讓他和毛福梅分離。
毛福梅並不是無知愚昧的婦女,她雖然萬般不捨,但也還是理解丈夫送兒子去接受更好教育的目的,所以忍痛送兒子齣發。
小小年紀的蔣經國卻還不能理解這種分彆,他隻知道自己被迫離開親愛的母親和祖母,宛如陌生人的父親之後也沒有親自照顧他。
當時蔣中正正在忙於爭權奪利,身邊也有兩個姨太太,並沒有把從小沒有相處過的長子留在身邊。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經曆,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親情也需要時間和溝通纔能變得緊密深厚。
蔣中正
蔣中正和蔣經國這對父子從一開始就缺乏溫暖的感情牽絆,隻留倫理和利益把他們牢牢綁在一起。
蔣經國的性情天生內斂,所以雖然和父親不親密,但也沒産生過強烈敵意,生疏而又客套的關係持續瞭好幾年,直到他17歲時。
這一年,蔣中正讓蔣經國見識瞭真正的殘忍,無論是對民眾還是對傢人。
1927年,蔣中正身上發生瞭兩件大事。
上半年他發動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瞭大量共産黨人和無辜群眾;下半年他為瞭迎娶宋美齡強行與原配毛福梅離婚。
因前者,年少熱血的蔣經國公開發錶聲明斥責蔣中正,而後者則是蔣經國與蔣中正宋美齡之間永遠拔不齣的刺,也間接影響瞭一生。
蔣中正和宋美齡的婚禮
對蔣經國而言,宋美齡不單純是繼母,也是讓他親生母親成為“棄婦”的女人。
蔣中正和毛福梅長期分居,身邊自然少不瞭女人,甚至在花街柳巷裏染上過性病。
除瞭毛福梅,蔣中正還曾有姚冶誠和陳潔如兩個妾,毛福梅對此都心知肚明,但封建思想禁錮之下,她也隻能忍受這些不忠。
宋美齡
其實早在蔣中正把蔣經國從毛福梅身邊帶走那年,老蔣就開始瞭對宋美齡的瘋狂追求。
宋美齡自幼就被傢人送去美國接受教育,20歲纔迴國。
20世紀二十年代的宋傢如日中天,除瞭幾代積纍的財富之外,傢中子女、姻親全都是民國各界響當當的人物。
齣身奉化地主之傢的蔣中正,萬分羨慕宋氏傢族的深厚根基和強大財力,更不要提宋美齡本人還是個優雅迷人的清秀佳人。
蔣中正在宋子文組織的舞會上初識宋美齡之後,就一見鍾情,不顧自己已婚的身份進行熱烈追求。
蔣中正和宋美齡
宋傢上下對蔣中正的行動抱有三種態度,宋美齡的母親宋夫人和宋慶齡都錶示反對,大姐宋靄齡支持,其他人則是觀望。
宋美齡算是頂尖的豪門閨秀,又是接受瞭完整新式教育的女性,一個有婦之夫嘴裏說著追求她,但傢中妻妾滿滿當當,難道打算讓她當妾。
所以蔣中正的追求攻勢雖猛,但誠意實在是值得玩味,宋傢人裏除瞭和蔣中正利益牽扯最多的宋靄齡之外,其他人都是不置可否。
至於宋美齡自己的心思,反倒是沒人在意。
畢竟在封建思想還占據統治地位的民國,哪怕是宋傢這樣的傢族,兒女婚事大多還是為傢族牟利的“聯姻”而非因愛結閤。
宋美齡和哥哥宋子文
宋美齡倒也沒覺得什麼委屈,她本來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蔣中正比她大10歲,教育以舊式教育和軍事教育為主,無論齣身背景還是個人喜好,兩人完全沒有相似之處。
如果是一對普通的男女,想必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但兩人卻在政治野心方麵心有靈犀,都對自己的地位野心勃勃。
所以雖然有諸般不協,但關係也還是漸漸親厚起來,到瞭1927年已經開始談婚論嫁。
1927年的蔣中正已經手握重兵,靠屠殺和大炮確立瞭自己的地位。
他覺得自身實力已經接近成熟,隻需把宋傢的聲望財勢再綁上自己的戰車就所嚮無敵。
宋氏三姐妹宋美齡、宋靄齡、宋慶齡
就在這一年,蔣中正正式嚮宋美齡求婚,女方的態度則是默認,但要取得傢人的同意,而宋傢對蔣中正提齣一個要求。
那就是蔣中正必須把身邊原有的妻妾都處理掉,一個也不能留。
這要求以女方傢長的立場無可厚非,哪個正經人傢願意把女兒送去當妾。
蔣中正自然知道想娶宋美齡,必然要付齣代價,打發其他女人算是最不值一提的事情,哪怕其中有嫁給他20多年生有長子的原配。
於是1927年的一天,蔣中正難得又迴到瞭奉化祖宅。
此時他的母親早已過世,兒子也正在外國留學,祖屋中隻有一個憔悴的中年婦人操持傢務,就是毛福梅。
蔣經國和兒子與毛福梅閤影
這幾年毛福梅更沒多少機會見到蔣中正,突然看到丈夫歸傢不由得大喜,急忙要張羅給他做一桌傢常菜。
蔣中正本來最喜歡吃毛福梅做的飯,畢竟那是和他母親學會的手藝,是他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傢鄉味。
可是這一次蔣中正卻不想給這個女人更多幻想,直截瞭當地提齣瞭離婚的要求。
聽到“離婚”二字,毛福梅大吃一驚,她早知蔣中正有其他女人,甚至有的妾室還來祖屋裏拜見過。
但婆婆和族人都曾告訴她,作為蔣經國的母親,又伺候婆婆養老送終,按照禮法,她絕對不會被休棄,就是蔣中正也不行。
正是因為這個保證,讓毛福梅接受瞭“守活寡”的日子,忍受著和兒子的分離,任勞任怨地為蔣傢服務。
誰知婆婆剛死沒幾年,蔣中正竟然說要離婚!
蔣中正宋美齡
毛福梅堅決不同意離婚,她錶示自己生有長子,奉養婆母,是閤格的蔣傢媳婦,蔣中正沒有理由休掉她。
原來毛福梅還以為離婚就是古時候的休妻,自己既沒犯“七齣”之條,又符閤“三不去”之例,蔣中正沒理由休掉她。
這個一生都沒嘗過愛情滋味的女人,卻不知此時已經有感情不和即可離婚的規矩,更彆提變心的丈夫還有錢有勢。
所以蔣中正根本也沒和她多糾纏,看她堅決不同意,乾脆繞過她直接要求時任奉化縣長的徐之圭簽瞭一紙離婚書,二十多年婚姻一筆勾銷。
對這個結果毛福梅毫無辦法,隻能低頭求蔣中正給她一條活路。
畢竟是生育瞭長子的發妻,蔣中正最終給毛福梅的安排是離婚不離傢,她可以終身生活在奉化蔣傢的祖宅裏。
蔣中正就此如願恢復“單身”,沒幾個月就迎娶瞭宋美齡。
蔣經國與母親毛福梅妻子蔣方良
毛福梅從此心如死灰,餘生唯一的幸福就是和分離瞭十幾年的兒子蔣經國重逢,雖然沒多久之後,她就死在日寇的空襲中。
這個可憐的女人,好歹沒有帶著無法釋懷的遺憾,走完自己悲劇的一生。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之後,在蘇聯漂泊瞭12年的蔣經國終於迴到中國,不但見到瞭自己的母親,也見到瞭父親的新妻。
此時宋美齡和蔣中正已經成婚十年,她的娘傢宋傢、大姐的夫傢孔傢都成瞭蔣中正最親密的同盟,掌握著民國軍政財政諸多大權。
這時候的蔣經國經過異域十幾年的磋磨,早已不是那個聽到父親惡行就拍案而起大義滅親的熱血少年。
蔣經國
雖然還未到而立之年,但蔣經國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的意氣風發,恭恭敬敬地行禮,唯唯諾諾地嚮父親和繼母問好。
望著十幾年沒見的兒子,蔣中正無奈又欣慰,無奈的是和這個兒子確實不親,雖然血濃於水,但從沒培養過的感情也難以說有就有。
欣慰的是兒子到底還是好好活著,並且看起來已經對自己完全順從,那麼蔣傢的大業終於也是後繼有人。
畢竟蔣中正這時候已經年過半百,宋美齡也是不惑之年,蔣中正一生女人無數,到最後竟然隻有毛福梅生下瞭他唯一的兒子。
宋美齡仔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年輕人,他和丈夫長得一點也不像,五官相貌和那個她隻見過幾麵的“前妻”如齣一轍。
看似溫和無害,實際上卻暗藏著固執和堅韌。
宋美齡
看著蔣中正故作威嚴,但卻藏不住的喜氣,宋美齡沒有說什麼。
當確定自己不可能為蔣中正生下孩子之後,她已經明白,對她和她的親族言聽計從的丈夫,必然會有件大事無論如何不可能隨他們心願。
那就是蔣中正的繼承人人選。
無論宋傢、孔傢或者其他權貴有什麼打算,在蔣經國全須全尾迴到蔣中正身邊那一刻,十來年的盤算全都落空。
無論父子之間曾經有怎樣的矛盾,無論相處起來多麼生疏彆扭,蔣中正也還是會把他的一切留給這唯一的親生骨肉。
蔣中正也確實如宋美齡所料,自此之後,開足馬力給蔣經國鋪路,嚮自己盟友和部署無聲地宣告:他的繼承人迴來瞭。
“空降”對任何利益體來說都是打破平衡的因素,更彆提“蔣傢王朝”本來就是依附於外國列強和封建財閥身上的暴發戶。
蔣中正蔣經國
蔣經國雖然作為“大公子”,其“空降”資格無人敢有置喙,但既得利益者們也不肯輕易交齣手中的蛋糕。
於是蔣經國處處遭遇掣肘,他的理想抱負也在那些看不見的“圍牆”之下步步退讓,終於和他父親一起作為失敗者逃亡到瞭一個小島上。
在整個過程中,蔣經國明白父親雖然看起來高高在上,但實際上也不過就是旁人手中的棋子,而持棋的手中就有他的好“繼母”宋美齡。
當年捆綁住蔣經國手腳的那些無形“力量”背後,也有這位優雅迷人繼母的影子。
蔣中正生命的最後二十幾年,仿佛要補償之前幾十年的冷落生疏,他和兒子蔣經國的關係異常親密。
與此同時,蔣中正也竭力想在蔣經國和宋美齡之間建立起更深厚也更真摯的情感紐帶。
蔣中正宋美齡
蔣中正甚至假冒宋美齡的語氣,發信給蔣經國噓寒問暖。
對於老蔣的努力,蔣經國和宋美齡都心中有數,他們也相當有默契的配閤演齣,人前始終錶現得親和有禮,似乎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傢人。
看到傢庭內部如此“和諧”,蔣中正滿意瞭,雖然快到生命盡頭時他還放心不下這對“母子”,希望他們能好好相處。
老蔣也清楚,兩人唯一的共同交集就是自己,一旦他死去,兒子和愛妻背後不同的勢力必然還有一戰,若是兩敗俱傷,那可真要死不瞑目。
事情和蔣中正預料的差不多,在他死去之後,蔣經國和宋美齡就進行瞭一場沒有硝煙的“宮鬥”,最終以宋美齡退居美國宣告收場。
雖然如此,老蔣也還是該感動欣慰,畢竟兒子老婆都看在他屍骨未寒的麵子上,留下瞭最後的體麵,沒有直接對決,隻讓旁人代勞。
雖然手下人撕得死去活來,但不到半年,宋美齡就舉起瞭白旗,看到繼母投降,蔣經國也沒有趕盡殺絕。
反倒是在宋美齡退走美國時,客客氣氣的送行,並且之後從沒斷瞭宋美齡的津貼,也常常寫信請安問候,挑不齣一點毛病。
就如他那知書達理,禮數上不會有一點瑕疵的生母。
十幾年後,蔣經國重病時宋美齡從美國迴來探望,兩人再見時竟然真有幾分難以言錶的不捨,直到蔣經國1988年1月13日病故。
這對貌閤神離的繼母繼子,無論水麵下有過怎樣的廝殺,也互相毀瞭對方怎樣的夢想,但最終還是用距離和禮數維持住瞭最後的體麵。
如此而已,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