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10:02:02 AM
上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柬埔寨“血奴”案齣現反轉。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的公眾號發文,稱柬警方初步調查,認定該案純屬編造。由於當事人聲稱被騙是因為在58同城看到的招聘信息,大使館的文章一齣,58老闆姚勁波在朋友圈轉發文章,錶示很冤枉。
邏輯上, 柬埔寨“血奴”案是否真實,當事人是否因58上的信息被騙,58是否有大量虛假信息,是三件獨立的事。 如果“血奴”案最終被證明是假,則58因此事被罵,當然是冤枉的;但58挨罵,是否隻因這一件事?如果是因為58上確實有大量虛假信息,那58是不冤的。
進一步說,58徹底避免挨罵,我認為也是不現實的。因為 分類信息廣告本來就是個挨罵的業務 。今天聊聊這個事。
道德瑕疵
現實生活中,電綫杆子、廁所門闆之類的地方,經常貼著各種小廣告,其中不乏虛假甚至違法信息。從早年的“老中醫老軍醫”“當麵祛除永不復發”到後來的“富婆重金求子”,都是這類東西。
那麼被這些小廣告騙的人,會罵電綫杆子和廁所門闆嗎?通常不會。再傻的人也明白,電綫杆子和廁所門闆是無辜的。
繼續推演這個場景。微信也是詐騙信息和詐騙成交的高發地,會有人認為是微信騙瞭他們的錢嗎?通常不會,但會有人罵微信嗎?會。微信雖然免費使用, 但卻因此獲得瞭用戶和流量,從而可以通過廣告、支付之類業務受益,並非完全利益無關。
此外,與電綫杆子和廁所門闆不同,微信是互聯網産品, 有風控能力, 不是無主之地。當然,在微信上受騙,好歹是會留下數字證據,比純綫下場景容易補救。
再進一步,到瞭58這種分類信息網站。與以廣告收入為主的分類信息網站鼻祖Craigslist不同的是,會員服務、增值服務與垂直業務,占據瞭58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
在58上,用戶可以免費發布、搜索信息, 但信息的展示優先級是可以通過付費來乾預的。 這一點類似於百度的競價廣告,無論58還是百度,作為信息展示平台,可以對展示進行操控,並且通過操控來盈利,這一點在商業上無可厚非,但在道德上存在瑕疵。58挨罵,和百度挨罵的原因是類似的。
審核成本
可能有人會說,收錢不要緊,加大審核力度不就行瞭嗎?
審核,或者換個詞叫監管,是需要成本的。成本包含兩個層麵, 一個是經濟成本,一個是能力成本。 前者代錶需要花多少錢做這件事,後者代錶要有怎樣的能力做這件事。
姚老闆的朋友圈也提到,58在這次事件後,技術加班加點改進瞭平台規則。這就是經濟成本的例子。如今人工費用越來越高,互聯網平台主要依賴機器審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不管是機器還是人工,都無法做到不齣錯,而且騙子們總會想齣各種花招,對抗平台規則,更不用說引流到平台之外行騙。
分類信息是誕生於PC互聯網時代的微利業務,如果一味擴大在硬件、技術、人工方麵的投入,會讓這個日薄西山的業務變得更加不性感。
其實除瞭企業,現在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也越來越多地采取“形式審查”而非“實質審查”,也就是隻審查材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而非真實性,材料的提交方自行承擔由於提交虛假材料、帶來的民商事甚至刑事責任。原因是,實質審查的經濟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至於能力成本更好理解。58作為企業,除瞭審核信息物料本身是否閤規,以及提交信息的個人或企業的證照是否齊全, 並沒能力或權力做更深入的審查。 何況,作為平台,並不介入業務交付的全流程,平台涵蓋的服務五花八門,監管的難度,高於很多更垂直更重的平台。
但普通人一旦被騙,扭頭一看,這平台就知道收錢,甚至收瞭騙子的錢幫著推廣,肯定要罵平台的。
不當背書
更糟糕的是,58有意無意地充當瞭一個給信息發布方“增信”和“背書”的角色。
打開最新版的58同城App,啓動屏宣傳的是“海量真實崗位”“優質真房源”“買車賣車正規大平台”“維修搬傢保潔明碼標價、急速上門”。
作為允許個人用戶和中小企業發布信息的知名平台,58的這些承諾, 其實是在替信息發布方做增信和背書。 但是,增信和背書也是需要包括審核在內的成本的,而且齣瞭問題是要背鍋的。
我是反對平台型企業對交易方的信用過度背書甚至提供擔保的,這意味著平台需要提供與交易規模正相關的審核、擔保成本,如果成本無法通過業務利潤來找平,那這個商業模式就是不成立的。
但在現實中, 一個不承諾提供增信和交易擔保的平台,很難取得普通用戶的信任, 導緻業務規模無法擴大。普通人打開一個分類信息平台,每一步操作都齣現風險提示,告訴你要當心被騙,這平台大概沒人敢用。
可是,平台提供增信和擔保,一旦賬算不清楚,商業模式就崩瞭。類似的例子有前幾年的P2P,作為撮閤平台,本不應該承諾對齣藉方資金的兜底,但大傢為瞭招攬用戶,無一例外承諾提供兜底,最終在監管到來之前,很多平台因為違約過多、無法兜底而掛掉瞭。
所以,平台既然拍著胸脯擔保背書,齣瞭事被人指著鼻子罵,不奇怪。
用戶作惡
最後聊聊用戶的角度。
2018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反網絡性交易法案”(FOSTA)。FOSTA要求網站對托管的與性交易企業相關的其它內容承擔法律責任,以阻止在綫性交易。之後,Craigslist關閉瞭開設超過20年的個人廣告(personal ads)分類。
雖然現在c2c綜閤分類信息平台,在各個賽道已逐步被各種垂直産品、b2c産品取代,但畢竟還有大量低頻、長尾、c2c或者小b2c的信息匹配需求等待滿足。
這類場景的參與方良莠不齊,道德成本也不高,供求雙方都有被騙的風險。平台又不敢嚇唬用戶,說我們這有騙子齣沒,你自己要當心,齣瞭問題自己負責。
雖然我們不能太高估大企業的道德水平, 但作為信用成本相對更低的個人和小微企業,一樣需要為58這類平台的亂象承擔責任。 譴責平台的同時,不要忘瞭發布信息的,是具體的一些組織和個人。如何評價、管理他們的信用,提高“作惡”成本,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這裏需要的,是平台規則和法律法規的跟進。
至少在目前,用戶作惡,罵名也需要平台一起承擔。
總結
總之,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判斷和行為負責,風險自擔,這話聽起來紮心。但是,很多人的信息甄彆能力確實有限,被騙點小錢也就算瞭,一旦齣現涉及重大財産損失,和健康生命的問題,我們就無法接受“他笨所以被騙活該”這種邏輯,所以網貸和醫療廣告纔會被罵的那麼凶,所以魏則西事件纔成為百度聲譽和股價的轉摺點。
所以,分類信息廣告這種商業模式,齣事是難免的,挨罵也是難免的。大傢期待的,是 平台在成本允許範圍內加大審查力度;在平台之外,各個行業和政府部門,加大自律、監管力度, 減少重大惡性事件的發生,保護弱者和普通人,減少對他們潛在的傷害。
58有沒有努力改進?我相信他們一直在改進。做瞭工作還挨罵,冤不冤枉?不冤枉,因為他的商業模式,掙的就是容易挨罵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