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10:23:22 PM
現在小雷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俄烏戰爭又有什麼新的消息,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想看看這場五常全麵齣手的戰爭會走嚮何方,更是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想看看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隨著俄烏戰爭的繼續,越來越多的國傢、企業、機構被捲入其中,陸續有多傢科技企業宣布暫緩、終止、暫停在俄羅斯的服務,比如大傢不是很熟悉,但是肯定聽過名字的推特、Facebook(現在叫Meta)等全球網絡社交媒體已經開始封禁、停止推送俄羅斯媒體的信息。
互聯網之外,不少高科技企業也同樣開始瞭行動,英特爾早前就宣布停止在俄羅斯銷售旗下的所有産品,包括AMD、高通、戴爾等企業也紛紛響應,停售所有的高科技産品。一時之間,俄羅斯就成為瞭世界的科技窪地,幾乎要從現代的科技互聯網生態中被剝離齣去。
在幾乎所有西方能夠叫上名字的企業都開始對俄羅斯“斷供”後,蘋果的製裁也姍姍來遲,近日,蘋果公司宣布將暫停在俄羅斯銷售蘋果公司産品並限製蘋果支付功能。此外,今日俄羅斯和衛星通訊社的應用程序也已從俄羅斯以外的蘋果應用商店中刪除。
美國科技界製裁的最後一塊拼圖落下,俄羅斯接下來將會麵對怎樣的局麵?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俄羅斯會如何應對這些外部製裁?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不妨繼續往下看。
圍攻俄羅斯的科技企業
雖然一直有人念叨“資本傢無國界,隻要願意齣錢,他們願意齣售絞死自己的絞索”諸如此類的話,但是在俄羅斯與烏剋蘭的戰爭爆發之後,我們也看到瞭全球科技企業的錶現。當西方媒體將烏剋蘭塑造成一個單純的受害者,並且將自己的責任完全撇清後,受到西方市場用戶和政府壓力的科技企業們都不得不錶態製裁。
其中的原因大傢稍微想一想其實就可以理順,雖然俄羅斯市場並不小,但是與之相比的則是龐大的西方市場,棄卒保車的道理大傢都懂。所以,我們這幾天能夠看到密密麻麻的科技企業製裁消息,從英特爾、AMD這樣的半導體巨頭,到一傢傢小型企業,都在紛紛與俄羅斯進行切割。
不過,最受關注的還是蘋果公司宣布將限製蘋果支付功能和暫停在俄羅斯銷售蘋果産品,在看到這個消息後,小雷也是下意識一驚,蘋果這個經常在國傢事務中置身事外的科技巨頭,居然也有親自下場的時候? 考慮到我們國傢與美國的關係遠談不上友善,日後蘋果是否會采用相同的手段對待我們?我們手上的iPhone又是否會變成一塊無用的磚頭?
實際上,在微博、貼吧等網絡社區,不少iPhone用戶都對此錶達瞭擔心,一些網友更是直言下一台手機不會再選擇iPhone。雖然小雷也有類似的想法,不過作為一個負責的媒體人,小雷覺得不能單純看國內媒體的報道就斷定一件事,有時候還是需要看看官方的英文原版文稿的。
在蘋果公司宣布的製裁手段中,除瞭停止在俄羅斯銷售産品外,最重要的是還限製瞭Apple Pay和部分服務,對於iPhone用戶而言,限製瞭Apple Pay就相當於限製瞭大部分的App支付、購買服務,一些需要續費纔能使用的App將會無法正常運行。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實際上,想要查看蘋果提供的服務在某個地區、國傢的使用狀態,在蘋果的官網就可以直接查詢,通過係統狀態進入相關頁麵後就可以查詢相關服務的運營狀態。
以中國大陸地區為例,可以看到所有的56個服務有兩個處於服務中斷狀態,分彆是Apple Book和iTunes Store,因為涉及未經授權和審核的書籍和流媒體娛樂服務,所以在國內沒有得到運營許可。
那麼俄羅斯呢?通過蘋果的俄羅斯官網,我們可以看到蘋果提供的57項服務均為“可用”狀態,即使是官方文稿中提到的Apple Pay服務也同樣是“可用”狀態。至少就目前來看,蘋果的做法與他們的說法並不相同(有可能是針對特定App進行限製),網上流傳的不少Apple Pay停用給俄羅斯用戶帶來大麻煩的視頻和圖片,背後也許有著彆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蘋果公司可以說是目前所有科技企業中“中立”態度最堅決的,雖然從俄羅斯官網來看確實暫停瞭所有産品的銷售,但是經過資料檢索,小雷發現這並不是蘋果公司第一次在某個地區停止銷售産品,在土耳其裏拉暴跌的那段時間裏,蘋果也同樣宣布暫時停止所有産品的銷售,原因是擔心暴跌的匯率會影響商品利潤,帶來意料之外的損失。
所以, 即使沒有美國政府的要求,蘋果估計也會暫停在俄羅斯銷售産品,畢竟俄羅斯盧布近日已經下跌超過30%,後續還不排除繼續下跌的可能,從一個商業公司的角度來看,停止綫上銷售相關産品是正常的操作,不少彆的公司也是齣於以上理由,選擇暫停銷售商品。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科技企業除瞭停止銷售産品外,並沒有停止在俄羅斯的具體業務,比如不少車企宣布停止在俄羅斯售賣車輛,但是卻沒有公布除此之外的製裁措施。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這些企業實際上並不想完全關閉自己在俄羅斯的業務,隻是迫於政府壓力以及對盧布匯率的擔擾,為瞭及時止損而選擇暫停供應産品。
如此看來,開頭那句話也許還真沒錯,隻要還有利益,資本傢也許真不在乎自己對方是不是正義的一方。不過,如果說俄羅斯因此不需要擔心科技企業的製裁,顯然是不對的, 在傳統的科技企業之外,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製裁來的更加有力且堅決。
諸如推特等網絡社區對俄羅斯的封殺,直接導緻俄羅斯在西方網絡社會中“失聲”,不僅無法傳達自己的聲音,而且還會被西方媒體、團體、個人隨意抹黑,導緻其在西方普通民眾的眼中徹底淪為“反派”。比如,某個德國媒體發文稱俄羅斯轟炸城鎮導緻大火,結果文中引用的視頻和圖片均為我國天津港大爆炸的資料,但是對於不熟悉這段資料的網友而言,就會直接被“誤導”。
可以確定的是, 在如今的互聯網生態下,這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對於輿論的引導有著極為明顯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左右一場戰爭的結局。 在互聯網社區一邊倒的聲討下,其實直接影響到瞭俄羅斯的內部穩定以及外界其它國傢群眾對這場戰爭的態度。
顯然,我們在享受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清楚意識到,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連接世界的工具,更是一個可以引導用戶觀點、傾嚮的工具。而且,互聯網的關鍵部分還被掌握在少數公司的手中,當你的發言、想法不符閤他們的利益時,就會被封殺、被屏蔽,甚至被麯解,而你自己卻沒有半點發聲和解釋的機會。
科技無國界,如今看來其實已經成為瞭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今的世界中,不僅科技有國界(如ASML的光刻機),互聯網也是有國界的,而且互聯網中的界限甚至比現實社會更加鮮明也更加直接。在現實中你尚可發齣自己的聲音,而在互聯網中,一旦被封禁賬號甚至IP地址,就會直接失去所有的發聲機會。
而且,科技企業陸續停售、禁止相關服務,也會對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的影響,比如無法直接購買到新的電子産品等。對於企業來說則影響更大,因為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麵麵,小雷就不過多闡述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知乎燈光網站搜索,不少人都做齣瞭整理。
如何應對西方互聯網企業的攻擊?
隨著戰爭進度的推進,西方各國針對俄羅斯的製裁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各種封禁、封號,一部分國傢的網絡部門和黑客也開始滲透俄羅斯的網絡設施及網站,直接危害到俄羅斯用戶的信息和隱私安全。
針對這個問題,俄羅斯又打算如何應對?從目前的資料來看, 俄羅斯下一步要做的可能是徹底將國內網絡與全球互聯網進行切割,通過內部網絡乾綫形成一個內循環的網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局域網”,隻不過這個局域網的規模、用戶數量都遠超以往。
根據查詢到的資料,早在2019年俄羅斯就已經成功進行瞭一次國際互聯網斷開測試,通過一係列的技術手段將俄羅斯網絡從國際互聯網中切割齣來,讓國內的網絡用戶免於遭到國際互聯網的黑客及敵對勢力的威脅。據悉,該網絡中俄羅斯內部被稱為RuNet, 在啓用RuNet後,國內的網絡服務可以在完全不訪問全球DNS係統和外部互聯網的情況下運行。
聽起來似乎不難實現?實際上,想要在斷開與全球互聯網的連接後,依然為國內的用戶提供正常的網絡服務,其中所需要用到的技術、硬件成本都十分高昂,不僅僅是按下按鈕,斷開互聯網連接這麼簡單。
互聯網的應用如今已經深入到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一些國傢麵對危機時,簡單而粗暴的斷網固然解決瞭部分問題,但是也會給當地的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特彆是科技、商業交流發達的地區,斷網更是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正常運行。
所以,如何在防範國外互聯網攻擊的同時保持國內互聯網的正常運行,就成為瞭如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所需要考慮的事情,在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流與閤作後,俄羅斯最終給齣的答案就是RuNet,一個完全依賴於本國服務器的大型局域網。
另一方麵,我國也有類似的計劃和手段,通過數年前開展的“雪人計劃”,我國已經在全球16個國傢完成瞭25台IPv6根服務器的架構,其中一台IPv6服務器和3台輔根服務器均位於中國境內。 在必要時候,我們可以完全繞開部署在敵對國的服務器,使用其它國傢中的服務器與國際互聯網通訊,乃至於像俄羅斯一樣完全斷開國際互聯網連接,采用內循環網絡也是可行的。
如今看來,當年我們將國內網絡與外界網絡隔絕開來,雖然失去瞭不少的樂趣,但是卻換迴瞭寶貴的自主權,至少在網絡中我們國傢不至於完全失聲。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未來的戰爭不僅僅是在現實中進行,在互聯網中我們也同樣要麵對一場艱難的戰爭。
從自主化的網絡生態建設和互聯網基建,到銀聯、國産應用商店、雲上貴州等,雖然這些舉措在過去都被不少網友抨擊,認為是無意義之舉,甚至導緻手機服務變差。但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們應該意識到正是這些一度被詬病的係統讓我們擁有瞭自主權,讓我們在麵對可能的威脅時也能夠繼續過上正常的生活而不會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