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7:58 AM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傢。
落葉歸根是每個中國人的執念,無論結果如何,死後都希望能夠葬在故土,
葬在傢人身邊,但是即使是如此簡單的願望,也有很多人無法實現,他們之中就有不少為國犧牲的烈士。
1979年爆發的中越戰爭,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戰爭,我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作為中國手把手教齣的“好學生”越南,竟然會主動挑起戰爭,
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最終還收走到瞭彼此的對立麵。
反目成仇
近代以來,越南也飽受帝國主義殖民侵略之苦,先後被法國和日本控製。
二戰結束以後,越南又陷入到內戰之中,
形成瞭以越南共産黨領導的北越,和法國擁立的南越相互對峙的局麵。作為同樣信奉馬列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傢,
中國在立場上天然傾嚮於支持北越,更何況越南共産黨的領導人鬍誌明,還曾經在中國參加過社會主義革命。
在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傢援助下,北越政府逐漸取得瞭戰場上的主動權,多次擊退法國軍隊,贏得瞭談判桌上的話語權,
隻是南北分裂已成事實,一次談判修復不瞭破裂的國傢,
在外部勢力的介入下,越南戰爭正式爆發。
藉助越南的熱帶雨林,
在充分領會瞭遊擊戰的精髓後,神齣鬼沒的越共士兵成為瞭美國大兵揮之不去的噩夢。
但是在越南戰爭期間,隨著越南外交政策的改變和中蘇關係的惡化,導緻瞭為蘇聯馬首是瞻的越南,
開始在國內推行排華政策,打壓華僑。
1975年,在消滅瞭南越政府後,北越成立瞭統一的越南政府,此後更是變本加厲,不斷在中越邊境製造摩擦,甚至開始公然侵占中國領土。
越南和中國在近代的遭遇齣奇相似,但是相同的遭遇並沒有讓我們走到一起,
缺乏戰略縱深的越南,不能像中國一樣堅持外交獨立,最終讓越南倒嚮蘇聯,成為瞭遏製中國發展的重要棋子。
老山英雄
齣於多方麵考量,對於越南方麵忘恩負義的行為,我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予以反擊,而是選擇靜觀其變,直到1978年,
越南開始入侵柬埔寨,我們也開始瞭作戰準備。
越南靠著蘇聯的援助,短時間內形成瞭一股不可小覷的戰力,而且由於多年戰爭的曆練,越南軍隊的實戰經驗可謂是十分豐富。
而我國由於長時間沒有經曆過大規模作戰,各部隊之間缺乏協同,而且實戰經驗不足,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締造共和國的傑齣將領們依舊活躍在前綫。
1979年2月14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楊得誌、許世友率領的兩路大軍以鉗形攻勢展開攻擊,
雖然戰果斐然,但是犧牲也同樣慘重,
其中又以老山戰役尤為激烈,從1984年到1993年,
中越雙方在這裏進行瞭長達九年的血戰。
1984年入伍的青海籍戰士馬占福,就是老山前綫的一員,為瞭奪迴屬於中國的領土,他們做好瞭隨時犧牲的準備。
1987年1月,馬占福所在的417團4連受命攻占310高地,
這裏地形復雜、工事密布,注定將展開一場血戰。
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沾染著烈士們的鮮血,
一個國傢如果不能捍衛自己的國土,又如何捍衛自己的人民,我們顧忌國際局勢隱忍不發的退讓,
在越南眼中卻變成瞭無能的錶現,一味退讓換不來和平。
埋骨他鄉
1月5日天還沒亮,早就埋伏瞭一天的馬占福和戰友們一起衝嚮瞭既定目標,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摧毀瞭高地附近23個防禦工事,快速嚮前衝去。
路上的暗哨要比之前偵查的多瞭許多,
子彈從四麵八方飛來,馬占福和戰友們,隻能根據槍口冒齣的火光判斷敵人的位置。
隨著部隊的不斷深入,馬占福身邊的槍聲也越發密集,突然一陣劇痛襲來,讓他癱倒在地。馬占福立刻匐匍前進找到瞭一處掩體,簡單處理瞭傷口後,繼續觀察著越軍暗處的火力點,因為視野不好,
他又探頭齣去觀察,卻不幸被流彈擊中,陷入昏迷。
等到馬占福蘇醒,戰爭已經進入瞭白熱化階段,就在他準備跟隨大部隊繼續衝鋒時,他發現不遠處的敵人正在一個山洞口架設機槍。
幾乎是本能一般的反應,馬占福第一時間引燃爆破筒,用身體堵住瞭敵人的槍口,
用盡最後的力氣呼喊著戰友,讓他們小心敵人的炮火後就隨著一聲巨響和五名敵人同歸於盡。
馬占福烈士壯烈犧牲後,
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瞭雲南省的麻栗坡烈士陵園,繼續和犧牲的戰友們守護著祖國的邊疆,
馬占福的傢人在收到這個噩耗後,陷入瞭無盡的悲痛,雖然國傢予以瞭慰問,但是失去傢人的痛苦無法用金錢和榮譽衡量。
馬占福的母親在思念中離開瞭人世,因為傢庭條件睏難,加上身體狀況不好而遲遲未能成行,
母親臨終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到韆裏之外的烈士陵園,看看自己的兒子,替他清理墳塋。
2012年,馬占福的弟弟馬占貴,終於完成瞭母親的遺願,在馬占福曾經戰友的資助下,他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瞭莊嚴肅穆的陵園,
在哥哥的陵前轉達瞭母親的思念。
共和國的英雄不會被忘記,即使馬占福的傢人不能遠赴韆裏,但是人們從未忘記這些為國傢浴血廝殺的將士。他們的陵墓永遠乾淨整潔,
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們,不會讓允許這裏雜草叢生,這裏永遠是屬於愛國者的淨土。
結語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心係傢國的烈士,處處都是他們的傢鄉,人人都是他們的親朋,即使百年之後,仍會有人記得他們的豐功偉績,
也許墓碑上的碑文會有字跡斑駁的一天,但是他們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卻永遠不會模糊。
生在盛世,就要不負盛世。
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是那段曆史的最好見證,也許今天我們不必擔憂戰爭,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戰爭,
好戰者亡而忘戰者危,
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需要靠我們繼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