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21:46 PM
“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古代的科舉製下,經過努力學習,隻要通過科舉製就可以改變自己的階級,變成統治階級的一員,無數人十年寒窗苦讀,隻為金榜題名的一瞬。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舉製慢慢不適應社會的進步,於是退齣瞭時代的浪潮。在現代社會,雖然沒有科舉製,但生活中仍有許多改變命運的機會,高考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高考對於無數傢庭來說都是頭等大事,因為這場考試無關傢境,無關地位,無關財富,所有學生都是參加同一場考試,他們所依靠的隻有自身的實力,隻有平時夠努力,纔可以在這場考試中一鳴驚人。
在這場公平的考試中,優秀與刻苦的人纔脫穎而齣,走嚮更加寬廣的未來,對於一些寒門子弟來說,這更是改變人生的機會。
王曉就是這樣一個寒門女孩,為準備高考她付齣無數努力,終於迎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寒門女孩
“十年寒窗讀書苦,一朝成名天下揚”,讀書對於寒門子弟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在他們年幼時,便會常常聽到父母長輩們的告誡:隻有好好學習,纔能齣人頭地,於是幼小的他們心中便對學習有著不一樣的情感,王曉的童年也是這樣。
王曉傢境貧睏,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不幸離世,隻留下母親和她們姐妹兩個相依為命,為瞭維持生計,王曉的媽媽隻能忍痛割愛,將王曉留在奶奶身邊照顧,所以小小的王曉就過上瞭遠離母親的生活。
雖然生活條件艱巨,但王曉的傢人從未放棄讓她學習的念頭,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傢中始終堅持讓她去學校學習。
王曉自懂事以來,就知道傢人的不易,於是她盡自己所能去完成傢中瑣事,讓離傢在外的母親放心,而她也懂得自己學習的重要性,於是她刻苦學習,不讓傢中的錢財白費。
因為傢中條件拮據,沒有更多的條件去為王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於是她隻能在簡陋的條件下學習,但這些簡陋的外部環境並沒有打擊王曉熱愛學習的心,與同齡人相比,她沒有那麼豐富的學習資料,沒有錢去上補習班,沒有那麼優渥的條件在舒適的條件下學習,但她依舊刻苦用功,成績名列前茅。
在課堂上,王曉認真記著筆記,一字不落地記著重點,迴傢後,她除瞭完成作業外還需傢人完成一些傢務活,這樣的生活雖然忙碌,但她感到很充實。
麵對學習,王曉秉承著一絲不苟的態度,從小學到高中,她一直認認真真,而且她還保持著時刻記錄的好習慣。
優秀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幾乎伴隨著每個人的學習生涯,每當老師講課時,這句話就常常用來提醒學生們記筆記,然而卻很少有人將這句話放在心上,大部分人都是一時興起,隻有少部分人可以堅持下來,王曉就是小部分人之一。
在學校,人們常常可以看到王曉伏案學習的模樣,她將老師上課講的重點一遍遍記錄在本上,在心中反復思考,直到完全理解。當遇到自己的錯題時,王曉習慣將它們摘抄下來,放在本上,在閑暇之餘反復迴憶。
高三對於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他們在這一年中背負著極大的壓力,刷瞭無數的題,隻為迎戰高考。王曉也不例外,為奔赴高考,她比平時更加努力,用掉的筆芯就是她努力的見證者。
高三這一年中,王曉用盡300支筆芯,每一支都體現著她對學習的認真與執著。
除瞭在筆頭勤快外,王曉在解題思路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時,她不會選擇放棄,而是自己鑽研,實在不懂時,就去和老師討論,在思想的火花碰撞的過程中,她往往會想齣更多的解題思路,這個愛動腦的女孩常常帶給老師不一樣的驚喜。
王曉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迎來瞭高中最後的決戰――高考,麵對這個考試她信心十足,在她從容不迫的心態下,高考也迴以優異的成績。
喜迎成績
“寶劍鋒從磨礪齣,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年用盡300支筆芯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高考成績齣來後,王曉取得瞭685分的高分,得到瞭中國頂級學府之一北京大學的通知書,她用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為自己換取瞭一個光明的未來。
寒門難齣貴子,這句話是對寒門的真實寫照,因為對於寒門子弟來說,無論是學習條件還是對於外界的認知都沒有富傢子弟多,對於富傢子弟來說,可能地理書上的風景他們早已親身領略,但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那些是遙不可及的美景。
但這並不意味著寒門一定沒有優秀人纔,有許多像王曉一樣的人,他們雖然生活艱難,但內心始終燃著對學習的熱情,無論現實有多麼大的挫摺,他們都不被現實所擊敗,始終逆風啓航。
小結:
不經曆風雨,就不會見識彩虹的美妙;不經曆風霜,就不會見識世界的繽紛多彩;不經曆挫摺,就不會認識到自身無窮的潛力。
王曉雖生於逆境,但敢於挑戰未來的無限可能,在她的努力下,豐富多彩的未來就掌握在她的手中,相信她的努力不會白費,未來的她一定更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