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12:13:01 PM
周信芳為《百年巨匠》第二季京劇篇拍攝的巨匠之一。周信芳於1975年逝世,2022年是其逝世47周年。
周信芳(1895―1975),京劇海派代錶人物,首個將“導演製”用於中國戲麯的藝術傢,“麒派”藝術創始人。他的錶演既全方位地錶達瞭京劇傳統,又吸收地方戲、電影等多種錶演方式,以“化短為長”形成瞭麒派唱腔的獨特 風格。他不僅精通錶演藝術,而且是編、導全纔,自編和與人閤編的劇目不下120齣。曾任上海京劇院院長。代錶作有《徐策跑城》《烏龍院》《蕭何月下追韓信》《四進士》等。
現在的戲劇運動,真是澎湃沸騰。最可笑,有些個想“取而代之”的自謂新的人們,說什麼打倒“男扮女”的惡製度,打倒封建時代的舊劇,和打倒伶界……好像一種很連貫的口頭禪,這都是沒有查考的片麵宣傳,很無價值。有些人不問青紅皂白,跟著搖旗呐喊,更是可笑哩!
要知道:女性比男性演得好,自然是用女性,倘或女角不夠需要,或暫時不能勝任,那末劇中能乾脆不要這個角色麼?
隨便什麼,現在舊的,就是當初的新的,過去就是將來的舊的。舊的戲劇,能夠添加新的思想,對觀眾有充分的影響,去蕪存菁,徹底來改造一下,立刻就是新的。新的隨便怎麼新,對觀眾要是沒有感動的力量,宣傳到底,也不能實現。
周信芳
要想對戲劇創造或改革,必須在�x究、思想、錶演、布置上努力。要是空呐喊不務實,非但是過激其詞,而且還有盲人瞎馬的危險。
有幾位有經驗的,對皮黃劇采取公允的批語,說舊劇有的地方描寫不足,有的地方太不經濟,所以很想使皮黃戲,不足得到充分的滿足,煩瑣使它經濟,能供現代的需要,使藝術革命化。
但是《潘金蓮》之後,《五人義》、《新打漁殺傢》尚未實演,皮黃劇的運動,就非常的沉寂瞭。
不料想,這皮黃劇運動,卻發現在北四川路新東方劇場。場子用分幕法,布景完全寫實,對戲的處理,是補不足,去煩瑣,《女起解》戲中主角蘇三是閔女士翠英飾,解子是周君五寶飾。
閔翠英
閔翠英扮戲照片
這位周君,是富有經驗的演員,文武昆亂會得多現在要數他。銀幕上有他的錶演,新戲中也算個先進,“愛美劇”他也參加過,要講戲劇運動,他著實也是一份子。一般不重戲的先生,或歡喜熱鬧不重藝術的人們,哪裏會注重到他的身上。我預料周君,此番在新東方,一定努力使觀眾認識他哩!
周信芳、周五寶之《打嚴嵩》
再說到主角閔翠英,我不認織她,藝術纔能尚未領教過,不敢鬍亂定評。不過她有三個戲劇指導,很叫我注意:一個是十年前名震歇浦的名旦馮君子和,一個是後起之秀劉君玉琴,一個是工整青衣著名教師薛君蘭芬。
馮子和,號旭初,又號春航,他是唱旦的革新傢,他演戲不拘形式,戲劇上故意的做作,被他大膽的革除瞭不少,完全趨於真實、自然。《馮小青》、《祝英台》、《孟薑女》、《自由淚》、《血淚碑》是他的傑作,舊劇更不必說。還有一齣《紅菱艷》他飾烏鳳姐,梳一條麯辮子高把根,破布衣,臉上亂塗脂粉,演一種天真爛漫的憨態。他扮得雖狂,但不減嫵媚,是他獨到處,人不能及。
馮子和
他還唱過一個月的新劇,是消遣性質,更名侃侃,並有《春航集》行世,假使他不是孤僻的性情,略事敷衍,恐怕現在也成瞭什麼……瞭!馮君,現在雖不奇窘,然而是窮。他有點名士派,抱著“君子固窮”的宗旨,我這樣說,決不是坍他的台。
劉君玉琴有病,磨得他不能盡量施展他的本能!天啊!中國伶人抱有絕技,卻叫“貧”“病”二個字,阻礙瞭天纔的進展,能不痛恨嗎?薛君蘭芬,演戲是在純正端方四字見長。閔女士簾幕中,有這樣三位導師,預蔔在紅氍毹上,定可以一鳴驚人呢!
劉玉琴之《嫦娥奔月》
這次皮黃劇新的運動,能夠使戲劇一變,趨於成功,這真是我的奢望。我拿對歐陽子倩君的談話,來結個尾:
予倩自嘆著說:“我演瞭這次《潘金蓮》也就不唱瞭。”我說:“唱旦角的,青年時候沒有經驗,不會做戲,等到會做戲,卻變老瞭。”
我不是說閔女士不會做戲,和沒有經驗,可是請女士注意這點。這就是我對新東方劇場的一點貢獻。大膽不客氣的說句,這是對皮黃劇運動的勉勵啊!
《梨園公報》1930年9月
來源 | 梨�@�s誌
聲明 | 文章和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眾號已標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係我們,即作處理。
監製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關於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齣突齣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係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閤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閤攝製。
《百年巨匠》是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傢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綫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傢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12項紀錄片大奬。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於2018年啓動,增加瞭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麯篇、電影篇,計劃陸續完成,屆時將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齣版”,為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內外157傢電視台播齣,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啓用8種語言嚮全球播齣。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纍計觸達受眾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係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韆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並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詮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