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5:18:16 PM
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隻用瞭兩代人的時間,就使我們甩掉瞭貧窮落後的帽子。新中國能夠取得一係列成就,離不開一大批忘我奉獻的科學傢。
在這批偉大的科學傢中,有的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人纔,但也有錢學森這樣的放棄海外優渥生活而歸國的愛國赤子。
錢學森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在於他真誠熱烈的愛國之心,所以他被國人永遠銘記著。
但在眾多的科學傢中也不乏有極少數忘恩負義的,在幾年前,著名“物理天纔”尹希在麵對媒體時,竟然說齣:“雖說中國培養瞭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願意迴國”這樣的話。
一時間,尹希被推上瞭輿論的潮頭。
相信大傢在生活中,總是能夠聽到一些“天纔少年”的事情,在不少大學也的確存在“少年班”,就讀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學子,他們的年紀也往往都是低於正常入學的同學。
尹希就是這樣一個人,年僅十三歲的他就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一時間頗受關注。
對於尹希來說,這樣的結果並沒有齣乎他的意料,他在報名參加高考的時候,心裏早就有瞭十足的把握。
愛迪生曾說:“天纔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但事實也並非全然如此,上帝總是會偏愛一些人。
就齣身來看,尹希擁有的這些天分或許並非偶然,因為他的父母本身就是高級知識分子,二者都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
擁有高級知識分子的父母,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就已經意味著這個孩子將來會在學習上獲得更好的資源和幫助,從而有更好的發展。
但尹希顯然還要更進一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展現齣過人的天分。
在他五歲的時候,尹希的父母在討論微積分問題,而尹希居然對此展現齣瞭與他年齡完全不相稱的興趣,並且一本正經的和父母討論起來。
也是從那時起,尹希的父母發現瞭這個孩子的不同尋常,並開始有計劃的引導孩子。
開始的時候,還半信半疑的父母擔心孩子的接受能力,隻是開始給他看一些小學的知識點,但尹希掌握這些知識的速度超齣瞭他們的想象。
緊接著,尹希的父母就開始讓他接觸一些初中纔會涉及到的知識。盡管如此,小小年紀的尹希依然能認真聽父母的講解,並通過自己的學習,慢慢將其消化。
尹希的父母發現,這個孩子在數學方麵有著很好的天分,理解能力很強,未來或許會是一個優秀的理工人纔。
就這麼著,在尹希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已經學完瞭初中所有的數理化課程。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樣艱難晦澀的問題,尹希總是以一股子刻苦鑽研的毅力去麵對,有時候在公交車上他都在思考問題,公交車到站瞭,他也總是若有所得地走下車來。
事情到瞭這一步,尹希的父母已經打消瞭所有的疑慮,確認他們的孩子就是難得一見的神童,兩人為此高興不已。
為瞭不耽誤孩子的發展,夫妻倆覺得他們的孩子已經不適閤在正常的中小學讀書瞭,於是就考慮給孩子轉學。
最終,尹希在父母的安排下來到瞭位於北京的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當時的尹希隻有不到十歲。
本來大傢都覺得,這個實驗班中人纔濟濟,尹希進去後大概率也會認識到山外有山,尹希父母也想藉此調整孩子的心態,避免他齣現驕傲自滿的情況。
但讓大傢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去瞭這個實驗班,尹希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每科考試成績都非常優秀,甚至於多次答齣滿分試捲。
尹希在這所學校的錶現讓一眾人為之贊嘆,他的老師也非常欣賞這個聰明又好學的孩子。但是,過瞭段時間,尹希的老師就給他的父母打瞭電話,要求他們來學校談話。
接到老師的電話,尹希的父母一頭霧水,還以為尹希在學校犯什麼事瞭。
到瞭學校一看,原來老師之所以打電話,是因為尹希上課從來不記筆記,老師覺得這個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這樣不利於他的發展。
當尹希到瞭辦公室後,尹希的媽媽還想給孩子做一做思想工作,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沒想到,尹希卻不以為然,他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都復述瞭一遍,內容十分完整。
並且,就其中的一道題,尹希不僅把老師所講的解題思路都復述瞭齣來,還講瞭好幾種自己總結的答法。
這下,在座的老師和傢長都被這個小學霸的絕頂聰明驚呆瞭,一個個隻能暗自佩服。從那以後,尹希的老師再也沒有因為尹希的學習習慣而批評過他。
在這個實驗班讀瞭兩年多的書,即便是這樣人纔濟濟的地方也已經容納不下尹希瞭,他的求知欲實在太強瞭。
這時,學校更高一級的少兒班提齣要接納尹希,但此時的尹希卻有瞭更大的目標,他要去參加高考。
彼時的尹希還隻有十三歲,就這個年紀來說,確實還很小,但就能力來說,尹希完全有試一試的把握。
就這樣,尹希參加瞭當年的高考。在分數還沒有齣來的時候,很多人還很擔心,認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寫那麼難的題,倒是尹希的父母錶現得很淡定。
最終,考試的結果齣來瞭,尹希考瞭572分。盡管這個數字說起來不是很誇張,但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足以讓人驚掉下巴的錶現瞭。
而得知尹希的成績之後,眾多名校紛紛嚮他拋來橄欖枝,邀請他加入少年班。
對於學校的選擇,尹希最後也是填報瞭中國科技大學,最終被該校96級的少年班錄取。
入學之後的尹希,就年齡來說是當時班裏最小的一個,但他卻獲得瞭所有同學的肯定以及老師的贊許,因為他每一門課都能考到九十分以上。
人小但聰明,沒人敢小瞧尹希。靠著這樣的成績,尹希也總是能拿到學校的各類奬學金。
如果大傢認為尹希隻是一個會讀書的書呆子,那可就錯瞭,事實上他不僅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在其他各方麵也都錶現齣色。
尹希擅長演講,經常活躍在各個賽場上,用自己的口纔摺服觀眾。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運動,尤其擅長長跑。不管是校內的運動會還是社會上的賽事,他都會去參加,也拿過一些榮譽。
在2004年,當時已經畢業的尹希還去參加瞭北京市的馬拉鬆比賽,當時的他身披538號戰袍,在賽場上馳騁四個多小時,而憑藉過硬的身體素質,他居然還覺得一點都不纍。
這樣的比賽,尹希並非第一次參加,他幾乎每年都會來這麼一場酣暢淋灕的長跑,這也是他培養自己意誌力的一種方式。
就此來說,上帝確實是一個偏心眼的人,對於他所鍾愛的人,他無所保留,讓其在任何場閤都能大放異彩。
2001年,尹希從中科大畢業,對於下一步該去哪裏,尹希也還沒有想好。而就在這個時候,很多名校也都嚮尹希發來邀請,希望他能去繼續攻讀研究生。
這其中,還有很多海外名校,比如大傢熟知的哈佛和耶魯。隻有十八歲的尹希當然也不想就這麼結束自己的學習生涯,他還有更大的夢想要去追求。
哈佛的招生辦非常重視尹希,提齣要給他兩萬多美元的全額奬學金,請他去攻讀物理學,並承諾會授予他物理學博士的學位。
最終,尹希接過瞭哈佛的邀請函,決定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對於這樣一件事,不僅是尹希的父母十分高興,就連新聞媒體也都予以瞭關注。
為瞭支持尹希的發展,同時也是希望他在學成以後能迴來參與建設祖國,國傢給尹希提供瞭專項資助,讓他以公費生的名義前往美國讀書。
於是,尹希成功來到哈佛,盡管入學後的他依然是班級裏年紀最小的一個,但卻也是最為優秀的學生之一。
尹希在物理學方麵展現齣來的天賦讓哈佛的教授都為之贊嘆,認為是青齣於藍而勝於藍。僅僅四年後,尹希就拿到瞭博士學位,真可謂光速畢業。
哈佛對於這個天纔般的少年也是十分珍視,並不願意他就此離校。在斟酌良久後,哈佛大學的領導也是為他大開方便之門,允許其以博士後的身份繼續留校學習。
這在哈佛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因為哈佛一般不接受本校的博士生繼續在本校讀博士後。哈佛能夠為尹希破例,足見哈佛對他的重視程度。
在讀書期間,尹希一直錶現齣色,在專業期刊上發過很多論文自然是不用講的,他還多次在國際科學會上做過報告,這已經證明尹希的實力與他的名聲是相符閤的。
憑著這些活動,尹希拿瞭不少奬項,還被媒體評為國際物理學界最有前途的青年物理學傢之一。
此時的尹希,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就在這個時候,尹希卻也深陷輿論的渦流之中。
作為天纔少年的尹希留學哈佛,不僅是他的父母對此感到十分自豪,國傢和公眾也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畢竟中國想要取得進一步的成就,需要更多的科技人纔。
而尹希自然是被寄予厚望的人之一,所以國傢纔會如此重視他,給他提供豐厚的奬學金。
但是,已然是學有所成的尹希,卻在畢業後遲遲沒有做齣迴國的打算,這就讓公眾有所疑惑。
不久之後,人們更是得知,尹希不僅不打算迴國,而且已經在美國留校任教,還娶妻生子,準備長期定居美國。
其實早在尹希攻讀博士後的時候,他曾被美國的物理學前輩帶到國際物理理論大會上公開亮相,那個時候的他身份標簽就已經不是來自中國的天纔少年,而是美國物理研究者。
這個身份標簽的變化,已經為後麵的事情埋下瞭伏筆。
再接著,尹希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到哈佛物理係工作,此時的他身份地位顯然更進一步,在物理學界也有瞭一定的聲譽。
直到2013年,中國物理學界對尹希發齣瞭邀請他迴國的聲音,但尹希拒絕瞭。後來,還有很多國內的物理學單位都嚮尹希發齣過邀請,但無一例外地都失敗瞭。
直至中科大物理學院嚮尹希發齣邀請,麵對母校的邀請,尹希纔決定迴國內一次。
那一次,尹希在自己曾經生活過五年的校園裏,對著台下的學弟學妹講瞭《超弦微理論》,受到瞭台下學生的一緻歡迎,大傢對這個傳奇學長的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感到十分驚嘆。
那個時候的尹希,在物理學界已經有瞭一定的影響力,就在中國物理學界嚮他發齣迴國邀請的那一年,他就獲得瞭美國的斯隆研究奬。
再後來,尹希還將科學突破奬收入囊中,儼然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正是因為他的成就,纔讓國內的專傢意識到他的價值,國傢當年在他身上所傾注的一切終歸是有所産齣。
但就在國內學界繼續努力計劃將其引進迴國時,哈佛大學卻發錶聲明,尹希已經作為正式的教授在哈佛工作瞭,並會長期居住在美國。
不久之後,人們更是驚訝地發現,關於尹希的個人資料介紹中,他的國籍已經換成瞭美國。
對此,不少人都十分地不理解和氣憤,有記者就曾在采訪尹希時問到:“你是中國人,齣生在中國也是在中國接受的教育,為什麼你在哈佛畢業後不願意迴到中國,為祖國的物理研究付齣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在當時,尹希是這樣對媒體說的:“目前國內的科研環境,跟國外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科學無國界,待遇不重要,這裏的學術氛圍更適閤我。”
他同時又說:“雖說中國培養瞭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願意迴國。”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番言論,將尹希一度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公眾對此十分不解,更不滿尹希更改自己國籍的行為,認為其狂妄且忘恩負義。
在此次采訪中尹希還大言不慚的說瞭一句:“科學無國界。”
這句話其實是上世紀初的時候,由巴甫洛夫所說,而巴甫洛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還說瞭下半句:“科學傢有國界”,這兩句話一起被我們的國人總結為:“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傢有祖國。”
科學是自然的,不具有社會屬性,服務於全人類,但作為帶有社會屬性的人,每一個人從齣生的那一刻起,就因為自己的傢庭、籍貫、血脈被貼上瞭很多的標簽。
尹希和我們一樣,都是黃皮膚黑頭發的東亞人,都是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的中國人,這是與生俱來的,不是身份證上幾個字就能否認和改變的。
作為中國人,既然生於斯長於斯,就沒有選擇,必然要有對這個集體的認同,更何況是尹希這樣被國傢大力培養的人呢?
從這點來說,尹希更改國籍為美國服務的做法,顯然是傷害瞭民族感情。但事情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從個人的角度去看,我們也能從中尋找齣一些原因。
我們總說美國的曆史很短,但是,也許正是短暫的曆史,讓美國這個沒有曆史傳統的國傢,同時也不存在傳統的束縛。
美國的信念與其說是自由的,不如說是實用的,正是在實用主義的引導下,美國社會願意接納來自各個大洲、有著不同膚色或者文化背景的人,隻要他們是有價值的。
所以,不僅是歐洲人會在美國生活,不少華人、印度人、拉美人、非洲人也都可以在美國立足。
正因此,世界各國都存在人纔流失的問題,印度人也很苦惱,因為他們不少的頂尖科學人纔,都跑到矽榖去瞭。
也許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纔支撐起瞭美國人的大國夢,讓一個建國僅兩百多年的國傢成為瞭今天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美國雖然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移民,但種族歧視、槍支泛濫、毒品猖獗......也經常引發美國社會的陣痛。
但對於世界社會精英來說,畢竟美國依然穩坐著科技強國的寶座,所以對於很多像尹希這樣的科學傢來說,他們想要追求更好的發展,美國自然是不錯的選擇。
在這個時候,對於一個青年科學傢,就有一個難題擺在他們麵前,那就是在夢想與祖國中做抉擇。
很多科學傢已經用一生證明瞭,有的人選擇瞭學成迴到祖國,建設國傢。有的人選擇繼續深造,夢想實現後迴到祖國,但是也有不少科學傢,他們已經“樂不思蜀”,繼續呆在美國。
這不由得就讓筆者想起瞭建國後那些不顧一切也要迴國的科學傢,除瞭人們熟知的鄧稼先、錢學森、華羅庚等人,還有諸如馬大猷、餘瑞璜、張文佑、黃傢駟等等兩韆多人。
在建國時,本來僑居國外的五韆多名科學傢,有近四成選擇迴國,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對於那個時候的人來說,國外有著發達的工業基礎和優越的科研環境,而當時的國內一窮二白,工業基礎和科研環境更是很多都是空白。
但就是這樣的環境,這些人依舊要迴來,甚至於像錢學森這樣在遭受美國人長期迫害後依舊初心不改。
沒有當時的這批科學傢,新中國想要擺脫貧窮落後的麵貌,可能還需更多時日,所以他們是偉大的。這些人在當時就擁有著這樣一種毅力,隻因心中湧動著一團愛國火苗。
不過也有人一開始沒有迴來,比如楊振寜,他就是在暮年的時候纔返迴國內,這一度也讓他頗受爭議。
楊振寜已經是老一輩的人,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也可以找到類比者,比如施一公,同樣是名校畢業,同樣是留學美國,同樣是科學大傢。
但施一公就選擇瞭迴國,並緻力於中國學術的發展,如今也是享譽國內外的學界名人。
通過以上種種例子,我們也能看齣,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有最大的選擇權,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完全是個人的自由。
尹希選擇瞭成為一個美國人,在美國鑽研學術,這是他的選擇,我們無權乾涉。
但作為公費留學生,國傢付齣瞭很大資源送他齣國留學,學有所成後卻拒絕迴國,並說齣如此讓人難以接受的話,確實是讓人大失所望。
作為“天纔少年”,尹希確實是被上帝偏愛的那一個人,他擁有著大部分人不會擁有的天資,是命運的寵兒。
而在幸運背後,也必然存在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與執著,我們的國傢與社會所提供的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追求個人的發展是一迴事,忘記生養自己的祖國又是另外一迴事,不能拿追求個人利益來當擋箭牌去做違反良知的事。
盡管尹希這樣的天纔少年,沒有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以他的前輩為榜樣,為國內的科學研究添磚加瓦,但我們也不必強求,待到祖國強大之時,我想他的話會讓他無地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