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啦,她來啦,她終於帶著新劇走來瞭,
盼星星,盼月亮,“小猴紫”的新劇時隔3年終於上綫瞭。
3.16,楊紫、肖戰的“新”劇 《餘生,請多指教》 終於登陸平台,開啓甜甜的戀愛。
《餘生,請多指教》改編自 柏林石匠 的同名小說,
以日記的形式記錄瞭她與醫生相遇、相知、相識、相愛的點滴,最後修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的男女主分彆是悶S禁Y係的主治醫師顧魏和逗比音樂係大提琴手林之校,
他們兩個的故事徐徐展開,沒有那麼多驚心動魄,也不曾平淡地激起一點水花,
細水長流的“甜” ,是紅顔秀對這部作品的第一層理解。
開播之後,紅顔秀第一時間關注瞭這部劇的 各項數據 ,
雖然開播收視從0.33起步,並不算優秀,
但第一集結束時,收視率逐漸走高,達到瞭0.64,
在所有電視台中排名第7,衛視排名第2,
第二集收視穩步上升沒有跌下0.5,最高達到0.7,排在衛視第一,
持續走高的收視牽動德塔文指數,
《餘生請多指教》開播第一天成功破二,達到瞭2.011,根據走勢之後還會上升,
不得不說,這在近一年低迷的電視劇領域中,是個絕佳的戰績。
日記形式的小說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 鋪陳方式 有一定難度,
也勢必會有一些傷筋動骨的改變,
所以這種熱度高的IP作品勢必會形成“原著黨”和“觀劇黨”的分庭抗禮
紅顔秀仔細對比瞭幾條網友關注的點,
發現這部劇雖然有些“不盡如意”的點,但總體來講還是 瑕不掩瑜 的。
從前幾集的 走勢 來看,
這部劇的優點在於製作細節扛打和劇情節奏短平快,
不足主要集中在所謂的“劇情懸浮,有些老套”上。
雖然網友各執己見,爭論不下,但有一點是 值得肯定 的:
就是這部劇作為潮流淘汰速度極快的都市偶像劇,
拿到三年以後的市場上依然有它自己的邏輯立足點,依然不會造成強烈的違和感,
那這部劇總體來說就是成功的。
從製作細節上看,這部劇的每個角色形象都有著 完整 的人物性格,
並且能夠反映齣每一類人的共性。
作為乖乖女的學生代錶林之校,
有著成年之後未步入社會之前這一階段的 學生共性 ,
對夢想的憧憬遠遠大於對現實的考量,對自己所處境地的在乎,遠遠超齣對他人睏境的在乎。
這是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 典型 的階段,
這個階段自我意識的萌發,導緻人會對身邊的事有一個最基礎的判斷,
有瞭自己分辨事物的能力,卻不具備整體思考的大局觀,
所以就産生瞭一種對自己的事情非常在乎卻不夠理解身邊人的情緒。
試想看看,我們是不是也在剛剛成年的 某個階段 ,認為自己成長為一個大人,
對事情的判斷又正確,又準確,然後對自己在乎的事情,可以不顧一切地去努力追尋。
哪怕有一些行為離經叛道,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正當理由,
沒錯,就是這個 “僞成年” 階段。
林之校就是這個階段的 典型人物 ,
她認為自己追求大提琴夢想是正路,傢人的阻撓是對自己的不信任與不尊重。
她為瞭騙自己父親來醫院檢查就強行占用公共醫療資源,裝病摺騰;
為瞭討好醫生就自以為是弄瞭一大堆禮品堆在顧魏麵前,
甚至心裏 竊喜 自己是多麼上道,多麼能屈能伸。
這都是林之校這個人物不成熟的錶現,
正是因為她的不成熟,所以這個人物纔格外 真實鮮活 。
特彆是有些網友提齣 質疑 :
這樣的林之校與小說中那個討喜乖巧、善解人意的林之校大相徑庭,
甚至讓人覺得討厭不懂事。
但其實,這樣的林之校纔是一個 真實 的半大孩子,
如果一個大學二十左右的孩子就各方各麵善解人意,
又可以應付各種場閤,且沒有自己的情緒,處理問題如魚得水,
那這個人物勢必不會可愛。
而另一個典型的人物代錶是林之校的父親,
典型的教導主任是 威嚴型 傢長,遇事情以說教為主,拒絕以解釋作為溝通途徑,
覺得自己一個人扛下所有,彆人沒必要知道,逃避自己的病情,認為隱瞞或許是對傢人的保護。
身為一傢之主的他認為自己應該是頂梁柱,而不是首先考慮到共同麵對,
但麵對傢人有事,會立馬衝過來展示齣來 最柔軟 的一麵,
這點很多中國傢長都是這樣,應該看劇的小夥伴也有所共鳴。
中國傢庭中的爸爸往往會承擔非常多的壓力,
保護妻兒,贍養父母,幾乎都是他們無形中給自己強加的標簽,
所以很多爸爸的形象也就被掛上瞭 “嚴厲” 、 “威信” 甚至有一點“專製”的標簽。
但從人物和我們的切身體會去結閤來看,
這種隱瞞和專製也是對傢庭的 溫柔和保護 ,
因為不希望傢人擔心而隱瞞,因為希望子女避免走彎路所以早早規劃一條相對平穩的路給孩子走,
或許就是因為愛得深,所以纔責備之切。
而一些期待很久的觀眾對這部劇的失望之處在於人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優越,
一些現實的劇情又被演繹得略有懸浮,
但這部劇作為3年前的 偶像劇 ,三觀審美與現在有齣入,也是無法避免的。
事實上服化道沒有過時意境給瞭紅顔秀一個不小的 驚喜 ,
三年前年輕有為的醫生、總裁滿大街跑,我們依然覺得又蘇又帥,
那三年後為什麼我們就要說顧魏30歲就當主治醫師離譜?
我們三年前作為一個剛步入社會或者是學生對世界和夢想充滿美好期待,
但三年後的我們吃瞭世界的虧,就說電視裏演的假,也多少有些不夠公平。
每種類型劇的受眾不同,
我們也隻能拿同類同心態做比較,而不能跨時空做比較,
這部劇的確沒有做到現代劇的top,也沒有想象中的老少鹹宜現象級,
但從製作用心程度、講故事能力、演員的整體演技來說都算得上是 入股不虧 ,
希望各位看官也能更加公平地來看這部本應該過時、石沉大海的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