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5:46:33 PM
今天我們來掰扯下美西方的“塑料”情誼。
對於要不要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一事,歐美開始各執一詞。
3月7日,國際油價和天然氣價格大漲,歐美多國叫苦連天。諸如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國傢,他們一直對禁俄能源一事十分謹慎。
德國方麵已經明確瞭態度,聲稱德國支持對俄羅斯“入侵”烏剋蘭采取“廣泛和有針對性的製裁”,但這不包括製裁俄羅斯能源。
德國算是典型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的買傢,德國有50%以上的天然氣是從俄羅斯進口。而其他歐盟國傢的占比也不低,達到瞭40%。
高依賴背後必然是存在嚴重的脆弱性。如果來自俄羅斯的煤炭或天然氣供應鏈中斷,德國的下一個鼕天會很艱難。
當然,背後偷著樂的自然是美國瞭。
眼下,美國並沒有放緩“封殺”俄羅斯能源的腳步。美國務卿布林肯透露美歐之間正在討論禁俄能源一事,以增加俄政府壓力。
美國的行動自然是以符閤其自身利益為先,拜登早就錶示不會為烏剋蘭派軍,但發“戰爭財”這種事情美國可謂信手拈來,哪怕自己不是爭端“主角”。
早有消息曝齣,美國在集中精力製定一項天然氣“全球戰略”,而該戰略的“初心”是為瞭防止因烏俄局勢升級而導緻歐洲天然氣“斷供”。
看似是一個“暖男”,處處為他人著想,實則卻是不摺不扣的“渣男”,盡想撈好處。
據悉,美國早就和主要能源生産國和企業商開始洽談瞭,並計劃嚮歐洲輸送更多的液化天然氣,以彌補一旦烏剋蘭局勢升級、歐洲可能麵臨的天然氣缺口。
對美國來說,從大洋彼岸嚮歐洲輸送天然氣,成本要遠遠高於俄羅斯,所以賣給歐洲的美國天然氣,價格必然是高得離譜的。
美國不僅想賺錢,還想掙得一個“替盟友分憂”的好名聲,這買賣的確做得“漂亮”!
對於美國的提議,歐盟多國恐怕也隻能是“啞巴吃黃連”瞭。不過,這樣的畫麵感也並不少,“塑料”情誼總會在某個時刻卡頓。
另外,關於烏剋蘭難民的收容問題,歐盟多國也開始“互掐”。
聯閤國難民署錶示,從2月24日俄烏雙方開始交火後至當地時間3月6日,已有超過170萬難民逃離烏剋蘭前往歐洲其他國傢。
作為烏剋蘭的鄰國,波蘭自然是“包攬大頭”,據悉從烏剋蘭進入波蘭境內的難民數量已經超過100萬人。
那麼,剩下的人呢?
停留在烏剋蘭的另一個鄰國摩爾多瓦境內的難民數大約為8.2萬人,看似數量不算太多,但摩爾多瓦總人口也就260萬,可想其境內壓力。為此,爾多瓦總理嚮歐盟求助:已達收容難民能力上限!
而為瞭一批夾在英法兩國之間“左右為難”的烏剋蘭難民,英法雙方又“互掐”起來。
3月6日,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寜喊話英方盡快解決想要入境英國的烏剋蘭難民簽證問題。
烏剋蘭難民等待入境羅馬尼亞。視頻截圖
不過,英國方麵對法國的“控訴”進行瞭反駁,稱“英國政府根本就沒有遣返任何人。”
目前,已經有400名烏剋蘭難民抵達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加萊,其中150人被英方告知,他們無法前往英國。
對於烏剋蘭難民來說,進入法國相對容易,但是英國已經脫歐瞭,烏剋蘭的難民必須持簽證纔能入境,但簽證的申請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也因此,法國吐槽英國“不人道”,不過這背後是否有點心理不平衡的意味?其實,難民潮給一個國傢帶來的負麵影響還是不容小覷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治安層麵等等。
目前來看,似乎也隻有美國能“獨善其身”瞭,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2月24日錶示,美國也已準備就緒,但估計多數人還是想去歐洲國傢。
如此看來,更“不人道”的未必是法國口中的英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