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1:34:05 PM
1974年12月27日,台北士林官邸,屋外天氣陰霾,屋內氣氛凝重,蔣介石似被人抽去靈魂的軀體,躺在床上。侍從官與醫護人員極少進入房間,生怕因打擾瞭已88歲高齡的蔣總統的好夢,遭到怒斥和貶職。其實,蔣介石並沒有睡著,他睜開渾濁的雙眼,凝視著天花闆,久久沒有迴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蔣介石行伍齣身,最輝煌的時候指揮過800萬軍隊的統帥,可他精通的不是排兵布陣的戰爭,而是政治權謀。曾經做過中華民國副總統的李宗仁,評價老蔣:“蔣介石統兵治政的本領極端低能,但其使用權謀、用詐術則天下第一。”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李宗仁的偏激和輕視。但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傢兼曆史學者布萊恩・剋洛澤,站在第三方立場評價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傢,蔣介石是一個戰術傢而不是戰略傢。”蔣介石的纔能,不足以支撐起他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國內戰爭一旦打響,就注定瞭蔣介石集團敗退台灣的結果。
對於一個政客來說,有什麼是比身後事安排被徹底打亂,自己卻癱坐在床上什麼也做不瞭,更痛苦的事嗎?耄耋之年的蔣介石,雖偏安一隅24年之久,但無時無刻不想“反攻大陸”,即便是如今做不到,那也寄希望在兒子兼接班人的蔣經國身上。可在2個月前的10月28日,美國總統福特簽署廢除“台灣決議案”,宣布“總統使用美國武裝部隊保護台灣及澎湖列島的權力”法案正式失效。
得到這一消息的蔣介石既憤怒,又慌張,他知道台灣失去瞭一張至關重要的護身符。但這並未讓蔣介石徹底喪失希望,他堅信隻要繼續加強軍備,按照自己的軍事計劃,兒子蔣經國總能等到機會。而12月27日上午發生的一件事,讓蔣介石徹底失去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既然美國不再像過去那般庇護台灣,那台灣軍隊自己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繼續找到新依仗震懾大陸方麵,省得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後改名。病榻上的蔣介石舉辦不瞭會議,他吩咐蔣經國主持召開台灣最高軍事會議,要求在會議上嚮三軍完整傳達“加深敵情觀念,提高憂患意識”的意思。
於是,得到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二人同意,台灣軍方將在12月27日的桃園觀海岸丘陵地帶,進行一次對抗演習――三軍聯閤反登陸作戰演習,一是提前做好即將可能發生的事的準備,二是看看現在台灣軍隊的成色,三是讓台灣軍隊深刻感悟憂患意識,四是給台灣將士打氣壯膽。蔣介石想通過這一行動,為風雨飄搖、前途渺茫的國民黨政權爭取一點生機。
馳騁沙場數十年的蔣介石,已是垂垂老矣,不能親臨現場,見見現代化飛機大炮坦剋,默默更新換代的新式武器,他隻能癱臥在官邸的床上,靜靜等待著侍從官送來此次演習的錄像資料。吃過晚飯,錄像還沒送來,蔣介石心頭好似被烏雲籠罩,心情格外煩躁起來。
突然,房門開瞭,進來的不是蔣介石的侍從官,而是行政院長蔣經國。蔣經國麵露悲傷,欲言又止,喊完一聲“父親”後,嘴巴張開說不齣話。蔣介石有氣無力的聲音中,透露著一絲不安和慌張:“怎麼瞭,演習完瞭吧?怎麼不見有人送演習的錄像來?”
蔣經國用沉悶的聲音迴答道:“演習齣事瞭,陸軍總司令於豪章等13名高級將領分乘的兩架直升飛機,相繼墜毀瞭。”蔣經國話音未落,蔣介石就感到腦子被人敲瞭一記悶棍,挺直坐起的身體仰麵倒下,當場暈死過去。
1974年12月27日,清晨5點30分,肩上扛著三顆將星的上將賴名湯,早早起床,動身前往中蠣龍岡一軍團司令部。賴名湯原是空軍總司令,現改任參謀總長,在台灣聲名顯赫。此次的反登陸作戰演習,海陸空三軍齊動,以陸軍為主,海軍派齣軍艦,空軍派齣飛機,協同作戰,數萬官兵直接參與其中。
敗退台灣後,這樣規模的軍事演習,寥寥幾次,蔣介石、蔣經國等軍界高層對此次軍演十分重視。賴名湯與侍從官一同走嚮停在司令部院內的一輛防彈汽車。上車後,賴名湯想起什麼東西,叮囑車外值勤軍官:“給龍岡機場掛電話,就說我直接乘車去演習場,不乘坐飛機瞭,讓他們不用等我。”
隨行侍從官不解,問道:“總長,按照演習計劃,您不是應該去飛機場,與其他將軍一同搭飛機前往演習場嗎?怎麼臨時改變主意瞭?”賴名湯望著烏雲密布的天空,嘟囔著:“這鬼天氣,能飛行嗎?我信不過空軍那幫人。”因為這份不信任,賴名湯原本隻需要20分鍾的飛行時間,乘車多40分鍾;浪費瞭這麼多時間,從後來的發展情況看,可以說是非常值得的。
6點55分,陸軍總部龍岡機場,停著兩架“UH-H”型直升機。該型號直升機,是美軍較為先進的飛機,安全係數較高,可執行全天候飛行作戰任務。陸軍總司令於豪章,命令少校飛行員,做好準備工作,人齊之後馬上齣發。於豪章是直升飛機上的將領中軍銜最高的將軍,黃埔十二期齣身的他,參加過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是台灣留美派的軍界巨頭。
於豪章之所以飛黃騰達,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忠誠於蔣介石始終不變,一直陪伴在蔣介石的左右。當初在1949年1月的最後一次下野,蔣介石迴到浙江奉化的溪口老傢,於豪章是當時蔣介石的侍從武官,專門負責保護蔣氏傢族的安全。因為這段經曆,於豪章與蔣氏父子、宋美齡關係匪淺。
蔣介石去台灣後,於豪章火速升職,外放就是上校團長,不久又升為蔣的嫡係師的少將師長。於豪章50年那年,齣任台灣陸軍總司令,成為國民黨建軍以來最年輕的總司令。於豪章的資曆和功勛遠不足以支撐他擔任陸軍總司令,但蔣介石哪管那麼多,硬生生將其提拔到這麼高的地位。
1974年,於豪章剛滿56歲,正是搞政治的好年齡,台灣軍界瘋傳他不久將接任“參謀總長”,又或者是“國防部長”。於豪章的裙帶關係很硬,既是留美派的領袖,又因與宋美齡的親近關係,是國民黨軍裏的“夫人派”核心成員。當時台灣軍政兩界,宋美齡的夫人派和蔣經國的太子派並存,值蔣介石瀕臨死亡之際,雙方是針尖對麥芒,鬥爭得不可開交。
乘坐飛機前的等待,陸軍政戰部主任張雯澤,環顧四周,好奇說瞭句“賴總長怎麼沒來”。於豪章淡定解釋一句,一旁的校級軍官搭腔提議:“總司令,今天天氣這麼差,不如我們也改乘汽車去演習場吧。”於豪章聞言,瞪瞭那人一眼,斥責道:“演習馬上就要開始,現在說這話未免太遲瞭些。你是想賴總長他們看我們陸軍的笑話嗎?”
於豪章覺得自己口氣有點凶,又補充道:“賴總長乾瞭一輩子空軍,難得下來跑跑;我們陸軍,搭飛機也是難得嘛。”於豪章一番話,引得眾人一番附和的笑聲。天氣不好,於豪章看不齣來嗎?當然看得齣來,但是他擔心自己在內的陸軍眾將遲到,給賴名湯、蔣經國、蔣介石等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寜願冒點險也要準時趕到。
參加演習的陸軍高級將領全部到齊,於豪章看瞭眼時間,7點20分,他示意眾將登機準備齣發。烏雲密布的天氣,意味著存在密集的積雨雲和濃積雲,天空中有強烈的升降氣鏇與漩渦,會造成飛機顛簸、不好控製的情況。“UH-H”型重攻擊機是全天候飛行的,但它終究是直升飛機,在惡劣天氣中飛行,飛機安全性能大打摺扣,一旦齣現不可預知的情況,很有可能齣現機毀人亡的悲劇。
於豪章乘坐的飛機,飛行途中遭遇一股強大氣流,飛機瞬間失去控製,便快速往地麵撞去。而這一切,根本沒等飛機上的眾人反應過來。飛機引擎將稻田砸齣大坑,機身攔腰摺斷,機上的人員和物品拋齣窗外,一片狼藉。陸軍駐龍岡一軍團司令荀雲森中將,當場身亡,漂亮製服四分五裂,死狀慘不忍睹;於豪章算走運,沒有當場死亡,但肋骨斷裂多根,身體各處遭到重創,生死一綫之間(救迴一命後,下半身癱瘓)。
墜毀的台軍UH-60M直升機
在於豪章飛機墜毀的同一時刻,張雯澤乘坐的飛機已經飛抵演習場上空,演習已經開始,坦剋、戰車、士兵,星羅棋布在海岸邊。張雯澤命令飛機降低飛行高度,以便清晰地巡視演習動作。飛機降低至30米,低空盤鏇,張雯澤等將校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地麵演習,飛機機身突然一下傾斜,栽倒在地麵,飛機當場像個玩具飛機,撞毀爆炸。
兩架直升機相繼墜落,台灣13名將領非死即殘,給這次演習籠罩上一層厚厚的陰影。當局不得不取消這次浩大的演習。台灣軍方選擇嚴密封鎖此次墜機事件的相關消息,但最終還是得公布齣去。事發的3天後,台灣《青年戰士報》,得到軍方授意,發布瞭一篇不到100字的簡短消息,輕描淡寫地敘述此事,並沒有說明具體傷亡情況。
關於此次空難的事故主要責任,這則《陸軍兩直升機失事,於豪章總司令》的短訊並沒有提及說明。由於是飛機失事,因此空軍站齣檢討,認為此次失事主要歸咎於當天惡劣天氣;其次是駕駛飛機的飛行員經驗不足。然而,事情真有那麼簡單嗎。
從一份數據來看:台灣國民黨空軍飛行紀錄,1972年飛機失事15架,1973年失事12架,1974年失事16架。台灣空軍擁有500架飛機,1972、1973、1974三年時間,平均每年失事14架,這個比例不能說不驚人。可就是這樣觸目驚心的事實,卻被空軍一直隱瞞著,不讓外界知曉。那麼,執掌台灣20多年的蔣介石知道這件事嗎。不好說。
台灣軍機
空軍推卸責任,將墜機原因歸咎於天氣和技術,陸軍方麵則認為這是欲蓋彌彰,因為三軍參謀總長兼空軍總司令賴名湯臨時起意取消乘機機會,逃過一劫。但由於種種原因,陸軍方麵的懷疑終究是懷疑,不過是很快就會煙消雲散的“故事”。此次墜機事件,使台灣陸軍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這次墜機事件,無疑給重病中的蔣介石敲響瞭警鍾。台灣空軍的流年不利,不隻是在蔣介石時代,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紀,台灣島內媒體也常常稱其為“衰軍”,空軍飛機被稱為“飛行棺材”。隻要坐上台灣軍機,那就是離死不遠。台灣軍機頻繁齣事,台灣軍方給齣的解釋都是大同小異:台灣地形復雜,惡劣天氣居多,島上野鳥橫行,飛機日曬雨淋,機長飛行經驗缺失等等。這不是老生常談嗎?
要說蔣介石不知道台灣空軍的貓膩,那絕對是不可能的,畢竟在沒有敗退台灣之前,國民黨空軍也是不堪重用的,明顯是高投入、低迴報的戰爭投資。不僅如此,1964年台灣“雙十閱兵”,國民黨軍隊氣勢洶洶,正要打響“反攻大陸”的旗號,因此這一年閱兵規模空前。不料,剛從美國購入的F-104星式戰鬥機,在閱兵儀式中發生連環撞車的事故:兩架飛機撞毀,兩架飛機撞殘。直接導緻台灣的閱兵儀式,7年沒再舉行過。
據部分統計,1950年至1999年,台灣共有622架軍機失事,創造同時期的世界最高紀錄。而這一係列事件的關鍵,還是在於“人”:軍購舞弊案頻發,台灣軍方貪便宜,采購美軍質量低、價格高的二手貨,隨機配件短缺;飛行人員素質低下,訓練不足,熱衷於吃喝玩樂等。這裏麵最核心的就是“腐敗問題”。
談起國民黨,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反腐,亡黨,不反,亡國”,這是蔣介石親口說過的。三軍聯閤反登陸作戰演習,齣現這麼大的軍機失事紕漏,蔣介石再次由衷感到貪汙腐敗在台灣、在國民黨內部橫行。蔣介石知道問題齣在哪,但是他沒有魄力去解決,常常半途而廢。
蔣介石害怕反腐,反著反著會把蔣傢江山反沒,反著反著台灣會被蔣氏父子親手“送迴”大陸。因此,蔣介石臨終前應該嚮兒子蔣經國提過“反腐亡黨”一事,告誡他不要輕舉妄動,沒有好結果。
蔣介石這是在飲鴆止渴,喝著毒酒止渴,想通過縱容貪汙維持自己對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1974年12月墜機事件發生的4個月後,蔣介石帶著這次空難的陰影,帶著對台灣和國民黨未來的迷茫惶恐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