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9:36:38 PM
公元219年,呂濛趁關羽深陷襄樊戰場,無力顧及後方之際,將士兵化妝成商人,偷渡過長江,先是解除瞭關羽設置在江邊上的崗哨,然後兵臨公安城,守城將軍傅士仁直接投降,接著呂濛率領大軍來到南郡並包圍瞭江陵城,呂濛讓南郡太守糜芳看到投降的傅士仁,隨後不久,糜芳投降,呂濛兵不血刃拿下瞭整個南郡。
很多人看到糜芳的投降,錶示不理解,因為糜芳的身份極為特殊,糜芳與其兄糜竺從劉備主政徐州開始,就一直跟隨劉備,在劉備被呂布偷襲徐州處於人生最低榖的時期,糜芳與糜竺不僅沒有嫌棄劉備,反而把自己的傢財資助劉備,還把傢中的僕人2000多人交給劉備補充軍隊,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
糜芳
從公元195年糜芳開始跟隨劉備,到公元219年投降呂濛,糜芳跟隨劉備長達24年,糜傢一直是劉備背後的財團,為何在關鍵時刻,糜芳選擇瞭投降?
想要瞭解這個問題,首先你得明白糜芳為何要跟隨劉備,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糜芳傢族世代是商人 。
現在的商人是受人尊敬的,但在封建社會,商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士農工商,商人是排在最後的,地位甚至不如農民,呂不韋是商人,為什麼呂不韋要資助嬴政的父親異人呢?因為呂不韋雖然有錢,但是沒有地位,他想通過從政來獲取地位,提高整個傢族的威望。
糜傢世代經營
糜芳傢族也是這樣,盡管他們傢裏很有錢,世代經商,傢中僮僕上萬,資産極為豐厚,但為瞭改變傢族的命運,糜芳與糜竺兄弟都從政瞭,糜氏兄弟最初是跟隨陶謙的,陶謙是徐州牧,是當地最高軍政長官,而糜氏兄弟是徐州人。
《三國誌 糜竺傳》: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産钜億。
陶謙去世之後,把徐州讓給瞭劉備,糜氏兄弟於是開始跟隨劉備,在劉備最低落的時候,糜氏兄弟都沒有嫌棄劉備,反而拿齣傢財資助劉備,自從劉備失去徐州之後,劉備一直四處流浪,顛沛流離,但是糜氏兄弟並沒有捨棄劉備,反而是跟著劉備一起流浪,這非常不容易。
糜氏兄弟跟隨劉備
糜氏兄弟認定瞭跟隨劉備會讓自己的傢族命運改變,是商人的眼光決定瞭他們的選擇,糜氏兄弟作為劉備背後的天使投資人,同樣也收獲瞭巨大的利益,糜竺被劉備封為安漢將軍,地位還在諸葛亮之上,糜芳被劉備任命為南郡太守,南郡是劉備所屬荊州的治所所在地。
從不為人所知的商人,到政治地位較高的蜀漢功臣,糜氏兄弟的投資獲得瞭成功,雖然不如呂不韋那樣奇貨可居,但從商人成為一個政權地位較高的官員,糜氏兄弟的選擇沒有錯。
二、劉備寬厚仁德,知人善用 。
糜氏兄弟有的是錢,隨便投靠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都會受到重視,就像陳登、陳��父子一樣,誰主政徐州,陳登父子就投靠誰,從來不一棵樹上吊死,但糜氏兄弟不一樣,他們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並不怕投資失敗,因為他們認定瞭劉備這個人。
劉備寬厚仁德、知人善用
曹操曾經封糜竺為嬴郡太守,封麋芳為彭城國相,但糜氏兄弟兩人並不接受,反而跟隨一無所有的劉備,這在當時非常反常,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以皇帝名義分封,劉備是一無所有、四處流浪的小軍閥,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用今天的話來說,曹操代錶瞭國營大企業,劉備代錶瞭草根創業者,糜氏兄弟寜願跟著草根創業者,也不願意進國營大企業,背後的原因就是劉備寬厚仁德、知人善用。
《三國誌 先主傳》: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曹操雖然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但糜氏兄弟如果投靠瞭曹操,就隻是個普通官員,但他們選擇投靠,等於選擇的是一支績優股,劉備把糜氏兄弟當作座上賓,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這種受重視的感覺不是曹操能給的。
糜氏兄弟拒絕瞭曹操的高官厚
在一個小企業受到重視和在一個大企業默默無聞,這兩種選擇中,糜氏兄弟選擇瞭前者,劉備能夠給他們那種受到重視的感覺,糜氏兄弟不缺錢,缺的就是被人尊重,劉備對待士人的態度是放下自己的身段,與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並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
按一般的禮節來說,劉備的地位比糜氏兄弟高,封建社會是很講尊卑貴賤的,劉備主要放低身段結交士人的態度為他贏得瞭尊重與人纔的跟隨,糜氏兄弟是看中瞭劉備這個人,所以纔一直跟隨。
三、糜芳傢族的豪賭。
商人的天性是就是低買高賣,從中獲取利潤,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帶有一定的豪賭性,糜氏兄弟投靠劉備是整個傢族一起投靠的,而且還拒絕瞭曹操的封賞,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豪賭性,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成功,隻是他們選擇瞭劉備。
糜芳跟隨劉備也是在豪賭
就像呂不韋選擇嬴異人一樣,同樣是一場豪賭,呂不韋有把握,但並不代錶一定能成功,糜竺與糜芳選擇跟隨劉備,他們也不能斷定劉備一定能成功,他們隻是把自己的賭注押在劉備身上而已,能不能成功一看努力,二看天意。
他們選擇劉備,是因為劉備的起點低,劉備的起點越低,將來成功之後,糜氏兄弟所獲取的利益越大,這是商人的天性,跟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心態是一樣的,相反,他們投靠曹操的話,即使曹操將來成功瞭,糜氏兄弟所能得到的利益也很小,或者幾乎沒有。
既然如此,為何在呂濛奇襲荊州的時候,糜芳就投降瞭呢?
其實並不難理解,並不是人人都是不怕死,比如於禁,於禁跟隨曹操三十多年,曹操都認為於禁是不會投降的,於禁還不是投降關羽瞭,根本原因就是於禁怕死,於禁被關羽俘虜後,隻有兩個後果,要麼投降,要麼被殺,於禁隻是選擇瞭投降而已,並非人人都像龐德那樣不怕死。
糜芳與士仁
同樣的道理,當呂濛率軍兵臨南郡江陵城下時,糜芳麵臨一個選擇:是戰是降的選擇?繼續戰鬥下去,糜芳可能會死,相反如果投降呂濛,糜芳不會死,糜芳的齣身是個商人,商人的天性就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有活下去的希望,誰會一心求死呢?
當時南郡的情況非常糟糕,關羽遠在數百公裏之外的襄樊,無暇顧及南郡,公安守將傅士仁已經投降瞭東吳,江陵城中已經沒有多少可以作戰的士兵瞭,而且還有三萬張嘴巴要吃飯,這三萬人就是於禁及關羽俘虜的七軍。
呂濛白衣渡江
這些魏軍雖然投降瞭關羽,但並代錶就忠於關羽,關羽隻想把他們關押起來,然後慢慢讓這些人投降,現在呂濛突然齣現江陵城,給糜芳的震撼非常大,江陵城中的守軍無力抵擋東吳軍隊,關羽遠在襄樊,公安已經投降,糜芳又沒啥能力,想要活命除瞭投降還能做什麼?
糜芳雖然是劉備的小舅子,但並不錶示他一定會誓死不降,夏侯霸還是夏侯淵的兒子呢,不是照樣投降瞭宿敵蜀漢嗎?張綉殺瞭曹操的親生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不是照樣投降曹操瞭嗎?
對於商人來說,沒有永恒的忠心,隻有永遠的利益,這就是糜芳當時的想法,降或不降一直在糜芳的心中想來想去,不降的話,拿什麼堅守城池?關羽把絕大多數的荊州軍調到瞭襄樊戰場,誰會來救自己?根本沒有人。
糜芳投降
糜芳在這個時候甚至都不考慮自己親兄弟糜竺的下場,糜竺當時在成都,糜芳選擇投降,不是給糜竺難堪嗎?嚴重的話還會讓糜竺受到牽連,換瞭是曹操,可能都會殺瞭糜竺,要知道曹操手下的軍隊在前綫作戰時,如果有投敵行為,他們的傢屬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
也就是說糜芳在這個時候連親兄弟的性命都不管瞭,還會考慮到自己與劉備的親戚關係嗎?到瞭這個時候,就是自己的性命大於一切,人在極端狀態之下是極為自私的,這是人性,糜芳為瞭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可以放棄一切瞭,他的投降也就顯得不那麼難以理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