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8-10-13T23:58:20+08:00
《衛報》指齣,他們發現這 1~2 年有越來越多 YouTuber 在頻道説自己很纍、精疲力盡、很想休息一下。20 歲的菲裔加拿大人 YouTuber 米利斯(Elle Mills)就在影片說:「為什麼我他媽的這麼不開心,這不閤理,你懂我的意思,因為這實際上就是我他媽的夢想,但我他媽的不開心。」
「這不是我期待的,我總是備感壓力,我的焦慮和憂鬱讓事情變得更糟,我正等著被自己逼到臨界點。」
不僅如此,另一位擁有 120 萬訂閱人次的 YouTuber 赫裏甘(Austin Hourigan)則迴憶,他曾在一場 YouTuber 和直播主的聚會打趣地說:「我認為每一個用 YouTube 謀生的人都應該獲得免費治療師兌換券」,結果現場的人都悲傷地笑瞭。事實上赫裏甘現在有接受治療,也有定期吃藥。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 YouTuber 身心俱疲到不得不求助專業治療師?《衛報》認為,壓垮這些 YouTuber 的因素就是深不可測的演算法。
▲ 在 YouTube 上傳影片並不難,但如果想成為網紅 YouTuber,或許就需要不停上傳影片
就像 Facebook 不曾公開演算法規則,YouTube 也不願公開演算法運作機製。如果一名 YouTuber 想在 YouTube 占有一席之地,他就必須掌握 YouTube 演算法,因為比起節目內容,演算法決定瞭 YouTuber 製作的影片會如何呈現在觀眾麵前。
即使 YouTuber 把影片做得再好,如果沒辦法乘著演算法擠上 YouTube 搜尋清單的前幾名,或齣現在側邊推薦影片,便很難讓潛在的觀眾看到。
以李斯(Matt Lees)來說,當他第一次嘗到爆紅的滋味後,開始當起全職 YouTuber。接著他發現,YouTube 的觀眾期待 YouTuber 不停更新影片,YouTube 的演算法設計也是如此,隻要一天不上傳影片,他的 YouTube 搜尋排名就會往下滑。
李斯迴憶,他接瞭更多工作,忙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臉色很差,製作一支 YouTube 影片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匆忙,他麵對鏡頭時也越來越暴躁。但鏡頭前的他越暴躁,網友越買單,他又變得更受歡迎。
他說:「爭議性的內容是當今媒體之王,而 YouTube 會強化這些讓人興奮的東西」、「這是最惡質的──讓你崩潰的點,正是演算法最愛你的那一點。」
▲ 你會覺得 YouTube 的影片看來看去都很像嗎?YouTuber 麥剋唐納認為,YouTuber 為瞭確保粉絲人數,所以不斷製作類似的影片。
內容越來越像
一旦 YouTube 演算法鼓勵 YouTuber 不停産齣新影片,就會讓 YouTube 的內容越來越相似,確保 YouTube 影片的點閱率維持下去。
專門製作科學影片的 YouTuber 麥剋唐納(Charlie McDonnell)便說:「人們不敢冒險,所以有很多內容都非常相似。」
喜劇演員兼音樂傢,同時也是一名 YouTuber 的布萊剋莉(Emma Blackery)說,如果今天做瞭一支影片迴應很不錯,YouTuber 就會很開心、很滿意。但當下一支影片推齣,卻沒有獲得一樣多點閱率時,YouTuber 就會自責是不是哪裏做錯瞭。
YouTuber 還會看看其他創作者的影片,並想著:「他們做瞭哪些我沒做的。」
▲ 2017 年 7 月,南韓 YouTuber「美妝奶奶」樸寞禮(音譯,Park Mak-rye)的粉絲見麵會。(Source:達誌影像)
越多人想紅 就越難紅在專門協助客戶於 YouTube 建立受眾的行銷公司工作的吉倫(Matt Gielen)指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在 YouTube 上傳影片,因此想靠 YouTube 成功,必須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這讓想紅的人越來越難一砲而紅。
而且,YouTube 創作者如果想維持 YouTube 的成就,就要加倍努力地工作,纔能生産更高品質的內容。
吉倫説,以前 YouTuber 可靠著每週上傳一支長度 3 分鍾的影片,就能在 YouTube 頻道建立一定人數的觀眾。然而,他最近的研究發現,現在 YouTube 創作者需要每週上傳至少 3 支長度介於 10~12 分鍾的影片,纔能利用 YouTube 演算法建立一定人數的觀眾。
YouTuber 麥剋唐納也觀察到 YouTube 影片長度越來越長的現象。他錶示,當他 2007 年剛開始做 YouTube 影片時,隻要影片長度超過 4 分鍾,觀眾就不太想看,但「現在一支影片長 8 分鍾、10 分鍾、12 分鍾都很正常」。
▲ 當 YouTuber 收入取決於影片觀看人次時,無形中也會讓 YouTuber 量産影片。
為瞭收入 為瞭點閱率
除演算法外,YouTuber 的收入來源也是讓 YouTuber 不停製作影片的原因。當 YouTuber 的收入取決於影片觀看人數時,就會讓 YouTuber 一再追求更高點閱率,然後不停製作影片。
34 歲的 YouTuber 莫爾頓(Kati Morton)便提到,通常她的影片點閱率每達 1,000 人次,就能獲得 1.5~3 英鎊(約台幣 60~120 元)報酬。但影片點閱率會因為各種原因有好有壞,隻要點閱率不夠高,收入就會減少,所以她也不敢雇幫手來幫忙。
▲ 麵對 YouTuber 的過勞現象,有人認為 YouTube 應該要調整演算法,也有人認為 YouTuber 自己應該要掌握好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規則誰訂的 誰就能改
莫爾頓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得迴到 YouTube 演算法。她説,YouTube 製定瞭演算法規則,YouTube 就有辦法修正,現在的 YouTube 鼓勵 YouTuber 每天上傳影片,但隻要 YouTube 製定不同的標準,就能幫忙 YouTuber。
YouTuber 麥剋唐納則認為,在 YouTube 和網友分享事情,有時滿有成就感,但 YouTuber 應該要懂得拿捏 YouTube 鏡頭前和自己的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