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4/2022, 8:49:26 AM
公元1880年,清廷發齣數道旨意急召遠在新疆的左宗棠迴京述職。剛剛取得大勝,卻被變相解除瞭軍職,左宗棠仰天長嘆:“壯誌未酬,此乃天意!”
馬上就可從沙俄手中收復伊犁,為何清廷自毀長城呢?
1864年,趁清廷全力剿滅太平天國之際,浩罕汗國(今烏茲彆剋)匪首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
1871年7月,沙俄趁火打劫侵占新疆伊犁地區。
麵對國土的逐步蠶食,清廷朝堂吵成一片,由此引發“海防”與“塞防”之爭:
1、海防
以中堂李鴻章為代錶,主張放棄北疆防禦,將全部軍費用作對日海防之用。
2、塞防
以湖南巡撫王文韶為代錶,主張收復新疆,盡量避免與日本海上決戰。
總督左宗棠則主張兩者並重,隻有盡快收復新疆失地,纔能盡全力與日本決戰。
對此,左宗棠上書皇帝:“自撤藩籬,我退一步,則敵寇便會得寸進尺”。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左宗棠明確指齣,新疆的丟失,並不是疥癬之疾。從以前的曆史看,沙俄野心極大,哪怕我們退一步不與沙俄産生紛爭,他們見我們軟弱,也會不斷蠶食我國領土。
於是,清廷下詔授左宗棠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統領三軍擇機入疆平叛。
1876年4月,左宗棠率師2萬西進新疆。曆時一年,轉戰數韆裏,最終全殲叛軍,匪首阿古柏見大勢已去,服毒自盡。
此時,除沙俄占據的伊犁以外,新疆的失地全部收迴。正當左宗棠厲兵秣馬,準備畢其功於一役收復伊犁時,沒想到皇帝急召他迴京述職。
君命不可不從,這纔引齣瞭文章開頭的一幕。左宗棠雖取得大勝,可伊犁地區並沒有收迴我國版圖。
看到這裏,有人會問,為何清廷不讓左宗棠全勝而迴呢?原因有兩點:
1、清廷沒有與沙俄一戰的魄力,太後和皇帝不想左宗棠這樣的強硬派繼續掌軍,當權派力主議和。
2、清朝大廈將傾,四處危機,急需文武全纔的肱骨之臣入朝參贊軍政大事。
左宗棠交接大印離開的那一天,百姓百裏相送,這讓他老淚縱橫。輾轉兩月,左宗棠終於到達瞭京城。《中俄伊犁條約》也蓋棺論定,清朝雖然收迴瞭伊犁,但仍然割讓瞭7萬多平方公裏的國土給瞭沙俄。
將士血灑疆場,取得大勝,可腐朽的清王朝麵對洋人依舊簽下瞭一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這讓得知內情的左宗棠憂憤不已。
不管怎麼說,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有大功於大清的,原本應該給予榮耀和禮遇,可現實的一幕,讓左宗棠不由發齣一聲哀嘆:“迴京遭嫉,大事難為!”
左宗棠想入宮,卻遭到瞭守門太監的刁難。按照慣例,奉召迴京的封疆大吏應該交納一筆銀子纔行。可左宗棠兩袖清風,哪有錢給他們?最終還是恭親王奕看不過去瞭,他替左宗棠掏瞭銀子,這纔讓左宗棠有瞭入宮麵聖的機會。
這件事錶麵上看來是太監行事囂張,實際上是朝中政敵給左宗棠的下馬威。
入宮後,左宗棠受到瞭慈安太後的親切召見,慈禧太後因生病沒有到場。一場會麵下來,慈安太後對左宗棠的付齣做齣瞭肯定和褒奬,很是寬慰瞭老臣那顆委屈的心。
臨彆前,因為左宗棠受西北風沙影響患有眼疾,慈安欽賜鹹豐皇帝墨鏡一副,讓左宗棠感動得淚流滿麵。
半年後,身體一嚮康健的慈安太後突然病逝瞭。這讓左宗棠驚訝無比,當著一眾王爺、大臣的麵高聲嚷嚷:這肯定有問題!
此事被“添油加醋”地傳到瞭宮裏,卻是把真正掌權的慈禧太後得罪狠瞭。
你左宗棠確實是忠臣、乾臣,可不能為我所用,還留你在身邊添堵嗎?於是,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左宗棠被打發去清理河道、視察地方,顯然失去瞭慈禧太後的信任。
慈禧太後態度鮮明,朝中的當權派自然會落井下石。李鴻章之流更是極力壓製、詆毀左宗棠,使得他在朝中的處境愈發地艱難瞭。
1881年,左宗棠最終被驅離中樞,外放兩江瞭,按照慈禧太後的話說:“爾威望卓著,不得不任此重寄。”
言下之意,此番你齣任兩江總督是為瞭你好。並不是我不用你,也不是受瞭朝中排擠,而是讓你到兩江富庶之地享幾天清福吧。
左宗棠無言以對,隻能苦笑赴任。
此後,因法軍入侵西南邊陲,導緻局勢日趨緊張。已是古稀之年的左宗棠立即上書朝廷,要親率大軍“為西南數十百年之計,以孤注瞭結,亦所願也。”
相比中堂李鴻章心存求和,公然拒絕“督辦越南事宜” 之舉,高下立判。
73歲的左宗棠最終含恨病逝,留下一句話警醒後人: ”中國不能永遠屈服,與其賠款給洋人,不如拿來全力一戰。“
從整個晚清曆史來看,論脊梁之硬、胸懷之廣,對中國做齣貢獻之大,左宗棠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