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11:15:52 PM
南都訊 2022年,廣州市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505公頃,與2021年計劃(2544公頃)基本持平。
3月24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通告指齣,《廣州市2022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供應計劃》)日前已經市政府批準並發布實施,並透露上述信息。根據《供應計劃》,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為751公頃,占計劃總量30%;商服用地供應計劃為389公頃,工礦倉儲用地656公頃,其他用地709公頃。按照區域分布來看,黃埔區501公頃,占20%,為最高,越秀區約2公頃,占0.06%,為最低。
《供應計劃》指齣,該計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跨年度執行至下一年度計劃公布之日。
住宅用地供應量連續五年增長
今年商品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占58%
《供應計劃》著重對廣州全年土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布局和方式進行科學閤理的安排。從總量上看,今年廣州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505公頃,與2021年計劃持平,比“十三五”期間年均實際供應量高11%。土地供應的用途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四方麵。
具體來看,首先住宅用地供應計劃751公頃,占計劃總量的30%。其中,商品住宅用地437公頃,占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的58%,占計劃總量的17%;非商品住宅用地314公頃,占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的42%,占計劃總量的13%。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則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21〕39 號)要求,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中單列租賃住房用地占比原則上不低於10%。
充足的住宅用地供應量是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有力保障,《供應計劃》也明確指齣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實現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閤理。結閤今年的指標數據看來,廣州市住宅用地供應量已連續五年保持增長,今年的供應計劃量略高於2021年實際供應量,比“十三五”期間年均供應量增長44%。
《供應計劃》還指齣,要嚴格落實房地産調控城市主體責任各項措施,穩定住宅用地供應規模,重點加大産業用地集中區域以及軌道交通沿綫的住宅用地供應,推動供需均衡和職住平衡,確保住宅用地平穩供應和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加大商品住宅用地公開齣讓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力度,多渠道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方麵透露,廣州今年將繼續實行商品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齣讓,即集中發布齣讓公告、集中組織齣讓活動,預計全年安排四次集中齣讓。同時,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多主體、多渠道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滿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還將強化住宅用地高品質供給,優化土地供應環節對社區民生保障功能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通過土地齣讓補齊配套設施短闆,完善15分鍾社區生活圈。
各類産業用地占42%
注重中小微企業用地難問題
《供應計劃》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綫,引導資源要素嚮重點區域重點産業聚焦,精準高效配置新增産業用地。為此,廣州計劃安排各類産業用地1035公頃,占計劃總量的42%,高於“十三五”年均供應量和2021年供應量。
其中,商服用地389公頃,占計劃總量的16%,工礦倉儲用地656公頃,占計劃總量的26%。並繼續安排多宗研發、商業商務、工業、交通樞紐等混閤用地,推動土地綜閤開發和復閤利用;繼續推進彈性年期齣讓、新型産業用地等土地開發利用方式。
深化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力保障重點區域、重點産業和重大項目用地是《供應計劃》重點突齣的政策導嚮之一。文件指齣,廣州今年的供應用地“聚焦重點”,以推動“雙區”建設、支持兩個閤作區建設為戰略引領,“土地供應嚮重點區域、重點産業和重大項目用地傾斜,做強城市競爭力和承載力”。
具體來看,廣州積極支撐“一區三城”科技創新軸及沿江、東南部、西部三大産業帶等重點區域和重大産業平台建設,著重安排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明珠灣起步區、白鵝潭商務區、白雲新城等區域商服用地供應;大力支持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用地供應,著重安排白雲機場綜閤保稅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空港經濟區起步區等區域工業用地供應。
完善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鼓勵支持滿足中小企業用地需求是《供應計劃》重點突齣的又一政策導嚮。文件錶明,要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推行標準地供應,推動建立“標準地”控製指標體係。創新工業用地競價方式,對市場充分競爭類可采取“限地價、競效益指標”等方式齣讓。同時,持續盤活工業園區“邊角料”地塊,鼓勵對工業園區邊角地、夾心地等分散低效的用地整閤利用,與供應小麵積工業用地有機結閤,有效促進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用地難問題,《供應計劃》還專門安排一批單宗5000平方米以下的工業用地,針對成長性高、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精準保障。
八成用地集中於五個外圍區
持續優化民生基礎設施
若從空間布局上看,今年廣州八成以上供應用地位於花都、黃埔、南沙、從化、增城五個外圍區,其中黃埔區占比最高,達20%。
11個區計劃供應用地量和占全市比例分彆為:黃埔區501公頃,占20%;花都區407公頃,占16.3%;南沙區407公頃,占16.3%;白雲區399公頃,占15.9%;增城區370公頃,占14.8%;從化區166公頃,占6.6%;番禺區139 公頃,占5.5%;天河區64公頃,占2.6%;荔灣區38公頃,占1.5%;海珠區12公頃,占0.5%;越秀區約2公頃,占0.06%。
廣州11個區計劃供應用地量和占全市比例。
廣州堅持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鄉空間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城市綜閤服務功能提升。《供應計劃》安排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709公頃,占計劃總量的28%。
此次《供應計劃》也持續優化外圍區域的民生基礎設施,安排多宗教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公園綠地兼容社會停車場用地以公開齣讓方式供應,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
《供應計劃》還指齣,要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城市更新嚴禁大拆大建要求,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城市更新土地供應。積極支持各類農業農村發展用地,推進實施點狀建設用地供應,積極推進留用地兌現落地和高效開發利用。並且,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鈎”機製,優先供應批而未供用地,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在土地供應環節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和曆史文化保護,積極落實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超低能耗建築、低碳建築建設要求。
采寫:南都記者 莫郅驊 通訊員 穗規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