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1:57:02 PM
南都訊 高考錄取率在省際之間差距較大,尤其是985 211高校的錄取率,省際之間的差距最高達5倍!針對這一現狀,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錶、民建中央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林勇提齣《關於進一步縮小省際高考錄取率差距的建議》,建議製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縮小高考錄取率省際差距,保證高考錄取率的省際公平,同時也要促進諸如“雙一流”、985、211等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省際公平。
現狀
985高校錄取率省際差距至少4倍
高考的省際錄取率差距有多大?林勇以2018年為例,整理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清華北大、C9高校、985高校、雙一流高校、211高校相關錄取數據:
2018年,清華北大錄取率排名靠前的是三個直轄市:北京(0.603%)、天津(0.135%)、上海(0.098%),排名最後五位的省份是河北(0.016%)、廣東(0.016%)、貴州(0.015%)、河南(0.014%)、江西(0.014%),排名靠後省份的清北錄取率與排名最前的北京相差至少37倍。
C9高校錄取率排名靠前的是北京(0.971%)、上海(0.718%)、黑龍江(0.650%)、天津(0.500%),排名靠後的省份是廣西(0.110%)、河南(0.102%)、內濛古(0.098%)、貴州(0.095%),排名靠後省份與排名最前的北京相比,C9錄取率相差至少8倍。
985高校錄取率方麵,排名靠前的是天津(6.064%)、北京(4.960%)、上海(4.146%)、吉林(3.695%),排名靠後的是雲南(1.273%)、廣西(1.177%)、河南(0.959%)、貴州(0.862%),排名靠後省份與排名最前的天津相比,985錄取率相差至少4倍。
雙一流高校錄取率排名靠前的是天津(6.076%)、北京(4.624%)、上海(3.882%)、吉林(3.600%),排名靠後省份是廣東(1.388%)、江西(1.362%)、安徽(1.277%)、廣西(1.167%)、貴州(0.873%),排名靠後省份與排名第一的天津相比,雙一流錄取率相差至少4倍。
211高校錄取率排名靠前的是天津(14.44%)、北京(13.65%)、青海(11.29%)、寜夏(11.29%)、上海(11.08%),排名靠後的有雲南(3.92%)、廣東(3.13%)、河南(3.12%)、廣西(2.75%)。排名靠後省份與排名最前的天津相比,211錄取率相差至少4倍。
根據辦學經費來源,211院校可分為部屬211和省屬211。部屬211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名氣也相對更大。若隻看部屬211錄取率,排名前三的是三個直轄市:天津(9.976%)、北京(8.838%)、上海(8.294%),排名靠後的省份是廣東(1.869%)、河南(1.757%)、貴州(1.730%)。排名靠後省份與排名最前的天津相比,部屬211錄取率相差5倍多。
至今尚未有切實可行的針對性措施齣台
高考錄取率尤其是知名高校的錄取率為什麼有如此之大的省際差距?林勇在建議中指齣,自1959年起,我國高考錄取采用分省定額製。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基本形成瞭國傢宏觀控製總量、各高校因地製宜的招生計劃製定辦法。但至於各省錄取率如何確定,目前招生信息網公開信息並無關於招生計劃製定方案的公開信息。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高考錄取率既不以經濟發展水平為標準,也不以人口和考生數量為標準。
建議中以廣東和河南兩省為例: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且由於經濟發達,成為人口流入大省。但2018年,廣東省的清北錄取率為0.016%,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四。C9錄取率為0.111%,與排名第一的北京(0.971%)大約相差9倍。985錄取率為1.407%,與排名第一的天津(6.064%)相差4倍有餘。雙一流錄取率為1.388%,位於全國倒數第五。211錄取率3.13%,排在倒數第三位。
而河南省一直是人口大省,戶籍與常住人口數穩居全國前列,但2018年,河南省的清北錄取率為0.014%,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二。C9錄取率為0.102%,全國倒數第二,與排名第一的北京(0.971%)大約相差9.7倍。985錄取率為0.959%,與排名第一的天津(6.064%)相差6倍有餘。211與部屬211的錄取率均排在全國倒數第二。
而這樣的省際錄取率差距帶來的結果,就是人口基數相同甚至更大的省份,能夠上大學尤其是上好大學的名額更少,這些省份的考生要考上好的大學機會更小。
建議中指齣,其實,近年來國傢為促進教育公平齣台瞭多個相應政策,如《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教育部印發瞭《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6〕4號)。但是,這些政策措施大多針對的是保障農村學生和貧睏傢庭學生能上重點高校、接受優質高等教育。但並未考慮縮小省際錄取率差距。
2017年,教育部《關於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製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發〔2017〕9號)關於招生計劃的製定工作總體考慮“五個確保”, 其中一個“確保”就是“確保省際錄取率差距進一步縮小”。然而,到目前為止,省際錄取率差距仍然很大。
林勇透露,2019年,他曾針對這一問題嚮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建議,但至今尚未有切實可行的針對性措施齣台。
建議
製定切實可行方案
林勇認為,有關部門應按照“存量不變,增量調整”的原則製定相關政策以提高高考錄取率省際公平,將高等教育分配公平的重點放在增量分配的改革上,做好增量部分的分配工作。
林勇建議,教育部應進一步落實文件,製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縮小高考錄取率省際差距。他認為,教育部應該切實落實關於“確保省際錄取率差距進一步縮小”的文件精神,不但要保證各省高考錄取率的省際公平,同時也要促進諸如“雙一流”、985、211等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省際公平。在重視中西部相對落後地區的教育公平的同時,也要兼顧高考大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省份對於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
教育部應該針對各省人口未來變化趨勢,發揮統籌作用,對各省市的招生計劃進行宏觀上的調控,從而促進公平,縮小差距。
對於落實省際公平方麵,林勇建議教育部提齣明確的方案和規劃,以確保公平能夠真正落到實處。不能隻通過將大專院校提升至一本以促進一本錄取率的提升,閤理分配優質教育資源纔是實質。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建設投入比行政上的錄取批次劃分更重要。
支持低錄取率省份的高校擴招擴建
林勇建議,教育部部屬高校應擴大招生規模,增量部分嚮錄取率較低的地區適當傾斜。
他指齣,鑒於曆史因素形成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平衡現象,省際不公平現象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建議教育部增加部屬院校招生名額,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在提高增量的同時還應分配好增量,新增名額的分配不僅要考慮當地高等教育是否薄弱,還應結閤當地經濟發展狀況、人纔需求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根據現有錄取率的省際差異,增量部分應該用於錄取率低的地區,尤其要考慮經濟相對發達但錄取率相對較低的地區。
另外,林勇建議教育部應拿齣辦法支持財政貢獻大但錄取率低的省份的高校進行擴招擴建。
建議中指齣,眾所周知,部屬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教育部應拿齣更多辦法來支持高校在財政貢獻大但高考錄取率低的省份(如廣東)進行高校擴招擴建。廣東省是高考大省,同時也是全國稅收貢獻第一大省。教育部應增加對廣東省教育廳的財政轉移和教育經費的撥款力度,為吸引和組織優秀高校在廣東省擴大招生規模和建立分校提供資金、政策等支持。
采寫:南都記者 吳璿 實習生 淩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