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3:26:49 AM
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瞭祖國的光明和前途命運奔波的不占少數
,一傢三個兄弟團結起來一起為抗戰事業而奮鬥,那必然能夠上下一心,成功突圍。廖傢三兄弟各個膽識過人,身手不凡,成為瞭廖氏一族的英雄豪傑。
廖傢三兄弟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有著非常高的軍事素養,雖然他們身在國軍,但是心係黨組織,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為黨的勸降工作作齣瞭突齣的貢獻。
三位將軍曾經多次起義,創造瞭國軍110師的神話,最終加入我黨,命運都有不同。
一、廖傢三兄弟
廖傢三兄弟齣生在安徽省的廖傢灣,分彆是廖運周、廖運澤和廖運升,
三人一同參軍並且一起考上黃埔軍校,後來都成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黃埔軍校那個時候是中國最好的軍校,很多軍事傢都是從黃埔軍校中齣來的,一旦考上黃埔必然也會擔當重任。
黃埔軍校那個時候是按期開課,同一時期的同學會産生深厚的情誼,廖運周是黃埔第五期的學員,跟他同一期的同學後來有很多也成為瞭將軍。
廖運周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接受瞭共産主義教育,瞭解瞭共産主義的思想,所以在1927年廖運周就入黨瞭。
但是因為廖運周的身份,黨要求他繼續在國民黨的隊伍中臥底。後來他在國民黨中也一路從參謀升到瞭團長一職,在國軍中能夠擔當大任。
他的兄長廖運澤是黃埔的第一期學員,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廖運澤也開始徵戰之路。
廖運升是黃埔的第四期學員,在第四期學員中是齣瞭名的優秀
,三位廖姓兄弟先後進入黃埔,也讓他們的名號讓很多人都知道,並且留下瞭很多傳奇故事。三兄弟畢業之後也順利的進入瞭軍隊擔任要職,而廖運周和自己的兄弟二人走嚮瞭不同的道路。
1927年入黨之後,廖運周就一直為黨秘密工作,但是後來因為打仗把部隊打散瞭,他一直沒有辦法聯係上自己的上級,很多工作都沒有辦法匯報。
但是他卻一直沒有放棄,直到解放戰爭前期,他成為瞭少將軍長,終於和黨組織取得瞭聯係。
二、110師起義
解放戰爭後期,共産黨已經從弱勢一方轉嚮為強勢一方,國民黨內部已經潰爛不堪,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國民黨軍官不想讓自己的兄弟葬送在國軍的腐敗當中,
所以很多國民黨軍官都被我軍的給勸降瞭,一槍未發而收復瞭很多部隊。
淮海戰役之後,廖運周也意識到瞭戰爭進入瞭關鍵時期
,這正是一個帶兵起義的好時機。戰爭在徐州打響,蔣介石趕緊調派援軍前往徐州,解放軍已經瞭解到瞭蔣介石的部署,打算把他們的救援部隊引到自己的包圍圈中,但是黃維的部隊也不是軟柿子,可以隨便捏。
黃維被解放軍的部隊包圍瞭,他還是努力要跳齣包圍圈,想辦法馳援徐州,如果一旦讓他跳齣包圍圈,那形勢會有巨大的轉變。這個時候正在旁邊駐守的110師的師長廖運周看到瞭起義的最好時機,
廖運周趕緊聯係上級,商討作戰方案。
110師全體紮上白毛巾,以錶示自己的立場,在關鍵地點把黃維的部隊放在瞭包圍圈中,廖運周的倒戈是蔣介石沒有想到的,黃維的部隊就這樣被解放軍全殲,所以蔣介石也不得不放棄徐州的鎮守。
蔣介石不捨得王牌部隊110師的番號,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整編110師。
廖運周帶走瞭很多110師的弟兄,這個時候需要將軍來重新帶領110師,因為淮軍的宗室觀念很強,所以找其他人不如找廖運周的兄弟來當這個師長閤適,
雖然蔣介石也有所顧慮,但是他不相信,一傢三個兄弟全都是共産黨
。就這樣蔣介石把兄弟二人調過來瞭。
三、二次起義
廖運澤和廖運升兩兄弟前來整編部隊,確實效率很高,剩下的士兵也非常認可廖傢三兄弟
。但是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是廖傢兄弟剛剛上任,就在私下裏聯係瞭廖運周。這個時候廖傢兄弟並不是共産黨,但是因為對國軍失望,並且相信自己的弟弟,所以馬上聯係瞭他。
廖運周馬上派解放軍戰士前來和廖傢兄弟商議,帶著新的110師擇日起義。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蔣介石鬆懈的時候要給他沉重一擊。所以在他們帶兵抵達駐地的第二天
,廖傢兄弟就通電全國,帶領新110師起義歸屬共産黨。
蔣介石知道這個消息非常生氣,自己的王牌部隊兩次起義,讓他無地自容。所以他下令必須活捉廖運澤。為瞭保護廖傢兄弟,在我黨的安排下,讓他們前往香港工作,在香港的他們仍然活動在革命的一綫,為解放香港作齣突齣貢獻。
後來三個兄弟在解放之後再次相見,這個時候的他們都成為瞭開國將軍,
尤其是廖運周,還在授銜儀式上被授予瞭少將軍銜。
廖運澤在政協中擔任重要職位,而廖運升也在南京政府擔任要職,三位兄弟算是把自己的特長都發揮到瞭極緻,共産黨也沒有辜負他們。
總結
解放戰爭時期充分體現瞭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多百姓軍官都看到瞭共産黨纔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嚮光明
,共産黨在戰爭後期纔能占據巨大優勢,蔣介石隻為自己利益而不顧傢國的做法也引導很多國民黨軍官的不滿,廖傢三兄弟的做法是不與蔣介石同流閤汙的錶現。
這兩次的110師起義,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戰爭,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減少瞭很多戰爭的犧牲,讓共産黨不費一槍一炮接連收復瞭兩個軍隊。
廖傢三兄弟的做法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光明有大義,三兄弟並肩前行走嚮瞭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