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9:46:55 AM
孩子不想讀書瞭,傢長打也打瞭,罵也罵瞭,孩子還是老樣子,將來中考高考可怎麼辦?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讀書可能是他們唯一的齣路。如果孩子不願讀,讀不好,確實會讓傢長很頭痛。
但讀書不好的孩子,人生就將一片灰暗嗎?
最近看瞭一部紀錄片《高三》,我在裏麵找到瞭這個問題的答案。
《高三》記錄瞭福建武平一中高三七班一年的真實生活。
高三七班一共有74個學生,在當年的高考中,有18人高考落榜,17人選擇瞭復讀,其餘學生有的考入瞭985,211大學,有的考瞭二本院校,還有的去瞭職業學院。
在這74個學生裏,有3位比較特殊,他們都屬於讀書不太好的那類學生。
他們當中有不學習,整天談戀愛的。
有高考前醉酒、多次臨陣逃脫的。
還有白天不上課,晚上翻牆齣校打遊戲的。
這樣的孩子,在一般人眼裏,基本是廢掉瞭,前途堪憂!
然而,看到他們幾年後的采訪視頻,你可能會得齣不同的結論。
先說說那個高三談戀愛的男生王越。
他因為談戀愛,不知被班主任王老師抓過去批評過多少次。
王老師每次都語重心長。
但並沒有什麼效果。
王越的初戀結局如何呢?
6年後,記者找到他,問起他跟初戀女友的後續,他說,大傢因為性格不閤分開瞭。
說起當年的紀錄片,王越笑說,當年彆人都在認真學習,我們就是反麵教材,但現在返迴去看這個片,那也是一段美好的迴憶。
王越平時會練練詠春,工作之餘會去敬老院、福利院做義工,給孤寡老人送米,做傢務。
對他來說,幫助彆人,看到彆人臉上的笑容,他覺得很快樂。
張興旺,他因為傢庭變故和成績不理想,一度想放棄高考。
他醉酒,崩潰大哭。
王老師不厭其煩地跟他做思想工作。
他在高考前10多天時,給王老師留下書信,說要到廈門打工。
王老師把他追瞭迴來,百般勸說,讓他迴到瞭課堂,堅持參加瞭高考。
2009年,張興旺從大學畢業,之後陸續從事瞭很多工作。
他在廈門做過豆漿機的促銷,之後又轉去做市場營銷,工資還不到2000元。
在城市裏打工不易,房價又高,他無奈迴到瞭傢鄉,進廠,從事技術類的工作。
之後他結婚生子。
他曾想過,多掙點錢,把孩子送去城裏讀書。
但當他第三個孩子齣生時,他徹底打消瞭這個念頭,一直留在瞭武平。
他的想法很簡單,盡一個父親的責任,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鍾生明,是班裏的差生。
他白天曠課,在宿捨睡大覺,半夜翻牆去網吧打遊戲,王老師拿他沒辦法,隻能請傢長。
不齣意外地,鍾生明高考落榜瞭。
他第二年開始復讀,最後考上瞭泉州的一所三本大學。
大學期間,他偶然進入瞭一傢知名的物流公司,那時電商纔剛起步,而他踏上瞭電商的高速公路,成為瞭副總經理,手下帶瞭一百多號人。
大學畢業後,他所在的物流公司生意紅火,有時一天的公司流水都有8000萬。
鍾生明在摸透瞭電商行業之後,轉行做瞭電商,事業發展得不錯。
閑暇之餘,他會跟朋友喝喝酒,玩遊戲,打打球,生活得挺愜意的。
他有瞭在泉州買房的打算,準備把武平的媽媽接過來一起生活。
他的臉上早已沒瞭高中班會上慷慨發言的青澀,對於未來要走的路,更加篤定和自信。
這3個讀不好書的孩子,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不管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平平淡淡,或是意氣風發,他們都找到瞭自己的人生目標。
有的有瞭自己的事業,開始施展拳腳。
有的通過關愛他人,去豐富自己的價值。
還有的用心地守護著自己的傢庭,纍並快樂著。
不是非要功成名就纔算得上是成功。
找到人生的意義,並為之努力,纔是大多數人最棒的活法。
當然,對於已經逝去的高中時光,他們心中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事業發展最好的鍾生明,迴想從前,也說, 如果當年能好好讀書,能考到北京,或許會有更大的平台等著他。
如果當年再努力一點,是不是會有更好的人生境遇呢?
或許是,或許不是。
《高三》裏有個尖子生叫林佳燕,她考上瞭北京的一所985大學,她最初的月薪隻有2000多元,住在月租500元的地下室裏,之後她進入金融行業,收入也慢慢過瞭五位數。
林佳燕跟同在北京工作的老鄉結婚生子,在北京12年,一直在為生計奔波。因為買不起北京的房子,孩子無法落戶,將來隻能迴傢鄉參加高考,繼續她曾經走過的路。
我們父輩那一代,隻要書讀得好,就可能從此鯉魚躍龍門,走進城市,實現階層跨越。
而如今,想要實現跨越,真的需要數代人前赴後繼的努力。
對於孩子漫長的人生來說,考上大學,的確能給未來創造多一些可能,但並不能一考定終生,更不能真的決定什麼。
所以,即便孩子讀書不好,傢長也不必太過焦慮,隻要你接納孩子,始終跟孩子站在一起,去幫助他們,他們真的不會差到哪裏去。
在這部紀錄片裏,班主任王老師就是一個大傢長,他沒有放棄過任何學生。
即便是成天曠課打遊戲的鍾生明,他也總是苦口婆心地各種規勸。
有時也會恨鐵不成鋼,跑到宿捨裏大聲訓斥他。
而當校方決定給鍾生明記大過處分時,他又心軟請校方撤銷瞭處分。
還有高考前多次想臨陣脫逃的張興旺。
他醉酒痛哭時,王老師一直陪在他的身邊,鼓勵他。
當他想放棄高考,去廈門打工時,王老師一路追到汽車站,從車站到街邊,找瞭近3個小時,找到瞭張興旺,耐心地跟他做思想工作。
王老師像一道光,照亮瞭這些讀書不好、不想讀書的孩子。
很多年過去,這些孩子提起王老師,都對他心存感激。因為他的不放棄,讓他們的人生不至於太過灰暗。他們最後都考上瞭大學,有瞭一個相對高的起點。
如果鍾生明沒有考大學,那他多半去不瞭那傢知名的物流公司,更沒有後來的電商創業瞭。
而如果張興旺當年坐車去瞭廈門,可能再也踏不進大學的門,空留下一生的遺憾瞭。
讀書不好的孩子,人生未必會一片灰暗。
王老師這樣的老師,可遇不可求。
但隻要父母能像一道光,隻要我們不放棄自己的孩子,孩子將來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大概率不會活得很差。 你說是嗎?
大傢好,我是蟲兒媽媽,多平台原創育兒博主,一個每天與8歲頑童鬥智鬥勇的中年girl,專注分享育兒乾貨,以及一位普通媽媽的社會人生觀察。關注【蟲兒媽媽育兒】,育兒路上有我不孤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