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5:54:22 PM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
作者:快樂肥宅實驗室
熟悉英偉達新品發布節奏的讀者應該都有經驗,一般來講英偉達的每代遊戲卡架構壽命周期都在兩年,在新架構發布之後的一年內是推齣新品從上而下補完整個産品綫的時間段,進入産品發布之後的第三年內需要逐步清理舊架構産品等待新架構上市,此時即便推齣新品一般來說也會是廢片利用型的奇怪閹割版(比如GTX1650 GDDR6這種)。但是畢竟大傢都懂的,這兩年的市場節奏已經不能按照常理來推斷,先是低端市場已經被完全放棄,即使按照RTX3050的MSRP來看,也從來沒有過某代顯卡其最低端型號的建議零售價高達1899這種情況齣現(1030、1650都是齣來時候幾百塊的産品);高端方麵節奏也非常混亂,先是RTX3080Ti在發布之前數次更改規格,從24GB 16Gbps GDDR6到20GB 19Gbps GDDR6X之類的各種說法都有最後確定12GB 384bit GDDR6X。按道理說到這裏GA102係列的高端産品綫已經結束瞭,本來泰坦定位的完整核心+大顯存規格由RTX A6000替代,實際上已經不需要額外的産品布局。
但是在今年內老黃卻很意外的對GA102係列高端産品綫進行瞭兩次更新,3080 12GB這個就先不說瞭,性能跟3080ti之接近讓我懷疑這就是當年3080ti下刀下歪瞭之後新齣的後悔藥。而今天的主角3090Ti,本來還以為隻是象徵性的補完3090上麵被閹割的兩組SM,然後官方超點頻給完整核心強迫癥一個可以選擇的選項。但是實際拿到3090Ti測完之後我感覺它的定位應該不止如此,這也是這篇文章不叫3090Ti“首發評測”的原因――這張卡身上值得挖掘和點評的細節遠比它的性能測試更值得說道,性能測試這塊非常無聊,對顯卡有所關注的人哪怕用py應該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大傢都是安培架構,規模也沒有差到哪裏去,你還能上天不成。不過要是不測呢,大傢也不高興,所以就把性能測試放到後麵,如果隻需要看3090Ti性能測試的話可以直接往後翻。
還是慣例,我們從新卡的外觀開始,來點評一下3090Ti上麵到底有什麼特彆之處,以及我為什麼認為它是一張“探索版”。
這次拿到的是一張七彩虹的RTX3090Ti火神OC,從正麵外觀上來看跟之前30係的火神並沒有什麼區彆,仍然是等大的3風扇、棱角型外觀加上頂部LCD顯示屏的設計。
中間的logo不會跟著風扇鏇轉以及可自定義顯示內容的屏幕這些也跟之前的30係火神完全相同。
看一下側麵就可以看到一些區彆,3090Ti火神的厚度比30係其它型號要厚一些,總體厚度達到瞭2.75槽左右,算3插槽卡也沒什麼問題。
另外還可以看到這次RTX3090Ti采用瞭跟之前RTX 30 FE類似(但是並不一樣)的全新12Pin電源供電接口,而且不隻是七彩虹火神,實際上所有的RTX3090Ti都采用瞭12VHPWR電源輸入接口。
通過全新的接口設計,12VHPWR供電接口可以支持最大600W的輸入功耗,這個實際上仔細說起來應該是PCIe 5.0的規範,就像老的6Pin電源輸入接口是PCIe 2.0的正式規範一樣――再老一點的玩傢應該還有印象當年沒有這個接口的時候用大4Pin做輔助供電的顯卡。不過很遺憾雖然采用瞭PCIe 5.0裏的一個電源規範,但是RTX3090Ti本身並不支持PCIe 5.0的帶寬,無論是GPU-Z的顯示還是實際的傳輸帶寬測試都是PCIe 4.0,好在PCIe 4.0 x16的帶寬現階段也是遠遠過剩,而且3090Ti的GPU也不太可能改個PCIe控製器之後重新流片,這倒也算是情有可原。
不過下一代顯卡應該就是全麵采用PCIe 5.0規範來設計製造瞭,AMD那邊具體啥情況現在沒有說,英偉達方麵是確認瞭12VHPWR作為下一代顯卡的標準電源接口。那麼既然換新接口肯定就會有人擔心自己之前買的大功率傳傢寶電源不能傳傢瞭,這個倒是不用擔心,對於不同的電源來說有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使用的是非模組普通電源:
跟當年6Pin/8Pin外接供電接口剛齣來的時候一樣,現在采用12VHPWR接口的 顯卡都會根據自身功耗需求附送一根2×8或者3×8Pin轉12VHPWR的轉接頭,用3個8Pin端子連接供電也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如果你使用的是老款全模組電源:
12VHPWR隻是改變瞭接口的形態,但是說來說去也仍然是使用12V電壓,那麼隻需要把正確的+12V DC和COM接到正確的位置就好瞭,說人話就是可以找做定製綫的做一根12VHPWR模組綫(部分廠商應該後續也有官方綫纜推齣,可以注意下廠商官網的信息)。所以全模組電源這種東西隻要功率足夠,器件沒老化,該傳傢還是能傳傢,+12V這個標準要改動涉及的東西可太多瞭,隻要+12V標準還在,無非就是一個怎麼接模組綫的問題。
當然瞭,還是要提醒一句,務必選擇廠商官方綫纜或者質量過硬的模組綫,12VHPWR每根引腳需要過9.2A的電流,相比6Pin端子的每引腳6.75A來說發熱量增加瞭85%,綫材不過關的話很容易齣現安全隱患。
如果你是全新裝機購買電源:
現在市麵上已經有一些電源提前準備,提供瞭原生的12VHPWR解決方案,比如這次用的華碩ROG Thor II 雷神二代1000W:
個人感覺這個銀色亮麵,正麵顯示屏鏡麵的外觀比雷神一代的純黑好看多瞭,也沒有想象得那麼容易沾指紋或者鏡麵反光影響功率指示器的觀看。當然外觀不是重點,電源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瞭這一代和下一代顯卡的功耗需求,直接提供瞭足夠高的峰值功率和原生12VHPWR版本的綫纜。當然因為1000W的版本上市得比較早,12VHPWR還沒有完全定型所以現在市售版裏給的應該還是老的12Pin端子(就是英偉達30係公版上用的那個),後續批次和後麵的1200W大功率版本都會換成如圖所示的標準16Pin 600W 12VHPWR連接綫。華碩方麵說之前的電源也可以申請12VHPWR綫纜,到時候可以留意下官方的通知,應該跟申請LGA1700扣具的流程差不多。
如果是新裝機,又打算直接入手RTX3090Ti頂配配置的話可以考慮直接選擇原生支持12VHPWR的電源,反正這是PCIe 5.0的規範標準,早晚大傢都得換它,提前做好準備讓自己後麵換配置的時候不用再為電源而煩惱完全OK。
說完瞭供電問題我們繼續來往下看這塊七彩虹3090Ti火神的其它細節。
拆掉散熱器,之前摺騰過30係顯卡顯存散熱的觀眾應該一眼就能看齣這個顯存導熱墊是如此的熟悉,原生直接采用萊爾德90000的卡我還真是第一次見,估計廠商也是被GDDR6X摺騰怕瞭。
問題是隨著GPU核心規模的暴漲,對於帶寬的需求隻會越來越高,下一代的顯存弄不好還要更熱。索性大傢乾脆藉著這次英偉達給3090Ti換顯存的機會(而且沒準下代卡用的就是同款顯存),“探索”一下改進的顯存散熱方案,七彩虹在這裏就是直接使用瞭萊九萬和直接焊在均熱闆底座上的顯存導熱闆,相對於老款的30係顯卡做瞭進一步的改進。至於這麼改進之後的效果如何,後麵的溫度測試會給大傢展示一下。
都說到顯存散熱瞭就順便說一下顯存,這次大傢應該都知道最大的區彆就在於換瞭新顯存,避免瞭雙麵顯存背麵如何散熱的問題,頻率提升到21G。
從鎂光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到顯存的編碼,每顆粒512M×32/8=2GB,等效速率21Gbps,工作電壓1.35V。跟之前的19Gbps GDDR6X在封裝上看起來是完全一緻的,不知道能否pin to pin直接替換。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一下PCB和散熱設計。
異形PCB這種東西大傢應該在3080/3090首發評測的時候都看到過瞭,但是當時還僅限於FE老黃版,RE參考設計版和各傢廠商自己設計的AIC非公版用的還是方方正正的PCB。這代3090Ti所有的型號用的都是這種異形PCB――而且不僅是PCB的形狀(形狀為何設計成這樣接下來會說),PCB的供電設計、布局和標準都是老黃一手說瞭算的,各式各樣的非公隻能在用料和走綫方麵做點微調。以前的RE是參考設計,大傢看著用或者比著做一個都行,3090Ti上的參考設計成瞭一個強製標準,大傢必須按著這個標準來做PCB,目前還不知道為啥老黃要這麼搞以及40係顯卡上(尤其是高端型號)會不會采取類似的規定。
(右上角的三個不是供電,那個是+12V輸入的RLC一級濾波)
現階段因為這個規則,各傢的3090Ti除瞭散熱設計和PCB布局調整之外在供電能力和用料這些方麵都完全一緻,全部都是28組×70A的絕對冗餘設計,供電能力方麵不需要絲毫擔心(我甚至懷疑就是因為這些個器件廠商搞齣來一堆動輒70、80A甚至105A的一體式MOS,大傢在芯片功耗方麵纔能如此放飛自我),好處是不用擔心買到什麼縮水的,壞處就是感覺DIY的樂趣似乎又少瞭那麼一些。
背麵,之前30係首發的時候就電容問題還進行過一些爭論,隨後不挑電容的礦老闆們入場之後也就沒聲音瞭(事兒多錢少的消費者果然去哪都不受待見)。3090Ti上麵同樣都用瞭跟當初FE版本類似的背麵貼片+核心4+2組,賞心悅目倒是挺賞心悅目的,就是這個集成度如果壞瞭個什麼小元件想自己修一下的話,想想都讓人……
當然AIC還是可以在參(強)考(製)設計的基礎上自己加點功能的,比如一鍵OC(雙BIOS)和自己的個性化燈效之類,不過也僅限於此瞭(好像顯卡本身的可玩性除瞭供電/散熱之外也就這些瞭吧?)
接下來看一下散熱,實際上看過散熱器之後應該就能明白異形PCB的原因瞭――你光設計個600W的供電接口不行,能量是守恒的消耗一焦耳電就會産生一焦耳熱量,得把這些熱量都散掉纔能維持這個係統的正常運轉。而在CPU散熱器的使用經驗上我們都知道風道更通透的側吹塔式散熱器效果要比同規模的下壓散熱好得多,所以這個穿透式散熱就是把原來對著PCB吹的下壓式變相變成瞭側吹式,而且鏤空之後同樣的風壓可以提供更多的氣流量,方便吹透被加厚到2.75槽的散熱片。
不過穿透式散熱雖然顯卡舒服瞭,但……
我覺得吧,這種東西,上水直接外排熱量纔是唯一齣路,機箱裏塞個四五百五六百瓦的東西,其它配件真的有點頂不住。
所以我們的結論就來瞭,彆看這張卡隻是多瞭一個Ti,多瞭兩組SM,超瞭一點頻率,但是各方麵的設計都可以說是完全重做,如果隻是為瞭齣這麼個型號的話直接在3090甚至3080的PCB上換芯就可以瞭,3090/3080的非公PCB供電做得極度冗餘的比比皆是,還可以繼續兼容3×8Pin外接供電,何必如此大動乾戈。而且這些參數,比如PCIe 5.0標準的12VHPWR供電、標準化PCB設計、高達600W的功耗和散熱需求之類又跟之前捕風捉影的Ada Lovelace 40係顯卡高度類似,所以根據這些信息推理猜想,3090Ti可能就是一張裝著GA102核心的40係顯卡,先給新標準新設計趟趟雷(估計前麵延期倆月就是因為排雷去瞭),順便攤一點研發與物料成本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與其說它是30係顯卡的最終章完全體,不如說它是一張探索版的40係卡,除瞭探索老黃的新設計之外也可以探索一下你的電源和機箱,如果應付它沒問題的話,大概率應付40係新卡也沒問題(霧
關於RTX3090Ti的介紹和分析就到這裏瞭,接下來看看其實是本文裏最無聊的部分――性能測試,由於還是安培架構,完全沒有引入新設計,性能差距也就是少得可憐的那一點規模差異和稍微多一點的頻率差異。慣例先放圖:
除瞭顯存21Gbps之外,核心頻率也超瞭一些,基本就是之前頂級非公版3080Ti/3090的頻率。
GPU-Z現在也可以檢測到完整的信息瞭,跟上麵規格錶裏的一緻。
功耗牆信息,默認450W,最大480W。可以通過切換到Boost BIOS獲取最高510W的功耗牆。
性能測試之前還是說下測試平台配置:
CPU:Intel Core i9 12900K 5.3G/4.0G 大核超綫程關閉
主闆:ASUS Maximus Z690 Hero(也就還是之前12900K首測的那套)
內存:芝奇炫鋒戟DDR5 6000c36 @ 6200c32
SSD:浦科特M10P 1TB
電源:華碩ROG Thor II 1000W 直連12VHPWR端子
雖然是非公卡,但七彩虹RTX3090Ti火神的默認BIOS在頻率和功耗限製方麵跟公版3090完全相同,所以我們先對比一下公版RTX3090的成績:
按不加權平均值來算的話公版RTX3090Ti的性能比公版RTX3090強14.35%,之前也有個爆料傳聞說3090Ti比3090強14%,真這麼說起來是沒問題但說實話,大傢之所以懷疑這個數據的原因是公版3090隻給到350W功耗,根本不能代錶3090在用戶手裏的實際水平(都買3090瞭我整個丐中丐版惡心自己嗎)?何況這350W功耗還要被24顆顯存分去一大截,公版3090的實際遊戲頻率慘不忍睹:
雖然確實是公對公的對比沒錯,但我覺得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著實有點…,並且退一步來說,用28.5%的功耗換14.3%的性能提升,總感覺並不是一件非常值得稱贊的事情。
然而我手裏暫時沒有3×8Pin的非公版3090,所以找瞭一張RTX3080Ti超龍來對比。一方麵對於高端遊戲玩傢來說,選擇3080Ti甚至3080 12GB的可能性應該比3090大得多,另一方麵3080Ti超龍同樣也是單麵GDDR6X顯存,隻稍微少一點的440W功耗上限,我個人覺得相比3090公版來說,這張卡纔更像3090Ti,對於高端遊戲玩傢是否有必要升級的參考價值也會更大一些。
差不多功耗牆的30890Ti和3090Ti遊戲性能對比,肯定不意外的是3090Ti仍然領先,但領先幅度平均下來隻有5.6%瞭,之前傳聞的性能提升幅度真不能說是3090Ti有多強,而是3090公版實在是太弱瞭,能不能強過3080 12GB都得打個問號(後麵會做GA102全係遊戲卡的對比測試,啥時候齣再說吧……)
那麼如果隻是需求到4K位置的話很明顯3090Ti屬於一個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性價比不是太高的選擇,畢竟這個場景實際上並不能發揮齣它的最大優勢――24GB顯存。那麼對於我等臭打遊戲用戶來說24GB顯存到底能乾嘛呢,肯定有人會想到8K遊戲,但目前8K的顯示設備價格昂貴選擇稀少而且問題一堆,反倒是各種4K高刷高素質屏幕現在已經可以用比較閤理的價格買到瞭,所以我就想到瞭一個東西――DLDSR。
4K屏幕上開啓DLDSR實際渲染分辨率是6K,6K通過DLSS插值到8K然後縮放迴4K,應該是用目前比較成熟的4K屏幕體驗下“8K”遊戲質感的最佳方案瞭,要求也不像8K渲染那麼變態,那麼在這個場景下24GB顯存到底能不能發揮齣一些作用呢?
實際測試下來即使是6K渲染在一些遊戲裏也是需要24GB顯存的,12GB顯存直接PPT,幀數錶現方麵3090Ti在6K DLDSR 8K的設定下殺手3和古墓暗影裏麵甚至能接近60幀,完全可以比較流程的玩。剩下幾個遊戲三四十幀對於習慣瞭電影級畫質的玩傢來說也不是完全不可玩,應該是目前體驗“8K遊戲”最閤適的方式瞭。
最後是功耗散熱與超頻
25℃室溫下測試20圈Time Spy,穩定度99.4%,核心最高溫度70.6℃,這套散熱係統應付450W感覺還有所盈餘,當然這是開放平台,裝箱之後溫度應該還會再高一些,真要應付傳說中的600W我覺得還是多少有點勉強,但對於這張3090Ti本身來說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溫度錶現瞭。
新換顯存的效果方麵顯存最大功耗86.7W,跟3080Ti 12顆1GB 19Gbps的顯存差不多,工藝應該多少還是有些改進。顯存溫度最高78℃,比動不動秒破百的3090背麵顯存那真是不知道低到哪裏去瞭。
超頻方麵的話新顯存的頻率最高可以跑到23Gbps(跑不到24Gbps總感覺有點強迫癥爆發),核心Boost最高2145MHz,這時的Time Spy分數差一點不到23000,相比默認狀態下提升4.5%,值不值得這麼摺騰見仁見智吧,有些用戶認為本來官方幫你灰燼好瞭自己用就行瞭,有些用戶覺得我錢都花瞭不壓榨乾淨那不是虧瞭,都OK,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決定就好。
最後是購買建議和總結,說實話我覺得這張卡根本不需要什麼購買建議,它對應的消費群體太明確瞭,正好和過幾天發布的Intel Core i9 12900KS湊一對。它最大的意義還是作為一張“探索版”,告訴我們在半導體工藝紅利消失殆盡,不可避免的隻能用功耗換性能的時代後麵的顯卡在供電、散熱之類的方麵可能會是個什麼設計。可能剩下的問題也就是大功率電源需要多花多少錢,以及夏天影響室內冷氣效果之類的問題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