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21:37 PM
立夏明麗美詩七首:晴光入夏似相迎,薔薇庭院尚留春
三日雨,幾日晴,一晴暴暖,夾衣穿不住,纔驀然驚覺已經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八節之一,是傳統夏季的真正開始,錶示進入夏季,樹木和果實開始壯大,這對於農業社會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要打理田園,及時養護苗木,獲得最後的豐收。所以古代帝王也非常重視這天,有曆史記載周朝帝王就要去南郊迎接夏神,祝禱風調雨順,曆史帝王重視立夏,到瞭宋朝,立夏日,各地官員視察農田,指導生産,勸導農耕。
立夏和春天不同,春天是花事繁茂的季節,而立夏之後,草木成蔭,氣溫升高,雨水豐沛,是另一種綠意和溫暖,甚至隨著氣溫升高,還有令人難耐的暑氣。
每個季節都有特殊的美,立夏承接晚春,有著晚春的青美,還有走嚮夏天的明麗,所以這一階段常常用清和陰綠來形容。非常美好。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南宋 ・ 陸遊《立夏》
這是文學大傢陸遊晚年隱居山陰的作品,極其有著田園氣。
所謂赤旗,未必是在鄉村城堡插上紅色的旗幟,這是一個象徵用法。因為此日帝王會在南郊迎夏,車馬服飾旗幟都是紅色,錶示迎接夏天的神祝融火神太陽神來統治夏季。
因為有這樣一個象徵意義,立夏日,就是太陽神祝融神歸來,而象徵春天的青帝神離開。
下麵就寫瞭鄉村立夏的美,燕子忙碌在房梁上築窩,花朵幾乎都已經開謝,現在成為綠樹綠草的海洋,所以這個階段,是看不到太多是花和蜜蜂的。
但是,庭院最美的就是槐樹柳樹,舒展清新的綠蔭,綠蔭之下的房間,還如春天,卻綠意更濃,感覺不到所謂夏天到來的暑氣。這是因為綠葉也遮擋瞭陽光,降低瞭庭院的溫度。
立夏之後,是基本感覺不到寒意的,相反,身體舒暢,運動會有微汗,所以晚上洗澡之後,會換上單薄的夏衣。
這個熟練,可不是現在人的說的熟悉,而是指夏天用最軟的絲布做成瞭夏衣,標誌著此時正式入夏。大傢用嶄新的麵貌迎接夏天。
“衲朝�W暮午衫單,始覺春歸不再寒。
些子幽花三兩畝,霎時啼鳥百韆般。
世情落落全相背,詩律平平略放寬。
連日飲徒偶焉往,自炊香薤五盤餐。” 南宋 ・ 方迴《立夏明日行園無客五首 其一》
方迴齣生貧睏,後來做瞭高官,但是處在動蕩變革的時代,後來迴鄉隱居。
這是晚年在自己的田園寫的立夏詩。這天沒有多少客人,他在自己的田園去走走。
早晚之間,還穿著夾衣裳,但是到瞭中午就穿不住瞭,隻能穿單衣裳。這樣的天氣讓人感到春天真正過去,不再有那種濕寒的感覺。這種體感,中老年人最清楚,因為他們畏懼風寒。
也不知道他是種的什麼花,此時晚春初夏,想必是田園中,種植瞭芍藥蘭草萱草這樣的草本花卉吧。南宋的農業已經很細分化,草藥花卉也是一種收入。三兩畝,已經不少。
又或者是此時的豆科植物開花,藍藍紫紫,豆類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而這樣清幽的田園之美,引來黃鸝雀鳥在樹上啼叫,讓他心情很好。
亂世之中,世情相背是常態,好在他還有這三兩畝田園,心情平淡,作詩雖然講究心情氣韻高低起伏,但是平平淡淡如何不是一種樸素和真?
頭幾日和朋友聚會,雖然飲酒,大約也很不開心,因為所謂世情相背,往往在酒席上就知道,該辦的事沒有著落。然而迴到這清美的早夏田園,卻有一絲安慰。
拔齣��頭小蒜就在附近的小茅棚裏,生火炒菜,連吃五盤。
或者那三兩畝的菜地種的就是這種香薤,開紫色小花。
雖然有田園之美,也實在是清寒瞭些。
然而對於亂世隱居的人來講,這樣的立夏,不寒不熱,也是難得的一種小太平。
你傢夏天的後院,長得什麼菜,開瞭什麼花呢?
“弦改南薰麯自調,縈迴小篆水沉消。
葉舟自打窗前過,隻有楊花度小橋。” 南宋 ・ 釋居簡《立夏 》
立夏的江南水鄉,南風隨著立夏吹來,仿佛自然春麯變成瞭夏麯。
窗外是麯摺縈繞的流水,此時春天過去,靜水流深,隻看到這彎麯的小河港,繚繞去遠方的平野,看得見水流如小篆彎彎麯麯。
一葉小船寂靜無聲地劃過窗前,又嚮遠方走遠,它是要度過不遠處那座橋吧。
日午光盛,橋上和田野中無人,隻有此時的楊樹陣陣飄花,隨著南風,飛過小橋。
實際這裏的楊花,可能並非柳絮,是真正楊樹的花。
它們比柳絮更多更茂密,也更適閤鄉土種植,高大,蕭蕭,在中午的陽光下,越發顯得寂寞。
這首詩有一種淡淡的禪靜之美。宋朝的僧人有很多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他們受惠於宋朝的佛教政策,有專門培養佛教人纔的譯經院,培養高僧,雖然在南宋有所限製,但是宋朝很多僧人都能詩,産生齣一些有著山水氣田園氣也帶著修行禪意的美詩。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宋末元初 ・ 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愛國官員,20歲就是進士狀元,這應該是曆史上最小的狀元郎吧。
29歲的四月,他被遭罷黜,迴到江西。在江西文山過的立夏。
他雖然胸中有抱負,但是看不慣朝廷用人的昏聵,所以對這次罷黜並不太感傷,反而有種傲氣和閑適。他還年輕,趁此多養心中的浩然之氣。
29九歲的他詩裏的氣度就相當不凡,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位功勛老臣的歸隱。
我重新迴到有泉有石的故鄉,在這裏陪伴山翁野叟。
立夏之日,可以從潭水中看到密集的水草,夏是最先從水底的植被茂盛感知,而水邊的風物仍舊如春天,萬象如晚春。
我在這裏,吟詩遊玩,一直到夜晚,在這麼陪著朋友喝山酒,勝過瞭京城的紅燈綠酒,歌舞紅裙。
一陣飄來的音樂伴隨立夏的風來,這風何其快意,解除人間很多煩惱疾病啊。
南風解慍,是古語是典故,說這樣的風帶來夏天的茂盛,豐收有望,人們歡喜。但是也可以理解為,古代的一些瘟疫到瞭立夏,也就基本消停瞭。
這首詩的”夏氣重淵底。“頗耐人尋味和審美,的確夏天水草豐茂,很多水草最初是從水底生長,晚春初夏的綠水,很多得自於這些水底綠色植物蓬勃的生機。
”郊齣不知昨夜雨,日高煙翠濕空林。
楊花欲盡村村雪,梅子先傳樹樹金。
笑嚮市城開俗眼,喜從園野見吾心。
繞亭溪啻韆韆竹,夏日黃鸝更好音。“ 明 ・ 李夢陽《立夏後晴遊我莊 》
這是一首明麗的贊美自己鄉村的立夏美詩。
打算齣去走動是時候,纔發現原來昨夜下瞭一晚上的雨,而立夏的早上,雨後天晴。
立夏的陽光高照在樹林上,一種濕翠,分外幽靜,讓山林呈現一種盛大的野氣。
此時白楊樹飄花,村村都在這如絮如雪的花飛裏,最美麗的是,那水邊的梅林,樹樹掛著成熟的金黃的果實。這是榖雨的雨催熟瞭江南最早的梅子。
我笑著看著遠方城市的輪廓,我就是一個俗人,高攀不上城市的熱鬧繁華,那城市對於我來講,隻是一個開眼的地方,我的心,最愛傢園,
而這立夏的風光再一次照見瞭自己的心,就愛這鄉村樸素,田園盛美,自然蓬勃。
你看那繞著亭子的溪邊竹林,有韆萬顆竹子青翠搖曳,帶來陣陣好風,這裏的黃鸝鳥更加青翠婉轉啊。
李夢陽性格耿直,當官的時候不怕得罪權貴,深受報復,曾經下到大牢,險些死去,47歲那年,中年還鄉,醉心田野之美。所以這首詩裏的笑,是有深刻的現實故事的,他有理由嘲笑那城市裏高官的貪腐骯髒。他珍愛清貧但是草木豐茂的田園生活。
這首詩明麗輕快,清新歡喜,有著迴歸田園的那種真正的樸素的熱情。
立夏這裏,楊柳青,梅子黃,竹翠綠,漂泊的黃鸝也可以保持婉轉歌喉,不用悲哀鳳城何處有花枝。
”剩雨殘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
綠槐門巷南薰細,又聽新蟬第一聲。 “明 ・ 陳伯康《立夏喜晴》
住在江蘇省昆山的陳伯康,風雨之後,迎來瞭一個晴光高照的立夏。
這裏是著名的水鄉,這天太陽何其明麗,簡直是帶著火熱的風情。
恐怕一齣門連眼睛都睜不開瞭吧。
那綠色的槐樹早已經張開瞭綠蔭,且槐樹下的風,都是細細溫暖的南風,吹得人溫暖欲睡。
居然聽到瞭夏天的第一聲蟬聲。
一般蟬的鳴叫通常在仲夏夏至左右。也就是溫度穩定在22度25度之間,蟬纔會鳴叫。
但是陳伯康的確是遭遇瞭一個燥熱的夏天。這纔剛剛立夏,這裏的溫度,已經高達20度以上,這種高溫高濕也持續瞭很長時間,纔會聽到蟬鳴。
難怪一開門,就有”晴光入夏似相迎“的感覺。
好在,門口的槐樹巨大,也抵擋瞭不少陽光,降低瞭些溫度吧。
這個立夏,真有點下馬威的味道。
”細雨飄零長綠茵,薔薇庭院尚留春。
毀勤花下重相送,卻似臨風彆故人。“ 明末清初 ・ 彭孫貽《立夏雨中 》
晚春早夏之間常有雨水連綿,這場雨跨瞭節氣,從榖雨下到夏至。
在雨中,雨水滋潤,綠草瘋長,薔薇在雨中絢爛而開。薔薇花連綿春夏,但是有薔薇花開的地方,尤其是這樣類似晚春的雨水中,讓人覺得春天還在。
在這樣細雨花香裏送彆,明明是立夏,卻讓人有著如水如雨的春愁。
那薔薇花在雨水當中,仿佛臨行臨風落淚。
離彆惆悵,是夏景,是心中連綿的仿佛如春的傷感。
關於愛和相思,從來就沒有季節,鞦鼕送彆,離彆的人心中也是惆悵濃情如春色吧,何況這樣的美麗的細雨薔薇清夏天。
立夏之美,美在綠意清新,美在樹木成蔭,美在田園茂盛,夏果成熟。也美在有夏花就有依依不捨的春情,無論是薔薇石榴還是此時野草閑花。
讓我們以明淨的心情迎接綠夏,迎接綠夏中的點點夏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