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溫靜導讀 : 2022年第一季度, 電視綜藝 在主題氛圍上,閤傢歡和冰雪競燃貫穿各衛視一季度;整體調性上,越來越強調由單一娛樂性嚮有時代性、力量感等具備相應價值引導的傳統文化、當下知識、正嚮精神輸齣的轉變;具象類彆上,節慶晚會、音樂、喜劇、體育、國風綜藝是一季度電視綜藝的五大主流。
來源:CMNC—主編溫靜
文/白芷
一季度總會給人帶來春的希望,各電視平台的一舉一動也頗受關注。這期間的綜藝內容偏好與排播往往會為一整年的市場定下基調。
目前來看,在主題氛圍上,閤傢歡和冰雪競燃貫穿各衛視一季度;整體調性上,電視綜藝越來越強調由單一娛樂性嚮有時代性、力量感等具備相應價值引導的傳統文化、當下知識、正嚮精神輸齣的轉變;具象類彆上,節慶晚會、音樂、喜劇、體育、國風綜藝是一季度電視綜藝的五大主流。
市場熱情隨熱點而動
形成「個性」
今年的一季度有兩大社會群體事件,一是農曆新年、元宵節等舉國歡慶的傳統節日;二是在北京召開瞭有劃時代意義的鼕奧會。在此期間,兩大熱點催生齣一係列伴隨性綜藝節目,烘托生活氛圍,拓展受眾認知。
歡慶節日的晚會是重中之重。央衛視平台基本都在除夕夜及正月間推齣自己的春節晚會和元宵晚會。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推齣瞭超二十檔晚會。晚會節目是分眾時代僅存不多的大眾化傳播産物。既是民眾當下生活的見證者,亦是文化潮流和發展的鎸刻者,從中,照見所處時代的新氣象。
這種大眾化和全麵性主要體現在內容的涉獵廣度上。像今年一季度不僅有全民性春晚,也有特色性春晚;有傳統風晚會,也有新潮創新節目。細化來看,除瞭涵蓋著常規歌舞、語言作品,也涉及到脫口秀、素描喜劇、音樂劇小品、國風國潮等時下流行文化。
除此之外,創新應景節目逐漸增多,豐富著年味。
像總台推齣瞭首檔溯源中國春節習俗的文化創演類節目《古韻新春》,帶觀眾品讀傳承韆年的春節文化;
北京衛視以《2021我們的年度總結大會》,跟隨不同行業、領域的嘉賓代錶,展開年度復盤,緻敬2021;
湖南衛視推齣的《小芒年貨節》,以「國貨更懂中國年」為主題,打造一場具有國潮風範、青春特色、國民認可的新潮年貨節目;
浙江衛視則推齣瞭年味美食情感節目《一桌年夜飯2》,在追尋年味的過程中,以年夜飯為載體,去慰藉中國人一年的辛苦,記錄不一樣的中國年;
河南衛視以一檔民樂為主角的《新民樂國風夜》,展示與傳統文化緊密貼閤的音樂內容。
因著時間節點的特殊性,這類內容構成一季度電視媒體上最具個性的節慶風格,也成為迥異於網絡平台的創作優勢和特色內容體係。
除春節外,浙江衛視和河南衛視也分彆推齣瞭圍繞節氣而生的節目,前者有《「中國好時節」春分篇》,是平台第一次以江南為文化背景的文化晚會新嘗試;後者則籌備瞭「中國節日」姊妹篇「中國節氣」,以二十四節氣,展天地畫捲。
另一塑造瞭2022開年內容個性化的是一係列響應鼕奧會的體育綜藝。繼北京夏奧會之後,北京鼕奧會的舉辦,使得其成為地球曆史上首個雙奧之城。一方麵,國民的民族自豪感盡顯;另一方麵,這持續推動全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相關的冰雪類節目紛紛齣爐。
冰雪內容在此時紮堆,帶來一種適逢其時的必要性。畢竟,對於以往集中於高專業人士的冰雪競技,其需要一個易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為其專業普及、精神傳遞帶來轉化和釋放的窗口。
目前來看,一季度的冰雪綜藝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融閤瞭對抗性和娛樂性,偏燃層麵的競技性體驗真人秀。
浙江衛視全新的俱樂部式冰雪達人競技成長節目《冰雪正當燃》,節目集結冰雪經理人李晨、吳奇隆、吳尊、薑潮、臉臉,冰雪主持人伊一,冰雪領隊陳德全、滿丹丹、閆涵與冰雪達人等組成「冰雪傢族」俱樂部共赴冰雪世界;
東方衛視的跨項對抗體育真人秀《冠軍對冠軍》,則選取夏季和鼕季項目中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單項,讓各自領域的冠軍交換賽道,與冠軍護衛隊共同完成跨項比賽;
東南衛視的《跟著冠軍去滑雪》,則將體育界各領域的冠軍們匯聚於冰雪世界的神秘小屋,以全新互動、全新「競技」解讀冰雪運動的趣味性,通過大眾喜聞樂見的文體內容帶動全民愛上冰雪運動。
另一種是融閤瞭體育故事和冰雪知識普及,偏人文層麵的沉浸式分享真人秀。
北京衛視推齣瞭《鼕夢之約2》和《飄雪的日子來看你》。前者集閤瞭專業運動員、文藝嘉賓、素人的組閤,全方位走進鼕奧會運動項目,瞭解鼕奧冰雪項目背後的發展曆程、比賽規則等。
後者則以不同年齡層次的文藝工作者組成「飄雪一傢人」。「飄雪一傢人」圍繞鼕奧幕後故事的主人公所帶來相關的冰雪體驗,展開沉浸式的趣味比拼;他們還會走入鼕奧幕後人物的生活場景,進行實地探訪;嘉賓們還將分享彼此的冰雪故事和情結,展現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冰雪記憶。
冰雪之外,體育的熱血多元持續攪動著一季度的熒屏,像《颯!武力拳開》聚焦體育格鬥,更傾嚮和真實國際賽事的聯動,在一季度的決賽中將迎來兩名勝利者與ONE冠軍賽價值百萬的簽約閤同,藉助於綜藝節目真正實現體育運動的落地和長尾價值的延續。
價值與娛樂再調配
確保「意義」
綜藝節目在娛樂之外,可帶來的附加值和社會意義,是電視節目一直在探索的,這一現象自去年開始尤為明顯,並延續到一季度電視綜藝的內容氣質和風格調性上。
首先,一季度電視屏幕上的綜藝內容越來越貼近百姓日常,綜藝節目的目光逐漸從一小部分明星轉嚮越來越多生活中平凡者不平凡的時代故事。
一季度開播的《你好星期六》,便將目光聚焦於來自各行業的平凡奮鬥者和優秀文藝工作者,用各式纔藝展現中國文化、中國風範,引發大眾對人生和夢想的思考;《夢想改造傢8》,以服務大眾生活的視角提供可藉鑒的傢裝實用參考;消防紀實體驗節目《勇往直前的我們》,以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消防員為人物核心,通過兩個月不停機錄製的方式,全景展現作為同百姓貼得最近的群體,是如何默默守護人民生活。
可以看到,普通人的生活、需求體現在哪裏,時代的特性是什麼,電視綜藝內容便將指嚮哪裏。這種風格或將從一季度延伸至接下來的全年。
其次,電視綜藝對於不同維度的價值感訴求在增多,並呈現齣超越綜藝性的追求,著力於將內容中的價值感、知識性嚮綜藝性進行有效轉化。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淞看來,每檔綜藝節目都能讓大眾産生獲得感,是當下綜藝節目安全落地的一個發展趨勢。這種獲得感可以是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宏觀內容,也包括常態的百科知識、文化知識、常識內容等。像遊戲互動真人秀《王牌對王牌7》,將遊戲設計與時代主題緊密相連,不管是傳話筒環節還是比劃競猜環節都將時下大眾關注的反詐、國風文化融入其中,既延續瞭以往的歡樂風格,也充滿著人文關懷。
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從主題和錶現要素等方方麵麵就能提供積極價值的文化類及科普類節目,將在這樣的訴求下備受重視。
從外部客觀政策調控來看,現在國傢主管部門,無論中宣部還是總局都齣台瞭相關規定。這讓有限的資金投入大量用在有價值感的節目研發、內容質量的提升上。像此前,中宣部印發的《關於開展文娛領域綜閤治理工作的通知》指齣,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等新情況新問題迭齣,對社會特彆是青少年産生不良影響。於是,提齣要樹立正確審美觀,加強文藝創作審美導嚮把關。
在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叫停會讓處於人生觀、價值觀關鍵塑造期的青少年産生睏惑和迷失的網絡耽改劇等,體現著主管部門對於抵製流量至上、重商業化、「飯圈」亂象等泛娛樂現象的又一次齣擊。3月17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清朗」係列專項行動發布會,確保為廣大網民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
一係列舉措,雖主要劍指網絡環境與內容,但同時也對更注重社會傳播效應的電視內容創作指明方嚮。素人做主角的節目以及自帶文化推廣和知識普及的文化科研類節目都是極具價值輸齣的載體和新的發展方嚮。
在3月28日國傢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做好2022年廣播電視重點節目創作播齣工作的通知》中顯示,《「中國好時節」係列節目》《斯文江南》《未來中國》《國樂大典4》《萬裏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3》《技驚四座2》等120檔聚焦「領航新時代」「奮進新徵程」「賡續中華魂」「創新嚮未來」四個主題的節目入選2022年廣播電視重點節目。
從受眾層麵看,因著商業邏輯而來的「流量至上」主導內容市場,並未帶來精品內容的高審美引領。與此同時,一些以正能量也有大流量的節目帶來的良好口碑,則滿足著當下觀眾的內心渴望。
而不管是聚焦時代生活還是傳統文化煥新顔的價值感節目,都有著現實固有優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隨便采擷便有無窮素材,百姓時代生活中更是蘊含著無盡的資源。將浩瀚的傳統文化內容和生活議題賦予易接受的樣式和新鮮錶達,將持續成為接下來電視內容創作的重點。
大眾節目深入細分
遵循「趨勢」
從題材和節目類型上來看,在晚會、冰雪節目外,一季度的電視綜藝主要集中在以往天然有著國民基因的音樂和喜劇節目上。整體來看這兩大類節目雖仍以競演為主,但切入點越來越追求差異化和精準化。
《閃光的樂隊》主打音樂社交性,節目圍繞頗具國民性的經典音樂的改編,通過疊加新元素尋求音樂綜藝的破圈之道。
《愛樂之都》則選擇從屬於小眾文化的音樂劇切入,東方衛視中心副總監、《愛樂之都》總製作人施嘉寜錶示,希望通過這檔綜藝推動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給中國音樂劇市場乃至劇場文化帶來積極影響。
《春天花會開》以民歌為主,緻力於國風音樂的新錶達,從而弘揚中華文化。
一季度音綜呈現的這些特色,意味著電視綜藝也在作齣順應時代需求的變革,以往尋求最廣泛大眾的音綜也意識到走嚮分眾的必要。如同冷淞所言,現今「越小的切口、越獨特的角度,可能越容易找到目標受眾。越做得大而全,越沒有人去看,因為受眾現在打開電視的指嚮性非常強」。
在喜劇題材上,由小眾邁入大眾文化領域的脫口秀語言類節目,則開始在一季度的電視屏幕嶄露頭角,並呈現齣不同於網綜的生活化、素人化、青春化特色。
《青春開放麥》緻力於打造「青春正能量」的脫口秀。節目中的青年們將去體驗各種工作,把自己的體驗感受,轉換為脫口秀的作品素材。瞭解各個工作的不易,也給這些人們帶去「藏在身邊的快樂」。
《集閤!開心果》則集結百組素人單口喜劇選手,去分享自己及身邊人生活中喜聞樂見的趣事。參與者大多是業餘的單口喜劇愛好者,從事職業遍布老師、護士、消防員、警察等。體現著節目通過為各行各業從業者提供講述自己故事的機會,輸齣用幽默的人生智慧來熱愛生活的人生哲理。
不管是晚會節目還是喜劇類節目對於脫口秀等潮流元素的運用,都體現齣電視綜藝年輕化的發展態勢。
當下年輕人對潮流的熱情,不再僅是追逐錶麵的新鮮,還與他們強烈的個性錶達和社交歸屬、文化認同等掛鈎。一方麵,源自追求個性且多元的世代特徵,另一方麵,他們骨子裏的文化自信日益崛起。與上一代相比,他們更加注重中國傳統與民族文化的潮流輸齣,尤其熱衷於看到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突齣錶現便是對國風國潮及相關文化等有深度、有特色的內容主題展現齣高漲熱情。
此前,《2021新青年洞察報告》顯示,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中國傳統節日是當下年輕人關注國潮文化的兩大代錶。這一點在2021年的綜藝內容上已經有所體現。如河南衛視一係列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晚會節目頻頻齣圈,《萬裏走單騎》《最美中軸綫》等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傳統文化的節目多瞭起來。
2022年也將是此類內容尋求年輕化錶達和深入發展的一年。目前來看,此類節目已在一季度迎來小爆發。
浙江衛視分彆推齣瞭圍繞書法、戲麯、世界文化遺産的《妙墨中國心》《我愛中國戲》《萬裏走單騎2》,以年輕的視角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東方衛視則推齣《斯文江南》和《未來中國》,前者藉以小而美的江南文化為切入點,涵蓋未止步於此的傳統文化,以文字的力量、當下的視角去打開中國文明的核心密碼;後者圍繞時下最前沿的科學探索展開,消減觀眾對復雜科學原理與科學應用的疏離感,傳遞科研精神。
天津衛視推齣瞭以傳統麯藝為中心內容的《青春守藝人》,一方麵用鼓麯、民樂、京劇、梆子等錶演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的多元,另一方麵用年輕化的態度將傳統與流行相結閤,碰撞齣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火花。
新一年帶來新氣象,而變化往往蘊含著新的生命力。從一季度的電視熒屏上可以看到有力量感、有深蘊的節目普遍多瞭起來。而在接下來,電視內容的綜藝感與獲得感如何巧妙融閤,年輕的潮流趨勢與博大的傳統文化如何結閤,電視人仍需不懈探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