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4:52:34 PM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描寫的是底層人民群眾在亂世求生中的種種不易,水滸的故事更多地體現的是現實中更加黑暗的一麵,梁山上的故事沒有很多人知道的是及時雨宋江深受梁山眾人愛戴,為壯大梁山勢力付齣瞭許多努力,
但是真正的讀者對於宋江的評論可以說是貶多於褒,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受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他為瞭擴大梁山的勢力,有些手段令人不齒,而將人帶入梁山之後又不重視,使其埋沒。
今天就帶大傢來瞭解下三位上梁山之後從未施展過絕技的三位“好漢”。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
李應排在第十一位的,
對應的星號是天富星。在梁山的職司是與柴進共同掌管錢糧,也就是所謂的幕後管傢。
李應原本是李傢莊的莊主,可以說是以為地主瞭,而且他本人的武藝也非尋常之輩,他善使一把渾鐵點鋼槍,
而且書中對他的絕活是這樣描寫的“背藏五口飛刀,能百步取人,神齣鬼沒。”
可見其無疑並非泛泛之輩,這樣的人為何甘願在上梁山之後隻做一位管傢呢?這樣的做法應該也算得上是一種“消極怠工”吧,
但是更深一層想也是一種智慧的錶現。
李應是在梁山攻打祝傢莊成功後,被吳用派人冒充的官府以李應勾結梁山為由,把李應抓走,然後宋江再假意派人半途劫囚車救瞭李應,又燒毀瞭李傢莊,李應自此沒有後路可言隻能順勢而為,上瞭梁山。
上瞭梁山之後李應成為瞭“梁山的管傢”。
這樣的職位使他的武藝絕活無法展現,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不是被迫的,而是李應自己的一種選擇,他本就不是被朝廷逼迫上的梁山,而是在宋江吳用的計策下無傢可歸,隻能選擇梁山,
所以他沒有那種討伐朝廷、徵戰沙場的雄心壯誌。
李應可以說是十分識時務的人,在柴進上瞭梁山之後,李應明麵上是柴進的副手,可是實權還是掌握在他的手中。掌握實權又不必齣生入死,可見他的智慧。他的智慧的還體現在最後梁山接受招安之後,
後來李應被封為武節將軍,還領受瞭中山府鄆州都統製的實職。
在到職半年後,李應推說是染瞭風癱之癥,辭官迴到獨龍岡,與杜興一道歸隱林泉、頤養天年。梁山眾人的下場有目共睹,
作為其中極少數得以善終的人之一,李應的智慧可見一般。
如果說李應無絕技展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選擇,那麼還有的原因就是宋江的不重視瞭。雖說李應的身手不錯,但是在他上梁山之前,就已經有武藝高強的人追隨宋江瞭,還有吳用的計策,
可以說李應的身手並不足以取代宋江身邊親近之人,所以宋江也就任其做瞭“梁山的國傢”。
雖說在上梁山後沒有施展過自己的身手,但總歸結局是好的。
水火將軍――魏定國、單廷��
魏定國原本是淩州團練使,他精通火攻兵法,作戰時喜歡使用火器,被人稱為神火將。單廷��和魏定國同為淩州團練使,
不過他擅長水攻作戰,被人稱為聖水將。因為蔡京推薦,他們二人被派剿滅梁山。
在與關勝單打獨鬥的時候,單廷��被關勝降服,無計可施之下,隻有歸順梁山。後來魏定國被迫逃往中陵縣駐紮,此時的他已經被梁山的人包圍,形勢無可逆轉,
最後也在關勝的規勸下帶領500火兵歸順瞭梁山。
他們二人雖說一起加入瞭梁山,但是在後麵的戰役中並沒有什麼功勞。但是他們二人在首戰關勝之時,將其打的節節敗退,打這樣的馬軍五虎將之首都能兩戰兩捷,
上瞭梁山之後憑藉他們的本事也不該這般平平無奇。
單廷��的“水浸兵”對地理環境要求很高,在梁山之後的戰役中鮮少可以實現。魏定國的火攻在當時冷兵器的時代可以說得上十分先進且殺傷力巨大的武器,
但是他在之後的戰役中也並沒有什麼亮眼的錶現。
究其原因不過是信仰不同,梁山上的人多是受朝廷逼迫,與朝廷有血海深仇,還有就是在腐敗朝廷下受迫害的武林中人,他們所行之事是為瞭反抗,為瞭報仇,但是魏定國二人本是朝廷將領,
並沒有與朝廷有任何仇恨,所以與梁山眾人沒有相同的信仰。
雖說宋江用計策使得他們上瞭梁山,但是他們與梁山眾人沒有感情可言,
更沒有必要為其賣命,也不會使盡全力為其謀事。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們對梁山沒有忠心可言。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二人都是“一勇之夫”,沒有智慧計謀可言,在最後在歙州之戰時,守將王寅設下空城計,引誘宋軍入城。
他們便毫無防備地衝瞭進去,被伏兵亂槍捅死,這樣的結局可謂慘烈。
李應和魏定國、單廷��三人上瞭梁山之後幾乎都是處於“劃水”狀態,
不受重視的原因除瞭宋江沒有知人善用,最重要的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沒有鬥誌沒有想要在梁山上建功立業的決心。
結語
這三個人是是被迫上的梁山,卻非朝廷逼迫,而是梁山用計策謀劃所得,他們對梁山沒有忠心可言。這樣看來,
其實梁山上的人對宋江真正忠心的人並沒有多少,這樣的農民起義會失敗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有些事情長大瞭就懂瞭。
小時候讀水滸隻知道宋江的仁義善舉,還有梁山眾人反抗朝廷的血勇之姿,長大再看,看到的是背後的故事。
有些人並不是像錶麵上看起來那樣,有些看似平庸的背後可能隱藏的是大智慧,在那樣動蕩的混亂局麵下,
能夠找一方勢力棲身安然度過一生的人並不多。
也許有人會說那樣的人生太單調,不如轟轟烈烈。但是亂世之中,
每個人所求不同,有不同的活法,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纔是最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