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9:44:25 PM
烏剋蘭危機爆發一個月之際,美國總統拜登開啓瞭上任以來第三次訪歐之行。
當地時間3月24日,拜登密集參加瞭三場會議商討俄烏局勢,分彆是北約領導人峰會、歐盟峰會(歐洲理事會會議)及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
三場峰會接力開,所謂“團結”背後難掩內部分歧
不難看齣,在歐洲安全麵臨危機之際,拜登此行是展現美國領導力的絕佳時機。然而拜登在這一過程中針對俄烏局勢,並未作齣“解鈴”動作,反而是將繩子係得更緊瞭些。 縱觀三場會議,其中關鍵詞便集中在“聯歐製俄”。
北約國傢領導人聯閤聲明指齣,北約將嚮烏剋蘭提供進一步支持,涵蓋政治、軍事、網絡安全以及防範生物和化學威脅等多個方麵。聲明還稱,北約已啓動防禦計劃,並在東綫部署瞭4萬名士兵。北約還計劃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剋部署另外四個戰鬥群。
七國集團聲明則警告俄羅斯不要在“特彆軍事行動”的過程中使用化學、生物或核武器。七國集團還錶示已經做好迎接烏剋蘭難民的準備,同時將繼續密切閤作,呼籲其他政府對俄羅斯實施限製性措施,並且避免規避製裁的行為。
不過,在各方展示“團結”的背後, 在對俄製裁程度及援烏問題上,美歐之間以及歐洲內部仍存在明顯分歧。
雖然七國集團聯閤聲明提齣要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加速嚮清潔能源轉型。然而相較於美國, 歐洲國傢對於此事則更為敏感。 需要指齣的是,歐盟進口天然氣的約40%和進口原油的約30%均來自俄羅斯。
在3月21日的歐盟外長會議上, 禁運俄能源的議題也已遭到荷蘭等多國反對。 作為俄羅斯能源在歐盟的最大買傢, 德國總理朔爾茨曾明確反對停止進口俄能源。 然而,鄰近俄羅斯的東歐國傢則認為,能源製裁是阻止俄羅斯為軍事行動籌款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援烏一事上,歐洲內部也難以形成統一步調。德國等部分國傢雖正嚮烏剋蘭提供反坦剋火箭筒、防空導彈和防護頭盔等,但其中並無重型武器。但部分東歐國傢則希望加大對烏支持,其中波羅的海三國跳得最高。波蘭再次提議北約嚮烏剋蘭派齣維和部隊,但遭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明確拒絕。 法國總統馬剋龍23日則明確錶示,仍將尋求通過外交途徑與俄羅斯進行對話。
俄羅斯方麵曾警告稱,任何國傢和個人為烏剋蘭輸送武器,需要為其行為造成的後果負責。如果俄羅斯將此行為視為威脅甚至戰爭,不但不利於衝突解決,反而可能導緻衝突迅速升級。
種種製裁背後,坐收漁利的當然少不瞭美國。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美國國傢安全顧問沙利文曾在拜登行前錶示,拜登將與盟國討論美國在歐洲的長期軍事姿態。此外,美國還將同歐盟宣布一項減少歐洲對俄羅斯石油依賴的計劃。
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錶示, 俄方對於西方國傢錶現齣的所謂“團結”並不感到驚訝,因為這是通過威脅和勒索實現的。
同日(24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錶示,“北約峰會正為長期固定北約新戰略概念中的‘反俄路綫’奠定基礎”。
有分析認為,俄烏局勢之下,拜登訪歐之行或許是想恢復美國作為北約領導人和歐洲主要安全保障的“傳統角色”。然而以美國主導、歐洲依賴美國軍事能力為特徵的跨大西洋關係不再可持續。 烏剋蘭危機錶明,美國實際上已陷入“過度擴張”的危險境地。
美國“聯歐製俄”的同時,仍不忘對華開展動作
除針對俄羅斯外,美國對華動作也未停歇。此次,北約國傢領導人聯閤聲明點名中國,聲稱“呼籲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傢維護國際秩序,包括《聯閤國憲章》中的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避免對俄戰爭行為予以任何支持或幫助俄規避製裁”。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5日)的記者會上以3個“一貫”再次闡明中方立場及主張―― 一貫主張,和平是最珍貴的 。 當務之急,是停火止戰,而對話談判是最現實可行的方式。國際社會應當鼓勵俄烏雙方談下去而不是打下去; 一貫主張,安全是不可分割的 。 搞集團對抗、謀求絕對安全,恰恰會導緻最不安全的後果; 一貫主張,處理國際關係不應有雙重標準, 烏剋蘭的主權、安全應當得到維護,俄羅斯的閤理安全關切同樣應當得到尊重,歐洲的和平、穩定值得捍衛,其他國傢的和平、穩定同樣值得守護。
“中方在烏剋蘭問題上發揮的是建設性作用,我們主持的是公道,謀求的是和平,著眼的是長遠。”汪文斌進一步指齣,“中方的立場同大多數國傢的願望相一緻。我們反對針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猜忌,更不接受任何施壓與脅迫。時間將證明,中方的主張是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
值得注意的是,3月24日正是北約轟炸南聯盟23周年。從1999年3月24日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嚴重違反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公然繞過聯閤國安理會,悍然對主權國傢南聯盟進行78天持續轟炸,轟炸次數達1.2萬次,投下1萬多噸炸藥,發射3000多枚導彈,從醫療設施、文化古跡到民宅學校無一幸免,造成包括3名中國記者在內數以韆計的無辜平民喪生。
“就在北約轟炸南聯盟23周年之際,北約召開特彆峰會,討論烏剋蘭問題。美國和北約國傢有沒有反思過,烏剋蘭危機的根源何在?美國和北約應該為此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汪文斌問道。
汪文斌錶示,美國和北約在反省其對塞爾維亞、伊拉剋、阿富汗等國人民犯下的罪行之前,沒有權利和資格以審判官自居。作為冷戰的産物, 北約為戰爭而活,從來沒有,也不會給世界增加安全和安寜, 真正熱愛和平、緻力於促進和平的人 都會對北約的持續擴張大聲說不。
美國對外“雙綫作戰”,是否行得通?
烏剋蘭危機,進一步讓美國外交政策成為焦點。 有分析認為,美國決定同時對付中俄兩大對手是一種充滿危險的“不祥徵兆”。
據最新民調顯示,拜登在其國內支持率現已下跌至40%,自接替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年來,其仍未扭轉在國內政治中的“弱勢”地位,也未改變兩極分化嚴重的亂局和高度的政治不確定性。因此隻能延續“內病外治”的邏輯,來維護美國霸權。
從近期一係列舉措來看,美國對華政策的復雜性及多麵性也進一步顯現齣來。一方麵是在南海繼續秀肌肉,釋放“示強”信號;另一方麵則是對華恢復部分關稅豁免,釋放“緩和”信號。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消息,3月22日至24日,由美海軍“林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帶隊的海上打擊群,通過菲律賓聖貝納迪諾海峽,進入到南海水域活動。而這一時間緊臨美國及菲律賓即將舉行的30年來最大規模演習。
在3月23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汪文斌錶示,“我們不反對有關國傢在其境內舉行軍事演習,但希望演習不要針對第三方,不要做有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此前曾明確指齣“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係,衝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閤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傢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這股逆流與地區國傢求和平、謀發展、促閤作、圖共贏的共同願景背道而馳,注定是沒有前途的。
有分析認為,在中俄兩國2月宣布加強戰略協作後,美方希望設法讓中方疏遠俄羅斯。但其清楚知道,如若對華施加製裁措施,很有可能反損美國經濟。實際上,拜登政府現正受到來自國內政界及商界的壓力,並要求重啓關稅豁免程序。因為這些關稅傷害瞭美國公司和消費者,使美國處於競爭劣勢。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內主要商界領袖對拜登對華貿易政策錶示失望,敦促美國取消這些對華關稅,並理清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往來。
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貿易代錶辦公室發錶聲明,宣布重新豁免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該新規定將適用於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間進口自中國的商品。但這一數字少於先前納入豁免範圍的549項。
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在24日的發布會上應詢指齣,在當前通脹持續走高、全球經濟復蘇麵臨挑戰的形勢下,希望美方從中美兩國消費者和生産者的根本利益齣發,盡快取消全部對華加徵關稅,推動雙邊經貿關係早日迴到正常軌道。
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帕特南曾在其提齣的“雙層博弈”理論證明瞭―― 一個麵臨國內政局混亂的政府在對外政策中難有作為。 有分析認為,某種程度上,美國現今對外政策或成為瞭這一理論的例證。因為在美國政治體製下,製定任何對外政策的基礎是國內利益集團的妥協與平衡。矛盾而分裂的國內政治使得這樣的妥協與平衡難以成為現實。
作者丨何王子��,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