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4:41:06 PM
皇帝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職業”,不少人都想嘗嘗當皇帝的滋味。為瞭當皇帝,古人也是想盡各種辦法,起兵造反是不少人的選擇。
古代經常齣現武將造反的事情,曆朝曆代大多齣現過武將造反。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如同走馬觀花一般。五代十國時期,政局之所以如此混亂,很大方麵就是因為武將造反。
五代十國的大多數開國皇帝都是通過造反,成功地上位當皇帝。趙匡胤所謂的黃袍加身,實際上就是武將造反。古代,還有一些王朝也是武將造反的結果,比如唐朝。
中國封建時代是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擁有絕對權威和絕對權力。曆朝曆代的皇帝,也都想盡各種辦法加強皇權,盡可能削弱丞相或者武將的權力。皇帝自稱是天子,是神在人間的代錶,臣民要絕對服從皇帝。
即使皇權至高無上,古代還是齣現瞭許多武將造反的情況。按道理說,所有士兵都是皇帝的“親兵”,唯皇帝之命是從。為什麼當武將造反的時候,不少士兵願意跟著武將一起造反呢?
為瞭防止武將造反,古代皇帝也是想盡各種辦法。秦漢時期,武將調兵需要有皇帝的虎符。戰爭結束之後,皇帝收迴虎符,武將也就失去瞭對軍隊的控製權。秦漢時期雖然有主管軍事的太尉,卻很少實授。
宋朝將限製武將權力發揮到瞭極緻。宋朝將禁軍權力一分為三,三衙和樞密院一個負責調兵一個負責統兵,最後由皇帝總覽兵權。為瞭切割士兵與將軍的情感關係,宋朝還實行更戍法。通過改革,宋朝將禁軍權力一分為三,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有效地防止瞭武將造反。
再完善的製度,都需要人來執行。皇權雖然至高無上,古代還是經常齣現傀儡皇帝,經常齣現皇帝無權的情況,甚至齣現廢立、殺害皇帝的情況。
掌握大權的皇帝,實際上是關鍵部門由皇帝的人掌控,或者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漢文帝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長安的軍權。漢文帝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
皇帝控製軍隊也基本上通過製度和人事任免。皇帝會選擇心腹武將充當將軍,或者使用製度控製軍隊,比如虎符等。將軍獲得軍隊指揮權之後,這支軍隊暫時歸將軍統管,將在外君命也可以有所不受。
武將需要通過任命各級軍官,掌控整個軍隊,否則無法指揮這支軍隊。一名將軍敢於造反,說明他已經牢牢控製住瞭軍隊,各級軍官有可能都已經是將軍的人。
一般下級軍官會聽命於上級軍官,士兵會聽從軍官。隻要各級軍官願意跟著武將造反,士兵根本無法阻擋。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在當時的情況下,將軍的命令甚至要大於皇帝的命令。
一些武將由於長時間掌控一支軍隊,對於一支軍隊的影響很深,比如嶽傢軍和戚傢軍。這些軍隊在一定程度上隻認將軍而不認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前,對於軍隊的影響已經非常大,部下“逼著”他造反。
有時候,一些士兵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將軍們的裹挾,也隻能跟著將軍們一起造反。將軍造反之前,也會考察自己的部將,鏟除那些不願意造反的部將和士兵。
個彆反對造反的軍官和士兵,要麼選擇沉默、隨大流,要麼被將軍囚禁或者殺死。最終,大傢隻能跟著將軍一些造反。但是,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會比較低下。一旦戰敗,軍隊可能很快做鳥獸散。
英布造反之時,忽悠手下士兵說劉邦不會親自帶兵。當士兵看到劉邦的時候,內心已經發虛。英布戰敗之後,士兵一哄而散,最後隻剩下100多人。
我們經常說“縣官不如現管”、“天高皇帝遠”。雖然皇帝是天下共主,對於士兵來說,皇帝太遙遠,統兵武將纔是自己真正的上司,自己的升遷富貴決定在武將手中。不聽皇帝的未必會死,不聽武將的可能馬上就會死。
士兵的生死富貴都掌握在武將手中,自然要被武將綁架,哪怕是造反也在所不惜,隻能跟著武將一條路走到黑。當年,李廣利率領七八萬漢軍齣徵匈奴。漢武帝抄瞭李廣利的傢之後,李廣利脫離漢朝,士兵們也隻能跟著李廣利。
古代也不乏一些愛兵如子的將軍,這些將軍在軍隊中的威望極高;即使沒有完全掌握兵權,也能影響軍隊;掌握兵權之後,更是可以決定這支軍隊的命運。
祖大壽背叛大明時,他寜願聽從袁崇煥的建議,而不聽從崇禎皇帝的建議。周勃沒有完全掌握軍權,就可以依靠“安劉”和威望控製軍隊。周勃控製瞭軍隊,最終保住瞭大漢王朝。有的武將控製軍隊之後,會選擇造反,比如趙匡胤。
當武將已經決定造反之時,說明他多多少少已經控製瞭軍隊,個彆不願意造反的軍官已經被“清除”,士兵們隻能跟著將軍一條路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