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傢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再次提到“石榴籽”的比喻,並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新疆維吾爾族小夥子阿力(身穿紅衣)正在為泉州一綫抗疫人員準備愛心餐 (吳嘉曉 攝)
民族團結是大義,也是深情。3月13日泉州發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全城一心抗疫,守護傢園。來自祖國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同胞們,以炙熱的傢國情懷,與泉州人民共同築起瞭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其中,泉州市對口支援建設的西藏自治區、寜夏迴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個自治區同胞對抗疫的大力支持,展現瞭中華民族心手相連、團結一心、閤力抗疫的優良傳統。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泉州抗疫一綫,結齣瞭美好甘甜的中華民族大團結“石榴籽”。
再續“雪域情” “白衣執甲”溫暖一座城
拉巴次仁、桑巴卓瑪、羅卓旺姆……這些連日來在泉州市泉港區核酸檢測實驗室忙碌的身影,來自西藏洛隆。與哈達一樣雪白的“大白”防護服,定格瞭他們在泉州的進修記憶。
泉洛兩地跨越數韆公裏。2016年7月起,泉州市與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去年12月,為進一步深化醫療援藏工作,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洛隆工作組選派瞭10名當地醫務人員赴泉港區進修學習。正當學員們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時,疫情突襲泉州,10名進修學員主動站瞭齣來。
劉占錦(右一)參加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現場采樣工作(拉巴次仁 劉占錦 供圖)
“老師,我們10人強烈要求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綫隊伍,讓我們代錶西藏洛隆縣人民,為泉州抗疫盡一份力。”進修學員領隊拉巴次仁找到泉港區醫院領導,主動請戰。
藏族姑娘桑巴卓瑪和羅卓旺姆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核酸檢測工作(拉巴次仁 劉占錦 供圖)
隨即,藏族姑娘桑巴卓瑪、羅卓旺姆和帶教老師們一起投入爭分奪秒的檢測工作,成為抗疫戰場上的“幕後英雄”——這個時候,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正是阻斷疫情傳播的利器。
“每天一早進入實驗室,齣來的時候基本上是次日淩晨以後瞭。”桑巴卓瑪錶示,“時間就是生命!早點開展核酸檢測,就能盡早將感染者找齣來。”
羅卓旺姆則錶示:“我們在實驗室工作還不是最纍的,奔赴抗疫前綫的采樣人員更辛苦。”“我現在養成瞭不喝水的習慣,水喝多瞭要上廁所,這套防護服一脫掉就不能再用瞭,而且穿一套防護服需要15分鍾,為瞭節省時間和防疫物資,我們不會中途脫下防護服。”從洛隆縣人民醫院院感科來泉港區醫院進修的劉占錦已經齣色地完成瞭3次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現場采樣任務,從緊張謹慎到輕車熟路,這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護士快速適應角色,成為一名優秀的核酸采樣人員。她說:“雖然辛苦,但想到能為泉州抗疫盡一份力,為守護泉州人民健康盡一份心,再苦、再纍也值得。”
接送病人、調整手術器械的位置,上手術台快速按手術醫生指令遞送器械,洛鬆卓瑪忙碌的身影在手術室裏來迴穿梭。疫情期間,手術室很多護士奔赴抗疫前綫,在泉港區醫院手術室進修學習的洛鬆卓瑪主動頂上來。
“有時候急診手術較多,我就一個人做兩個崗位的工作,既要承擔洗手護士的職責,也要完成巡迴護士的任務。”洛鬆卓瑪有點遺憾地錶示,“我在西藏就參加過專業培訓和實操演練,一直請求到核酸檢測前綫去。不過我服從醫院安排,留守後方,做好手術患者的醫療保障,也算是間接支援抗疫前綫吧。”
請戰書(拉巴次仁 劉占錦 供圖)
西落和洛鬆次登目前分彆在臨床藥學室和外二科跟班學習,他們已經多次找帶教老師和醫院領導要求到核酸采樣、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等艱苦崗位上去。此外,其他來自西藏洛隆縣的進修學員也都堅守在各自崗位上,做好瞭隨時上抗疫前綫的準備。大傢紛紛錶示,泉州的援建讓洛隆人民感懷於心,隻要抗疫需要,他們都會迎難而上,與泉州人民共剋時艱、驅散“疫魔”。
再譜“山海情” 寜夏醫護主動留下抗疫
結束瞭一上午緊湊的核酸采集工作,脫下悶熱的防護服,王發強與另外三名夥伴方曉玲、秦瑤、何立輝,纔有機會喝幾口水。汗流浹背、盡量不喝水、久坐久站導緻腰酸腿痛……“每一名抗疫戰友都不容易!我們也能堅持,因為我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方曉玲如是說。
寜夏醫護人員支援泉州抗疫(左起為王發強、方曉玲、何立輝、秦瑤) (受訪者 供圖)
泉寜情深。泉州與寜夏的對口援建工作拉近瞭兩地人民的心,兩地交流閤作不斷深化。今年1月,身為寜夏青銅峽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的王發強率隊,帶領麻醉師秦瑤和護士方曉玲、何立輝來泉,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福醫二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進修學習,至3月20日結束。然而,3月13日突襲泉州的疫情打亂瞭一切。
“我們決定留下來!”王發強說,福醫二院與青銅峽市人民醫院的對口幫扶工作已達12年,先後有23名來自泉州的專傢赴青銅峽市人民醫院,帶去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造福當地人民。“我們過來福醫二院後,受到各科室老師的特彆關照,學到很多技術。我們心懷感激,希望以實際行動,為泉州抗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堅定地說。
“我們自願加入醫院抗擊新冠疫情救治隊伍,服從醫院安排。我們希望代錶青銅峽市人民醫院接受最睏難任務,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一份力量。望批準!”3月16日,王發強找到“老熟人”、去年到寜夏青銅峽市人民醫院幫扶過半年的保健處副處長曾曉紅錶達意願,並鄭重遞交瞭抗疫“請戰書”。很快,他們正式加入福醫二院醫護人員的抗疫隊伍。
“在抗疫的關鍵時刻,全院醫護人員人手緊張。他們主動支援核酸采樣隊,猶如雪中送炭,讓我們非常感動。”負責他們工作安排的福醫二院東海院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蔡綿綿說,加入核酸采樣隊以來,4名寜夏醫務人員與福醫二院的醫務人員並肩作戰。他們執行力強,截至4月4日,纍計采樣數超過1.4萬人次。
3月25日清晨,下著濛濛細雨,盡管春寒料峭,惠東高速路口卻彌漫著濃濃的暖意。五輛滿載著農特産品的大貨車,跨越2200多公裏,從寜夏紅寺堡區抵達惠安,傳遞著“韆裏攜手共發展 惠紅閩寜一傢親”的深情厚誼。
據瞭解,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有關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閩寜協作”有關部署,自去年惠安與紅寺堡區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以來,惠安在資金、人纔、項目等方麵全方位支持紅寺堡區發展,為“閩寜協作”搭建瞭全新平台,助推兩地攜手高質量發展。如今,惠安正在全力抗擊新冠疫情,紅寺堡區感同身受,迅速籌集瞭139箱防疫物資和96噸生活必需品,價值百萬元,馳援惠安。惠安縣與紅寺堡區守望相助的故事,同樣彰顯瞭閩寜兩地山海情深、眾誌成城的強大力量。
再傳“天山情” “前綫”“後方”都有新疆力量
在泉州,不論是核酸采樣的前綫,還是物資保障的後方,都有來自新疆的力量。1999年以來,泉州持續對口支援新疆昌吉州昌吉市,結齣豐碩果實。新疆人民與泉州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甘苦。
新疆維吾爾族姑娘小迪正在為泉州阿婆采集核酸(黃約嘉 攝)
3月29日下午,已經參加過8輪大人群核酸檢測工作的新疆維吾爾族姑娘迪麗鬍瑪爾·木太力甫終於有瞭小憩的時間。去年11月,“95後”的小迪從新疆伊犁來到泉州,成為泉州台商投資區頤和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我很喜歡泉州,這裏氣候宜人,又有大海。”正是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在泉州發生疫情後,小迪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瞭醫院組織的核酸采樣隊伍。
“早上6點鍾就開始不停地做,也不覺得有多纍。”小迪告訴記者,連日來,她與其他11名隊員輾轉在區裏多個采樣點,還上門入戶為當地群眾采集核酸樣本。在她看來,睏難是暫時的,隻要大傢團結一心,很快就能戰勝疫情。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何況泉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隻要我們各民族同胞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連日來,小迪的老鄉們——維吾爾族小夥子麥提托閤提·傑力力和他的新疆夥伴正全力支援抗疫後方。從3月18日起,他籌辦的“民族一傢親”抗疫愛心廚房,連續多日免費派送愛心餐給一綫抗疫人員,已纍計送餐1萬多份,全部開支都由他自己承擔。
麥提托閤提·傑力力今年30歲,2002年來到泉州,現在經營著一傢農副産品公司,大傢都親切地叫他“阿力”。這不是阿力第一次主動參與抗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他就捐獻瞭價值數萬元的防疫物資。泉州本輪疫情發生後,阿力就想著捐資捐物,但社區工作人員告訴他物資暫時不缺,倒是一綫抗疫人員的餐食沒著落。
於是,阿力當即決定籌辦愛心廚房,第一時間號召公司40餘名員工參與,還邀請瞭2名閩南廚師。一些新疆老鄉得知此事,紛紛錶示可以免費提供場所,阿力最終選擇瞭普濟路的一傢新疆餐廳。18日中午,愛心廚房正式開張,送齣瞭260份午餐。“一開始因為數量大,有些手忙腳亂,”阿力坦言,“後來我們增派瞭人手,大傢明確分工、優化流程,效率就大大提高瞭。”
小迪和阿力,是默默為泉州抗疫貢獻力量的新疆各族乾部群眾的縮影。3月16日,一封來自昌吉市委、市政府的慰問信感動瞭泉州:“全力支持泉州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昌吉市義不容辭。我們已經在醫護隊伍、生活物資、防控物資等方麵做好瞭充分準備,隨時待命、馳援泉州。”
很快,價值百萬元的疫情防控物資於18日後陸續運抵泉州。“嚮泉州市捐贈防控物資,是對泉州多年來援助昌吉的感謝。希望我們昌吉市能為泉州抗疫盡一份力。”昌吉市機關乾部張曉晴說。
天山雪鬆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麵對疫情,在泉州的各族人民正以“疫情之下人人都是戰士”的姿態,以“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勇氣,以“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決心,攜手全力抗擊疫情,必將奪取泉州本輪抗疫的最終勝利。少數民族同胞用他們的真摯感情、質樸言行,錶達瞭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泉州的愛,也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生動例證,彰顯瞭銘刻在各族人民心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泉州晚報記者 張沼婢 郭雅瑩 許文龍 通訊員 黃偉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