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4:37:38 PM
地盤說
麵對市場的不確定,我們不僅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更要有信心。
撰文 | 王縱橫 《地盤》特邀撰稿人
前不久,融創停牌事件,震驚瞭整個地産圈。
3月28日,因無法提供上一年度業績,融創股票遭遇停牌。那也許是融創史上最難熬的一夜。消息一齣,更刺激瞭大批業主的神經,生怕自己的房子成為恒大“同款”。
1
嚴峻考驗
��
融創中原大觀的業主群裏,早已擔憂得議論紛紛。
去年,融創的畫風還是“交房送錦旗”,今年一切仿佛都變瞭。小區從去年底,已經停工5個月。現在,業主們內心惶恐不安,非常擔心開發商資金不足、樓盤爛尾,上百萬打水漂。
他們聲嘶力竭地呼喊,渴望像抓住一根稻草一樣,抓住自己的房子。
眼下,擱置不前的,又何止這一傢。
房企頻頻被融資睏頓瞭腳步
比工地停工更絕望的,是名門翠園的業主,一邊還貸,一邊租房,一邊遇到瞭爛尾期房。
許多人可能永遠都忘不瞭2018年,那是名門翠園的高光時刻。
自首開之後,名門翠園勁銷韆餘套,一戰封神,年銷售金額59.65億元,奪取鄭州房企商品住宅項目年度銷冠。一時間,風光無兩。
正是名門翠園的火爆,讓金水北成為樓市的熱點闆塊。後來,瀚海思念城接棒名門翠園,成為金水北又一紅盤。
曾經的金水北網紅跌落神壇令人唏噓
其實,從2017年起,鄭州樓市就透著一股魔幻的味道。唯有不斷衝高的金水北,仍有一批又一批的接盤者,締造上行的樓市行情。
不過,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有些齣人意料。
名門翠園爛尾,給鄭州人帶來莫大的心理陰影;瀚海思念城、融創中原大觀停工、年前瀚宇放假4個月的文件一齣,也已隱約透露齣一絲危險信號。
那些業主的上車時機不太妙,仿佛剛上場熱身,裁判就要吹終場哨瞭。許多人,一夜間買房夢碎,在每一個夜不能寐的夜晚撥弄愁緒。
當萬科喊齣“活下去”的時候,很多人嗤之以鼻,心存僥幸,繼續加杠杆。
看不到復工跡象讓準業主們陷入恐慌
現在看來,整個行業確實朝著這個方嚮,從一夜之間火爆,突然就啞瞭火,甚至陷入瞭絕境。
近期被傳將“暴雷”的鑫苑所開發的樓盤鑫苑府至今也未復工,康橋在鄭州的項目有些仍處於停工狀態。
山雨欲來,大廈將傾。接下去,或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2
絕處逢生
��
按照慣例,3月是房企的年報季,往年房企都會趁這段時間“秀秀肌肉”。
可今年,卻成瞭年報難産季。恒大、富力、佳兆業、寶龍、融信、世茂等,也紛紛延遲發布年報。
這些房企無法交捲的理由,各不相同。或是因為疫情、債務核算準備工作被嚴重推遲、甚至是公司核數師辭職等原因。
年報遲産和難産不完全名單
其實,年報就相當於房企的體檢報告。身體好不好,一查就知道。投資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再怎麼粉飾,還是能推敲齣不少問題。
縱觀這些無法按時發年報的房企,基本都麵臨著較大的債務壓力,也不乏已經暴雷的房企。
四年前,房地産行業正值烈火烹油,並購案蔚然成風。其中尤以萬達、融創、富力三傢那場世紀並購案為盛。
一直以來,融創堪稱業界最熱衷並購的“白衣騎士”,接李嘉誠的盤、接恒大的盤等,一路高歌猛進之後自己的負債率卻居高不下。
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瞭價格。曾經的並購王融創如今也在四處兜售資産,尋求生機。
優質土儲或幫融創渡過危機
雖然,融創“造血”能力很強。融創除瞭地産闆塊業務,還有文旅、物業、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等闆塊,即使事態發展不好,也有斷臂求生的能力。
掌門人也願意以個人資産擔保融創走齣睏境,融創仍然存在著生機和可能。但這其中的阻力和難度也都是大傢可想而知的。
時下,正是地産行業大調整的時期。“活下去”已是許多房企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在動蕩的行情下,開發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
房企兩極化越來越嚴重,有的房企策馬奔騰,還有的房企深陷泥沼,爆雷甚至還將繼續……
未來三年,注定是中國房地産格局巨變、行業大洗牌的三年。
地産行業洗牌在路上
如今,求生欲最強的融創還在“努力的活著”,全國裁員30%、債券違約、孫宏斌割肉自救,遊走在“危險邊緣”;建業去年因為水災損失50億,也裁員6成,調整公司架構,節衣縮食。
混沌且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更不乏意欲躺平的開發商。
曆史大舞台上,生旦淨末醜,人性光怪陸離,最後都歸結為三個字“不得已”。
3
春雷滾滾
��
許多房企奮不顧身地拿地、並購、充當接盤俠,賭的是他們對未來樓市的預期。
這對房企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贏則皆大歡喜,輸則老闆全身而退。
可他們的賭注,是萬韆傢庭的正常生活。
這些年,從早期的利海托斯卡納、雁鳴湖一號,到後來的豫森城、清華城,爛尾樓成為鄭州買房人最大的心結和毒瘡。
彆讓爛尾樓成為城市傷疤
愈演愈烈的交房問題,也把鄭州的買房人分成瞭兩撥:一撥雖然買得貴瞭,但房子好歹住進去瞭;另一波慶幸自己抄瞭底,但又怕房子交不瞭。
事情就是這麼諷刺,但又無可奈何。
如果要怪,隻能怪我們買的房子都是期房,我們無法預測從買房到交房這兩三年的時間裏,市場的變化和開發商的變化。
在如今這樣一個畸形的樓市中,每天都上演著購房者和開發商相愛相殺的故事。
大多數購房者,現在都憂心忡忡,甚至一臉憤怒。畢竟,買房對於大多數傢庭來說是信仰,是掏空錢包積攢生活的底氣。
求助無門的業主無奈選擇
房企興,百姓苦,房價暴漲不堪重負;一旦爆雷,最終哭的還是買房人,重則爛尾,輕則也會延期交付、降標減配。
在生存麵前,再大的情懷,也會變得一文不值。在極緻的壓力之下,什麼良心都會變形。
從去年的恒大危機,到今年的融創風波。
這個階段,大傢買房還需慎重一點。較多數民企,央國企開發商手有“餘糧”,更安全一些;實在拿捏不準,也可考慮現房、二手房。
時下,在政策眼裏,第一要保的是民生,是穩定,就是要保購房者。
國資背景房企穩健性凸顯
恒大地産暴雷事件,高層多部門聯閤發聲,核心隻有一條:保交付,不爛尾,最大程度維護住房消費者的閤法權益。
日前,河南省齣台《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工作的意見》。所有錢都要納入管理的範疇內,接受監管;專款專用,定期審查賬戶,保證項目正常交付。
對所有擔心爛尾、受苦受纍於爛尾樓的購房人來說,這是鼕季裏最溫暖的一抹陽光。
鄭州市在3月集中齣台瞭多項利好樓市的政策,目的便是修復鄭州市房地産市場,保持房地産市場的健康長效發展。
政策監管端在不斷發力
一句話:調節開關還握在政府手裏。
接下去,焦慮的情緒慢慢會得到緩解。
行業資源整閤步入深水區,爆雷企業的問題將通過並購整閤、資金迴籠、資産處理等手段,逐步得以化解。
所謂“底牌都已亮明”,睏難的開發商,也許熬一熬,就可以涅��重生。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開發商,至少營銷部門,是不願意“停工、減配”的。但是受到市場的衝擊,有時候是不得不為之。
希望寒潮過後是暖春
曾經在鄭州市場上叱吒風雲的風光,萬萬不能因為停工、延期而拉低口碑,鄭州的市場,需要復工來提振信心。
相信在政府和問題樓盤專項小組的推動下,不論是名門還是融創,或是其他問題樓盤,都會一個接一個地解決。
那春雷陣陣,傳來的是希望的聲音。
我們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