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即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優化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為目的,通過心理素質訓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活動對受助者心理的各層麵施加積極影響的教育實踐。中學傢校聯動心育旨在通過搭建一個傢校閤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為學生搭建健康的學校環境及傢庭成長環境。
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學必須更好地發揮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功能,傢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同頻共振,一起關愛中學生、理解中學生,讓中學生在陽光雨露下健康成長。
一、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指嚮
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應堅持三個育人方嚮,即:立足心理健康教育,突齣生命安全教育,強調傢校聯動共育。
1.立足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傢校聯動心育應依托科學閤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中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十九大報告指齣: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宏觀層麵來看,鞏固健康中國需全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從學校層麵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學生層麵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 。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中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耳熟能詳的教育活動,它貫穿於學校的全部教育過程,融入學校教育活動的方方麵麵。課堂教學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心理學的科學知識和心理發展技能,以促進自身心理素質的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重點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這需要傢庭和學校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還需要傢長和教師在聯動心育的過程中保持一緻的教育目標,共同關注學生真實的心理需要。
2. 突齣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突齣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中學生生命安全意識。當前一些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存在忽視學生生命安全的問題,主要包括: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意識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中生命關懷力度不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學內容有待增加,心理谘詢忽視中學生的生命幸福體驗。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外實踐活動和心理谘詢實踐,幫助中學生提高生命意識,豐富生命體驗。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起點是尊重生命、直麵生命;過程是遵循規律,捍衛生命尊嚴;結果是提升生命品質,享受生活的美好。中學傢校聯動心育要求我們必須走進學生心靈,對全體學生每時每刻都施與愛的教育。傢校同行,傢校共育,纔能更好地讓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完整實現。
3.強調傢校聯動共育,保障學生生命健康成長
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強調傢校聯動共育,培育中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優化、素質教育的落實,有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的全麵發展,有益於人際關係的和諧、社區的安寜、社會的精神文明。
後疫情時代給教育教學帶來諸多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心理健康教育變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顯。傢校聯動心育,顧名思義就是學校教育、傢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相互參與、相互配閤、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教育整體。同時,傢校聯動心育結閤後疫情時代綫上綫下教育教學規律,以“自主、體驗、成長”為目標,構建瞭後疫情時代“一核兩閤三積極”混閤式模式,即以“學生成長”為核心,堅持“學校與傢庭緊密結閤、綫上與綫下緊密結閤”,充分調動學生、教師、傢長三方積極性,共同緻力於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原則
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原則包括:德育為先、生命至上、潛移默化、傢校聯動、混閤教育。
1.德育為先原則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在後疫情時代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傢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提齣的總體要求。以“立德樹人”為基本方略,貫徹“德育為先”是我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則。
為瞭細化“立什麼德,樹什麼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對有較高影響力的、代錶十類社會群體的608名專傢及社會知名人士進行訪談。訪談結果錶明:“道德品質是被提及頻率最高的一個素養指標,在所有專傢中的被提及頻率為55.73%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教育既關係到國傢的興衰存亡,也聯係著個人的前途命運。“身修而後傢齊,傢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因此,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須做到優先規劃德育、優先實施德育,讓中學生習得優良的道德品質。
2.生命至上原則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在後疫情時代應堅持生命至上、生命優先。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每一個生命都必須得到保護與重視,都必須獲得嗬護與珍重。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黨和國傢始終堅持“生命至上”,堅持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真正體現瞭中華民族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這種生命至上的理念得到瞭最大程度的彰顯,充分體現瞭執政為民的理念、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和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須以學生生命安全為工作中心,切實擔負起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任務,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熱愛生命。
3.潛移默化原則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在後疫情時代應堅持潛移默化、隱性育人。隱性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教育者將教育內容春風化雨般地滲透到生活、環境、服務、文化、製度、管理等各項環節之中,引導學生在各項活動和良好的氛圍中去感受和體驗,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具有教育目的隱蔽、教育手段間接和教育過程愉悅等特性,能夠有效激發中學生參與意識,避免教育對象産生逆反情緒,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因此值得深入挖掘。因此,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須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去,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在彆具匠心的環境與機製創設中,實現礪誌育人的教育效果。
4.傢校聯動原則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在後疫情時代應堅持傢校共育、傢校聯動。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需要傢長和學校保持統一的教育理念,圍繞著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這一核心主旨,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安排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傢庭和學校都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兩者分工不同、聯係緊密。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關鍵點是傢校閤作,傢庭和學校共同擔負起中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
因此,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須做好傢庭和學校的高效協作,把提升傢庭教育能力當作學校的教育責任,最終以幫助傢長提升的方式促進傢校閤作。
5.混閤教育原則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在後疫情時代應堅持綫上與綫下有機結閤的混閤式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專傢柯蒂斯·邦剋在預測混閤學習未來發展的十大趨勢時指齣,將來所有的課程都將是混閤式的課程,技術和教學內容將越來越好地融閤在一起。
混閤課程是綫下課程與綫上課程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有效整閤,以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為目標的學習計劃。我國的綫上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期實現瞭迅速的普及,綫上教育在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瞭巨大的作用,綫上教育已成為教育常態。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須明晰綫上教育與綫下教育的優勢與不足,將兩者進行有機的混閤,有效提高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效果。
三、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的育人功能
後疫情時代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具備五大育人功能:第一,紓解學生心理焦慮壓力;第二,加強學生自控自律能力;第三,健全學生心靈精神世界;第四,提升傢長傢庭教育能力;第五,優化校園和諧師生關係。
1.紓解學生心理焦慮壓力
中學生心理焦慮的壓力主要來源於過重的課業負擔。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既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是基礎教育領域難以迴避的問題。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不僅嚴重影響著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也一直阻礙著素質教育高質量的發展。
有些學校對紓解學生心理焦慮壓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形同虛設,以緻學生齣現不良情緒時不會自我調節,無法適當排遣,從而産生心理壓力,齣現一係列心理問題。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充分重視學生心理焦慮壓力的紓解,倡導傢庭和學校通力閤作,盡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2.加強學生自控自律能力
“自律”是相對於“他律”而言的,即在認識、接受一定行為規範的基礎上,以這些規範為行為準則,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律”是個體行為健康的基本特徵和要求,是可塑性較強的一種素質。中學傢校聯動心育把自律看作人纔培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傢校聯動心育認為自律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較強的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是學生品德較高的錶現,也是學校實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標準。
中學傢校聯動心育通過培養中學生的自律自控能力,旨在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與行為習慣,具備較強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意識。
3.健全學生心靈精神世界
健全中學生的心靈精神世界能夠推動中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精神力量的提升。中學傢校聯動心育認為中學生若要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首先要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其次要具備社會參與和實踐創新的能力,最後要擁有堅定的毅力和百摺不撓的精神品格。
學識與能力隻是個體實現生命價值的條件,而最終起關鍵性作用的還是個體的心靈世界是否健全。就課堂教學而言,同一個班級的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是一樣的,學生的先天智力大緻處於同一水平,學生的學習結果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學習習慣,取決於自身的學習毅力,究其原因是由於健全的心靈精神世界會促使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剋服學習睏難,從而實現生命價值。
4. 提升傢長傢庭教育能力
美國心理學傢哈裏森認為:“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由親子關係引發的傢庭矛盾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提升傢長傢庭教育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積極開發傢庭教育、親子活動的係列課程,為提升傢長傢庭教育能力服務。中學傢校聯動心育立足提升傢長的協作力,讓傢長與學校密切閤作,打造傢校共育同盟軍;提升傢長的學習力,讓傢長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更好地陪伴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提升傢長的勝任力,讓傢長成為孩子熱愛的父母,成長新時代閤格的父母。
5.優化校園和諧師生關係
傳統教師權威下的師生關係是“我和它”的關係形式,不是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學傢校聯動心育倡導的師生關係是“我和你”的關係形式。中學傢校聯動心育認為,教師與學生是平等主體的雙方,他們可以在思想、情感上進行碰撞,在對話中體現理解。在“我和你”的師生關係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作為真實的、完整的人在交流,各自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都直接展現在對方麵前。
教師並不隻是為達成教學目標和計劃簡單地將學生作為知識接受者的角色,而是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夥伴”。“我和你”式和諧師生關係是整體性、互動性的關係,隻有在這種關係中,學生纔能發展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來源丨《現在中小學教育》
作者丨劉利,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