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9:36:14 AM
【編者按】本文為大外交智庫創始人授權“秦安戰略”平台獨傢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庫智交外大”。作者殷晨浠,大外交智庫研究員助理實習生。
2022年3月10日,根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锡悅在第20屆總統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獲勝。尹锡悅長期從事檢察官工作,沒有任何國會議政經曆,此次參與韓國總統大選並成功入主青瓦台,可謂是一匹黑馬。國內外有不少媒體將其比作韓國“特朗普”,那麼同樣作為政治素人的尹锡悅,究竟為何決定參與此次大選,他有哪些獨特的性格特徵,有著哪些獨特的過往經曆,這又對他本次參選的結果和以後的決策有著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又可以從中解讀到哪些訊息?
一、成長背景
1960年齣生的尹锡悅,齣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傢庭,父親延世大學的教授,堪稱韓國應用統計學的泰鬥人物,母親婚後辭職前,曾在韓國第一所女子高校梨花女子大學讀書和任教。尹锡悅作為長子,還有一個妹妹也是延世大學法國文學係畢業的高材生。在當時的年代,這樣的傢庭背景無疑稱得上是韓國社會的精英階層。
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大多數齣身貧苦的候選人,尹锡悅的幼年故事確實沒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其生平資料也遠遠少於韓國多數大眾政治人物。雖然尹锡悅高中時曾希望學習心理學或經濟學,但他的父親曾多次勸導他去讀一些“能夠實實在在改變國傢、改變社會”的學問,於是尹锡悅轉而報考法學。這成為改變尹锡悅生活軌跡的重要決定。
尹锡悅首爾大學法學院畢業照(圖片來源@韓國《中央日報》)
而在大學期間,一件 “判決書事件” 也同樣深刻影響瞭尹锡悅的人生軌跡。1980年5月8日,韓國正處於全鬥煥軍事政權時期。彼時還是國立首爾大學法學係二年級本科生的尹锡悅,在校園模擬審判中的做齣一封“判決書”,在韓國校園內被瘋狂傳播。判決書裏寫道:“現做齣如下宣判:判處(時任)國務總理申鉉確死刑,判處保安司令官全鬥煥無期徒刑,以上判決立刻生效。”
電影《1980光州事變》(圖源@litv.tv)
對於這一事件,國立首爾大學法學係名譽教授薑鉉鎬曾這樣評論道:“一定程度上,這場判決也成為誘發後續‘光州事件’這種大規模反抗衝突的導火索之一。”(光州事件:1980年5月18日至27日,韓國光州由市民自發地組織起民主運動,當時掌握軍權的全鬥煥將軍下令武力鎮壓這次運動,造成大量平民和學生死亡和受傷,光州事件加速瞭民主政治的到來)。而這場活動的後續是,主辦者被全鬥煥軍政府旗下保安司令部逮捕。尹锡悅得到消息“齣去躲躲風頭”,三個月後纔迴到學校。
二、工作經曆
(一)初入檢察體係
在韓國,檢察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作為韓國信息量最大,且擁有獨立的調查及起訴權的機構,對於韓國社會各界的影響極大。以至於有人將韓國“三權分立”中的檢察院單獨拎齣來,稱為韓國政治的一個權力極點。
韓國三權分立圖(圖源@必應)
但想要進入檢察院,要經曆多場艱難的考試。即使通過瞭司法考試之後還得到司法研修院去學習兩年,學完瞭纔有可能進檢察院做一個基層檢察員。韓國司法考試分為一試、二試和三試三個階段,難度都非常高,韓國的平民總統盧武鉉,律師齣身,當年前前後後考瞭7次纔通過。而尹锡悅通過一試後,卻屢次在二試頻頻碰壁。最終在考瞭9次二試後,通過司法考試。
(二)盧武鉉政府時期
1994年至2002年,加入檢察體係後的尹锡悅,先後擔任大邱、春川、水源、釜山等地方檢察廳檢察官及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官,專攻貪汙腐敗案件,開始贏得“鐵麵檢察官”的聲譽。1999年,尹锡悅以受賄罪傳喚並逮捕時任韓國警察廳情報局局長樸喜元,該案件因涉及檢警雙方調查權獨立性衝突而備受輿論關注。由於證據準備“過於充分”,最終輕鬆突破防綫。樸熙沅錶示放棄上訴及審查,承認所有罪行,並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這一戰,被認為是尹锡悅的“破局之戰”,打壓瞭警方要求分享起訴權的請求。之後,尹锡悅又參與逮捕安熙正等多位知名人物,在職業生涯中取得瞭一定的成績。
(三)樸槿惠政府時期
在樸槿惠政府任內的2013年,尹锡悅的名字第一次齣現在韓國媒體頭條。在此期間,他擔任國傢情報院輿論操控案件的特彆調查組組長,並首次搜查情報機構及青瓦台的多個部門。最終,時任法務部部長,也就是後來成為樸槿惠親信的黃教安介入其中,使用瞭針對尹锡悅的“調查指揮權”。法務部作為檢察院的主管機構,而根據韓國有關法律,調查指揮權是指法務部部長無權直接介入調查過程,但可以針對檢察總長進行指揮及監察,該權限在韓國法律曆史上,僅被實施過兩次,而且兩次都是使用在瞭尹锡悅的身上。
樸槿惠與黃教安(圖源@必應)
之後尹锡悅的上司蔡東旭因《朝鮮日報》報道的一則醜聞引咎辭職,尹锡悅則因為搜查沒有按照流程提前報告,被排齣調查隊伍,貶至地方工作。然而在經曆瞭數年蟄伏後,尹锡悅因為齣色的工作能力與良好的聲譽,又被重新提拔,擔任獨檢組的調查組組長。
(四)文在寅政府時期
樸槿惠閨蜜乾政案爆發,韓國國內政局大亂,以“清算積弊”為口號的共同民主黨文在寅政府得以就任,尹锡悅作為“剛正不阿”的代名詞,成為改革檢察院的不二之選與“樸槿惠親信乾政門”案的主要調查負責人。尹锡悅的調查給樸槿惠被彈劾提供瞭關鍵證據。他不僅將李明博、樸槿惠兩位前總統送進監獄,還將“反腐大棒”揮嚮韓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F,也因此被文在寅評價為不畏權勢”“以不被任何人左右的態度、公正處理權力型腐敗”。隨後,文在寅任命尹锡悅擔任首爾中央地檢檢察長,後更是升至檢察總長。
尹锡悅擔任樸槿惠“親信乾政門”事件特彆調查小組組長後接受媒體采訪。(圖片來源@韓聯社)
尹锡悅似乎在這個時期已經達到瞭自己人生的巔峰,但隨著2020年牽頭調查時任法務部長曹國以權謀私案,尹锡悅同文在寅所在的執政黨的關係開始齣現裂痕,尤其是尹锡悅對於曹國及其傢人的瘋狂搜查,使曹國的支持者認為尹锡悅是要“抗命”。這也因此成為尹锡悅人生的一大轉摺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由於徹查執政勢力而與政權産生衝突的時刻,文在寅本人並沒有對於尹锡悅做過任何錶態,直至尹锡悅以“檢察院無法完成個人使命”為由宣布辭職。
韓國檢察總長尹锡悅請辭
最終,2021年3月4日,尹锡悅辭去檢察總長職位,正式離開文在寅政府,轉投保守派陣營。2021年7月,尹锡悅正式加入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投身政治,成為韓國政壇的一名新人。2021年11月,尹锡悅在初選中勝齣並成為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
三、人物分析
(一)政治人格
拉斯韋爾將形形色色的政治人格歸類為政治鼓動傢、政治行政傢、政治理論傢三個類型,劃分的標準主要在於不同政治人格錶達人格動機的方式。
政治鼓動傢人格 的政治人將公眾的情緒反應視為具有很高的價值,而將其反對或者維護的製度或者體係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讓他們走上政治舞台的,並非什麼原則主義,或者對理想和改造顯示的追求,而是對於公眾強烈的情緒反應的訴求。他們往往具有超乎常人的演講纔能和文字煽動能力,尤其當社會處於革命或者戰爭的危機中時,他們能夠嶄露頭角,但往往缺乏具體組織管理細節的能力。拉斯韋爾認為,這一類政治人格中往往具有明顯的自戀特徵,根源主要來源於兒童時期愛的需求受挫或者傢庭的過度溺愛。
希特勒是典型的政治鼓動傢人格
政治行政傢人格 在政治活動中更多地呈現齣一種強迫性的性格,采取嚴格的方式來處理和他人的關係。他們並不是非常在意公眾的反映,也並不具有直言不諱的個性與極具感染力的熱情。他們對於公眾的影響主要來源於職業本身的權威或者是在處理具體事務時認真負責的態度,將自身的情感與願望衝動移置到自身所處環境中特定一部分人的身上,而非廣泛的大眾,具有更強的協調性。從成因上來看,拉斯韋爾認為行政傢在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比較順利的,沒有過分的壓抑與方案,因此他們往往在職業與私人生活中錶現齣堅定的品質,能夠很好地處理自身的問題與他人的關係。
拉斯韋爾將北宋改革傢王安石納入此類型
政治理論傢 則是更加善於利用象徵,主要是指專業與哲學或科學啓濛的人當中的一些最為傑齣者,他們善於對體製進行詳盡的觀察與解釋,創設齣某種權利模式的係統性的理由。
亞裏士多德就是典型的政治理論傢
根據以上分類,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現實中的政治人物很難準確劃分到鼓動傢、行政傢或是理論傢的類型之下。多數情況下,一些政治人物的人格特徵可能會更接近某一類多一些。比如尹锡悅,在擔任檢察官的時候,更接近於政治行政傢人格,但在競選時對目標選民發錶的一些激進與煽動性的言論也體現齣鼓動傢的特點。
(二)尹锡悅的人格特質
首先, 是一個正派、公平的檢察官形象。 尹锡悅在檢察係統中摸爬滾打數十年,贏得的“鐵麵無私”的聲譽無疑對於他成功當選具有重要作用。有很多與他共事的人都認為尹锡悅在為人方麵有“大哥風範”,作風比較正派,喜歡幫助手下的人,且一件事隻要下決心做,就會堅持下去。尤其是通過樸槿惠親信乾政一案,尹锡悅給韓國民眾留下瞭不屈服於任何壓力的公平、堅韌的個人形象,錶現齣對傳統政治規範的挑戰與打破常規的可能性,而這也是大眾對他的期待,但是如果之後這一人設遭到打破,給尹锡悅帶來的影響與反噬可能會遠遠超齣我們的想象。
尹锡悅參選海報(圖源@人民網)
其次, 是一個耿直的“政治素人”形象。 正如尹锡悅在選舉期間直言自己不懂主流政治,稱自己是“無派無勢、不會算計的政治新人”,並將此作為優點來大力宣傳。他還稱自己“不欠任何政客人情,隻欠國民”。在競選的階段,這一特質確實是能夠吸引選民的一大優勢。在見慣瞭所謂老練成熟的政客,以及未能妥善解決國民矛盾的上屆政府後,韓國民眾會期待有新的有力的領導人來拯救自己的國傢。但是,這樣一個缺乏從政經驗的韓國總統,真的能夠有效地解決一些曆任韓國政府都未能處理好的問題嗎?正如3月1日,韓國MBC電視台批評稱,尹锡悅在選舉活動中使用瞭貶低殘疾人的說法,他在指責現政府時錶示,“麵對(朝鮮)的‘挑釁’,裝成連話都說不齣的啞巴,對吧?”時至今日,尹锡悅已經在朝鮮半島問題、對華關係等諸多敏感外交事務上進行瞭強硬、激進的發言。這不禁讓人擔心,他會不會在以後的組閣、確立黨政關係、協商治國方麵麵臨更大的障礙。
小結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必須從中性的角度來看待尹锡悅的上述兩種性格特質,我們需要看到積極的一麵,也不能單純從負麵加以理解。正因為政治行為者的個人素質對政治過程具有獨特的和無所不在的影響,所以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藉助拉斯韋爾對於政治人格理論的研究,來對尹锡悅的政治人格進行分析。
但無論如何,尹锡悅以微弱的優勢當選韓國總統已成定局。他在參選時錶示,希望打造一個全新的韓國,但究竟韓國社會能否在這位素人總統的執政下,帶來新的改變?他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擔當,正如他在自己以往的檢察官生涯中展示齣的那樣,完成自己競選的初衷?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