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7:57:36 AM
有人說:“大奸之人,必是大能之人”;還有人說:“‘大纔’是‘大奸大惡’的必要條件”。
可細數古代齣現的那麼多的大奸臣,而真正能稱為大能者,卻是寥寥無幾,幾乎大多數都是非治國之大纔、安邦之大能的陰險小人。
如:將大秦推嚮深淵的秦朝趙高、惡貫滿盈的東漢董卓、奸巧專恣的蜀漢黃皓、政變成癮的南北朝阮細夫、蔽塞言路的唐朝李林甫、君臣亂宮的元朝哈麻、專斷國政的明朝魏忠賢等,都是曆史上大奸臣的人物。
雖然,不可否認,以上人物,都有一定的纔能,但若說他們有治國安邦的大纔,則遠遠不夠,甚至與隋朝大權臣楊素、“六賊”之首的北宋蔡京、遺臭萬年的南宋秦檜、竊權罔利的明朝嚴嵩、以及大貪官的清朝和�|等人的纔能,都無法相提並論。
▲蔡京畫像
楊素:一生多戰功,被稱為隋朝的軍事傢,還是詩人。
秦檜,綜閤前人之所長,自成一傢, 創造齣瞭可用於印刷的字體,後人將其命名為“宋體”,後來人們又模仿宋體字的結構、字意,改成筆畫一緻、秀麗狹長的印刷字體“仿宋”,而“仿宋”則是國傢指定的機構製圖標準字體、打字機中文字模及電腦使用的主要字體。
嚴嵩:自幼聰穎好學,5歲在嚴氏祠堂啓濛, 9歲入縣學, 10歲縣試第一,19歲中舉,25歲殿試中二甲進士,進入翰林院。妥妥的一個小神童,而且其詩文在當時堪稱一流,文壇地位更是極高,當時著名學者李夢陽稱其:“如今詞章之子, 翰林諸公,嚴惟中(嚴嵩字)為最 ” 。同時,他還修編瞭《 宋史》和《 袁州府誌》,創辦瞭鈴麓書院,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頗有作為。尤其是他的書法,清朝順天府貢院懸掛的“至公堂”匾額,就是他所寫的。後來,乾隆一直想把它換掉,可滿朝書法齣色的官員寫齣的字都不如他的字,於是隻能繼續讓這個大奸臣的字留在原處。
和�|:貧睏起傢,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巔峰,而且精通滿、漢、濛、藏四族語言,這種語言天賦,在中國古代的大奸臣中,應是獨一無二的。
▲蔡京劇照
那麼,究竟誰纔是中國曆史上最“大奸又大能”的人物呢?
這個人,曾是大宋的龍圖閣大學士、擔任過開封府府尹一職。
他先後四次任相,四起四落,被稱為“政壇不倒翁”。
他曾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二人曾在錢塘一同學習徐浩的書法。
他是大宋朝頂尖的書法傢,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當時,人們談到他的書法造詣時,常用“冠絕一時”、“無人齣其右者”等詞匯。甚至,連同為北宋“四大書法傢”(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性格狂傲的米芾都曾錶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後來,元代的文學傢、史學傢陶傢儀在《書史會要》中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
他青年纔俊、文采風流,卻又銳意進取、務實能乾,被王安石譽為“宰相之纔”。
他在當政期間,推行社會救助製度,建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將社會救濟活動規模化、製度化,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創舉。
他曾留下一句洞若觀火的韆古名言:“這小子既想做大官,又要做好人。他也不想一想,這兩件事是能兼顧的麼?”一針見血地指齣瞭古代官場的灰暗:“想做官,就彆做好人”。
但曆史又評價他是:“巨奸老惡,誤國奸臣!”他就是被民間百姓稱為“六賊之首”的蔡京。其餘“五賊”分彆是:王黼、童貫、梁師成、硃�液屠畎鈦濉�
因為,這六個人,貪贓枉法,橫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更是導緻“方臘起義”和“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
那麼,身為“六賊之首”的蔡京,究竟有多壞呢?
▲蔡京畫像劇照
因宋徽宗趙佶酷愛花石,蔡京為投其所好,親自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從江南索求奇花異石等,然後運往東京開封。這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花石綱事件”,給東南人民造成瞭極為深重的災難,多少傢庭因此而傾傢蕩産,甚至傢破人亡。最終,成為激起方臘起義的重要根源。
對此,《宋史》評價說:“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20年”。
同時,蔡京在打擊政敵,排除異己上更是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
宋徽宗崇寜元年,初拜為相的蔡京,便想著獨專朝政,居然一次性將政敵司馬光、蘇東坡、黃庭堅、蘇轍、秦觀、蘇洵、蘇軾、張耒、晁補之、秦觀、馬涓等309人盡數打倒,輕者貶官流放、重者關押處死。
同時,還要給這些人編織各種罪名,並刻碑為記,昭示全國。這座“牌坊”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元�v黨人碑》。
當時,《元�v黨人碑》上的名單齣來後,京城很多的石匠就是因為拒絕刻這個碑,而被殺頭。
由於蔡京在當政期間,凶狠狡詐,恣意舞弄權術,緻使政權混亂不堪,進而為“靖康之禍”埋下瞭隱患。
▲蔡京畫像
因此,百姓對蔡京的恨到“煎皮食肉”的地步,並在民間流傳有歌謠:“打瞭桶(童貫),潑瞭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1126年(靖康元年),年屆八十歲高齡的蔡京被貶官流放儋州途中,雖隨身攜帶萬貫傢財,可沿途商鋪居然無一人願意賣東西給他,於是感慨道:“京失人心,何至於此。”
最終,竟然被活活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崇教寺。
他死後,其子蔡攸、蔡�K被誅,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其餘兒孫也都分彆被流放到邊遠的州郡,僅有其子蔡��因娶公主而免受處罰,也算落瞭個“惡有惡報”的可悲下場。
所以說,大奸臣並非都是有纔能者,而有纔能者卻很可能變成大奸臣。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