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但是對人物完全一邊倒的評價本就意味著片麵,作為司馬傢族的領軍人物司馬懿能成為影響一時的著名政治傢,一定有他的正麵和過人之處。
一、司馬懿和曹操第一次交鋒:司馬懿的“術”輸給曹操的“勢”
司馬氏傢族是個大姓門閥。自西漢“獨尊儒術”後,世族望傢多是儒傢人士,司馬傢族也是儒門中人,《晉書》上說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也正是儒門子弟的風範。
曹操是雄纔大略之人,他用人並不拘泥於世傢大族,而是以能力為主,為此,甚至錄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這樣的行事就和世傢大族的門閥勢力形成對立,而曹操是個權變的人,他並不會因此而得罪門閥世傢。
曹操以獨到的識人術看齣司馬懿有能力,而司馬懿又有世傢大族的背景,這就是曹操的最大威脅,因此,曹操心生一計,將司馬懿納入麾下,曹操的計謀主要基於兩點:
1、將司馬懿納入自己的掣肘之下,使其不得肆意發展;
2、將司馬懿納入麾下,就是告訴世傢大族,曹操重用世傢大族。
曹操的計謀,司馬懿當然看得齣來,因此,同樣有計謀的司馬懿自然不願意被曹操納入麾下,他以患“風痹”癥不能起居為由,企圖逃避曹操對他任用。
這一年是建安六年,司馬懿僅22歲。
可是,裝病這樣的事,裝得瞭一時,裝不瞭一世,以曹操的精明,終於明白司馬懿的裝病,便不再和司馬懿玩計謀,他用起瞭他的權勢,命人明確告訴司馬懿,再不齣仕就立刻逮捕收監,司馬懿纔終於“懼而就職”。
曹操讓司馬懿齣山,並非要用他,而是要防他,因此並沒有給司馬懿委以重任,而是讓他給自己的兒子曹丕當傢臣,先是黃門侍郎,再任主簿,也就是秘書。
二、司馬懿在曹操麾下的難:既要顯示忠心,又要顯示能力比不過曹操
司馬懿本是想做大事的人,自然也是需要平台,可是曹操卻是精明而疑心重的人,這讓司馬懿對自己的行事頗費腦筋,他麵臨進退兩難:
1.如果一味的學徐庶,來個“進曹營一言不發”,沒多久就廢瞭,因為人的學識必須在實踐中操練,否則就成為紙上談兵的腐儒;
2.如果太過於鋒芒畢露,也許沒多久就會被曹操砍瞭腦袋。
司馬懿采取瞭一個摺中的辦法,他收起鋒芒,以一個臣子對待主公的態度,忠心耿耿輔佐。
因此,司馬懿在曹操麾下錶現得非常老實,在不同場閤,主動獻計獻策,而有意使自己的策略並不顯得比曹操高明。
司馬懿跟隨曹操討伐張魯時,他獻策:
“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進若耀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
“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再一次是曹操大破孫權,孫權遣使乞降,上錶稱臣,並勸曹操做皇帝。曹操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碳上邪?”
司馬懿又忠心耿耿的建議:
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司馬懿不會認識不到曹操的正確選擇,隻是他此時既要錶忠心,又要顯示自己的能力不如曹操。
可是,司馬懿又並非一味錶現得一無是處,他也還提供給曹操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曹操為魏王以後,司馬懿為軍司馬,此時他就給曹操上瞭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
“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捲,自宜且耕且守。”
饒是司馬懿如何錶演,他在雄纔大略的曹操之下活得還是非常辛苦,因為曹操根本不相信他,曹操對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傢事。”
說明曹操對司馬懿一直有清醒的認識。
曹操清醒,司馬懿更清醒,他利用在曹丕身邊的條件,和曹丕處得非常好,而且忠於職守,日夜效勞,終在曹操手下保得性命。
三、司馬懿是忠臣:在曹丕和曹叡這樣的英主麾下
司馬懿順利度過瞭曹操時期,到瞭曹丕當政時,司馬懿的日子就比較好過瞭,而曹丕也是一代英帝,司馬懿也盡心輔佐,此時,日子舒心的司馬懿安心為臣,並沒有露齣太大的野心。
曹丕死後,大將軍曹真和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曹叡也是一代明帝,再加之大將軍曹真也是一位戰功赫赫有頭腦的武將,在曹叡和曹真麵前,司馬懿也隻能老老實實盡臣子本分。
曹爽的能力比他的父親曹真差瞭一大截,也就和司馬懿不在一個量級,兩人一同輔政,必然使得司馬懿搶占瞭很多風頭,更何況司馬懿本就是有野心的人,閤作起來必定不太愉快,曹爽就想改變這樣的不愉快。
四、司馬懿成為權臣:在曹芳這樣的弱主麾下
被司馬懿能力壓製的曹爽想削弱司馬懿的權力,他請曹芳降詔,升太尉司馬懿為太傅,這樣,司馬懿雖然升瞭官,可是卻失去瞭實權,因為以後所有的文件都要通過曹爽,於是,曹爽開始一人獨大瞭。
司馬懿雖然是太傅,可是他太尉手中最重要的軍事權力並沒有交齣來,而是“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
為瞭麻痹曹爽,他又開始瞭對付曹操那一套,“裝病”,他病得很厲害,“屍餘氣,形神已離。”
可惜曹爽不是曹操,曹操不吃的一套,曹爽全吃下去瞭,他完全相信瞭司馬懿的病,以為司馬懿馬上就要完瞭。
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和他的弟弟們都隨同曹芳去拜謁魏明帝的高平陵,城內空虛,司馬懿立刻抓緊這個難得的時機行動。
首先,司馬懿以非君子的手段讓太後錶態支持自己,之後關閉所有城門,占領武器庫,並在洛陽城南的宣陽門設立防綫;最後宣布剝奪曹爽和他弟弟曹羲的軍權:
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拿著命令進入曹爽軍營,控製瞭曹爽的軍隊;又命令太僕王觀拿著命令進入曹爽弟弟曹羲統領的禁軍營中,控製瞭禁軍。
所有安排妥當,司馬懿最後纔是給皇帝曹芳上書,彈劾曹爽,先說瞭自己一通好話,然後說瞭曹爽一通壞話,並告訴皇帝自己已經動用瞭軍隊捉拿曹爽、曹羲、曹訓兄弟。
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
司馬懿完全違背程序辦事,先斬後奏,這在曹操,曹丕和曹叡時期是想都不敢想的,根源就在於皇帝曹芳太弱。
但戎馬一生富有心計的司馬懿,其實也擔心曹爽硬來,便玩起瞭軍事上的圍三缺一,他讓人嚮曹爽傳話,說曹爽隻有兩條路的選擇,一是雙方硬拼,但是自己的實力很強,因此曹爽沒有機會,二是曹爽投降,可以保住性命。
在司馬懿的心理戰下,曹爽完全沒有瞭主意,他自我催眠,認為投降瞭“不失作富傢翁”,於是,曹爽投降瞭。
結果,投降的曹爽被司馬懿滅族。
滅瞭曹爽之後,司馬懿徹底沒有瞭對手,也徹底沒有瞭顧忌,他開始隨心所欲的清除異己。
之後,司馬懿殺充州刺史令狐愚、車騎將軍王淩、讓曹芳降詔賜死曹彪,將曹魏的各位王公都徙至鄴城進行監控,到嘉平三年即公元251年,司馬懿完全掌握瞭魏國的朝政。
五、司馬懿功在韆鞦,因為他的傢族結束瞭百年戰亂
司馬懿雖然以非君子的手段掌握魏國朝政,可是此人卻非禍國殃民,相反是利國利民。
我們對司馬懿所熟知的,多是他和蜀國諸葛亮相持時的雙方計謀百齣,各齣武功,他奪街亭,擒孟達,最後拖死諸葛亮,還有他徵伐遼東的赫赫戰績。可是對司馬懿的國傢建設之功卻知之甚少,其實,司馬懿對內政的建設,並不輸於他的武功。
正始三年即公元242年,司馬懿還“穿廣槽渠,引河人汴,溉東南諸破,始大佃於淮北。”
司馬懿開鑿和拓寬瞭淮陽、百尺兩條灌溉渠道,又在穎川南北的廣闊區域營造梯田一萬多頃,疏通渠道300多裏—這些渠道可以灌溉農田兩萬頃。
從此,淮北一帶成為國傢重要的産糧基地,從壽陽一直到京城洛陽,農田連成瞭一片。
司馬懿還能積極規勸。
魏明帝曹叡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宮殿,大批的農民被徵用,農田逐漸大片荒廢,民生苦不堪言,司馬懿上奏魏明帝進行規勸,使得魏明帝有所收斂。
對曹芳徵集的一萬多勞役,司馬懿也以輔政大臣名義予以罷免。
一言以蔽之,在司馬懿的輔佐之下,魏國經濟超過吳、蜀兩國的總和,軍事力量遠非吳、蜀可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