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傢坐著,鍋從天上來瞭。
央視曾經的著名專欄《麯苑雜壇》停止播放瞭10年。 關於這個專欄停止播放的理由,終於被一些人“找”齣來瞭。 原因是薑昆。
但是這個鍋對薑昆來說不僅有點黑,而且很滑稽。 人們唱滑稽的大鼓,薑昆背滑稽的大鍋。
這個鍋到底是誰的? 這篇文章我要和薑昆談談《麯苑雜壇》。
一、2005年爭議
2005年6月22日,南方一傢報紙突然爆料,薑昆指責央視《麯苑雜壇》“齣軌、誤人子弟”,《麯苑雜壇》主編反咬薑昆,指責“吃奶罵媽媽”。
如果你隻讀這篇文章,你一定會被這場突然的罵戰嚇到。 因為雙方的語言犀利犀利,看起來像三流明星和專欄,不像來自薑昆和央視的嘴。
由於標題受到關注,其他報紙紛紛轉載瞭這篇報道,一時很熱鬧。
幸運的是,也有謹慎的媒體。 他們知道事情的全貌後,進行瞭深入的報道。 那個內容和以前大不相同。
薑昆在一次麯藝研討會上確實對《麯苑雜壇》提齣瞭意見,但不是針對整欄,而是說瞭欄目的開場麯。 他認為《麯苑雜壇》的開場麯扭麯瞭相聲、短劇、魔術、雜技,使發音變成瞭“響、小貧、墨書、雜雞”,不符閤雜技行業要求“字正圓”的原則。
對此,馬季、劉蘭芳、馮鞏等40多位名麯協會成員錶示贊同,他們聯名寫信給央視,建議修改開場麯。 央視隨後也迴瞭信,錶示稍後將修改《麯苑雜壇》片頭麯。
b605f23418ab855a25bb2cd">
在會場休息閑聊中,薑昆提到瞭《麯苑雜壇》片頭麯這個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他認為這樣容易給人誤導。不知道為什麼,就被有些記者給報道成瞭薑昆指責《麯苑雜壇》“不倫不類,誤人子弟”。
記者也采訪瞭《麯苑雜壇》的編導,他認為,這中間要不就是筆誤,要不就是媒體故意製造噱頭。
筆者認為,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傢南方報紙,他們為瞭爭奪流量,不惜以偏概全甚至無中生有炒作話題。
現在的讀者不要以為無中生有、誇大其詞這種事隻有網絡時代的自媒體纔能乾齣來,紙媒時代這種事並不少,比如著名的“日本小孩夏令營贏瞭我們”,還有“硃琳單戀徐少華終身不嫁”等被傳播很久的文章,其實全是當年一些銷量挺大的紙媒乾齣來的事兒。
再舉一個例子,距離薑昆這次事件時間不遠。北京文藝廣播電台《空中笑林》曾經力捧過郭德綱,2006年初他們辦瞭一次晚會,會場閑聊時提到瞭郭德綱返場17次的事,《空中笑林》老主持人於萬海插瞭一嘴:“17次返場,就算一個小段三分鍾,這也一個小時啊,我不太信”。
其實就是閑聊,沒想到旁邊的記者聽進去瞭,第二天各個報紙紛紛報道《空中笑林》於萬海質疑郭德綱之類的消息,連當時在場的李金鬥和孟凡貴都給捎進去瞭。
結果郭德綱馬上在一次相聲演齣中返場22次迴擊,並在返場中用於謙的名義攻擊於萬海,說他是於謙兒子的乾爹,於謙兒子叫小海,後來於謙覺得不好聽,就給孩子改瞭名字叫萬海,然後他衝著於謙兒子說:兒子,你看你爸爸我說得好嗎?
於謙當然聽懂瞭,但那天的主持人是《空中笑林》康大鵬,郭德綱這麼罵大鵬的老同事,你讓大鵬在單位怎麼呆,於謙很尷尬,但郭德綱不管,於謙隻能在台上衝著大鵬鞠瞭一躬錶示道歉。
事後,六十多歲的於萬海很是大度,沒追究什麼,還嚮郭德綱22次返場錶示祝賀。
這也是一句閑聊,結果在部分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最後成瞭一個大事,在這方麵薑昆和郭德綱,《麯苑雜壇》和於萬海,都是受害者。
二、《麯苑雜壇》停播的真正原因
《麯苑雜壇》正式停播於2011年10月,但凡思維正常的人都清楚,這事兒和薑昆沒有一毛錢關係。
1,薑昆和《麯苑雜壇》的爭議發生在2005年,後來還澄清瞭,如果你非要說就是因為薑昆在2005年批評瞭《麯苑雜壇》片頭麯,最終導緻該欄目在2011年停播。那這無異於一隻亞馬遜雨林的蝴蝶扇動翅膀,最終導緻你傢馬桶堵瞭,這種蝴蝶效應說著玩兒還行,用來指名道姓指責一個人顯然太不嚴謹瞭。
2,薑昆是相聲界名人不假,擔任過中央廣播說唱團團長,主持過幾屆春晚,當過春晚策劃人,還是麯協主席,但你得明白一件事,麯協是管不瞭央視的。相反,薑昆自己的相聲節目能不能上央視春晚還得聽春晚導演的。
2004年春晚,薑昆戴誌誠和《大學自習室》郝雨的相聲《精彩網絡》運用瞭網絡和聲光電技術,改革創新很有想法,但不幸被央視春晚斃掉。
2006年春晚,薑昆、劉偉和石富寬的《八仙拜年》也被央視春晚拒之門外。
咱不說彆的,如果薑昆真有那麼大能量,能直接控製央視關掉一個重頭欄目,那為什麼他不先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相聲弄進春晚呢?
至於《麯苑雜壇》為什麼停播,網上還有一些八卦說法,有人說是主持人兼製片人汪文華和曾經的欄目負責人和導演之間有矛盾,最終導緻欄目停播。
筆者認為,對於央視這種嚴肅嚴謹的國傢級媒體來說,停掉一個有著二十年曆史的欄目,隻會有一個原因,收視率不行瞭。
很多人在思考問題時經常會犯“印象派”錯誤,那就是憑藉自己的印象評價一個事物。比如,《麯苑雜壇》在九十年代確實很紅火,《電視書場》、《快活林》和《洛桑學藝》等闆塊都風靡一時。
但是,曾經的輝煌不代錶《麯苑雜壇》會一直火下去,君不見,連更牛的《綜藝大觀》都在2004年停播瞭,《麯苑雜壇》也不能免俗,在最後的十年裏《麯苑雜壇》收視率也不行瞭。
收視率不行也有兩個原因:
1,《麯苑雜壇》自身的問題。
早期《麯苑雜壇》紅火的重要原因是有不少優質的相聲和小品節目,但在輝煌頂峰之後,有些節目就齣現瞭明顯下滑,比如接棒《洛桑學藝》的那些節目,《聰明的劇務》、《放驢小子》和《買買提》係列,口碑呈現逐漸下滑趨勢。
“放驢小子”於小飛曾在多年後現身《笑傲江湖》,他並沒有引發多少關注度,這足以說明《麯苑雜壇》當年力推的“放驢小子”其實並不算有多成功。
蘭成、德江兩位聰明的劇務也逐漸銷聲匿跡,每次自媒體提到鄒德江都是將他和張小飛聯係在一起,而不是《麯苑雜壇》。
“買買提”買紅妹更多時候也是以孫楠前妻的身份占據新聞版麵。
到瞭後期,雜技和各種民間土味絕活開始占據《麯苑雜壇》的主要節目空間,這是因為《麯苑雜壇》要擔負起很多地方上的宣傳任務,很多節目雖然也很精彩,很多民間絕活也足夠驚艷,比如用嘴提起桌子和摩托車之類,看著很厲害,但在當時的收視率並不怎麼樣。
這種節目質量的下滑幾乎是必然的趨勢,沒有幾個欄目是長盛不衰的,這符閤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比起《綜藝大觀》來,《麯苑雜壇》已經足夠幸運。
2,外部環境
《麯苑雜壇》承擔的那些宣傳任務當然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如果放在九十年代還是可以的,但在二十一世紀初,電視台外部環境卻發生瞭巨大變化。
以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為首的幾大地方電視台開啓瞭全民娛樂綜藝時代。
就在《麯苑雜壇》停播的那一年,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上的前幾名是《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嚮上》,連《我愛記歌詞》都排不進前五。
這種情況下,《麯苑雜壇》在整個綜藝節目市場上更是毫無競爭力,被央視末位淘汰再正常不過。
隻是讓人無語的是,很多靠“印象派”思維的人卻認為《麯苑雜壇》這二十年是一直很紅火的狀態,央視停播這麼火的《麯苑雜壇》就是天理不容,那自然就會有人去往其他地方聯係,最後,薑昆在停播六年前的爭議成瞭最大的理由,這豈不是一口標準的滑稽大鍋。
也不想想,如果《麯苑雜壇》收視率真的那麼好,央視怎麼可能捨得停播,對於欄目來說,收視率高就是王牌,收視率低就是原罪。君不見,有些綜藝節目遭到那麼多人吐槽,但人傢收視率就是強,你想停播都沒有理由。
綜上,所謂“薑昆封掉《麯苑雜壇》”完全就是一個無稽之談。
不得不說的一件事是,薑昆近十幾年來不止被這一個謠言攻擊過,之前還有“取締小劇場”、“讓孫越養大象”等謠言被闢謠,沒想到壓下個葫蘆浮起個瓢,那幾個謠言沒人信瞭,緊接著就會有人造齣新的謠言混淆視聽帶節奏,就算這次《麯苑雜壇》闢謠瞭,下一個謠言又不知道會齣現在哪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薑昆得罪誰瞭這是?又是誰在背後興風作浪?其目的何在?
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