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1:47:47 AM
免死金牌隻是一個籠統的代稱,它一般都是以“聖旨”的形式齣現,這種“欽賜免死”的作法,據說是起源於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劉邦一生隻賜給過一位功臣這種保命聖旨,但是受命者卻既不是蕭何,也不是曹參,當然更不是被他誅滅的異姓諸侯王韓信、英布、彭越――唯一一個被賜“殺人不死”特權的那位大漢開國功臣,很多讀者都沒聽說過,就是把那人名字寫齣來,包括筆者在內,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
免死金牌不免死,這種開國功臣用來保命的東西,經常會變成催命符。那東西的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裏,他想殺擁有免死金牌的功臣,隻要說那人謀反就行瞭――免死金牌不免謀反之罪,而功臣是否謀反,還是皇帝說得算:說你反你就反,不反也反;說你不反就不反,反也不反。
唐朝和明朝的皇帝都賜下過免死金牌,唐朝殺過幾個擁有免死金牌的功臣,很好數,明朝擁有免死金牌而幸免於難的也很好數。
唐朝“賜免死”,始於唐高祖李淵。據《唐會要・捲四十五・功臣》和《舊唐書・列傳第七》記載,唐高祖武德元年八月六日,有十七個人獲得瞭二十次免死特權:
“尚書令、秦王某
(李世民)
,尚書左僕射裴寂及文靜
(劉文靜)
,特恕二死。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Α㈡羝鍀�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等十四人,約免一死。”
武德元年李淵頒賜“免死金牌”的時候,秦瓊還在瓦崗軍中跟王世充作戰,他武德元年九月被王世充俘虜,武德二年二月纔陣前投唐,所以他沒“趕上那一撥”。
我們不必為秦瓊感到遺憾,得到免死金牌也未能百分之百保住性命。都水監、新興郡公趙文恪在李元吉瞎指揮下丟瞭太原城,李淵沒有治李元吉之罪,卻把趙文恪賜死獄中;劉文靜擁有兩塊免死金牌,得罪瞭裴寂之後,李淵下旨將劉文靜斬首抄傢滅門,李世民求情也不管用:
“殺文靜、文起,仍籍沒其傢。”
至於明太祖高皇帝硃元璋賜瞭多少免死金牌,擁有免死金牌的功臣有幾個沒被他誅滅九族,這裏就不說瞭,說多瞭會引起不同讀者群的爭論。
放下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淵和明太祖高皇帝不提,咱們還是來說說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此君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不知道為麼從司馬遷開始,大傢都喜歡稱他為“漢高祖”。
漢太祖高皇帝白手起傢,在冊封功臣的時候顯得比較小氣,為此還差點鬧齣亂子:
“上
(劉邦)
在雒陽南宮,從復道
(閣道)
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言何語
(這幫小子嘀咕啥呢)
?’留侯
(張良)
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
(你不知道嗎?大傢在商量怎麼造你的反呢)
。’”
劉邦這纔發現隻顧自己吃肉,忘記給功臣們喝湯瞭,於是“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大傢一看劉邦最討厭的雍齒(雍齒與我故人,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被封為什邡侯,心中都有瞭底,也就安心地迴傢刷碗洗筷子等著自己的那一份兒瞭。
劉邦想開瞭,也就不再吝嗇,他允許張良自己挑選三萬戶的地盤作為自己的食邑,張良婉拒;蕭何被評為功臣第一、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是應有之義,除此之外,蕭何還享受著兩項特權:
“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按照秦漢禮儀,大臣覲見皇帝,必須解劍脫鞋,而且必須小碎步緊著倒騰,這樣來顯示自己的恭順――看來漢朝大臣每天都是要洗腳的,而宋江在電視劇裏那種類似小老鼠的走路方法,蔡京高俅也都會。
蕭何可以穿鞋佩劍,而且不用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在當時已經是極高的待遇瞭,但是有一位功臣,雖然不能穿鞋佩劍上朝,但卻可以跟蕭何一樣走得地平八穩,他得到“免死”特權,蕭何也沒有,那就是
“殺人不死。”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約法三章”,第一條就是“殺人者死”。他能不顧自己的約定而讓一人殺人不死,讀者諸君肯定感到奇怪:“此人是誰?立有何功?”
在《史記・捲九十八・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和《漢書・捲四十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中有此人的記載,能跟樊噲、灌嬰閤為一傳,此人應該也是一位大功臣,但是他享受免死待遇,卻跟戰功無關:
“上欲自擊陳�g,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嘗自行。今上常自行,是為無人可使者乎?’上以為‘愛我’,賜入殿門不趨,殺人不死。”
蒯成侯不姓蒯,那是他的封號:
“蒯成侯��者,沛人也,姓周氏。高祖十二年,以��為蒯成侯。”
這位周��的名字到底咋念,筆者現在也沒鬧清楚:如果讀作“謝”,那就是犬馬的繮繩(《禮記・少儀》:“犬則執��。”《離騷》:“登閬風而��馬。”),如果讀“夜”,那就是量詞(繒帛番數),古代沒有漢語拼音,即使有,如果當年沒有人特彆注明,現在人們也不知道這位蒯成侯的名字到底咋念。
按照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周��被賜“殺人不死”並非事齣無因:
“蒯成侯周��操心堅正,身不見疑,上欲有所之,未嘗不垂涕,此有傷心者然,可謂篤厚君子矣。”
實事求是地說,周��是有一些功勞的:
“常為高祖參乘,以捨人從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漢,還定三秦,食邑池陽。東絕甬道,從齣度平陰,遇淮陰侯兵襄國,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心。以��為信武侯,食邑三韆三百戶。”
按照周��的功勞,當個食邑三韆多戶的信武侯(在諸侯中算是中等),已經是很不錯瞭,讓他享受蕭何都沒有的待遇,估計很多人都不滿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提齣反對意見,明萬曆年間李光縉增補的《史記評林》,則說瞭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周��少時,容貌甚美,給事蕭何傢,何甚愛之。高祖至蕭何第,見而悅之,以為捨人,齣入令驂乘。”
周��被賜“殺人不死”的免死金牌,其中有何內情,甚至他的名字該怎麼念,都成瞭一團亂麻,筆者是理不清念不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周��是用什麼方式獲得瞭蕭何乃至劉邦的信任和器重,咱們看看蕭何、曹參、張良、韓信、陳平、樊噲、灌嬰、周��這一幫開國功臣的待遇,就會發現能打架的不如會辦事的,會辦事的不如會說話的,如果還會邊哭邊說,那麼皇帝是一定特彆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