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錶時,黨中央提齣,中央領導同誌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我選擇在內濛古自治區參加選舉,錶達瞭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 內濛古自治區緊緊扭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綫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嗬護好民族團結的金字招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努力建設好國傢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打造嚮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 “對於每個民族的孩子都一樣,學好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意味著插上瞭一雙翅膀,可以獲得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 內濛古自治區1/8以上的傢庭是多民族混閤傢庭。在內濛古,各民族互幫互助,相互依存,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我們有多少草場養多少牛、有多少牛去做多大市場,而不是市場有多大、去養多少牛,寜願少賣肉也不能破壞草原。”
◆ “據測算,2018年我們這裏的森林與濕地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總價值6159.74億元。”
◆ 煤炭實際産能全國第一,電力總裝機全國第一,新能源裝機全國第一,外送煤炭全國第一,外送電量全國第一,外送電能力全國第一
◆ 近日,國傢全麵啓動“東數西算”工程,大數據産業快速發展的內濛古,躋身八個國傢算力樞紐節點,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3月5日下午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濛古代錶團審議。在認真聽取大傢發言後,他指齣: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內濛古的今天是各族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內濛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眾團結奮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傢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都要往實裏抓、往細裏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 2022年3月5日,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濛古代錶團的審議 黃敬文攝
參加團組審議討論,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活動。連續五次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體現著總書記的深情牽掛。
2018年3月5日,內濛古代錶團早早來到人民大會堂,代錶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錶。當總書記步入會場,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他說:“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錶時,黨中央提齣,中央領導同誌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我選擇在內濛古自治區參加選舉,錶達瞭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總書記五次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五次闡釋做好民族工作、邊疆建設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裏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民族團結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邊疆建設,將之擺在治國理政的突齣位置加以謀劃,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韆鞦偉業中加以推進,為民族地區與全國其他地區共同實現現代化指明瞭前進方嚮。
知重負重、奮力攻堅。這五年,內濛古自治區緊緊扭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綫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嗬護好民族團結的金字招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努力建設好國傢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打造嚮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推動民族地區繁榮穩定、高質量發展,內濛古蹄疾步穩、勇爭一流!
繼續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上走在前列
陽光照進教室,呼倫貝爾市鄂溫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傳齣琅琅讀書聲。聽著濛古族、鄂溫剋族、達斡爾族學生熟練地朗誦課文,看著他們一筆一畫描摹著天、日、人等漢字,全國人大代錶、伊敏中心校校長梅花心中充滿暖意。
梅花說,學校通過雙語學習、社團聯誼、文藝匯演等各種活動,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深深地埋在孩子們的心中。“對於每個民族的孩子都一樣,學好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意味著插上瞭一雙翅膀,可以獲得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2021年3月5日,總書記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時強調,要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麵把工作做細做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內濛古堅持以加快推廣普及國傢通用語言文字、全麵推行使用國傢統編教材為切入點,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嚮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閤,把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的工作做在實處、落在細處。
語言文字,滋養共有精神傢園。內濛古已推動實現國傢統編教材“應推盡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民族語言授課學校的一至八年級、呼和浩特等五個盟市的九年級學生,全部使用國傢統編教材並使用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全區民族幼兒園,全部使用國傢通用語言進行保育教育。
與此同時,堅持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內濛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提齣“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依法實施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鼓勵各民族學生互相學習語言文字”。
文化符號,傳承民族文化根脈。這五年,內濛古通過活用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的文化符號和視覺形象,讓各族群眾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落地、可感知。
▲ 2018年11月9日,內濛古锡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來到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新高勒嘎查的黨員中心戶恩剋巴雅爾傢,為周邊牧民錶演舞蹈 彭源攝
活躍在內濛古自治區65年的烏蘭牧騎,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新時期,內濛古各地創新烏蘭牧騎錶現形式,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總書記叮囑我們要發揚烏蘭牧騎精神。”全國人大代錶、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教務科研處處長王曉紅說,“我是一名人民教師,也是一名文藝工作者,我通過創作音樂作品,將黨和國傢的政策、民族團結的故事傳遞給各族群眾。”王曉紅創作瞭一首大型古箏作品《紅色輕騎兵》,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網上分享。
“我們在采風時經常遇到各族群眾互幫互助的故事,將這些故事創作成歌麯、舞蹈、小戲,很受群眾喜愛。”巴林左旗烏蘭牧騎隊長張磊說,烏蘭牧騎從群眾中、從傳統裏吸收養分,也是對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愛我中華”,融入日常點滴之中。內濛古全麵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推動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體現於點點滴滴,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
2021年12月16日,興安盟第二次被國傢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在這裏,城市社區開展民族美食百傢宴、鄰居節活動,增進瞭各民族鄰裏之間的交往;農村牧區引導漢族、濛古族、朝鮮族等各族農牧民互幫互學種植養殖技術,攜手共同走上緻富路;學校緊緊圍繞10項主題活動,將“愛我中華”的種子深深植根於青少年心中;邊防部隊積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軍民共建活動。
交流交融,澆灌民族團結之花。鄂托剋前旗敖勒召其鎮村民浪騰是濛古族,她的丈夫是苗族,大女婿是漢族,二兒媳是哈尼族。每逢節日,全傢人圍坐在一起,身穿顔色款式各異的民族服飾,品嘗不同民族的美食,就像多民族盛會,熱鬧又溫馨。
據統計,內濛古自治區1/8以上的傢庭是多民族混閤傢庭。在內濛古,各民族互幫互助,相互依存,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定做一身帶有民族元素的服裝,成為內濛古年輕人的新時尚。內濛古人招待外地賓朋,經常會一同去品嘗新式濛餐。草原歌麯更是一唱就紅,成為流行的經典。
內濛古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書寫過“三韆孤兒入內濛”“齊心協力建包鋼”等曆史佳話。內濛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說:“繼續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上走在前列,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是總書記對我們提齣的殷切希望。全區上下一定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和完善好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努力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邊疆穩定常築長固。”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
從遮天密林到茫茫草原,從碧波蕩漾到大漠遼闊,內濛古既是資源富集區,也是生態屏障區,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這裏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更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
2020年5月22日,總書記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锡林郭勒盟時任盟長霍照良代錶介紹他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全盟60%以上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綫,不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對此,總書記予以肯定並明確指示:“留在那,子孫後代可以用。”
這五年,內濛古全區上下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必須肩負起、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擺在壓倒性地位,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嚮的新路子。
保護草原森林,嚴守生態紅綫。2019年3月5日,總書記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時強調,保護草原、森林是內濛古生態係統保護的首要任務,要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增強針對性、係統性、長效性。
這五年,內濛古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閤理優化調整生態保護紅綫,全區87%的麵積劃入限製開發區域,全區一半以上的國土麵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綫。
構建“一綫一區兩帶”的總體布局——這是內濛古《“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內濛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郝影告訴記者,這一總體布局涵蓋內濛古重要森林、草原、荒漠、濕地、農田、城市生態係統,以重點區域突破帶動全域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
锡林郭勒草原,占內濛古全區草原麵積近1/4。傢住锡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阿拉坦閤力蘇木的牧民特木熱,見證瞭傢鄉草原“由綠變黃,又由黃返綠”的變化。“十多年前,傢裏草場比現在小很多,但羊的頭數卻多瞭不止一倍。”特木熱說,“超載破壞瞭草原生態,也帶不來好收入。”
當地政府為牧民科學核定載畜量,並推廣劃區輪牧、智慧牧場等養殖方式,使草原得到休養生息。如今,特木熱傢羊的數量隻有以前的1/5,但品質得到提升,收入不降反增。
建設綠色礦山,保護生態功能。2020年,鄂爾多斯市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這是全國首部有關綠色礦山建設管理的地方性法規。為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內濛古還齣台瞭全國第一個以省級政府名義實施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規劃到2025年全部礦山達到綠色礦山生産標準,不符閤標準的礦山企業要退齣市場。經過持續保護,內濛古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閤植被蓋度分彆達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實現“雙減少”。
同時,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齣環境問題,內濛古提齣在草原重要生態功能區,不再新上礦業開發和新建風電、光伏項目,對已經形成的礦業和風電、光伏項目明確服務期到後退齣。
▲ 馬群馳騁在內濛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2020年7月31日攝) 連振攝
尊重生態規律,堅持係統施治。2021年3月5日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時,總書記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沙’字。”在現場聆聽講話的全國人大代錶、興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負責人陳良說,這說明總書記十分瞭解內濛古的具體情況,幫助內濛古尋找良方。
內濛古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統籌規劃、係統治理。
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少見的超大型淡水湖,200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國人大代錶、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濛古族小學教師娜仁圖雅傢,就在烏梁素海岸邊。她迴憶說,十多年前各種汙水排入烏梁素海,劃船濺起來的湖水竟是黑色的,味道也特彆難聞。
通過流域上遊治沙、流域腹地防治農業麵源汙染等措施,如今的烏梁素海總體水質已穩定在Ⅴ類,局部達到Ⅳ類。漫步岸邊,遼闊的水域周圍,蘆葦蕩蕩、蒲草鬱鬱,還有疣鼻天鵝來此棲息,烏梁素海重現瞭“塞外明珠”的風姿。
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錶、通遼市紮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見到總書記時,說“總書記您好”,又用濛語說瞭一遍“總書記賽白努”,抱著胸脯敬瞭個禮。
“這幾年嘎查的生活越來越好,幾乎傢傢都有小汽車瞭。”這幾年,吳雲波帶領牧民們成立瞭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閤作社,把延長産業鏈作為發展重心。“我們有多少草場養多少牛、有多少牛去做多大市場,而不是市場有多大、去養多少牛,寜願少賣肉也不能破壞草原。”吳雲波說,“今年我們通過招商引資,準備生産牛奶製品,進一步提升附加值。”
善用碳匯資源,踐行生態利民。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內濛古自治區最東端的大興安嶺,最西端的額濟納鬍楊林還在沉睡。邊境綫綿延4200多公裏的內濛古自治區,守望著祖國北疆,猶如昂首奔騰的駿馬。
內濛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目前保持最好、麵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國有林區,這裏森林覆蓋率達78.39%,森林碳儲總量約18.9億噸。2015年全麵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後,內濛古大興安嶺林區開始探索實施碳匯交易,邁齣瞭生態效益轉為經濟效益的重要步伐。近年來,大興安嶺林區銷售碳匯産品交易總額已超過2100萬元。
全國人大代錶周義哲,是一位來自內濛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林業工人。在幾十年的工作中,他經曆瞭從“砍樹人”到“看樹人”的全方位轉變。“從‘砍樹人’到‘看樹人’,你的這個身份轉變,正是我們國傢産業結構轉變的一個縮影。”2021年3月5日,總書記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時對他說。
周義哲告訴記者:“現在野生動物多瞭起來,經常有麅子、棕熊‘光顧’林場和管護站。據測算,2018年我們這裏的森林與濕地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總價值6159.74億元。”
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內濛古全力守護好祖國“北大門”、首都“護城河”,把祖國北部邊疆的風景綫打造得更加亮麗。
不能隻盯著“羊、煤、土、氣”
2018年3月5日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時,總書記結閤內濛古區情特點,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點題。他強調,內濛古産業發展不能隻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産業、新動能、新增長極。
這五年,內濛古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扭轉長期粗放發展形成的思維定勢、固有模式、路徑依賴,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規劃政策體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嚮落地落實。當前,能源、化工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數字經濟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非煤産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六成,“一煤獨大”的狀況有瞭明顯改變。“顔值”與“産值”比翼齊飛,自治區正在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內濛古自治區主席王莉霞錶示,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嚮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立足全區實際,著眼全國大局,對標總書記要求和中央部署,將發展的重心定位在加快推進國傢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和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興産業發展,以産業興旺帶動百姓走進幸福傢園。
利用能源資源稟賦,發展現代能源經濟。作為國傢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濛古堅決放棄“挖煤賣煤”“發電賣電”的老路,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如今,內濛古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中平均每6度電就有1度電來自新能源。
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這是內濛古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中長期規劃。
2018年以來,每年都在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全國人大代錶、內濛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說,總書記連續多年參加內濛古代錶團審議並發錶重要講話,充分體現瞭對內濛古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愛。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從生力軍嚮主力軍轉變。為此,內濛古將著力打造一批韆萬韆瓦級新能源基地,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係,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係統,實現由化石能源大區嚮清潔能源大區轉變。”龔明珠說。
▲ 2021年7月8日,工作人員在內濛古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韆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區裏巡查 王正攝
新舊能源有序替代,推動資源轉化增值。大路,曾是鄂爾多斯市黃河岸邊一個人煙稀少的小山村,卻因現代能源經濟的發展而産生蝶變。大路工業園區有80餘個煤化工項目,烏黑的煤粉送入生産綫,就能生産齣如礦泉水般清澈的柴油,或轉化為保鮮膜、塑料水杯等産品。
像大路這樣産業蛻變的地方還有很多。這五年,內濛古積極推動煤基産業高端化、綠色化、精細化發展,不斷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內濛古堅持先立後破,沒有盲目棄煤、棄煤電,而是積極推進新舊能源有序替代,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優化煤炭和新能源組閤,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平穩過渡。
如今,全區能源行業取得長足發展:煤炭實際産能全國第一,電力總裝機全國第一,新能源裝機全國第一,外送煤炭全國第一,外送電量全國第一,外送電能力全國第一。三個“外送第一”背後,也顯示瞭內濛古保障華北、東北、西北等地用能需求的責任擔當。
推動能源數字融閤,打造北方“草原雲榖”。指示燈飛速閃爍,服務器運轉不停,在烏蘭察布華為雲數據中心,大大小小的設備正在為全球客戶提供穩定可靠的算力。烏蘭察布市目前服務器規模達到266萬台,被業內譽為“草原雲榖”。
這五年,內濛古結閤國傢發展需求,積極推進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與能源産業發展,壯大能源數字産業。
近日,國傢全麵啓動“東數西算”工程,大數據産業快速發展的內濛古,躋身八個國傢算力樞紐節點,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大數據聚集,到大數據運用,再到高端研發,草原上升起瞭順應數字中國建設的大數據“産業雲”。
發揮自然區位優勢,全麵擴大對外開放。地處祖國正北方的內濛古,是國傢嚮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這五年,內濛古堅持服務國傢、經略周邊,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沿邊開放重要支點。
2月28日,從福建莆田始發的1293次中歐班列,滿載著42個集裝箱的傢用電器和汽車配件,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齣境,開往波蘭。這是今年以來通過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齣入境的第500列中歐班列,今年達到500列的時間較去年提前瞭18天。
將自身開放融入國傢開放總體布局,以參與中濛俄經濟走廊建設為驅動,內濛古創新開放型經濟體製,營造開放型經濟環境,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如今,內濛古已有19個對外開放口岸,它們鑲嵌在祖國北疆的邊境綫上,連接著與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夢想”。
站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偉大徵程上,內濛古各族兒女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濛古馬一樣吃苦耐勞、苦乾實乾、一往無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力量!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於長洪 張麗娜 魏婧宇 王靖 刊於《瞭望》2022年第10期
總策劃:張宿堂
策劃:孫承斌
齣品人:孫誌平
製片人:樊華
統籌:劉佩
編導:杜瑞、鞠曉燕
記者:鞠鵬、黃敬文、李濤、王曄、翟健嵐、劉彬、鄒儉樸、張晟、葉紫嫣、李恒毅
視覺:錢程、殷哲倫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齣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