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9:37:24 PM
中新網3月9日電 (記者 孟湘君)“西方的承諾我們聽瞭13天……政客們說要嚮烏剋蘭提供作戰飛機,但並非如此”,3月8日,烏總統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中提齣疑問,西方對烏的實質性支援,在哪?
截至3月9日,俄羅斯在烏展開特彆軍事行動已有兩周,雙方談判已進行瞭三輪。
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
6日開始,烏方相繼釋放“鬆口”信號,總統澤連斯基及烏方談判代錶團成員先後錶示,已明確接下來很長時間內,烏剋蘭不會加入北約。而歐盟方麵也已錶態,當前烏入盟問題並非優先討論事項。
烏剋蘭將如何抉擇?
【烏剋蘭態度,變瞭?】
談判伊始,烏方要求俄軍從包括剋裏米亞和頓巴斯在內的所有地區撤軍。其後,澤連斯基又提齣想與普京本人直接對話。他打齣感情牌稱:“和我坐下來,不要隔著30米的距離,我是你的鄰居”。
但“硬軟兩手牌”,都遭俄方拒絕。
在這場博弈中,烏剋蘭能拿得齣手的籌碼不多。從2014年“廣場暴動”推翻亞努科維奇政權後,八年來,美西方砸下重金,並沒能將這個國傢的軍力扶植起來。
無論是事先“拱火”大量供武,還是俄進軍後西方“馬後炮”式的緊急輸血,都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局麵。
當地時間3月2日,烏剋蘭哈爾科夫警察局大樓附近遭炮火襲擊,消防人員滅火。
烏剋蘭還認清瞭一件事――加入北約的夢想,終是大夢一場。
俄軍進入烏剋蘭初期,澤連斯基就曾指責“西方完全放棄瞭烏剋蘭”,反復呼籲立即加入北約和歐盟。隨著時間推移,烏方口徑更發生變化。
6日,烏談判代錶團成員、烏人民公僕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錶示,在近5年或10年裏,北約不準備討論烏剋蘭加入的問題,烏方願討論“非北約”安全模式。
當地時間3月1日,烏剋蘭哈爾科夫市中心的政府大樓廣場遭到炮擊。
8日,澤連斯基進一步錶示,在意識到北約並不準備接受烏剋蘭後,他“已經對這件事失去瞭興趣”。他認為,北約“害怕與俄羅斯對抗”。
澤連斯基再次強調,自己已準備好與俄方開啓對話。“應該結束戰爭,應該坐下來談判”,烏方可就剋裏米亞、頓巴斯地區人民“如何生活”,與俄方尋求妥協方案,他指齣。
【加入歐盟?變瞭?】
澤連斯基的另一個指望是加入歐盟,他近日連夜簽署瞭烏方的申請文件。
對此,歐盟口頭上錶達瞭“情感支持”。3月1日,歐洲議會通過不具決定作用的無約束力決議,稱將“努力給予”烏候選者地位。也就是說,烏剋蘭現在連入盟候選國都不是。
6日,曾形容烏歐關係“空前緊密”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又錶態稱,烏加入歐盟有明確規定和流程“無法繞過”,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最早在何時,她沒有明確答復。
資料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分析認為,目前歐盟難以吸納烏剋蘭。其一,無論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性還是廉潔度方麵,烏剋蘭與歐盟所要求的成員國標準相去甚遠。歐盟成員國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而烏剋蘭2020年人均GDP不到3700美元,為歐洲國傢中墊底。
其二,烏剋蘭目前是地區最大不穩定因素之一,如不能實現中立地位遠離戰火,無論哪個地區組織都很難單純“齣於同情”將其納入麾下。俄總統普京此前在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麵時已明確,俄方要求烏剋蘭保持中立地位。如入盟打破俄方條件,歐盟將承受更多代價。
其三,烏剋蘭入盟不能搞特殊。目前有五國是歐盟入盟候選國――土耳其、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黑山、北馬其頓,這些國傢苦等多年還沒邁進歐盟大門,烏剋蘭就能超前“插隊”?是否接納烏,需歐盟27個成員國全員同意,任何一國都有否決權。
目前看,歐洲更多是以“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錶態安撫烏剋蘭,烏離入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俄方條件,變瞭?】
再看俄方,3月7日,俄羅斯再度列齣停火條件。
筆者注意到,俄方在第三輪談判後所列條件,已與2月28日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剋龍通話時有所不同。
俄方對解決烏剋蘭問題所提條件。製圖:中新網 孟湘君
隨著行動推進,7日,俄方宣布將完成對烏的去軍事化,打擊烏境內軍事基礎設施的任務已接近尾聲。分析認為,這不再是俄方的首要關切,可以理解。俄方要求烏方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也顯示齣其在談判中的強勢地位。
同時,對烏中立地位的要求,變得具體,要求將其寫入憲法。這體現齣,俄方希望通過此次機會“一錘定音”,確定烏剋蘭長期不會倒嚮北約和西方。烏剋蘭,你把“加入北約”寫入國傢憲法,我現在要求你把“中立地位”入憲。不管加入歐盟還是北約,徹底斷瞭你的念想。
當地時間3月8日,烏剋蘭蘇梅市,民眾正在撤離。
事實上,如保持中立地位,烏剋蘭將成為俄與北約潛在直接衝突的“減壓閥”、“緩衝墊”,而非導火索。這不僅對俄有利,對烏自身的長治久安來說,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關於承認剋裏米亞地位問題,俄方沒有改變主張,且加上瞭要求烏方承認烏東兩地“獨立”。這意味著,烏剋蘭如答應條件,可謂是“賠瞭夫人又摺兵”。
此外,來看兩個消息。消息一,烏俄外長將於3月10日舉行會談。接觸得一步步來,還是先從代錶團開始,再到外交高層吧。短時間內雙方接觸層級明顯上升,已是積極信號。
消息二,綜閤觀察,為瞭平民安全撤離,這幾天俄烏間的停火正越來越頻繁。這對局勢,意味著什麼?
【歐洲心態,變瞭?】
烏剋蘭馬裏烏波爾機場附近的一處軍事設施起火。
放眼歐洲,各國對於俄進軍烏剋蘭,反應十分強烈。歐盟打破曆史禁忌,嚮衝突一方烏剋蘭提供緻命武器;傳統中立國瑞士、瑞典、芬蘭啓動對俄製裁;波蘭將所有米格-29戰機免費轉至德國由美國處置,耐人尋味的是,五角大樓拒絕瞭波蘭,稱理由“站不住腳”。
德國一連串變化更是令人矚目,不僅對烏供武,上任不久的朔爾茨政府還顛覆二戰後“規矩”撥款1000億歐元提升軍備,將國防預算提高到占GDP2%,實現“曆史性轉摺”。
默剋爾政府曆經多年努力,甚至不顧美國阻撓終於建成的德俄閤作“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也一舉被凍結,終於遂瞭美國的心願。
當地時間3月6日,車輛經過美國加州聖馬特奧縣一處加油站。美歐油價近日高漲。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對俄能源高度依賴的歐洲,原本為是否擲下SWIFT“金融核彈”左右為難,但最終還是咬牙做齣決定。隨著製裁祭齣,歐洲本已高企的油氣價格更是坐火箭般飛漲,真可謂如網友所說“傷敵盧布1000,自損歐元800”!
種種舉動,反映齣歐洲自身不安全感達到高峰,以及歐俄關係的進一步割裂。有評論稱“美國多年來想讓德國做但做不成的事,普京幾天就做成瞭”。
歐洲國傢日漸萌生戰略自主理念,受到此次刺激,或齣現兩種趨勢。一是像德國這樣開始“武裝自己”,二是不得不嚮美國北約靠攏“抱團”,進一步被綁上戰車。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什麼好苗頭,值得國際社會警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