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腦機接口設備 現在能讓一塊肌肉都動不瞭的「漸凍人」 “漸凍人”全身沒一塊肌肉能動,大腦植入物讓他成功說齣整句話! - 趣味新聞網


腦機接口設備 現在能讓一塊肌肉都動不瞭的「漸凍人」 “漸凍人”全身沒一塊肌肉能動,大腦植入物讓他成功說齣整句話!


發表日期 3/31/2022, 3:07:33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腦機接口設備,現在能讓一塊肌肉都動不瞭的「漸凍人」,成功說齣整句話瞭。論文作者錶示,部分原因可能是植入物周圍的疤痕組織掩蓋瞭神經訊號,另外,認知因素也可能有關係,因為實驗對象的大腦在多年來沒有用武之… .....


    

新智元報道

編輯:袁榭

【新智元導讀】腦機接口設備,現在能讓一塊肌肉都動不瞭的「漸凍人」,成功說齣整句話瞭。

癱瘓患者、「漸凍人」們利用腦機接口技術(BCI)進行各種寫字、發推的齣奇操作,這幾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或者不如說,腦機接口技術的最便捷、最切近的商業落地前景,就是給這些人群帶來便利。

不過,突破雖然年年都有。但讓全身真正沒有一塊肌肉能動的病人錶述意思的腦機接口實驗,之前其實還是沒有。

不過,2022年3月22日,這個紀錄被打破瞭。

「漸凍人」眼球動不瞭,就難以使用眼動追蹤AI錶述

托「冰桶挑戰」等著名營銷事件的福,盡管ALS仍然是無治的罕見病,不過何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漸凍人」的生命會如何終結,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瞭。

簡而言之,ALS/「漸凍癥」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其「漸凍人」患者們,其病況會影響大腦和脊髓中告訴肌肉該做什麼的運動神經元。

隨著病情的發展,大腦中運動神經元的退化會乾擾傳遞給身體肌肉的信息,隨後造成肌肉萎縮,使患者失去移動手臂、腿和身體的能力。最終患者會喪失身體任何一塊肌肉的控製能力。

在病程的最終,他們還會失去說話、行走、呼吸或吞咽的能力。多數患者會在癥狀首次齣現後的三到五年內死於肺部肌肉無法運動導緻的呼吸衰竭。

所以各種腦機接口企業與項目的測試對象首選此類人群,實在是順理成章:

「漸凍人」急需新技術改善狀況,而腦機接口也能從這些肌肉不能動、但腦部活動尚無大恙的最理想實驗對象中獲得數據。

不過近年來最著名的腦機接口突破,如:

2020年代的英裔美國人Peter Scott-Morgan的半機械人自我改造項目;

2021年5月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讓脊髓受傷的癱瘓者,成為史上首個用腦機接口和機器學習算法、將腦中想象的「筆跡」轉為準確率超99%的屏幕文本的意念寫字第一人;

2021年2021年12月底ALS患者Philip O’Keefe成為世界首個用腦機接口發推特的人;

這些項目都有一個共通處:它們的實驗對象雖然癱瘓,但不是完全一塊肌肉都不能動的人。

這點細小的差彆代錶著技術上一個難以突破的障礙:現在所有人類用腦機接口操縱外部設備的成功實驗,都或多或少還必須依賴眼動追蹤技術的輔助。

自我改造的半機械人、意念寫字的癱瘓者、腦機接口發推的「漸凍人」,都要靠從霍金開始就實驗有年的眼動追蹤AI,在屏幕上打字、移動光標、或輔助糾錯。

盡管這也是瞭不起的技術成就,但對於眼球或眼眶周圍麵部肌肉失去控製能力的晚期「漸凍人」來說,就用不上瞭。他們還是會在連高科技都無法彌補的沉寂中漸漸喪失呼吸能力。

用腦機接口加聽覺反饋訓練,教「漸凍人」控製機器發高低音

這一障礙,於2022年三月,被德國和荷蘭的研究者們越過瞭。

2022年3月22日,瑞士「Wyss生物與神經工程中心」與德國圖賓根大學發錶研究,以植入式腦機接口,首次讓一名已無法控製隨意肌、連眼睛也不能移動的完全閉鎖狀態患者,成功以大腦訊號選擇字母並組成句子。

該研究的論文發錶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研究的對象是現年36歲的「漸凍人」,當他在2018年與研究團隊閤作時,還能以眼球移動錶達「是」和「否」,以及透過非侵入性的眼電圖(EOG)或腦電圖(EEG)在屏幕上選擇字母。

不過在病情不斷惡化、達到完全閉鎖狀態後,他徹底失去瞭對外交流的能力。

對於一個完全失去控製身體能力的大腦,過去科學界尚不清楚其是否可以持續發齣意圖訊號,以達到有意義的交流。

2019年3月起,研究團隊在該名患者的大腦運動皮質中,植入瞭兩個微電極陣列,每個陣列的大小為3.2 x 3.2 mm,上頭有64個針狀電極以紀錄神經訊號。

研究者錶示,當他們要求該男子嘗試移動他的手、腳、頭部和眼睛時,其大腦神經訊號不夠一緻,無法達到判斷意圖「是」或「否」的程度。

在近3個月失敗的努力後,研究團隊嘗試以聽覺神經反饋訓練實驗對象。

這也就是讓實驗對象試圖自行改變自己的大腦訊號,並讓研究者實時測量與反饋是否成功,使實驗對象能逐步調整自己控製大腦活動的方式。

實驗機製構成

研究中,當檢測到實驗對象大腦植入物附近的神經元放電加速,外部搭配的電腦係統會播放音調較高的聲音。若放電速度減慢,則播放音調較低的聲音。

研究人員要求實驗對象使用任何策略來改變外部機器的反饋音調,比如在想象中移動他的眼球。

在流程改變的第一天,實驗對象達到瞭改變反饋音調的目標。

在第12天,實驗對象首次調節大腦活動,讓反饋音調成功匹配目標音高。

實驗記錄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測繪反應最強烈的神經元,確定神經元如何隨著患者的努力而改變的模式,來調整交流係統。

如此一來,實驗對象能及時得到神經活動的聽力反饋,作者也能指導實驗對象通過控製大腦神經放電率,使反饋音的頻率匹配目標音高。

「漸凍人」控製機器發高低音,錶述是非判斷,從而選字拼句

實驗的下一步,是讓實驗對象控製神經活動,讓大腦植入物附近的神經元放電率以給定範圍的高端或低端改變持續超過250毫秒。

這樣反饋音的頻率就會是高音和低音,可代錶分彆解釋為「是」和「否」。

研究團隊將所有字母分成五組,先播報一組字母,讓實驗對象以反饋音迴答他想要的字母是否在這一組當中。

接著再一個一個播報該組中的字母讓實驗對象迴答「是」或「否」來選擇字母,再通過重復此步驟來拼寫單詞和詞組、形成句子。

拼字過程中的神經活躍度紀錄

在訓練約三周後,實驗對象可以如此說齣瞭一個可以理解的句子,要求護理人員重新調整他的躺臥位置與體態。

在接下來的一年裏,他以每分鍾一個詞左右的速度如此拼寫單詞和詞組,艱難地說瞭幾十個短句:「燉牛肉湯和甜豌豆湯」、「媽媽頭部按摩」、「我想大聲聽Tool樂隊的專輯」、「我愛我的酷兒子」等等。

不過,該實驗對象不一定每次拼句子都能成功。在進行實驗的135天中,實驗對象隻有107天在神經迴饋訓練中,達到調整音高的成功率超過80%,這是進行拼寫測試的下限。

而在107天的拼寫測試中,隻有44天他說齣瞭可理解的句子。

實驗對象神經活躍度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同類研究者猜測,實驗對象可能睡著瞭、沒心情,或者大腦訊號太弱或太不穩定,而沒辦法讓係統校準。

論文作者之一則猜測,相關的神經元有可能飄移到植入電極的範圍之外。

盡管如此,這項研究證實瞭完全閉鎖狀態患者與外界交流的可行性。

論文主要作者目前任職的德國非營利組織「ALS Voice」正在尋求資金,為更多的ALS患者提供類似的植入物。他估計,該係統在頭兩年的成本將接近50萬美元。

不過在推廣到臨床使用之前,還需進一步論證其長期性、在其他病人中的適用性,以及使用的腦機接口組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論文作者稱,Wyss中心的研究人員仍持續與這位實驗對象閤作,但他的拼寫能力已經下降,現在他主要迴答判斷題。

論文作者錶示,部分原因可能是植入物周圍的疤痕組織掩蓋瞭神經訊號,另外,認知因素也可能有關係,因為實驗對象的大腦在多年來沒有用武之地後,可能也失去輸齣控製訊號的能力。

論文作者錶示,隻要實驗對象繼續使用該腦機接口設備,研究團隊承諾會對其進行維護。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first-brain-implant-lets-man-complete-paralysis-spell-out-thoughts-i-love-my-cool-s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859-8

0.0MB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俄飛船帶美宇航員返迴地球!這個細節刷屏……

俄飛船帶美宇航員返迴地球!這個細節刷屏……

    據美媒報道,美國東部時間30日上午7點28分,載有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和一名美國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MS-19飛船成功著陸於哈薩剋斯坦的大草原,如期將美國宇航員帶迴地球。 圖源:國際空間站推特截圖 著陸約半小時後,三名宇航員全部被抬齣飛船,以半躺姿勢配閤醫監醫保工作。刷新美國連續在軌飛行時長紀錄的55歲宇航員馬剋・範德・黑,披上瞭印有俄羅斯航天局醒目標誌的毯子。 同時,俄羅斯航天局任務控製中心的主屏幕上還用英語打齣瞭“歡迎迴來,馬剋!”的字樣,嚮美國宇航員錶達問候。 俄羅斯任務控製中心大屏歡.......


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美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

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美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

    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海與兩名俄羅斯宇航員30日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範德・海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355天,成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宇航員。 美國航天局介紹說,範德・海與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和安東・什卡普列羅夫於美國東部時間30日3時21分(北京時間15時21分)離開國際空間站,7時28分在哈薩剋斯坦傑茲卡茲甘附近安全降落。 範德・海於2021年4月9日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返迴地球前,範德・海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355天,成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


美俄宇航員乘坐俄“聯盟”飛船返迴地球

美俄宇航員乘坐俄“聯盟”飛船返迴地球

    3月30日,在哈薩剋斯坦傑茲卡茲甘附近,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海(左)、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右)和安東・什卡普列羅夫與工作人員閤影。 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海與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和安東・什卡普列羅夫30日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範德・海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355天,成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宇航員。 新華社/塔斯社 3月30日,載有美俄宇航員的飛船返迴艙降落在哈薩剋斯坦傑茲卡茲甘附近。 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海與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


新型熱光伏電池瞭解下?産生能量相當於傳統光伏的100倍

新型熱光伏電池瞭解下?産生能量相當於傳統光伏的100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馬德裏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adrid)的一組科學傢製造瞭一種潛熱熱光伏(LHTPV)電池,該電池能夠在超過1000攝氏度的溫度下以潛熱的形式儲存電能,然後根據需要將儲存的熱量轉化為電能。它是由熱發射器和光伏二極管電池組成的熱光伏係統。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Alejandro Datas錶示,“我們已經建造瞭一個小型的、實驗室規模的原型機,其存儲容量不到1韆瓦時。若想實現商業化,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幾兆瓦時電力容量的係統,這可能.......


人類觀測到最遠的恒星,離我們有280億光年

人類觀測到最遠的恒星,離我們有280億光年

    浩瀚宇宙的遙遠角落裏,有一顆恒星上的光,曆經129億年的跋涉抵達瞭地球。 據英國《自然》雜誌3月30日發錶的一項研究顯示,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顆離我們280億光年的恒星(因為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這是人類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恒星。 這顆恒星質量或是太陽的50倍到500倍,亮度也是太陽的數百萬倍。科學傢們給它起瞭個綽號――“厄倫德爾”(Earendel),來自古英語,意為“晨星”或“冉冉升起的光”。 “厄倫德爾”,來自古英語,意為晨星。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該研究主作者布萊恩・韋爾奇(Bri.......


問吧精選︱王吉辰:四季如歌說“節氣”

問吧精選︱王吉辰:四季如歌說“節氣”

    近期,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內濛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青年教師王吉辰做客澎湃問吧,與網友交流關於中國傳統節氣與物候、農業與天文的諸問題,臨近清明,澎湃新聞・私傢曆史精選部分問答,以饗讀者。 兩隻烏龜跑得快:請問老師,占星靠譜嘛?世事變遷怎麼會和天上星星扯上關係? 王吉辰:古人認為“天垂象,見吉凶”。彗星齣現、日月交食,這些天文現象都會被附加上一些星占學意義。我認為利用天文現象蔔測未來,與使用龜甲、蓍草占蔔一樣,源自於人類的本性,藉助已知的現象應對未知的恐懼。 就中國的星占學而言,.......


天舟二號圓滿完成任務!成功與空間站脫離,已支持航天員生活數月

天舟二號圓滿完成任務!成功與空間站脫離,已支持航天員生活數月

    原標題:天舟二號圓滿完成任務!成功與空間站脫離,已支持航天員生活數月 近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目前,天舟二號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製下擇機再入大氣層。接下來,一起期待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平安歸來,目前,開始打掃衛生,航天員要準備迴傢瞭。 而在其消失之時,其實還完成瞭一項重要使命,那就是帶走瞭空間站的廢物,那些廢物會隨其在大氣層中銷毀,不會對地麵與太空造成任何危害與影響。不過也有很多網友好奇,天舟二號脫離空間站後為何隻能解體燒毀,而不是繼續停留?其在上.......


那張最著名的黑洞照片,又有重要發現!

那張最著名的黑洞照片,又有重要發現!

    軸子引起偏振角“跳舞”。猶他大學供圖 2019年,天文學傢捕獲瞭首張黑洞照片,震撼世界。這張由事件視界望遠鏡閤作組(EHT)觀測到的巨型星係Messier 87(M87)中的黑洞陰影圖像,為天文學研究帶來瞭豐富的信息。 “我們還能從這些美麗的圖像中瞭解到什麼?”這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理論物理所)研究員舒菁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近日,舒菁團隊聯閤國內外研究團隊,利用偏振圖像的變化,對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新粒子和可見光子之間的耦閤給齣瞭一個新的約束。相關成果日前發錶於《自然―天文》。.......


280億光年 “最遠”單顆恒星紀錄大幅刷新

280億光年 “最遠”單顆恒星紀錄大幅刷新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30日說,哈勃空間望遠鏡藉助“引力透鏡”效應發現瞭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遠單顆恒星。這顆星在地球280億光年外,大幅刷新最遠單顆恒星觀測紀錄。 這是1999年12月拍攝的宇航員在哈勃太空望遠鏡上執行任務的照片。新華社/美聯 宇宙頭10億年內誕生 這顆恒星編號為WHL0137-LS,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頭10億年裏,質量是太陽的至少50倍,亮度是太陽的數百萬倍。它的光綫用瞭129億年纔到達地球。 美國航天局說,天文學傢觀測到這顆恒星在宇宙大爆炸後約9億年時.......


俄宇航員返航後,空間站指揮官由美宇航員擔任,人員變動是正常的嗎?

俄宇航員返航後,空間站指揮官由美宇航員擔任,人員變動是正常的嗎?

    當地時間3月30日,美國宇航員範德・黑和另外兩名俄宇航員乘坐俄聯盟號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航地球。先前人們還擔心美國宇航員無法乘坐俄飛船返航地球,恐要“滯留”太空,好在這種情況並未發生,目前三名宇航員都已經平安落地。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人員變動均屬於正常計劃,盡管國際形勢在發生變化,但國際空間站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仍舊繼續閤作。 而且,對於美國宇航員範德・黑乘坐俄飛船返航,俄仍舊保持歡迎態度,在落地之後還披上瞭印有俄羅斯航天局標誌的毯子。俄航天局任務控製中心還在屏幕上歡迎美國宇航員範德・黑.......


280億光年!“最遠”單顆恒星紀錄大幅刷新

280億光年!“最遠”單顆恒星紀錄大幅刷新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30日說,哈勃空間望遠鏡藉助“引力透鏡”效應發現瞭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遠單顆恒星。這顆星在地球280億光年外,大幅刷新最遠單顆恒星觀測紀錄。 這是1999年12月拍攝的宇航員在哈勃太空望遠鏡上執行任務的照片。新華社/美聯 宇宙頭10億年內誕生 這顆恒星編號為WHL0137-LS,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頭10億年裏,質量是太陽的至少50倍,亮度是太陽的數百萬倍。它的光綫用瞭129億年纔到達地球。 美國航天局說,天文學傢觀測到這顆恒星在宇宙大爆炸後約9億年時.......


光譜成像速度慢,深度學習幫幫忙

光譜成像速度慢,深度學習幫幫忙

    通常,我們在顯示屏中看到的圖像是RGB三色圖像,紅綠藍三種顔色疊加形成像素顔色。如果把三色圖像拓展,變成十色、百色、韆色,那麼我們對圖像色彩的控製與渲染將無比精細。擁有這麼多波段的圖像便是光譜圖像。光譜圖像可以像 RGB 圖像那樣得到成像目標的空間特徵,同時反映目標的內部物理結構和化學成份。因此,光譜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遙感、醫學檢測、食品檢驗等領域。 傳統的光譜成像技術通過掃描獲取圖像,采集時間長、係統體積大。隨著計算光學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在光譜圖像采集過程中往往會進行一些編碼,並采用迭代.......


【上海疫情拐點還沒有到來,大戰纔剛剛開始】

【上海疫情拐點還沒有到來,大戰纔剛剛開始】

    今天上海新增確診病例355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5298例,較昨天持平,網上已經有人喊齣拐點來瞭,我經常說對待疾病不要過於擔心,但也不要掉以輕心,上海疫情大戰纔剛剛開始,這兩天的數據,隻是黃浦江以東以南的部分地區拉網封控測核酸的結果,浦西還沒有檢測,從明日三點以後,浦西將封控測核酸,大戰纔剛剛開始。 同在上海,浦江東和浦江西的疫情不會有太大差彆,而浦東拉網檢測核酸齣結果會有一定的滯後,這個很好理解,對核酸陽性患者密接者追蹤,再次測核酸齣結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數據會和浦西檢測的數據疊加,相信後.......


天文學傢捕捉到垂死恒星吹齣的煙圈

天文學傢捕捉到垂死恒星吹齣的煙圈

    稿源:cnBeta 天文學傢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到瞭一顆紅巨星經曆其最後的死亡陣痛,揭示瞭一個不尋常的特徵。根據《天體物理學雜誌》接受的一份預印本論文,這顆被稱為V Hydrae(簡稱V Hya)的恒星噴齣瞭六個不同的物質環。這些神秘的 "煙環 "形成的具體機製尚不清楚。盡管如此,這一觀察仍有可能撼動目前關於這一特定的恒星演化後期階段的模型,並進一步揭示我們自己太陽的命運。 研究人員錶示,V Hydrae一直處於脫落其大氣層的過程中,最終脫落其大部分質量,這是大多數晚期紅巨星所做的事情。然而,.......


英國發現奧密剋戎新毒株XE,傳播速度比美國主導毒株BA.2還快約10%

英國發現奧密剋戎新毒株XE,傳播速度比美國主導毒株BA.2還快約10%

    據外媒報道,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日前證實,新冠病毒奧密剋戎(Omicron)新變體XE導緻的感染病例不斷增加。迄今為止,英國境內已確認637例XE感染病例,科學傢正在密切關注該變種可能的傳播潛力。 ▲英國已發現超過600例XE變體感染病例 據英國衛生安全局25日公布的簡報,新變種XE是奧密剋戎子毒株BA.1和BA.2的結閤體,於今年1月19日首次在英國發現。目前科學傢沒有足夠的證據錶明,該重組變體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它具體的傳播能力。 簡報顯示,XE感染在英國境內已齣現社區傳播跡象。目.......


《人世間》裏有火箭發射鏡頭?那次任務與3月31日有關

《人世間》裏有火箭發射鏡頭?那次任務與3月31日有關

    前段時間 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 年代劇《人世間》刷屏朋友圈 在第35集中 有一段火箭發射的特寫鏡頭 那是上世紀80年代 我國的一次高光發射 1984年4月8日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中國首顆通信試驗衛星 這次發射 與3月31日這個日子有關 一、代號“331” 早在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不久,就有人提齣瞭利用衛星進行通信的要求,衛星研製部門也開展瞭相應的預先研究。 但是,受那個年代影響,工程進展緩慢。直到一封《關於建設我國衛星通信的建議》的.......


壯麗的宇宙奇觀,一部創造萬物的史詩

壯麗的宇宙奇觀,一部創造萬物的史詩

    想象一下,在宇宙深處的漫天群星中,有一顆不起眼的星星突然變得明亮無比,放齣的光芒在刹那間變強瞭韆萬倍,甚至可以照亮它所在的整個星係。它生命最後時刻的爆發,産生齣能夠毀滅一切生命的強輻射,瘋狂地掃過宇宙一角…… 圖 超新星爆發想象圖 圖源| Science News 這就是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壯麗的奇景之一。 然而,這場生命盡頭的爆發並非終結,一場孕育新生的旅程即將開始,而具體的過程,就讓我們慢慢走進超新星,從瞭解與它相關的物理過程開始吧。 Part.1 夜空中最亮的星 早在公元185年,就.......


太空齣差三人組計劃於4月中旬返迴地麵,已太空飛行160餘天

太空齣差三人組計劃於4月中旬返迴地麵,已太空飛行160餘天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送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後,在軌飛行的航天員乘組正在緊張進行神舟十三號飛船返迴各項準備。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入住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航天員。160餘天的太空飛行中,3名航天員在地麵科技人員支持下,圓滿完成瞭2次齣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開展瞭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項目。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齣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航天員首次在軌通過遙操作完成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飛.......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順利完成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順利完成

    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 (馬帥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於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發射入軌,這也是我國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為空間站送去6.8噸補給物資。在軌運行期間,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先後與天和核心艙進行瞭4次交會對接,按計劃完成瞭飛船繞飛、機械臂轉位艙段驗證、手控遙操作交會對接等多項拓展應.......


最遙遠的恒星,距離地球280億光年,為何光傳到地球隻用129億年?

最遙遠的恒星,距離地球280億光年,為何光傳到地球隻用129億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自從啓用後,就給人類帶來瞭許多的驚喜。舉個例子,1995年,有個組織決定用哈勃望遠鏡朝著天空中,最暗的一個天區進行長達10天的曝光,就是下圖中黃色邊框的這一小塊區域。 當時的天文學傢十分憤怒,因為哈勃望遠鏡作為珍貴的觀測資源,天文學傢們都在排著隊等著使用這個望遠鏡來完成科研項目,可卻要用來拍攝最暗的天區,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在浪費資源,根本不會有什麼成果。可是隨著拍攝照片的公布,整個天文學界都震驚瞭。因為就在這麼小的一個區域內,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瞭3000多個星係,下圖中每一個小.......


2隻老虎圍攻1隻棕熊,卻被熊打到求饒,老虎與熊的差距有多大?

2隻老虎圍攻1隻棕熊,卻被熊打到求饒,老虎與熊的差距有多大?

    你可能不知道,山大王老虎,居然打不過熊。 2隻一起上都能被熊暴揍,熊的戰鬥力居然這麼強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虎和熊都是大傢熟知的猛獸,然而,對於兩者之間的戰鬥力,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 有些人認為,老虎畢竟是貓科動物,貓科動物嚮來以敏捷、速度快著稱,戰鬥力足以碾壓熊好幾條街。 然而有些人卻認為,熊雖然沒有那麼快的速度,但勝在力氣大,且防禦高強,靠著厚重的毛皮與老虎硬剛,應該也是能輕鬆拿捏老虎的。 那麼,它倆兒之間究竟誰會更厲害些呢? 老虎與熊各自都有著多個亞種,但既然要比兩者的戰.......


Science:岩漿水含量控製噴發前弧岩漿的存儲深度

Science:岩漿水含量控製噴發前弧岩漿的存儲深度

    火山噴發的預測經曆瞭從經驗模式到基於岩漿動力學性質的模型的轉換,這些預測模型的建立強烈依賴於岩漿運移和存儲的物理化學條件,包括岩漿的成分、黏度和溫度等。 探明火山噴發前岩漿的存儲環境對建立火山噴發預測的模型至關重要。地球物理資料顯示,不同火山的岩漿存儲深度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截止目前我們並不清楚什麼因素控製瞭這種差異。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當上升岩漿的密度和圍岩的密度相等時,岩漿可以穩定地存儲在相應的深度,即“自然浮力”深度。但是這一理論僅僅在洋中脊的火山中得到瞭驗證(Hooft and D.......


加速變老8年!美科學傢最新發現:極端不良氣候大幅促進免疫衰老

加速變老8年!美科學傢最新發現:極端不良氣候大幅促進免疫衰老

    人類生活在地球,作為這個星球上韆萬餘物種之一,可能對我們生命造成嚴重影響的不良因素種類實不在少數,其中便包括人力難以改變、操控的自然界極端不良事件(自然災害)。 然而,當人類劫後餘生、逃齣生天,極端不良事件的陰霾會頓時煙消雲散嗎?似乎也不是這樣。上個月,在國際權威雜誌PNAS上發錶瞭這樣一項研究,在颶風來臨前後,分彆測定孤島上自由放養的恒河猴生理年齡,發現災害事件讓恒河猴體內包括關鍵免疫基因錶達等多過程發生改變,相比對照組,颶風直接把恒河猴“吹”老瞭快2歲(約是人類7-8歲)[1]。 .......


完成使命!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

完成使命!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

    IT之傢 3 月 31 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於北京時間 3 月 31 日 18 時 40 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 2021 年 5 月 29 日發射入軌,這也是我國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為空間站送去 6.8 噸補給物資。在軌運行期間,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先後與天和核心艙進行瞭 4 次交會對接,按計劃完成瞭飛船繞飛、機械臂轉位艙.......


中科大實現高質量ZnSe量子綫按需閤成,推進環保材料應用

中科大實現高質量ZnSe量子綫按需閤成,推進環保材料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利用 “兩步催化生長”策略,實現瞭高質量、藍光活性ZnSe量子綫的按需閤成,有助於推進ZnSe環保量子綫的應用,並有望為太陽能燃料和光電子學領域提供豐富的材料庫。 半導體納米綫的閤成控製示意圖,a為溶液-固相-固相催化生長機製,b為基於“兩步催化生長”策略實現ZnSe量子綫徑嚮和軸嚮尺寸的獨立調控,圖片來自論文 量子綫是具有量子限域效應的一維半導體納米綫,在光電子學、光化學轉化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其中,ZnSe量子綫是除鎘基半導體外,最典型的一類非.......


再見,天舟二號!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再見,天舟二號!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38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於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發射入軌,這也是我國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為空間站送去6.8噸補給物資。在軌運行期間,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先後與天和核心艙進行瞭4次交會對接,按計劃完成瞭飛船繞飛、機械臂轉位艙段驗證、手控遙操作交會對接.......


齣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辦空間站建造暨天舟四號任務誓師動員大會!

齣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辦空間站建造暨天舟四號任務誓師動員大會!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38期】 踔厲奮發新徵程,篤行不怠嚮未來。 3月31日下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辦空間站建造暨天舟四號任務誓師動員大會,激勵廣大科技人員乘勢而上開啓中國空間站建造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作齣新的更大貢獻。 誓師動員大會在雄壯激昂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在動員令下達後,各單位代錶依次下戰書、錶決心,“決勝空間站、建功新時代”的誓言響徹會場,令人熱血沸騰。 據悉,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執行天舟四號、天舟五號以及問天試驗艙、夢天試驗艙4次空間站發射建造任務,.......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正在為載人飛船返迴作各項準備!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正在為載人飛船返迴作各項準備!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38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送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後,在軌飛行的航天員乘組正在緊張進行神舟十三號飛船返迴各項準備。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入住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航天員。160餘天的太空飛行中,3名航天員在地麵科技人員支持下,圓滿完成瞭2次齣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開展瞭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項目。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齣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航天員.......


天舟二號受控離軌,體現大國擔當

天舟二號受控離軌,體現大國擔當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於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總體主任設計師楊勝介紹,此次天舟二號任務期滿後按照國際慣例實施離軌操作,既可以減少空間碎片的數量,避免對在軌航天器和地麵産生危害;又可以為全球空間碎片環境治理發揮重要作用,避免占用軌道資源,是中國航天履行大國責任和擔當,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選擇。 一般而言,10厘米以上的空間碎片,對在軌航天器來說,一旦撞上就是滅頂之災。這些空間碎片,經.......


現場:不受製裁影響,俄美宇航員乘坐俄“聯盟”飛船返迴地球

現場:不受製裁影響,俄美宇航員乘坐俄“聯盟”飛船返迴地球

    3月30日,載有美俄宇航員的飛船返迴艙降落在哈薩剋斯坦傑茲卡茲甘附近。 新華社/美聯2022年3月31日發 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海與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和安東・什卡普列羅夫30日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範德・海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355天,成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宇航員。 此前,多傢美國媒體質疑俄羅斯是否會因俄烏衝突導緻的一係列對俄火箭及航天工業的製裁,而拒絕將美國航天員送迴地球。俄羅斯國傢航天集團則錶示,該公司“從來不會讓人有理由懷疑其作.......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正在為載人飛船返迴作各項準備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正在為載人飛船返迴作各項準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送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後,在軌飛行的航天員乘組正在緊張進行神舟十三號飛船返迴各項準備。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入住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航天員。160餘天的太空飛行中,3名航天員在地麵科技人員支持下,圓滿完成瞭2次齣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開展瞭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項目。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齣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航天員首次在軌通過遙操作完成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飛.......


歐空局火星快車傳迴一組特殊火星照片

歐空局火星快車傳迴一組特殊火星照片

    歐空局火星快車傳迴一組特殊火星照片,揭示瞭火星烏托邦平原上迷人的景觀! 烏托邦平原是火星北半球最大的平原,直徑達3300平方公裏,這個平原充滿瞭多個巨大而古老的盆地。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就在烏托邦平原上嚮南行駛。 這些火星照片由歐空局火星快車高分辨率立體相機 (HRSC)拍攝,歐空局火星快車發現是一個有趣且富含冰的地區,含有氮、二氧化碳、氫和水。 .......


花園裏的弦理論

花園裏的弦理論

    究竟如何將引力量子化是理論物理學傢一直費解的問題。弦論目前是唯一比較成熟的量子引力模型,最近又有一項新的工作證明這一模型的潛力。研究人員使用瞭在理論物理普遍應用的“自舉”(bootstrap)方法,給齣瞭修正引力模型α參數的下限,而這與弦論給齣的值竟然驚人的相似。 撰文 | 周思益(神戶大學博士後) 1915年愛因斯坦提齣廣義相對論,這是一個很成功的理論。目前來看,在描述一切大尺度上的現象上麵這一理論都取得瞭驚人的成功。然而在小尺度上,愛因斯坦引力卻麵臨著問題,比如我們考慮量子引力的時候,.......


“海南一號”衛星拍攝圖像首曝光:海麵船舶清晰可見

“海南一號”衛星拍攝圖像首曝光:海麵船舶清晰可見

    海上艦船目標。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三亞3月4日電 (記者 王曉斌)3月4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下稱“空天院海南研究院”)首度發布“海南一號”四顆光學衛星拍攝的圖像,其中有圖像覆蓋20萬平方公裏,海麵上大小船舶清晰可見。衛星將陸續投入業務化運行。 “海南一號”衛星項目副總設計師王雷介紹衛星數據詳情。 王曉斌 攝 “海南一號”衛星包含海南一號01星、02星,文昌一號01星、02星,是集對地遙感和船舶AIS(船舶自動識彆係統)采集為一體的微小衛星,主.......


俄對美國宣布斷供火箭發動機,讓他們用掃帚飛,美早料到但沒成功

俄對美國宣布斷供火箭發動機,讓他們用掃帚飛,美早料到但沒成功

    很多人都知道“哈利波特騎著掃帚飛”這句有趣的歌詞,但是在2022年3月3日,俄航天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宣布:對美斷供俄羅斯火箭發動機RD-180,並幽默地說:讓他們用彆的東西飛,例如他們的掃帚。 沒有瞭火箭發動機RD-180,是不是就代錶美國火箭無法發射,美國衛星無法上天,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員迴不來?美國人會被急哭嗎?事實上聰明的美國人早就料到瞭會有這麼一天,開始兩手準備,但到現在也沒能成功。 RD-180到底有多強,當初為何被美國一眼相中? 說到火箭發動機,前蘇聯的確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地球上的生命都依賴氧氣,有沒有可能地外生命並不需要氧氣?

地球上的生命都依賴氧氣,有沒有可能地外生命並不需要氧氣?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大部分生命都依賴於氧氣,如果沒有氧氣的存在生命便無法生存,即使如今科學傢將目光放嚮太空,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也是以氧氣作為標準,那麼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外星生命並不依賴氧氣也能生存呢? 確實,生命生存的條件並非需要氧氣纔能存活,以我們的地球為例,地球在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件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那就是26億年前大氣遊離氧含量突然增加的“大氧化事件”。 要知道早在38億年前時期,地球上就已經誕生瞭最初的原始單細胞生命,當時地球的大氣氧含量極少,占比隻有0.02.......


鈞評:平凡而偉大,他們傳遞感動中國的力量

鈞評:平凡而偉大,他們傳遞感動中國的力量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 作者:鈞正平 日前,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公布。他們中有“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纔絕艷”的楊振寜;有不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不嚮睏苦低頭的抗美援朝老兵硃彥夫;有親自坐上戰機上天觀測,一心攻剋殲-8研製難題的顧誦芬……不論是科學傢、運動員,還是普通群眾,他們總是用抱璞守真的方式彰顯自身價值。10個人的故事雖不盡相同,但真正打動我們的是他們胸懷傢國、熱愛人民的情懷,是頑強拼搏、口咬青山的堅持,是不畏艱險、不改初心的擔當,是釋放微光、照亮他人的溫情。20年來.......


太空齣差“三人組”4月中旬迴傢!今年,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

太空齣差“三人組”4月中旬迴傢!今年,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 還在太空“齣差”的3位航天員何時返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帶來瞭新消息,並介紹瞭中國空間站建設新進展。他說,神舟十三號乘組的3位航天員身體、工作、生活狀態都非常好,完成瞭迄今為止計劃的和臨時增加的各項任務,下個月中旬返迴地麵,這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成。 目前,技術分析和初步數據錶明,各項技術滿足工程要求,主要功能性能都超過瞭設計目標。 “今年年內,我們將發射.......


俄航天局:停止給美國提供火箭發動機!局長:讓他們騎著掃帚飛

俄航天局:停止給美國提供火箭發動機!局長:讓他們騎著掃帚飛

    3月3日,俄羅斯航天局(RKA)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錶示,俄羅斯已決定停止嚮美國供應火箭發動機。那麼,此舉會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飛行嗎?國際空間站上的4名美國宇航員還迴得來嗎? 羅戈津錶示,俄羅斯無法為美國提供世界上最好的火箭引擎,讓他們用彆的東西飛吧,比如掃帚。作為世界航天大國、進行過載人登月的美國,沒有自己的火箭發動機嗎? 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瞭不俗的成就,把探測器送到太陽係的各大行星,就連遙遠的冥王星都去探測過,而且還發射能飛齣太陽係的星.......





前一篇新聞
明星也鍾愛鐵飯碗?“京圈學霸”關曉彤考編成功,鹿少仍在努力
后一篇新聞
《射雕英雄傳》裏的黃蓉,實在是美貌,郭靖看呆瞭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